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于4月22日至23日在杭州召开。本届论坛以“新动力·新平台·新服务”为主题,围绕大宗商品、期权与场外衍生品、“期货+保险”三农服务新模式、金融衍生品与风险管理等行业热点进行讨论。论坛由上证所、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协办,南华期货、永安期货、浙商期货、中信期货、鲁证期货和开拓者承办,七禾网做为媒体支持参加大会并对大会进行全程报道。以下是“2016期货资管合作论坛”现场文字实录。 主题:2016期货资管合作论坛 时间:2016年4月22日 主持人:各位来宾,本次论坛即将开始,请大家配合把手机调至静音或者震动模式。请允许我介绍今天的主持人嘉宾徐凌先生。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嘉宾主持徐凌先生。 徐凌: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哩,来自银行、阳光私募、期货公司等20多位专家机构代表相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参加今天的2016期货资管合作论坛,非常难得。本次论坛由海通期货和广发期货共同承办,在此,我代表承办方向今天出席的各位嘉宾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欢迎!中国期货业协会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创新发展和监管转型的要求,在2004年底成立了资产业务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职业之一是搭建期货行业内部与外部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中期协的统一组织和今天参会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借着此次举办第10届中国期货分析师大会的春风,我们的大会得以打开帷幕。在此,我代表论坛举办方——中国期货业协会资产业务管理委员会感谢大家的参与。出席今天会议的主要机构代表分别是: 浦发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副总经理张险峰先生;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量化处处长范楷先生; 民生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邓星梅女士、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吴伟先生、金融市场部期货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杨雪梅女士; 招商银行总行同业客户部总经理助理魏峻先生; 光大银行总行同业机构部副总经理贾峻女士; 兴业银行总行期货金融部期货业务管理处副处长杨家财先生; 交通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期货机构部徐俊婷女士; 中国银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李俊先生; 上海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理先生; 上海淘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投资总监肖辉先生; 桐湾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宏先生。 此外还有其他同行的朋友,广发期货常务副总裁邹功达先生、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负责人徐志谋先生,以及南华期货的罗旭峰先生,永安期货施建军先生,以及期货公司很多公司资管部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其他就不一一介绍了。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居民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去年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提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国家,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寿达到1.09亿,位居全球第一,共拥有7.3万亿美元财富,到2019年,中国内地资产在百万以上的富豪人数将翻一倍,达到230万人,比美国和印度的增长速度都要快。 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的不断增长,催生了庞大的理财需求,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大财富管理时代。截至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突破20万亿元,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等非银机构的资管业务总规模达到38.2万亿元,特别是近两年来,私募基金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在基金行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5058家,备案的私募基金数字24054只,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5.2万亿元。 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同样纳入私募备案管理。尽管包括海通期货在内的多家期货公司在2013年就取得了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但是受制于投资范围较小、只能开展一对一业务等诸多原因,起步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15年初,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净资本要求得以放宽,业务资格由证监会行政许可改为中期协登记备案,业务范围由一对一拓展至一对多后,才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全行业资产规模有1064亿元,同比增长8.9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市场剧烈波动期间,市场中大量产品因跌破净值而清盘,但期货资管业务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未发生大的风险事件,未收到投资者有效投诉,也未出现大面积亏损而清盘的情况,显示出期货资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宣传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尽管期货市场发展速度迅速、风控稳健,但是对此项业务有认识和了解的投资者与机构并不多。期货公司发展资管业务的特色是熟悉期货和衍生品,具有风控的优秀投资人才、经验和优势,而银行和私募优势具有资金、投顾的优势,此外,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新规对私募机构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三方之间了解沟通的平台,共同交流的经验、分享智慧,汇集先进理念,建言新的思路,并进一步探讨今后如何在产品设计、资金对接、业务控制、业务推介等方面进行广泛、务实的合作。在此,也希望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台上台下充分交流。 今天的论坛分为两节,第一节,我们分别请了两家银行、期货公司、私募公司来分享交流。第二节是进行圆桌论坛。下面由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功达为我们讲解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模式。 邹功达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拥有数学本科、统计学硕士、金融学博士三级复合学历教育背景,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精通数理经济研究方法,思维严谨。 具有15年证券期货从业经历,先后从事过证券研究、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与固定收益投资业务,以及期货研究、投资咨询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具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与很强的管理能力,其分管的研发团队连续六届被期货日报-证券时报评为“中国金牌期货研究所”,资管团队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最佳期货资管产品”和“中国优秀期货资管团队”。 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从2001年始他先后参与和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证所、上期所、中期协、广东省发改委等多项课题研究。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译《全球资产与负债管理建模》(70万字)。 接下来让我们欢迎广发期货常务副总裁邹功达博士上台与大家分享《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模式介绍》,大家欢迎! 邹功达: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作为主题演讲的第一位,心里还是很紧张的,紧张在哪里呢?第一,台下有那么多的大佬,包括海通期货的徐总,还有协会的领导,以及银行界的各位老总等等行业专家,所以这个压力就很大。第二,刚刚上午开始,大家吃过中饭,正好是消化的时候,都很困很想睡觉,但是我想能够把大家讲的睡觉是相对容易,要讲到大家睡不着有点难,所以希望大家给我一点掌声肯定一下。 我现在开始做我的主题演讲: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模式介绍,大概分五部分,第一是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与趋势,第二是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业务比较,第三是期货公司资产管理的模式,第四是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合规和风控,第五是介绍广发期货资产管理的业务。 目前我们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那么在这种泛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是从原来的五方争霸,再加上期货资管有了牌照之后,从五方变成六方争夺。实际上从它的数据来看,前面五方还是很霸道的,第六方是刚刚起步,从数据可以看出来。