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偏弱调整,华北市场稳中有跌,东北市场受华北粮倒流的冲击价格下跌幅度明显,截止4月11日,东北地区玉米现货均价为1693元/吨,较月初下跌100元/吨左右,华北地区玉米现货价格为1620元/吨,较月初下跌30元/吨左右,玉米现货价格整体处于下跌态势。玉米期价由于前期政策消息影响,处于超跌状态,目前多维持震荡,单边操作风险加大,但是通过基差分析,我们发现跨期合约存在套利的可行性。 目前较好的套利区间就是9月合约与1月合约间的跨期套利,主要操作策略为做多玉米9月合约,做空玉米1月合约,具体分析如下: 做多玉米9月合约的逻辑关系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收储持续进行,截止4月9日,玉米临储收购1134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000万吨,预计收储结束前玉米收储总量将突破1.2亿吨,即接下来还要收储接近1000万吨市场粮源,但是笔者通过玉米供需平衡表计算发现,2015年玉米产量共收2.2亿吨,自去年收储以来玉米是只进不出,截止目前收储总量达1.1亿吨,加上自新粮上市至今5个月期间,下游日常需求用量大约6000万吨,一共消耗1.7亿吨,还剩6000万吨左右(加上未统计的部分地区玉米产量),也就是市场不足3成的粮食。倘若接下来市场不收储,中储粮低价收购黄玉米是假,下游需求维持现状,那么6000万吨的玉米供下游使用到8月尚可,但是目前收储继续,中储粮又有消息放出放宽收购标准继续收购黄玉米,后期玉米剩余量或不足以维持到新粮上市,阶段性缺粮状况或会发生。其次,3月份开始炒作的定向及轮换、抛储迟迟未有消息,加剧缺粮风险,政府为防范转圈粮出现,定向及拍卖最早或5月开始,但是即使抛售开始,基于地方拍卖粮价不低,中储粮抛售价格或并没有市场预期的如此悲观。 反应到盘面上,市场流动粮源的阶段性短缺以及中储粮抛售价格或影响近月合约变动节奏,就4月10日中储粮放出消息来看,从4月8日起开始收购2015年黄玉米,质量比临储收购标准稍宽松,一等收购价1680元/吨,二等收购价1660元/吨,三等收购价1640元/吨,此收购价格贴水于5月合约,升水于9月合约,因此对玉米期货9月合约或有提振,预计最小提振100个点左右。 做空玉米1月合约的逻辑关系 目前玉米市场对于1月合约主流观点就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今年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自此实施了八年的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将取消,没有了收储的支撑,价格彻底进入无底洞模式,尤其远月合约面临新粮上市压力,在无托底的情况下价格底部究竟在哪?据了解,在我国从2008年开始,连续六年提高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年年提价累计60%,而同期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却是一路下滑,从2002年每吨1746美元到现在是933美元,大概也下滑降到5年来的最低点。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玉米的进口开始大幅度的增加,2015年玉米进口量达460万吨,而其它配额外管理的玉米替代品,像大麦进口1027万吨,同比增长了88.8%,高粱进口985万吨,折合玉米进口相当于20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国内玉米市场,导致卖粮难的局面出现,因此国内玉米不是产量过剩,而是需求不平衡导致的供应失调,为此国家要想真正达到去库存效果,国内玉米价格就要和国际市场有竞争力。 目前国际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在1450元/吨左右,而4月初的季度种植报告显示,今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6%,市场对后期产量偏乐观,预计CBOT玉米价格或降至300美分/蒲式耳以下,对应进口完税价格为1200元/吨左右,目前连盘1月玉米期价依旧升水进口完税价格,价格下调仍具空间,尤其国家想要再次变成玉米净出口国,和国际市场玉米折算价格900元/吨相比差距依旧很大,因此市场预期后期玉米1月合约再降200点应不是问题。 但是市场部分人士对今年玉米种植面积持较大减产希望,认为今年减产或造成产量骤减,有望提振较低的远月期价,然而就目前信息了解到,华北地区因种植成本较小,减产并不明显,东北镰刀弯地区国家强调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左右(700万吨),其他地区因信息传出补贴力度不低于150元/吨,而且种植成本有所降低,使农户种植利益仍存,种植热情并未大幅缩减,初步预计今年全国调减玉米总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减产幅度对市场影响并不大,而新玉米上市后,巨大的供应压力仍会压制玉米价格进一步走低,1月合约难言走出熊市,因此整体而言,玉米近月、远月合约基本面面临分化,后期价差继续扩大的可能性增强,此阶段玉米套利的实施或优于单边操作。 后市操作中的风险提示 9月合约面临的最大风险即为中储粮抛售价格真如大家所想,价格过低,数量较大,泄库压力或对近月形成压制,若后期国内玉米政策细则出台,可能对近月形成较强的利空,建议多单离场,而1月合约面临的风险即为天气炒作因素,今年是厄尔尼诺转拉尼娜年,恶劣天气对玉米产量或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密切关注未来天气的情况。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