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要闻

谁来解除股指期货的“熔断”禁令?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4-18 12:45:57 来源:和讯网 作者:高上

作者简介:


高上,博士,海通证券期货研究主管,15年证券期货研究经历,曾任中原证券研究所长、兴业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万家基金研究总监,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出版《中国股市十八年》。获上证报、期货日报、上期所最佳股指期货分析师与宏观策略分析师。目前担任中国期货业协会研究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期货分析师俱乐部理事。


期指单边限仓10手,平今仓手续费提高万分之二十三以及保证金比例提高至40%等的禁令,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骤然变化,使得期指风险管理功能名存实亡,当今45万亿的A股投资完全暴露在风险敞口之下。


过去的这个周末,4月16日是沪深300上市的五周年与中证500和上证50期指上市的一周年。股指期货的上市改变了中国的单边做多市场格局。估值过高与经济下行压力是市场两次拐点的产生的主要原因,股指期货上市仅是导火索。股指期货限仓后,市场的泄洪口被阻塞,反而造成了市场的负面冲击,A股的风险管理功能与对冲功能难以实施。为此,周年之际,股指期货回归正常化理应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正文


过去的这个周末,4月16日是沪深300上市的五周年与中证500与上证50期指上市的一周年。股指期货上市改变中国的单边做多市场,A股终于出现了价格发现功能与风险管理工具。然而,期指IF与IH和IC的两次上市,大盘都出现了大幅调整,真是股指期货惹的祸?


从期指限仓后的A股仍在爆发的几轮“千股跌停”来看,股指期货或许只是扮演了替罪羊的角色。


1、股灾再回顾


2015年6 月12日,沪指创出本轮5178点高点。6月13日,证监会宣布严查场外配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压倒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6月19日2000只个股跌停,而在6月26日,上证指数下跌7.4%,“股灾”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从6月15日开始到26日,9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已经跌去近1000点,但这并不是此轮“股灾”的终点。


更实质的“救市”行动来自央行。6月27日,央行宣布即日起同时降息0.25个百分点,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央行双降政策超出市场预期,有利于在情绪面上稳定市场信心。但6月29日,反而成为关键的、惊心动魄的“股灾”扩大化的一周起点。


从6月29日到7月3日,A股市场出现多空大对决。


6月29日早市开盘,沪深A股指数再次深度下探,盘中击穿3900点,下跌接近8%,虽然尾盘有所回升,但全天上证指数下跌3.34%,创业板指数继续深跌7.9%。最大20万亿,人均35万元.当天基金业协会组织13家知名的私募基金表态集体唱多.


7月1日尾盘再次出现快速下跌,当天上证指数下跌5.23%,创业板指数下跌3.47%,震幅超过9%,市场恐慌情绪再度蔓延。


当晚,证监会连夜再发出三大利好:沪深交易所将自8月1日起将A股交易费下调三成;券商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不再设六个月的强制还款;允许所有证券公司发行与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从而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即便如此,前期获利和去杠杆的资金仍组成了巨大的抛压盘。在有明显政府资金吸收大权重类金融和石油石化股筹码的情况下,沪深两市仍连续出现大幅下跌,到7月3日(周五),经过两天分别下跌3.48%和5.77%之后,上证指数已经下跌到3700点以下,离本轮高点已相差1400点以上,“股灾”无可置疑,市场惊魂不定。


在叫停多个做空股指期货账户后,7月3日晚证监会宣布,将减少IPO家数和将筹集资金,并要注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从240亿元增资至1000亿元。QFII额度将从800亿美元调整至1500亿美元,意图引导海外资金入市。


7月9日(周四)沪指下探3373地点返身向上,市场的多空第一轮回合告一段落。


8月25日央行祭出“双降”,随后养老金入市等利好消息发布,A股短暂企稳两日,在后续交易日中走势跌宕叵测,令市场再度感到寒意,对股灾后的政策与市场走势越发感到困惑与纠结。8月底,证监会再次召集50家券商,为第二轮救市筹集弹药。政府在“9.3”大阅兵前维稳市场的意图明显。


从第一轮救市来看,证监会意识到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得力,显然低估了市场的力量,救市后股指滑落了上千点,反而是抽到断水水更流,政府干预市场的预期效果没有达到。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化有形之手为无形,可以说股灾为监管层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只是政府为此缴纳了昂贵的学费。


2、究竟是谁惹的祸?