那么泛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我们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二是混业,第三是六方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实际上应该说前面五方竞争更厉害一点,我们期货资管市场在里面我们由于和银行以及其他的机构合作,才使得我们得以慢慢做大。 这六大机构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说在证监会领导下的券商机构,和在银监会领导下的其他机构有一个竞争合作的关系,但是我的立场来看,我们期货公司可能更多的是和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从投资范围来看,在期货市场投资还是证券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等等,从范围上来看,应该是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投资方面还是比较大的,那么最大可能是信托公司,相对比较受限制的是银行的资产。从产品销售来看,第一梯队是银行和保险,第二梯队是证券和期货,第三梯队是信托和资金。从投资门槛看,期货公司是比较不利的,因为期货资管每一单最低必须在100万,我们的门槛高了,要找客户就比较难找。银行的理财产品没有规模的限制。期货资管也有它的优势,从投资范围看,证券公司是差不多的,专业优势我们在产品内,在期货市场内,是有专业优势的。风控管理是期货固有属性和目的,所以徐总讲到,期货在牛市也好,在股市崩盘也好,我们的风控是做的相对比较好的,相对比较严格的。当然,劣势很明显,人才、资金、投资门槛都存在不足的地方。 再看一下期货资管的模式。从业务模式来看是两类,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我觉得产品的规模是最受限制就是细节。期货资管大的投资范围是比较大的,但是涉及到投资的细节,到具体产品的时候,我们还是受限制的。从规模看,是100万以上的客户。期货公司资产管理的业务类型,一是主动管理,一个是通道业务,还有就是和其他机构的合作。我们大部分的期货公司是从通道业务开始做,因为要做自主管理型的话,需要团队比较长期的培养,那么我们广发期货好在最开始首先做了一点主动管理型产品,我们在广发期货研究部就开始做量化,所以有一定的经验。往后还有和其他机构的合作,一些产品的创新,是我们的第一个模式。主动管理的业务模式,可能就是对冲、CTA以及公募。公募基金产品,前面两类的管理规模、业绩是非常好的,所以我觉得后面还是有很多的空间去发展。通道模式方面,海通期货是做的比较好的,具体模式我在上面简单的罗列了一下。机构业务合作,方面我们和各大机构之间都有合作,比如最早卖产品,就要和证券公司合作,要产品托管,就和银行合作,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说收益互换,这和其他的风险管理子公司等等合作。私募的话,私募的投资策略,做通道业务有很多优秀的私募来和我们一起发,做MOM还是FOF,所以我一开始就讲到,期货一开始是合作。 我们再看一下期货资管业务的合规和风控。从最高层次的法律来说,是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再接下来期货主管和其他的私募都已经归口到中期协和中基协,通过其相关的制度规范去管理。与普通私募相比,期货资管还多了一个中期协的监管。 那么从它的风险来看,无非就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对于期货公司来说,我们对市场风险这块管控,在六方里面是做的最出色的,或者说我们天然就是做风控管理的,这就是我们的长处。实际上,我感觉投资资管产品的话,从我的角度看,要我们期货出马,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那么公司内部的制度,我们也有公司一级的,再到内部的,再到细节的,从这个角度投资者投资期货资管,是可以放心去做的。内部风险管理的流程,事前事中事后都有规范的流程。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期货业务。目前,有一个资产管理部25个人,后台包括IP、风控、估值、合规等等,要占到10来个人,我们整个产品制作流程走下来,如果做通道业务的话,风控我们是把它摆在第一位的。90%以上是我们原来的研究部培养的人,培养完了之后,把有基础的从研究部调到资管部。产品系列,我们现在有三条线,分别是期智,这在2014年的中国财富管理品牌里,期货公司唯一一家获得管理品牌奖的,那么同时包括银行、证券、公募在内,我们这个期智系列是做的比较早的。第二个策略是期明系列。它出生于股灾之后股指期货流动性受到限制的背景之下,以后我们就发展量化的投资范围是期货的量化趋势的策略产品,并命名期明系列,实现了自动交易。第三个系列,是我们去年底今年初有的纯期货期骏系列。在资产管理方面,我们有完备的数据库和系统,荣誉奖项10余项。 这是我们的期货资管定位是定位在低风险、中等收益这样的产品,我们开始做,我们讲到高风险在证券关,低风险的是银行关,我们怎么来这个夹缝中求生存呢?我们的风险控制是比较好的,后面我们做了CTA类,主要是在股灾之后。从我们的CTA看,和股票型、债券型的有一个作用,在资产配置里,在做股票的时候,风险能够降低,收益能力增加,相关系数是比较低,但是收益能够有所增加。这是我们期智对冲系列,这是一个净值的变化,以及对冲策略和CTA策略本身也是一个负相关,我的收益大概是位于10%-15%之间,这是我们过去实际做的一个情况。 我们有几个重点的品种,实际的收益率和风险,下面那些都是实况操作的,应该说期明系列的收益是30%-50%,对冲的策略应该是10%-15%之间,下面是我们一个时长操作的图。我们讲到期明系列是一个多周期、多品种、多策略的组合,我做出来一个系列,可能就做期明系列,但是我们可能会有七个策略,使得收益相对比较稳定。我们做的最久的一个产品,是2013的7月11号,到目前为止的净值是2.29元,曲线还是蛮好看的,也经过三年的市场考验,我们感觉还是相对比较稳定,同时我第一个策略是实现量化,实现了程序化的自动交易,所以期明系列在股灾之后,对公司的制度投资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补充。 这是我们的专属产品。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策略,这些策略是增强策略,我们原来是怎么做的?原来是做了一个策略之后,我建一个股票组合,我再做空股指期货。我在股票组合来做叠加,就做股票日的交易,比如说上午把它卖出去,下午把它拿回来,这使我的持仓不变,但是做了这个交易以后,在原来的收益之后可以统一加收入。这次我们也打算新发的产品,比如说现在一个时点,股票是比较低价的,我就把它买进去。 这是其他新产品的一些策略。 我们现在还能够做的就是给大客户做定制化的产品,就是说我前面这么多的产品,你把钱给我之后,我可以在根据你的风险收益特征,把它配在这些产品里面,所以我们现在也刚刚发了一个FOF类的产品,主要配自己策略以及外部比较优秀的策略,对我们的专户,如果是大资金的,根据它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我在刚才讲的这些系列里进行配置。满足不同风险收益需求的定制化方案,我们有一个系列产品的定制。 我就讲这些多,谢谢大家! 徐凌:谢谢邹功达总的演讲,他从行业讲到了公司,从公司讲到了广发,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迪和收获。下面,演讲的嘉宾是瑞达期货研究院的负责人徐志谋先生。 徐志谋,2002年至今任职于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门(20-30人),历任研究员、板块主管、研究部副经理、研究院负责人。持有期货投资咨询资格、期货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考试合格证(全部科目)、香港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合证书、国家理财规划师(二级)、国家中级经济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资格证书。 长期从事中国期货市场方面的研究。多次参与公司、行业协会、交易所及监管部门的专题调研与课题研究撰写工作,对期货资产运作管理和投资研究有丰富经验。曾经负责2年以上的媒体评论专栏,在各专业媒体报纸发表数百篇分析、专业研究文章。曾经参与公司4套研究软件的立项、筹划、组织开发管理等工作。 我们知道瑞达期货在资产,特别是期货资管上是非常有特色的公司,受到中期协的表彰和关注。让我们掌声欢迎徐志谋先生,为我们带来《期货资管与投资研究—以投研能力为核心促进期货资管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 徐志谋: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们知道期货资管这几年单独发展起来,很多公司都在做一些探索,今天我以公司的经验来谈一下以投研能力为核心促进资管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2012年12月底正式成立瑞达期货资产管理部,包括的人员主要是风控、投研以及交易部、运维部门。2013年我们陆续推出一些产品,最开始是专户,是一对一的,后来我们又推出一对多的产品。从公司资产管理的销售来说,基本上我们都是自己销售为主。整个2015年,资产管理规模大概是30亿,售后资产这些基本上都是自己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大概是1.3亿左右,管理费是1300万,客户的分期收益是1.2亿,在2015年我们为客户有了4.5的净收益。2015年,产品收益最高的达到了438%,最近的产品收益是-7.7%,基本上多数产品年化收益在30%以上。 这张图是期货资管产品运作的情况,对于期货资管运作,门槛要求上有大幅度的提升,大家都知道,刚开始公司都是100万起步,现在基本上专户资产要2千万以上。第二个原因,可以做一对多的产品,所以说资产规模是快速增加,但是客户数量并没有出现大的增加。从管理团队来说,效益相对就比较高一点,因为一个产品和两个产品,其实投入的成本和精力是差不多一样的,但是单个产品规模足够大的话,可能效益更好。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目标和定位,因为谈这个很重要,定位就直接确定了我们采用自主管理的模式。有三个定位,一是客户定位,就是高净值的客户,产品定位就是产品的期货对冲,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做不过银行,股票做不过券商,那我们的优势就是在产品,所以我们做的基本上是期现对冲,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期货这块。第三个定位,我们刚开始都是在做通道业务,从公司的角度,我们认为做通道业务可以把规模做大,但是收益是很有限的。所以之后我们以自主管理为主,通道业务为辅,就是因为这个决定,才使得我们非常开始重视自主的从业能力,主要集中在内部的提升上。 公司自主管理产品都是以研究院来承担。研究服务包括有咨询服务、产业研究、产品创新、投资研究以及基础研究。我们要对市场非常敏感,要基于各种逻辑性,对细节挖掘要更细致,这是和其他研究的差别。我们投资研究的组织模式,大概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研究,它的功能就是做一些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市场研究与产品研究都放到这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投研小组,主要是构建与管理交易机会池。第三个层次是投资经理,设计期货资管产品以及管理期货委托资产。这种组织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那么现在我了解有些公司,投资经理把三个工作都做了,从分工上来说,时间、精力是不够的。 研究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投顾,它的优势在哪里?