通过对交易生态环境的改善,采取相应的外力干预措施,以缩短商品市场发展期 A 商品通的优势和作用 2014年,港交所正式提出了商品通,这是继沪港通和深港通之后,港交所的又一次宏伟设想。一个具有国际范儿的综合性交易所为什么要建立商品通?商品通究竟能够给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什么作用? 首先,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大宗商品生产国与需求国,这些条件足以在高端商品交易上发挥重要作用。有了庞大的基础市场潜力,就有了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条件,这也许正是港交所看重的。由于商品交易尤其是高端的商品交易是我国商品市场的短板,商品通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改变这一短板,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港交所旗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LME不是一家单纯的期货市场,它是一家与现货市场接轨的中间市场,恰恰我国最需要这样的市场,因为阻碍我国商品交易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实体经济参与现货交易的问题,这不但体现在现货交易上,更体现在中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上。 最后,香港是最早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区之一,而且香港是国际公认的贸易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有着完善的自由市场制度,加之港交所已经具备国际市场影响力,这些优势足以让其他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B 商品通对市场的影响 除了商品通的作用和优势外,商品通还能给我国商品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这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第一,商品通是解决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我国都在渴求获得大宗商品定价权,殊不知获得定价权并非易事,它不是仅仅依靠大宗商品供给与需求量的绝对占比就能够决定的,金融因素和商品因素共同构成了大宗商品定价权因素。 金融因素体现的是一国对金融的控制力,它包含了主权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的实力,但作为承担风险的投资,其他投资基金的作用远远大于主权基金。目前来看,我国的投资基金远不能与西方国家相比,因为在参与主体的散户结构下,国内投资基金参与期货交易尚需进一步推进,而且客观因素也制约实体经济难以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我国在商品因素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一是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时间短,使得商品发育不太成熟;二是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导致农业生产分散,无形中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三是我国商品标准制定存在很大问题,标准制定者往往是利益相关者,所定标准往往宽泛且不科学。 整体来看,金融因素和商品因素集中体现出商品标准化程度低,也正是这一问题影响到权威的质量认定体系的建立,没有权威的质量认定体系保证,商品交易就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尺度,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就无法进行商品交易。总之,在制约商品交易的市场条件、服务能力和商品条件三个方面,我国商品市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我们认为,LME交易模式(中间市场模式)是解决我国商品市场发展的最佳模式。首先,它不回避现货月合约交易问题;其次,在个别品种尚没有条件形成中端和高端交易时,要先通过现货通来达到培育现货市场的目的。 第二,商品通是我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在我国市场化改革初期,香港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正是香港的地理位置与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制度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也才有了当时我国通向世界的结果。 第三,商品通会促进我国商品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以来,我国商品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都比较弱,这既影响到现货市场的发展,更影响到期货市场的发展。商品通虽然最终的结果是通向世界,但在此之前必须解决国内市场之间的互通,就是要疏通现货市场通向期货市场的道路,也只有这一道路顺畅了,商品通才能最终通向世界。 第四,商品通会促进我国商品市场的资源整合。割裂的市场最大问题就是资源分散,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当商品通实施后,各商品市场的资源会发生较大变化,闲置资源会大幅度下降,资源整合趋势会更加明显,资源的利用率会上更高的台阶。 第五,商品通会促进我国商品市场之间的良性竞争。高端市场的垄断、中端市场的发展无序和低端市场的落后一直是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问题,商品通的本质就是要打破一切限制,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高端市场的开放速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完善法制和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努力听取各方意见后,才能保证法律和规则真正成为市场发展的保护神。 总之,商品通给我国带来的意义很大,它是我国获取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商品通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前,也存在着非常大的挑战。 C 商品通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大挑战是我国商品基础市场的挑战。我国进入市场化改革的时间很短,这导致我国商品交易基础条件较差,对商品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市场条件、服务能力和商品条件统称为商品交易的三大基础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条件和商品条件较差。因此,商品通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基础市场条件的挑战,因为基础条件不但影响着期货交易,甚至连现货交易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商品交易应遵循的原则是确定性原则,它所对应的是交易要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认定权威性、制度规则明确性、法制法规健全性、交易诚信保证度、各种服务保证度等,都属于商品交易确定性范畴,没有这个交易生态环境对应的确定性保证,商品交易很难进行。不过,制约确定性的重要因素恰恰是商品本身的成熟度,主要指商品的标准化程度。 正是考虑到以上问题,港交所才重新制定了商品通的实施计划,并将整个计划分成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伦港通。伦港通的核心是将在LME交易的合同带到亚洲时段,通过港交所的平台进行交易和结算,扩大LME的亚洲投资者规模,特别是我国内地投资者的参与。伦港通的实现将会改变亚洲客户对隔夜行情的恐惧,其对LME在亚洲尤其是在我国的影响会扩大。 第二步,实现现货通。港交所将在内地设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以解决我国商品交易基础条件不成熟的问题。也就是在高端交易不能对接之时,首先解决低端交易问题,为未来实现商品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实现内外通。内外通是在伦港通与现货通成功运作一段时期后,通过产品互挂、仓单互换、价格授权、指数开放等方式有机地打通内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实现内地商品市场与国际商品市场的连通,助推我国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 不过,我们发现,港交所的上述策略与我国内地交易所出现了很大不同,我国内地交易所将指数交易、期权交易等高端交易作为了重点发展对象,港交所却是努力地做基础市场的培育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的基础性问题不解决,实体经济这条大鱼将不会主动游进期货市场。缺少实体经济这条大鱼,机构这条大鱼也不会进去,散户这些虾兵蟹将永远不能成为机构户的对手方。 由于我国的市场基础条件差不但影响着期货交易,也同样影响到现货交易。对期货交易而言,近月合约不活跃还有远月合约,而现货交易就没有这样的条件。换言之,如果即期交易都做不好,远期现货交易更难做,毕竟单向竞价交易与多对多的撮合交易是完全不同的交易方式。从港交所方面来看,交易不能做,服务可先行。信息、资金、物流、技术、交易技巧等服务可以发挥港交所的优势,当这些服务移植到内地实体经济之后,其将会对未来的商品通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第二大挑战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挑战。商品通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高端商品交易的畅通,先行的现货通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确保高端交易的畅通,就必须要有相适应的金融环境,至少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还没有达到商品通的条件。虽然我国的金融改革正在按照计划逐步向前推进,但与高端商品交易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为什么在商品通提出的两年之后,港交所提出了首先实现现货通的原因。 第三大挑战是同业竞争的挑战。港交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既包含我国内地的商品期货交易所,也包含我国内地众多的中远期市场和B2B平台。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我国内地交易所的创新能力受到了抑制,不过一旦这些条件得以改变,相信他们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总之,市场竞争肯定是存在的,但在竞争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机遇。商品交易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互联互通,尤其是具有金融属性的高端商品交易更是如此。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一国经济在起飞阶段可以跨越式发展,但商品交易却不能做到同步。商品交易的确定性原则告诉我们,没有相适应的基础条件作保证,商品交易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大,商品交易就很难进行。目前,国内无论是B2B交易、中远期交易还是期货交易都面临着基础市场不成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得通过对交易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得采取相应的外力干预措施,以缩短发展期,比如发展中远期交易与期货交易。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