应该看到,当前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杠杆、做空、程序化等问题交织,从现货到期货、场内到场外、国内到国外,救市涉及面广泛,不仅是资本市场本身,外汇市场、楼市以及海外市场出现了联动,牵一发动全身,对我国金融的监管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


我们注意到,市场有种声音,认为股指期货是股灾的重要原因,管理层一方面在现货积极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货又限制流动性,反映了高层对股指期货看法的分歧。期间中金所开仓手数由1200手降为600,随后又降为100手,保证金由8%提升至30%,对正常的期指交易限制较大,引发了成交量的跳水以及基差波幅的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对现货市场的反向引导。


然而,股指期货不是股灾的罪魁祸首。正如武器可以成为侵略、恐怖的工具,同时也能成为和平和防恐的有利保障,衍生品作为IPO的一级市场、交易的二级市场之后的风险管理的三级市场,已经成为成熟市场管理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工具。


回顾历史,金融期货创设恰恰是全球金融市场开放后应对汇率、股灾的产物。1971年7月由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由此产生了通过外汇期货来规避风险的需求。7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国提高了利率,但失业率大增,于是再度降低利率。导致美国利率波动加剧,因而迫切需要投资工具来规避风险。尤其是,1974年美国股市暴跌50%,投资者不计成本抛售离场,市场缺少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促使管理者不得不通过创新来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197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75年芝加哥期交所(CBOT)推出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1982年堪萨斯期交所(KCBT)推出股指期货。全球金融期货衍生品已占成交量的2/3。


然而,1987年的股灾促使美国反省衍生品在股灾中的作用,1988年5月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认为,正是因为中止了股指期货交易,美国现货市场承受了巨大的抛压。股指期货先于现货做出市场反应,更多机构愿意在期货市场做出方向选择,而套利使得现货随后跟上期货的步伐,平滑了市场波动。经历了87年的股灾后,股指期货在美国以后的市场暴跌中都发挥了明显的规避风险功能。


我们注意到,国内监管层对此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仍然认为股指期货套利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反映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偏差,难道美国市场走过的弯路,中国还难以避免?


我们认为,配置检查是引发行情转折的导火索,杠杆、期指是助涨助跌的因素,股市上半年非理性暴涨为暴跌埋下隐患,这些是外因,背后的经济增速不断下滑是内因。


此外,这轮股灾可能大大延后金融创新改革的步伐,由于国内的改革往往因市场倒逼而产生,股灾与汇率的波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反而可能促使政府在金融大部制的改革中尝试惊险一跳,加快金融在混业背景下的监管力度。


随后政府救市目标逐渐下移,已由维稳股指到维稳市场信心,再降到维稳流动性,市场信心不断遭遇重创,尤其是,监管层一方面在积极注入流动性,另一方面,清理配置,限制股指期货流动性,救市的公平性、一致性与有效性遭到市场的质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看,灾后后的信心恢复确实比市场的预期来得更长。


3、重新看待期指功能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统计看,净空单提前释放股指拐点信号。2013年2月8日净空单从9千升至1万4,市场阶段见顶2400点;2013年6月3号净空单首破2万大关,市场暴跌6.24创下1849;2014年6月23日净空单首破3万大关,预示2000点牛熊转世;2015年6月3日重上28000手,提前释放市场见顶信号 。


然而,股指期货的两次上市引发的市场拐点是巧合吗?2010年4月16日上市沪深300期指,但市场拐点在2009年9月出现的,而IC与IH期指是2015年4月16日之后的6月爆发的615股灾,如何理解?


我们认为,市场估值过高与经济下行压力是市场两次拐点的主要原因,股指期货上市仅是导火索,如何没有股指期货我们很难预料股指攀升得更高,对市场杀伤力将会更大。


股灾爆发后,7月6号中金所开始对现货与期货匹配检查。8月26号分步限仓,9月7号单边限仓10手。


限仓前期指吸收净卖压作用明显: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货日均吸收的卖压约为25.8万手,相当于每天减轻了现货市场3600亿的抛压。


限仓后风险对冲功能削弱。第一,套保盘因深度贴水与缺乏对手盘,门槛提高后散户难以入场,机构也难以操作。 第二,采取不对称限制,引发悲观预期,基差继续扩大,对现货产生负面引导,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期货市场无法做空对冲风险,导致更多投资者转而抛售现货,直接加大了A股的卖压。 第四,国内无法套保,可能促使部分机构寻找海外避险工具,中国金融话语权旁落的风险加大。


周年之际,鉴于股指期货“熔断”禁令仍然没有解除,期指单边限仓10手,平今仓手续费提高万分之二十三以及保证金比例提高至40%等的禁令,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骤然变化,使得期指风险管理功能名存实亡,当今45万亿的A股投资完全暴露在风险敞口之下。


为此,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常化理应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