第一,投资部门具备三大基础核心,第一就是信息中心,第二是数据中心,第三是策略中心。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绝大部门能做到,信息这块主要是对历史信息的搜集,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未来的情况会做一些预判,另外还有事件的预警。第二是数据中心,它其实就是一个原始数据后的二次加工,目前我们多数都是在做原始数据的分析,但是对于二三次加工的快速分析,这是最容易体现的一点。第三是策略中心,就是是交易机会池以及产品策略池的搭建。这三大核心可以对整个资产管理业务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支持,应该说这是对资产管理非常重要的保证。第二,研究部门策略丰富。策略的全面性、产品的系列化,这对资产管理能够有比较好的支持。第三,研究部门本身在做研究,有研究优势。另外从研究这块,覆盖全品种研究体系,全面人才储备与积累。目前我们的投资经理多数都有研究员的背景。第四是管理优势。研究部门在管理公司上,本身具有作为优质投顾的条件。 说到投资分析理念方法,宏观分析、品种产业分析、技术分析策略安排这块,刚开始我们在产品不多的时候,更多使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产品管理,但是当管理规模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有所改变。那么这张图非常简单,但是它表达两个重要的维度,一个维度就是重要性维度,一个维度就是工作量维度,通过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宏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所占的工作量不是最多的,消耗最多工作精力的是第三方面,就是技术分析策略安排。那宏观分析的话,可能我们的经理不会过多的把宏观分析用在预测经济上,我们宏观分析精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热点的解读,第二方面是政策研究。政策在转变,就引发市场一个大的交易机会,这个交易机会就是我们现在分析的目的。 接下来说一下投资理念与风格。我们有几个理念,一是对产业链的深入研究,同时对不同品种的相关性做精确的把握。第二个理念,不追求单次交易的回报率,主要追求的是帐户长期稳健的收益率。第三个理念,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力求争取大量小额确定的收益,积少成多。第四个理念,尽可能采用多策略、多模式、多品种的方式。整个理念就是风控第一,投资收益第二,这是总的投资理念。 所使用到的策略类型,我们目前管理产品都是制度的管理,我们使用的策略就是趋势追踪、日内短线、对冲套利策略,以及组合策略,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几个策略里进行搭配。接下来我们谈一下目前客户管理的架构,主要是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决策系统,就是说业务在开展的时候,有一个投资管理委员会,它会对这项业务的总体规模、方向、模式做一个定量安排。第二是实施系统,这主要是风控员,他主要做的就是产品风控。第三层次是监督系统,就是合规部门,他主要承担的工作就是在合同签订事后进行不断核查。第四个层次就是平台系统,就是资管业务投资管理系统。 最后,我们想谈一下期货资产管理运作经验总结,第一,扎实做好信息数据的处理和挖掘。目前市场都很透明,多数的信息数据大家都能看到,但是对数据的处理和挖掘,是能体现一些交易价值的。比如说交易所公布了排名,其实通过再次的排名,它有一些新的策略出来,这种新的策略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交易价值挖掘。第二,全面科学的投资研究管理。这指用在组织规模上,这种管理一定要注意几点,第一就是层次性,这么多人,你一个研究员从最基础的数据搜集到下单,如果这样做的话肯定做不起来,整个组织体系要一个一个层次来。第二要有针对性,做什么要有所安排。第三,是长期的人才储备建设。大家知道,优秀人才很容易被挖走,所以要长期储备,不断地吸纳、培养、晋升、输出。第四,制度建设和考核激励。我们知道,目前整个涉及到资产管理业务,如何把这些人非常有效地组织起来,分工协作,这需要制度的安排,制度的安排就是建设,而且要相当在动态中有所调整。那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要有一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的东西。那肯定要有考核,有考核肯定要有激励。我对以上的四项比较有体会,其他肯定也有,我就不做太细的解读。我的分享到此为止,谢谢! 徐凌:谢谢徐志谋院长的演讲,确实做的不错,做的好有做的好的道理。下面有请浦发银行总行金融机构副总经理张险峰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间合作的准入规则》,大家欢迎! 张险峰先生,研究生学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工科硕士,从事期货、信托、证券、资管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超过20年,是我国最早一批期货行业从业者,对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和期货等非银机构的业务合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张险峰: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和大家做交流。应该说,很高兴能够参加本次期货资管的合作论坛,在介绍我的内容之前,我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刚才徐总也说了,我是咱们国家第一批的期货从业人员,做过7、8年的期货。在2008年初加入浦发银行,当初我是不懂银行的,所以我在浦发银行经常说的话,我可能是浦发银行最懂期货的人,这个话差不多讲了四年,为什么讲四年?2012年9月份,我们朱行长来了,所以我肯定不能再讲这个话了,于是就成了浦发银行第二懂期货的人。又过了三年,去年的3月份,朱行长因个人原因辞职了,我又要力争成为浦发银行第一懂期货的人。但是好在我现在一般掌握的策略是这样的,就是在银行人比较多的地方,我一般讲讲期货,在期货人比较多的地方,我就讲讲银行,今天期货从业人员比较多,我就说一些银行的事。 今天我介绍的题目,是《银行与非银机构合作准入的规则》,这个题目是徐总给我的命题作文,但是浦发银行不能完全代表银行业,今天来了很多银行业的代表,所以今天我只能说是浦发银行在非银金融机构合作准入规则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我要介绍的内容主要是四方面,一是需要准入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为什么要准入,第二是准入标准的构成要素,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判断非银机构的准入。第三是准入名单的管理模式,准入以后是不是一劳永逸的,还是动态管理的。第四是我们跟踪的评估和退出机制。 首先看这张图,大家不要误解,好像笑的很开心的就是银行,哭丧着脸的就是非银机构,其实不是这样的,银行也面临着很多的准入,比如说,举个例子来讲,我们现在证券的期货保证金的存款银行只有13家,中国的银行实际上有好几千家,但是能够做期货保证金存款的只有13家,做证券第三方存款的银行只有19家,能够做证券基金托管的银行有26家,所以银行经常也是右边那个小孩,也是经常这样的面孔,要跑到监管部门去申请业务资格。那么需要准入的原因,我们的分析是三块,一是监管的要求,第二是银行自身的管理要求,第三是资源互换的需要。总的来说,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我们的非银机构,我们都是从事了一个风险的经营,由于风险经营的基本特征和要求,需要我们有监管的准入。 对于准入的要求,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都有监管的要求,比如说银监会在2014年5月份就发文要求银行和同业之间进行合作,要进行名单式的管理,总行要进行名单准入,要进行信用的评估和分析,要进行名单动态的调整,有这几个明确的规定。刚才我也举了证监会的一些例子,不管是保证金存款银行,还是三方存款银行,对银行都有很明确的要求。像银行的合规、风险政策、产品部门的管理要求,也对我们的准入有相关的要求,后面我会提到。后来就是刚才说到的利益互换,包括资源共享,也是需要业务上的需求。因为我给你准入了,比如讲举个例子,银行现在资源是通道业务,我把我的通道业务放开给我们的证券、资金、资管做准入,那么我给你通道业务的时候,你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你能否把你的机构资管产品托管放在我们这里。 第二,准入标准的构成要素。这里面我们列举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的资质,第二是和非银机构合作的情况,第三是考虑要准入这家机构的专业能力。比如说公司的资质,我可能要考虑你这个股东的背景是国营、民营还是外资,你的公司评级是两个A,还是3个B,你在行业的地位,包括公司的声誉等等,这些是我要考虑的。还有比如合作的情况,我们双方的贡献度如何,业务的规模是什么样,合作产品数是怎么样的,这是浦发银行合作的范围。准业的能力,我考虑你的投研团队、产品的业务、管理的规模,获奖情况。在浦发银行的实践中,我们是两个部门对非银的合作进行管理。作为浦发银行来讲,没有对一家机构的整体准入。也就是说,我没有说对一家证券或者基金或者期货公司准入后,然后浦发银行所有的业务都对你放行了,不是这样的,都只是基于某一项业务。比如说期货资管准入了,是一项准入,如果是公募基金,你的货币基金,理财对你进行投资了,也是一项准入,所以我们的具体准入是针对某一项业务来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个客户整体。但是退出的时候,有时候不仅仅是对业务项退出,退出的时候有可能是一个整体的退出,比如说有一些公司有重大的负面新闻报道,有一些被监管部门的处罚,有些在和浦发银行合作中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时候,在退出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把这个公司所有的业务都暂停了,所以退出变成了整体的退出,准入是一项一项业务的准入。在浦发银行来讲,我们的部门架构和别的银行稍微有点不同,我所在的是金融机构部,这个部门是一个比较侧重于客户合作的部门,也就是说,浦发银行和您所有合作的牵头部门是在我这里,但是具体每一项业务的合作是在不同的产品部门,比如说像银行来说,主要的业务部门是三个,公司业务部门、零售业务部门和金融市场部门,像我所在的金融机构部就在金融市场部,我们浦发银行的金融市场板块包括五个部门,金融机构部、金融市场部、资产管理部、资产托管部和票据中心,除了我金融机构部是一个客户部门的合作部门以外,另外四个部门都是具体的产品业务合作部门,他们和你合作的时候,更多的是会判断你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说我要和你团队合作,我要看你的投研团队,产品业绩,以及对货币基金规模,如果你不是100亿规模以上,我们是不投的。就是说,我们的产品部门更多会关注你的专业能力,但是金融机构部门更多会关注你的公司资质和合作的情况,这是我们不同的地方。因为对我来讲,我更多是看浦发银行和客户整体的业务合作情况,而不局限于你单一的某一个产品的合作。 我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我们准入会看哪些具体的要素,期货公司,比如说我主要注重你的投资业绩、投研能力、人才队伍、业务规模、行业地位、股东实力。我和证券公司的准入,可能看客户层级、监管评级、风险合规事件、产品合作数、存款规模以及基金,这里面可能有一个客户层级,这是什么概念?