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积极稳妥推进期市创新”系列报道之三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加快,场内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也明显提速。在沪深300指数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去年,上证50FTF期权、10年期国债期货、上证50指数期货和中证500指数期货先后上市,并被市场寄予厚望。 然而,去年国内股市出现的异常波动,使一些不了解期货的人士把矛头指向了股指期货。之后不久,股指期货遭遇史上最严厉管控措施,上证50ETF期权也受到了影响。国内期市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几近停滞。实体产业和市场呼吁已久的汇率期货、银行和保险机构入市(国债期市)等就此打上了一连串的问号。 有权威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透露,在今后一段时间加强监管的背景下,上述市场创新落地和股指期货管控措施松绑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金融衍生工具需进一步丰富 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4.5%,创1994年以来最大跌幅。不管是在岸还是离岸人民币市场,均出现较大的波动幅度。同期,港交所的人民币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不断创出上市新高,这不仅反映出境外市场对人民币期货关注度的提升,而且从中也能看到境外各类主体在利用人民币期货对冲汇率风险。 而境内企业因没有便捷的人民币期货等汇率避险工具,汇兑损失惨重。据彭博近日对A股市场980家已公布2015年年报的上市公司的统计,2015年这些企业汇兑损失合计高达487亿元,较2014年猛增13倍,整体利润下滑11%至7892亿元。 前些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处在上升通道且波动较小,国内企业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近几年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再加上人民币汇改、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壮大,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波幅加大,单边走势已成历史。 “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加大,但国内市场目前还没有特别方便的汇率避险工具,如人民币汇率期货。”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微博]对期货日报记者说,现在境内各类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期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管是实体企业‘走出去’还是对外贸易,不管是普通百姓出境旅游还是藏汇保值增值,都有对冲的需求,我们有必要早一些推出汇率期货工具”。 除推出汇率期货外,利率期货工具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据了解,中金所目前正在重点研究两年期国债期货,并吸引了一批券商、基金等机构参与。不过,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赵晓霞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这对完善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还不够。 在她看来,还需要推出更短期限的国债期货品种。“不仅仅是1年期,还需要更短期限的品种,这样结合起来才算完整,而且短期国债期货也有利于普通投资者和中小型机构参与。”赵晓霞说。 在当前的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股指期货品种体系相对完善,但因去年股市的异常波动而遭受严厉管控。尽管如此,股指期货仍受到机构等投资者的青睐,目前三大期指总体持仓量超过10万手,市场对其需求可见一斑。 不过,一位常年浸淫股市的投资者告诉记者,相比而言,他更希望能推出一些迷你股指期货品种,“当前股指期货50万元的开户门槛把很多中小投资者都挡在了门外,我们中小投资者也有避险的需求”。 创新要积极,落地要稳妥 股指期货遭受严厉管控以来,有一批投资者相继离开了股指期货市场。不过,不少市场和行业人士呼吁“松绑股指期货管控措施”的声音从未停止。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对记者说:“现在国内股市还没有稳定下来,只能等到市场稳定并发生质变后,股指期货管控措施才有可能松绑。” 一位不愿具名的期货公司高管表示,从今年1月的行情来看,A股下跌与股指期货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已经被证明的事实,希望监管部门能够认真分析和研究,也希望市场各界和投资者能够客观看待,股指期货是一个避险工具,并不是‘妖魔鬼怪’”。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度使国际市场避谈金融创新。后来,随着危机影响的消散和各国经济的恢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加入金融创新阵营。去年股指期货遭遇管控被市场认为是多年创新之后的一次“停留”。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停留”或多或少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创新的节奏和进程。 股指期货交易受限以来,新加坡富时A50指数期货受到热捧,香港恒生指数期货的吸引力也有所提升。“境内对股指期货的管控措施,为境外与A股市场相关的股指期货品种提供了发展机遇。”直达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新强对期货日报记者说。据了解,有一些境内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到中国香港等境外市场寻求对冲和投资机会。 金融创新必然蕴含有风险,但在胡俞越看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势在必行,“从长远来看,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始终都是一条必行之路,未来应该在探索中求进”。 “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去分析研究和评估,创新举措要确保稳妥落地,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在我国以中小散户为主的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不理性的成分,我们在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验和做法时要因地制宜。”有行业人士表示,“同时,我们也需要参考国际上先进的监管工具和手段,对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实施有效监管,打击内幕交易和恶意投机。” 对于市场比较关注的银行和保险机构进入国债期货市场问题,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风险考虑外,这其中还牵涉到一些监管方面的问题。 胡俞越表示,随着新的金融监管框架的明晰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创新政策方面出现积极变化是可以期待的,“相信汇率期货推出也是可期的”。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