它不是客户评级,评级是监管部门对大家评的,客户层级是我们内部在同业合作的时候,我们有个客户分层分类的考虑。在浦发银行客户一般分为三个层级,核心合作客户、全面合作客户、基层合作客户,以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贡献度的大小,潜力以及你的资质作为重点的考察标准,来确定层级,这个层级是判断我们进一步合作的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在判断我和你合作之前,甚至说客户层级定下来以后,它的判断来源就是下面这么多的要素标准,定下层级以后有些可能就直接准入了。当然下面还有信托、保险和投资顾问,投资顾问就是私募的意思。 准入标准的构成要素,这是举个例子来和大家说一下,并不是完整的全部范畴,这里给大家列了一些授信的业务和非授信的业务。比如讲期货公司,随着期货公司去年次级债的放行,期货公司给银行做授信成为一项具体工作,对银行来讲,授信对象又增加了期货公司。比如现在浦发银行对期货公司的授信,那么准入的标准,一是属于我行核心、全面类合作伙伴,二是监管评级3个B及以上,并且有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符合标准,那则可进行授信业务。另外还有非授信业务,比如说期货公司任管理人的资管合作,合作品种是理财资金投资以及产品代销。另外就是私募基金委外业务合作,我行将理财资金委托给合作机构进行管理的业务,准入模式是业务评分达到60分。我们对委外的业务有很大的需求,不光是浦发银行,城中商行的需求也非常大,所以这方面业务会有增长,浦发银行也在做,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固定收益的委外业务、量化对冲的委外业务,海外资产的委托业务,委托的机构有证券公司、私募等,暂时还没有期货的资管。像浦发银行来讲,刚才我提到的金融机构部更多是关注整体的合作,像这种业务的合作,基本的模式是金融机构部负责海选,我选择你能否准入,但是之后具体部门选择哪家机构合作,多大的资金量,都是由具体的投资部门决定的,那时候我就不怎么参与了,那么实际上我们的准入在浦发银行的操作流程,是由金融机构、客户部门和产品部门联合完成的,一般的权重是各占50%。 第三是准入名单的管理模式。我主要介绍一下流程,实际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主办分行准入申请,总行进入准入审批,之后总行定期更新准入名单,下发分行,然后各分行与已获得准入的机构开展合作。主办分行是什么概念?我们有很多的金融机构,往往经营地是一个地方,但是你的业务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做,比如说南华期货的注册地在杭州,但是你的业务可能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那么浦发银行和你合作的时候,不一定是杭州分行第一个和你合作一个业务,还是可能上海分行、北京分行和你合作了,这些业务如果在没有经过准入之前,它的准入申请的发起,在浦发银行以往的实践中,是要求主办分行来发行的。也就是说,这些业务在准入之前必须由杭州分行来主办发起,这个业务准入以后,全行所有的分行都可以和你合作,并不是谁申请了这个业务谁就来发起,我们对客户的合作是用属地化的规则进行管理的,如果涉及到授信,我们可能还有对授信方面的一些管理的具体要求。举个例子,比如说杭州某一家期货公司发了一个次级债,浦发银行投了,发次级债授信是由杭州分行发起的,比如说我投了1个亿,但是后期发生信用风险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杭州分行来承担?如果说这个授信是杭州分行发起的,但是投资可能是上海分行申请的,即是杭州分行做的授信,具体是上海分行来用,然后发生了风险,这个风险到底是来承担?如果没有发生风险有收益了,那么这些收益是不是都是上海分行的?杭州分行发了授信,但是没有用授信,它在里面有没有收益,要怎么分配?所以我们在里面是做了一个风险和收益的分配机制,这样能保证主办行和用信行有一个很好的协同机制。 管理模式,一些准入的模式和集中度管理也和大家做一个介绍。准入模式从不同的业务来讲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我们规定你必须满足所有的准入,还有一种方式是你没有触发禁止准入条件,也可以进行准入。第三就是综合评分达标,这个就是说我们期货资管业务就采取这个办法,我们的评分是60分,如果达到这个标准,就准入了。第四是特定客户层级。比如它是浦发银行的子公司,那我可能就直接准入了,比如说不是我的子公司,比如是期货交易所,那我们一看就算了,就直接合作了。另外,集中度的管理,这是银监会很多业务上的共同要求,既是规避风险的要求,也是为了加强资源互换的要求。集中度管理这块的而要求我们会有相应的规定,比如说全行合作额度的设置,单家分行与单个机构合作的规模限制,与单个机构单项业务合作的额度管理,额度也是会调整的。突破额度以后,有合适的理由,有适当地资源互换、对价管理,那么额度也是可以调整的。 最后,介绍一下跟踪评估和退出机制。这实际上是过程管理,这比一开始的准入管理来的更重要,我们进行一个定期的跟踪评估。刚才说到了,准入做完了之后,各个分行有的是每个月,有的是每季度会报上来动态的统计,总行会做这方面总体的评估,对合作的服务能力各方面做总体的评价,评价完了以后,对后续到底做不做,是不是继续做,做的话规模是放大还是减少还是怎么样。跟踪评估主要看三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在考虑退出机制的时候,我们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风险事件,二是不达标。比如说我们的高管被处罚的,这在证券公司会发生比较多,发生这种情况的会,我们会马上启动相应的机制。那么有些会不达标的,这也会有暂停的可能。有的是合作信誉低的,比如说我们的合作不愉快了,这也会发生,那么我会暂停合作,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是每年还是会有。 最后,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之间,大家都是同业合作的伙伴,实际上我们不应该是最开始的那张图,一张是笑脸,一张是哭脸,大家都应该是笑脸,那么和银行特别是和非银行合作之间,我认为是两层业务的合作,一是双方之间的业务合作,比如你把钱存到我这里来,你通过我的银行做存款结算,然后我把授信做给你,这是我们双方互相之间的合作,但是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个层面,是我们银行包括期货公司在内的非银机构,我们双方之间为我们共同的第三方的客户提供这样的金融服务包括金融产品服务,也就是说我们为我们的法人客户、自然人客户,或者为我们的特殊法人客户提供这样的服务。因为我们在不同的领域中,各有各的特点和专业资质、能力,只有我们更好地紧密合作,我们才能提供更好、更完整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把整个金融市场做的更好,更繁荣。谢谢大家! 徐凌:谢谢张总精彩的演讲!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干货,也是我们非常想知道的,我们以前一直做的时候搞不清楚白名单是怎么回事,今天张总全面系统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准入,准入的门槛,具备什么条件可以成为浦发银行的白金客户,希望今天参与论坛的所有期货公司都能成为浦发银行的白名单客户。下面有请演讲嘉宾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量化投资处处长范楷博士。 范楷,都柏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从事半导体物理和集成电路研发工作,曾任职于INTL FCStone欧洲分公司负责原油交易以及Euro Stoxx 50股指期权、期货的量化投研工作。2011年回国参与组建国内银行业首支量化投资团队——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量化投资处,并担任首任处长至今,负责量化产品设计和投资运作。截至2015年底,团队管理的资产规模逾700亿元,产品业绩和规模稳步增长。 分享题目是《期货资管与银行理财的业务合作探讨》,大家欢迎! 范楷:大家下午好!我之前和期货公司的合作大部分还比较局限,在我们处里的业务范围内,今天这个会是总行机构部的邀请,我和机构部合作还是比较少的,一般他给我们定个名单,通常我们是A、B、C、D类,通常什么类型可以做什么业务,所以我们一般和机构部合作比较少。今天是我第一次,也是说明期货资管行业的重要性是越来越高了。 会前和各位嘉宾聊了聊,很多对我们的工商理财不是很了解,我大概花点时间介绍一下。工商银行的资产管理部是在2009年成立的,当时是我们的高管层认为我们的资产,表内表外要分开,所以在2009年成立资产管理部。到现在规模是16000-18000亿,这一万多亿的资金基本来自于客户,它的风控要求比较高。现在我们有13个处室,投资固定处、专户处、投资处,最晚成立的是量化处。工商银行是打算在资产管理这个领域里建立一个量化团队,2009年时,国内无论是客户还是投资人也好,说到量化可能觉得是个黑匣子,银行为什么做量化,我们的风控支不支持,这其实都是未知数,那么工商银行在2010年时准备做这件事情,然后搭建了团队、系统,我们当时想做一个数据库,这反映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还是靠存款模式去赚钱的,你说作为一个比较挑战的、比较创新的业务,可能很多东西短期内是有一定掣肘的。团队在2010年推进这件事情,我本人是2011年回国,当时加入这个团队开始设计产品,搭建数据库,编小模型,在2012年推出产品。2012年我们开始建客户、建产品,我们工商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很强的,但我们发现我们的量化产品开始卖的时候非常难卖,因为2011年的行情,当时的非标收入是非常小,风险收益是7%。有的时候用户说你用一句话讲讲这是什么东西,我说这很难,后来我发现个人客户可能不太合适,后来就转入了机构客户,我们的产品从1千万、1个亿,前面做到60个亿,也是这样一步步做出来的。我大概讲讲我们的发展过程。 我先讲讲当前的现状。我是来自于资产管理部,我们现在银行理财的第一特点,总量庞大,大家觉得银行有钱,是个金主,但是我们看到增速明显放缓,前两年的增速非常快,但今年我们在控制规模,所以增速放缓是个大趋势。第二就是运作模式还是以预期收益产品为主,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第三是竞争加剧,对业务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这是2011年的数据,这个图是我们的存续情况,中国的理财市场,包括银行、券商、资金、私募放在一起,是80万亿,这里面银行资管占了34万亿,几乎是半壁江山,而剩下的那些券商、基金包括期货,有很多是重复。因为银行要做很多业务是不能直接做的,都是要通过通道业务做,所以有一些是重复计算的。这个图是产品,我们卖了什么样的产品,比如说大家去银行买理财,我们看到工商银行的柜面,一般显示的是固定收益。这类产品占比是非常高的,而真正波动的有风险性产品占比是非常低的,所以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我们在做一些尝试,这个过程比较漫长。我们有一个对风险投资的要求,风险比较低的,投资的范围也会窄,就像PR1、PR2,是保本的,PR3是权益资产外的30%,是很有限的。我们量化的产品基本都是PR4,PR5没有,这个风险太大。PR4的波动还是比较小的,从我们的业务规范来讲,结构复杂,评级也要上升。那么在整个全场看,PR4、PR5整个的资金占比才在0.55%,这个市场还是蛮大的,但是确实还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看一下产品的形态是怎么样的,客户买的感受是什么。这个是从低层往下看,我们看最大的两块是固定收益,是我们的非标、债券,这块是我们的现金管理,包括存款,这两块加起来将近七八成,那么真正和期货相关的,可能只有金融衍生品和商品类资产,这个占比是非常小的。这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客户愿不愿意接受,第二我们的渠道愿不愿意接受,第三,从资产管理来讲,我们有没有足够能力来管理这些资产。比如说资产的风险监控,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管理它、控制它,做好风险控制。从我们来看,在管理能力逐渐提高时这块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这对我们的风控能力就有比较大的要求。第三个数据,我们看到同业的情况。在去年看五大理财的占比是非常高的,占了八九十,到去年下半年改变非常大,像在座的民生、浦发、广大这些银行,他们理财的规模非常迅速,现在全国过万亿的银行理财已经有很多家了。我们看到这些资产管理在扩大,我们说同业的学习对我们是督促,同时我们看到他们很多的模式,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我们了,我觉得我们是有先发优势,但是也会受制于传统商行的一些文化影响。 我们通过和期货、资管的合作,那么银行有什么优势,这方面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讲了。第一,银行有信用优势,同样一个产品在银行卖和在券商资管以及期货资管卖,它的议价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信用问题。另外银行有很好的流动性管理。这对稍微大一点的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有几位讲到FOF和MOM,其实我们量化数做了一个量化的MOM,当时是在2014年1月1号,我们的研究是在2012年开始研究的,我们发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流动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不是很重视这块,如果说你底层的投资是股票、债券、商品,如果你的顶层流动性有问题,譬如像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底层的资产都会有影响。如果你是底层被动的话,原来给你配比是50%、30%和20%,最后的结果是90%、10%隔离,这样你的整个风险度是非常大的。现在做FOF有800-1000家,我们刚成立是60个亿,现在差不多是100个亿。我们的FOF也和一些公司合作,所以这个市场逐步做起来,但是它的流动性是个很大的问题。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优势是信息优势和一定资产定价权。这大家可能说的比较少,但是对我们投资来说,信息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我们开行业的会,分行会有一手的资料,这些分行的优势是比较突出的。信息优势不论对于投资来讲,还是对于整个市场宏观的分析,都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的机构部门占比在逐步提升,2012年时,客户占比非常低,而且客户体量很少,但去年下半年,我们有根本性的改变。对于很多机构来讲,它有资产的需求,当股本收益下降到一定程度,他会想我愿意拿一部分资金出来冒一冒险,可能收益不是很高,但是也有可能会很好。 再讲一下银行理财的缺点,一是传统的利差模式难以持续。现在利差是负的,那么我比较去想我怎么能够找到好的投资品,让我赚到更多的钱,这是一个倒逼的模式。二是缺乏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我觉得同业如果想做授信,理财做不了,我们和很多企业合作盖了章,理财是它的法人。和同业合作需要授信、保证金,我不是一个银行的实体,我是一个理财代理人,同时我们在做期货、股票,所以这是权利义务的对等和整个高层的定位问题。三是投研团队激励不足。做这个行业,我觉得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风险的把控是非常需要的。 银行理财与期货资管合作模式:第一个模式是结构化产品。对期货来讲,主要是保证金,第一流动性的要求,第二保证金交了没有,杠杆如果太高,我的预警线怎么设。这里面期货公司要做的是日内监测头寸及合约流动性。这种合作模式下,期货公司主要是融资,银行获取固定收益。第二个模式,在过去的两三年,我们和一些期货公司合作,就是期货公司推荐投顾、通道业务。关注点是投资逻辑和交易模式、策略容量、历史业绩、合规性、风控体系、人员架构等等。这个合作模式下,期货公司主要是履行管理人职责,主要是负责法审和风控。这个合作下,期货公司收取通道费,银行找到优秀投顾管理资产,当然收益和风险是由我们来承担的,这对我们的要求更高。 第三个模式,现在我们还没有做,但却是我们下一步想做的,就是对冲和平盘。这主要是场外衍生品交易,之前主要是和券商的,像去年和券商每个月的对冲交易量是在30-40个亿,我们很稳定,一个月换一次仓。那么在去年限仓以后,我们发现对冲做不了,我们把现货几十亿砸下去了,这个事我们也在和银监会沟通。现在其实券商受限制还是蛮大的,所以对冲基本还是没有做太大。在这方面,期货公司需要较强的平盘能力和交易系统,包括这些系统有可能要和我们来对接。另外,可能需要授信或履约保证金,那么双方怎么来建立授信制度,这是我们在考虑的。这个业务是可以持续的,因为这样可能合作更深入一些,合作第一就是为客户,第二就是对双方都有利可图,这种模式可以持续做下去的,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期货公司扩大交易规模和客户群体,银行获取稳定交易对手。这个模式我是希望能够再探索,至于能否成,我也不知道,因为创业业务,可能做5笔只能成2-3笔,所以这个模式我们在探索,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汇报。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 徐凌:非常感谢范楷博士专业精彩的演讲,让我们领领略了银行资管的基本思路以及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我们有幸请来上海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理,演讲的题目是《私募与银行、期货资管合作模式与创新》。 周理,毕业于复旦大学,在金融证券界累计从业二十余年,曾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国泰君安证券、招商基金、美国雷曼兄弟、长江养老保险等公司工作,2011年起转入私募基金行业。主要专业领域是证券研究与投资管理,有多年券商自营投资、公私募基金管理、养老金投资管理的经验。 周理:感谢徐总以及期货协会,以及在座各位。因为前面几位已经做了很好的演讲,我是从私募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谈一些感受和体会。我这里面写了一些对私募的看法以及运营,实践当中,我们中国讲私募,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在国外私募分的也很多,大概有九类,我们国内更多是把私募讲成两类,一类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还有一类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还有就是这几年发展出来的FOF基金和对冲基金,这次我们探讨的更多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包括一些股权。 私募,从这些年的情况看确实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里可能也和我们的合作有一些关系。因为私募是向一些特定的投资人进行募集,而且人数认购的最低规模都有法律上的要求,另外私募是强调做绝对收益,这和公募强调相对收益有很大的区别。我入行以后在交易中心工作,这是一个市场主体工作,然后又到国泰平安做债券的自营。做自营的时候,我们做的是一种完全绝对回报的效果,每年因为公司会给你下个任务,这个任务当年我们要完成,完成了可以给你多少的奖励。但是后来到了公募资金,发现公募资金的做法和原来我所接触的模式完全不一样,因为公募强调的是相对平衡,内部就说你每次只要能排在二分之一就可以了,如果三年都保持这个状态,三年以后的累计收益肯定是前三分之一的,因为公募的排名波动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你能够排在前一半,那三年以后一定是前三分之一。另外,我记得是行业内也有这样的笑话,就是怎么做好公募基金经理,假如对投资一窍不通的人,他能否成为一个新对合格的公募资金经理,很简单,有一个前提条件,只要这个人和同行关系很好,每年年初、6月底打两次电话,询问一下大家是什么策略,然后他中和一下,采取一个保守的中间策略,如果他当中再勤快一点,每个月当中再打电话聊一下,可以说这个人的业绩肯定是在这个行业内,可能是前二分之一的,十年以后他的业绩就是前三分之一了,这个不是说笑,实践当中有人就是这么干的。后来到了养老金,我发现一下子变成两个了,既要相对,又要绝对,然后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市场不好的时候,你必须绝对收益,市场好的时候,你还要跑的比较快,什么时候市场好,什么时候市场不好,这是有人为判断的因素,事后大家都知道,但是在事前大家谁能判断清楚。华尔街就一个名言,“所有做预测的人最后都死光了”。 另外,我们单个的规模比较小,所以操作会更加灵活。比如我们披露详细的信息,所以这样对提高收益也有一定的帮助。此外,和公募资金不一样的地方,公募资金追求的是规模,因为它主要靠的就是拿管理费,而私募拿管理费,因为它的规模总的不大,你拿管理费的话,仅仅是勉强维持生存,要想活的好,必须要做出业绩,就是要拿业绩报酬,这点上确实私募在策略上和公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现在大家去看基金业协会编的书里,总结的已经很好了,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逐步逐步把有些东西搞的比较相对清楚,就是这里面的角色到底有多少,事实上加在一起差不多有9个,这里面还没有算律师、审计师,还有一些其他的角色。总的来说涉及到很多,很多的里面核心是客户,然后就是基金的管理人,然后是托管机构,这是一个最核心的三块。那么这三块里面,在中国的现实里,其实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就是和募资相关的,这里面核心的是两类,一类是商业银行,还有一类是证券公司,因为它们有大量的客户是在他们的手中,而第三方也有一些,但第三方用的方式更多的是做那种类似非标、固定收益,而私募虽然做的是绝对,但是它毕竟不是固定收益,它是有波动的,所以这方面和第三方合作相对比较难,这里面存在的主要是理念问题,再加上第三方缺乏人才。那么在这里面,确实是感谢商业银行,他们勇于尝试,从固定类的收益开始转向一些相对浮动,或者说从前几年就开始从股票的私募投资开始做起,到债券的,然后到对冲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做,尽管这里面,我们从过去几年看,有做亏,有做赢的,客观上讲做赢的比较少,但是只要持续地做下去,再加上不断地筛选好的客户,总体上客户赚了钱,后期就会越来越向好的方向走。当然我们对于投资是指拉长了来看,这样的话就充分体现了投资的另外一个特性,就是说投资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那么长期的事情就是需要一个投资团队,它业绩是不是比较稳定,但是这个投资团队再稳定,可能在某一年也会失手,但是不能说因为失手,这个团队就不优秀。当然在现实当中,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因为大家考虑各自的业绩问题,如果你把我做亏了,那我一年就很难受,所以使得大家就都从一个短期的因素考虑问题,反而忽略长期,最后带来的综合回报不一定最好,这是我从养老金管理中的体会。为什么中国的养老金管理的不好,因为我们都是按年进行考核的,这样就把长期的利益忽略掉了,其实中国的养老金应该年回报要达到8%-10%,这从长期来说才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的基础养老其实只有1%-2%,补充养老可能稍微高一点,就是5%-6%,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度注重短期,而忽略了长期的回报。 那么在说到资管模式里,最多的模式是我们说的这种通道模式,也就是说我们要找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作为基金的管理人,私募是作为投顾方。这么多年来市场上通道模式很多,从最开始的阳光私募,然后到证券公司的资管,然后到公募资金的专户,然后现在到期货公司的资管,这里面也包括还有其他的。在这样的模式演化下来,不同的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事实上是有不同的机构所在的行业或者是法规的方面的制约,而这些制约有的时候会对你的投资业绩,就是对你的投资策略的绩效发挥带来一些致命的影响。比如说最开始讲的信托,因为现在信托做的越来越少,特别是做债券的,现在越来越少的用信托去做,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根据法规,信托是不允许放杠杆的,也就是说不允许做回购,而一个不允许做回购的,做债券就是基本上把你一半的回购、一半的收益砍掉了,以前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以前确实没有办法,只能通过信托,再加上以前有一些其他的操作手法避免信托的缺陷,但是因为现在各个方面的限制,有些都没有了。比如说讲到券商资管,它也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它的回购放大是只能0.4,然后又讲到基金,基金的通道也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它的缺陷大多数是不允许做反向交易的,那么这样的话,投资策略落实上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接着是融资方面,当然私募可以自己做,这是一种,但是这也有一种严重缺陷,就是私募自身的信用度,不足以让各类机构普遍接受,至少对现在的商业银行是不接受的,商业银行比较能接受的就是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我们是指从另外一个融资的角度来说。这里面也谈到了现在整个私募基金发展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某种程度上,我自己的体会,原来是有一个不透明的天花板,这个不透明的天花板最近一两年有逐渐打破的迹象,那么这个原因既和国家在2014年正式公布了私募基金管理办法,然后监管权总体上对私募基金的发展持正面的作用,这是第一。第二也和这些年的发展有关,私募里面确实也涌现了一批规模比较大,然后业绩做的不错,管理也相对规范的私募,那么这些私募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第三,社会各界,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和私募相关的一些合作机构,那么这些合作机构在和私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确实了解到有一批私募不错,所以大家也在做的过程中,尝到了一些甜头,所以逐渐开始对私募信任,包括扩大规模,当然最后也和整个中国的大经济环境有关。因为刚才有位嘉宾说到,还能拿到7%的固定回报收益的局面,已经几乎是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我们中国的经济从原来的高位现在在往下走,在往下走的过程中,整个全社会的回报率都在往下走,然后实体经济又不好,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又很大,大量的资金到金融市场来寻求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资产,我这里面要说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和资产方相对应的就是优秀的私募基金,是一个稀缺资源,这是比较少的。怎么样发现、找到和优秀的私募基金能够长期合作,这是相互的,因为私募基金绝大多数是比较小,那么怎么样在中小的时候发掘出来,然后互相支持做大,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这个问题。 刚才我们说这两种模式,其实它的核心,我的理解是这么四个,就是二元分立。管理人和托管机构是完全分开,根据法律要求,管理人和托管机构不能有股权关系,不能有其他的关系。第二就是投资驱动。因为私募的核心,本质是要赚钱,如果不赚钱,这个私募,这个产品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另外就是托管监督,服务外包。那么服务外包的含义,又涉及到私募这个行业发展。因为我们知道公募资金的话,人是比较多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它把清算、后台等很多东西,都自己建了,而在私募,真正把清算、估值一大堆全部要自己建的,很少很少,因为私募是要秉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做小而美,但小而美的话,我们把我们所有的资源,核心集中在投研能力的培养,其他的方面能够外包就外包,这样的话,机构没有必要搞那么大,我们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这儿,可喜的就是第三方的外包服务已经开始,这里面既包括有些银行,但这里面真正做的是很少,比较多的是券商,但是现在已经有独立第三方,比如说国金通用(音译)、好买,而且我们也和他们做了合作产品,他们在一些服务能力方面,甚至会超过一些券商。那么这个服务能力,其实我们作为一个私募,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其实要几点:一效率,第二专业水平,第三服务的态度,因为在这里面,我们讲个很简单的,今天做了交易,明天我们要看到交易结果,也就是这个产品的估值情况是怎么样,就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上不是所有做外包服务的都能达到,很多是什么?比如说第二天的下午,甚至第三天才能把数据告诉你,你想你看到的时候是两天前的,或者说你看到的时候,今天交易已经结束了,那你怎么来对你第二天的投资决策做一些判断呢,那怎么办,我们也碰到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只好再招人,这个人自己来估算。如果是简单买个股票、债券还好,一天交易量不多,但是如果是做对冲、套利,一天几百笔、上千笔,那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也就变成了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服务,很难做得到,我说的效率。然后是专业性,我们也做分级基金的套利,我们发现很多一些做外包服务,做不了,要么有的是系统不行,要么就是人员对这东西搞不清楚,特别是这里面在去年的时候,有很多的股票停牌,一个停牌以后,如果我们做了一天的套利,那一定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你弄到了一堆的停牌票,那么它对你的估值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这个问题是这个行业到现在为止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估值机构采用的方式是提前扣利,如果你做的多了,你就会发现扣了一堆的资金,你的净值就会受很大的影响,最后谁也搞不清楚净值在哪里。然后再一个讲到,比如说我们和很多银行合作,但是它做不了期权,但是在现阶段,你股指期货严重受管制的情况下,用期权来进行套利是个非常好的策略,但是为什么做不了?是因为我们托管估值是不支持的。碰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现在只有券商还可以,券商如果做托管的,这方面还可以进行估值。然后再讲第三个问题,就是服务的效率,或者说服务的水平,或者说服务的态度。有的服务外包它不加班,我们只遇到一家它愿意加班把这些东西给我,这样的话也省了我们的人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是做对冲的,受制于现有的政策制约,你一个产品的规模做不大,我们勉强估算可能2个亿,如果你是10个产品线还好,如果是20个、100个产品,你想你要多少人,你要多少的投资经理、交易员,再加上前面说的后台服务的东西,还要招一些人来帮助你把这些东西全部弄起来,那这个效率大大下降,成本极大地提升。所以现在的矛盾就是在这里,整个思路的运营,是面临的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现在只是一个中小型部,还算可以把一些东西布局,但是如果大了以后,也会出很多的问题。 好的方面我这里列了一些,我们自己独立发行的产品,然后走券商的PE,包括现在我们也开始走了基金子公司的PE,这已经获得了一些突破,一半是第一种模式,一半是第二种模式,而且第二种模式增长的非常快。第二就是服务外包。刚才前面谈到了,现在越来越的机构做服务外包。我们必须客观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好歹这些东西还是可以走下去,只是说我们和真实的需求比还有很多的不足,如果和国外的机构提供的行政服务比,那还差的比较远。第三就是FOF贸易,这一两年极大地的增长,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情,它实际上是对传统的非标开始走向市场化的模式,因为非标大家都学过金融,怎么可能有高收益、低风险的长期存在,这是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实际的,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最后必然是理财产品就是金融市场有波动。第四是母子双层基金开始逐步发展,特别是私募资金的运作效率在提升。第五是独立第三方的外包服务商开始出现。现在全国不多,我知道的就是全国三四家。第六,期货公司开始以管理人的角色开始介入,它不仅仅原来只是作为期货经营商的角色,开始进入了整个私募基金的运营。第七,投资策略开始多元化和混合化。这也是比市场逼的,因为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公司的历史,我们最开始做的就是纯债券策略,之后我们开始加入债券增强型,比如说我们投20-30%的股票,其他全部投债券,或者说我们是债券里特殊的,然后再开始我们做分期基金的策略,然后专门发一个产品全部发分期基金的套利,然后未来我们可能会加入商品期货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也在问我们自己,我们是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在某些领域是专长,其他领域不可能是专长,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就是一句话,好花不愁开,国外各种各样对冲资金的策略,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现象,就是没有一个策略可以说永远管用,基本上是各领风骚一两年,然后又是其他的策略开始当道,那这说明什么?就说明其实反过来头来也很正确,就是任何一个策略,它都有顺风的时候和逆风的时候,那么对于一家机构,特别是一个私募机构来说,它的要点核心是在哪里,我自己的体会,要点的核心就在于你能不能对于你的策略,什么时候会出现逆风你能够很清楚的了解,然后在困难环境下,你能否改变你的策略,使它能够适应困难环境,甚至能否引进新的策略,来克服当前这种困难的环节,这是一个私募机构最核心的投资能力、风险能力,还有一个是控制好下行的风险。现在除了债券策略基本上到今年一季度末都是很好,接下来其他都不行,比如说今年的一季度,很多亏了,虽然亏了不多,做股票的绝大多数都不赚钱,然后做分期基金套利的,现在只有4-6%的水平,那么怎么办?我们是从去年的下半年,也在思索这些问题,然后就开始,因为我们以前有过混合做的经验,这个经验做的还不错,那么我想干脆产品里把我们能做的策略集合在一起,形成平台后,这样就会对我们整个的应对,无论是市场的困难还是监管政策带来的一些困难,我们都可以应对,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我们的老产品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要改变策略很难,我们绝大多数改不了,只有少数改掉了,然后新的产品我们全用这样的方式。第八,私募基金投资管理的监督力度加大,运营成本提高。信任度未来会逐步提高,当然对我们来说压力也很大,就增加了很多的成本,但是这些东西在客观上讲,我自己认为是利大于弊。因为一个行业,你要想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这个行业必须自身得有一个规范,能够让别人信任你,这不是我们一家机构,是多家的事情。 存在的问题,其实对绝大多数私募来说,销售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业绩是后续的,起码是一年以后的,甚至要两年三年才能最终看出来,但你在前面如果没有规模,是拿不到管理费的,基金公司可能人就养不了,可能走向死亡,所以销售问题非常大。销售前面也讲了,目前主要是银行和券商,但这个客观上讲,有一个话叫授之于人,那么在很多的策略、管理上会受到很大的制约,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谈,它也很正常,这里面存在一个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它不知道这个私募能不能长期取得一个好成绩,如果你和我合作,万一你做亏了怎么办。刚才说的外包服务的专业性、效率问题,程序化交易问题,私募机构内部的管理,因为前面讲了,如果你的规模要做大,在现有的情况下,相当于你的产品是N多,那这样的话,如果你没有好的管理系统,但是这个管理系统单独的,必须是和很多东西对接的,但是在现有情况下无法进行对接。 在银行和券商与私募基金合作的主要方式,服务的范围还是非常广,但是这里面主要是券商,券商和私募合作,这些里面都是可以做,但是不是说所有的券商是这样做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券商是全方位和私募合作的模式来走。 存在的不足,就是结合度不够,往往主要仅限于销售与托管,其他方面的合作总体上比较弱。另外像专业性也不是太够,包括有很多的策略无法实施。比如当时在2013年底,有一个策略,就是投转债,我们认为这个市场非常好,但是要找这样的资金必须锁定三年,我们找了很久没有找到,最后找到一家民行愿意帮我们,当然这个产品做好现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到现在为止,很多的商业银行是不允许做国债期货的,实际上这里面有这样一些问题。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最后简单提一下,关于期货市场。其实前面已经谈到了,期货资管做管理人,在目前来说,从通道意义上说,是最好的。但是期货资管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它的客户量和券商、银行比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足。另外,期货资管对和私募的合作也刚刚开始,所以对私募的认识也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客观上讲,目前为止我们几乎和一大半的私募都接触过,但是真正能合作成功的凤毛菱角,当然这也和我们不是行业内一流的私募企业有关,但是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和一些期货公司的认识和内部的管理有很大相关,因为确实有一些期货公司他们在和私募的合作上走了很大的一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另外建议,可以很好地学券商的模式,因为毕竟很多的期货公司是有券商背景的,可以和券商紧密结合在一起,然后来弥补。其实这里面我个人的想法,站在私募的角度上,对于期货公司来发展私募业务,其实做的最好的就是发展全方位,不要以仅仅说我必须是做期货投资才能和你合作,因为作为资管来说,现在是大资管时代,无论如何都可以,只有你把蛋糕做大了,才有一块和你直接相关的期货业务的更紧密结合。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徐凌:谢谢周理的演讲。到现在为止,第一个阶段嘉宾演讲的环节到此结束,谢谢以上的嘉宾。原定有茶歇时间,由于时间关系,茶歇取消。下面我们进入圆桌嘉宾论坛环节。 主持人:在我们布置圆桌论坛环节之前,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互动,大家都有看到在屏幕的上方有二维码,大家可以通过手机的微信来搜二维码来关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投票最多的这个问题,将在我们圆桌环节结束时,由台上的圆桌论坛嘉宾进行回答。 主持人:下面有请圆桌论坛嘉宾:招商银行总行同业客户部总经理助理魏峻;民生银行总行资管部总经理助理吴伟;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建军;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峰;上海淘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辉;桐湾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 魏峻先生,招商银行总行同业客户部总经理助理,二十年的银行从业经验,长期从事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曾主持推动银行开展证券第三方存管、基金托管等业务,负责筹建了招商银行期货金融业务,对资本市场运行、期货业务发展、银行与期货业合作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吴伟,中国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经济学硕士。先后在中国民生银行理财业务管理部、金融市场部、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担任投资管理中心、交易中心、风险控制中心负责人,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理财业务、固定收益投资、本外币交易具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施建军,1966年出生,中欧商学院EMBA、高级经济师。现任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期货业协会兼职副会长、浙江期货行业协会会长、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上海期货交易所监事、郑州商品交易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董事。 罗旭峰,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高级经济师,23年期货从业经历。目前担任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及国际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产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业品种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浙江期货行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多次被评为“中国期货业领袖人物” 、“浙江金融十大领军人物”、“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期货业最具影响力人物”等。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多次获得“中国最佳期货公司”、“中国最佳管理团队”、“浙江优秀金融企业”、“金融服务业重点企业”、“浙江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奖“等奖项。 肖辉,董事长、首席投资总监。具有计算机、金融复合学术背景,雄厚的IT技术开发实力,丰富的交易策略研发经验,业绩稳健,是本土第一批从事量化对冲交易的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工程博士,上海期货交易所博士后;多年投资管理、量化策略、资产配置、风险预算和投资组合分析经验,曾管理数只上亿元对冲基金,且保持业绩优秀;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品期货市场、股票指数期货、金融衍生品开发、投资组合策略分析等;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著作《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研究》;历任上海群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双隆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宏,桐湾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桐湾投资由具有国际大型对冲基金管理、运营、投资咨询、对冲基金学术研究丰富经验的创始人于2015年在上海创立。目的是打造一个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另类资产投资和运营平台,为中国和海外的投资人提供跨境另类资产的投资服务。2010年5月至2015年,李宏先生任世界第一大对冲基金运营商——思高方达(Citco Fund Services)的董事总经理,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 加入思高方达之前,李先生是美国盛融 (OpHedge Investment Services LLC,)的创始合伙人。在创办盛融之前,李先生曾任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 Co)股票量化策略部与程序化交易部担任副总裁;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高级架构师和策略师。 魏峻:我们在今年的3月30号发布了年报,整个招商资产总规模达到了54000亿,资管规模今年突破了5万亿,这和期货资管密切相关。从整个银行发展来看,资管是发展的方向,银行现在面临的经营形势困难,是我们很多人目前无法想象的,原来的银行在管理下是分业经营的态势,我们银行业在方式方法上,依靠银监会的监管来解决,一些监管上可能滞后于行业。第二个方面,我们和期货资管的合作,市场规模达到的这样水平,面临资产方面状况,怎么样找到合适的资产,这是主要的问题。另外我们的期货公司在资管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这是其他的一些金融不够具备的。另一方面,是资管配置的客户。 吴伟:我代表自己有一些看法,套用一个小品的名字,我想谈谈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银行和期货公司已经开展了很多的合作,比如说大商所、众商所等等。现在开展比较多的是与资管管理性的合作,合作的大致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因为大家都知道,在2013年下半年集中出台了资管计划的管理办法,从券商到准入基金到期货公司,像期货在这里面存在一个通道的业务,但是现在可能这方面的规模没有做起来,我觉得这完全是在目前银行资管的主体资格问题上,会承担这样的作用,这是被动的。第二个来讲是管理。刚才邹功达总也介绍了,在股灾的时候,像期货公司管理的产品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回报,我觉得这是必然的,我们去年也有权益的委托,我当时说所有的权利委托要回套,这是在去年股灾时候非常好的措施,这样一来,作为管理人,我们也接触了期货公司,特别像施总,特别是深根于股票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人能力。第三,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我和大家说的不太一样,这个平台连接了私募和投资人的关系,天然具有充当FOF和MOF的优势,我觉得这个平台怎么发挥起来。对这个来讲,我没有太深入的理解,从银行来讲的角度说,我们怎么去选择一个委外的客户,简单三句话,第一句话,像管理你自己的资产一样去管理委外的管理人,银行的信贷通常有这么一个俗话,叫做三分带,七分管,一定要加强日常的监控,重大拐点的干预,这在管理过程中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比如说银行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很多我们所不擅长的地方,比如像期货、大宗,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擅长的,这些我们要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第三,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什么意思?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去年市场环境来看,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一个策略是万能的,没有一个投顾是万能的,所以在这样情况下,你一定要去根据投顾的特点和风格,对它做一个业绩的分析,通常我们会通过招标去看,光鲜一面会给你,风险低,收益高,但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的,从这方面来讲,一定要贴标签,贴标签以后,对于不同的市场环境要进行不同的考量,市场环境显然成长型为主的风格不太适合,交易型的可能就上升,所以一定要在适合的市场环境下寻找风格适合的投顾。未来的合作,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个人认为未来的银行资管会成为未来期货市场的重要部分,原因有三个:我们原来是以非标为主,是信贷的替代品,但是随着发展,我们逐步转向通过大的资产配置,像民生银行,我们通过非标、底仓,然后同时增加环境的资产,来平衡波动。从大的资产来讲,大宗一定会是我们理财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有现货和期货,所以从大的资产配置来讲,一定会成为银行理财的重要投资方向,总不能在股债双杀的时候,还去做股,还去做债,这显然不适合。 第二点,期货是我们对冲风险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手段。因为来讲,现在像民生银行也是万亿的规模,所以在这么大的盘子下,掉头很困难,所以一定要通过衍生的工具来平衡、规避你的风险。比如,我们现在大量的利率性的产品,一旦利率起来怎么办,这个来讲,我们的国债、期货等等一系列的利率风险,一定会成为我们使用的重要工具。还有一个来讲是权益,因为刚才周理也在介绍,我们现在有一个同感,现在能到绝对回报的投顾很少,将来我们可能会营造出来这么一个组合,我们专门请机构帮我做相对回报,这样完全能够做出市场来,我再通过估值期货的组合来规避产品的回撤和下降风险,这是在对冲环节可以做的。 第三是增厚收益。我们原来一直讲,我们和日本的同行进行过沟通,日本长期处于零利率,但是相对的收益能够到4-5%,可以通过利润来增厚它的收益。 施建军:期货资管很重要,其实期货资管这个名字听上去也怪怪的,你们期货公司搞资管就是期货资管,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也都有资管,我们好多领导看,你期货公司做什么资管,你就是投机分子。我们有时候的观念,总觉得做股票的,我们要为你们做股票的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你们推个股指,有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做商品的、做钢铁的,给你们做一个期货,有一个保证。我们是做衍生品,如果我们要去做股票,好像大逆不道,期货公司不做期货做什么股票啊,你这个期货公司就老老实实做衍生品,做什么钢铁,就这样想。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我们中国现货市场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我们很多的资产市场化程度是不够的,商品市场原油就不是市场化,有好多的大宗商品已经是,但是优秀大宗商品,像农产品就不是市场化。那利率现在市场化了,债券也市场化了,那么房地产也市场化,房地产以后的证券可能也市场化,就是现货市场和市场化,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资管角度讲也是一样的,国外硬要分也一样,美国现在讲金融体系改革,就讲到监管部门该怎么设,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还多了,证监会、期监会,CFTC等,总体是纳入期监部监管。这里面硬要分是可以分的,金融危机以后又搞出对冲基金要加强监管,然后再是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当中也有大部分是要用到衍生品来管理风险,还有就是基金当中的基金,老外的统计是这样来统计,不是说你期货资管是多少,其他是多少。如果没有股指我们是不会做股票,如果这样做,股票风险太大了,然后没有衍生品,我们是没有衍生品不会做东西,好像一定要放一个风险管理的东西,那这样的话,衍生品现在又很少,现在从期货资管来讲,我想表达的意思,第一,因为之所以少,所以以后会更多,因此上前景会很好的。现在市面一共才多少东西,很少,我们期货市场才多少。第二个,期货这个东西改变了,我们讲投资、资管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其实是风险和收益的选择,我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风险和什么样收益的匹配,衍生品改变了所有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那么我们现在讲期货的衍生品还比较少,如果将来齐全,这个风险收益就大大的改变了。这是我们衍生品资管也好,衍生品也好,独特的魅力,没有衍生品,世界就单调的,就是线性的,涨多少就是涨多少,跌多少就是跌多少,有了衍生品以后,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就有了很多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所以这里面我们和银行的合作就多了,因为银行有大量的现货。这里面要改变它的特性,如果没有衍生品根本没有办法改变,而且只有涨了好,跌了根本没有办法,所以只有衍生品有了,我们才有了风险管理市场,才使得我们整个的市场体系变得更加的健康,所以这是期货资管和期货衍生品的独特魅力。和银行的合作上,我们期货市场可以根据银行的不同需求,来设计我们资管的产品。比如现在纯CTA的,我现在碰到一些人,我们不属于世界上的团队,好多也都是程序化交易的,好多都是统计概念上的,也很稳健,你要风险大也可以给你设计,你要风险很小也可以设计,因为它是杠杆的,风险收益可以给你调,因为现在其他的东西也没法配,股指也小一点,3000万、5000万弄一下,就是我们国家整个资产的风险都是线行,没有说一个分布的状态下,所以这样的经济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真有一个系统性风险,真的是硬着陆,那如果有衍生品,大家都去看,凡是世界上金融危机的时候,衍生品的量是特别大,超过任何的时候,其实我们中国也一样,因为衍生品能释放很多的风险,所以我是在想,现在能够帮到我们银行老大哥的比较少,有些我们也能做,我们做某些暂时指数也可以,纯现货的也可以。但是随着衍生品的增加,我觉得我们能够在这上面配的东西比较多。 第三,因为中国的银行体系里,核心是银行,所以银行老总的讲话都很有分量的,管2万多亿,你们呼吁比我们管用,我们这些东西想用没有,然后我们就和领导讲,衍生品市场发展和衍生品资管的发展,资管的发展我觉得一点都没有问题,只要资管有了,人才不是问题,只是市场少的很,工具少的很,开明的领导少的很,专业懂的更少,懂衍生品的更是少了又少,一听衍生品,衍生品怎么能搞,都是投机分子做做的,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这个东西如果不转变,我经常讲我们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还有一个反复性,这个领导教会走了,再来一个领导,重新教,就有这样的反复性,所以我们人的认识不是螺旋式上升的,是螺旋式上升又下来的。所以我总的觉得,衍生品资管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讲,前景很大,从我们金融体系来讲,需求也很大,从我们市场有效性角度来讲,需求也很大。 罗旭峰:这个题目很大,施总讲的很精彩。关于期货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我觉得这个题目刚才施总已经说了,能否把它理解成衍生品业务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因为我们觉得其实从前年开始,我们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边界已经逐渐模糊,特别是进入到一个大资管的时代,好多的产品之前像肖辉总是不会去配衍生品的,可能是在权益类市场当中,就是我们的公募基金买进一揽子的股票,然后这个股票随着大的周期,可能加仓减仓,叫做择时交易。从股指期货出来以后,我们不可磨灭的就是股指期货给大家带来的概念的得利性的转变,我们说中国期货市场100万的客户,这部分的客户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当中,由于我们中金所的股指期货,由于股指期货带来的衍生品,使得我们的很多产品可以做成绝对收益,或者接近绝对收益,这样由于产品所带来的交易群体在市场方面的份额,权益额也好,还是交易额也好,它在整个市场上占到了80%,甚至90%,这是之前商业银行也好,证券公司也好,它和期货公司间的结合程度没有那么紧,就觉得我们期货公司,包括我们现在很多领导也认为这个期货市场感觉没什么用,都是一些投机力量。但是,事实上,我们要看到,当这个市场它的投机力量从哪里来,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钱会涌向商品市场,它事实上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资产配置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在大类资产配置过程中,我们在资管的一揽子项目当中,我们需要有一个配置来降低项目或者投资收益的波动性,而股指期货在过去几年很好地发挥了这个作用,虽然说过去股灾,把我们的股指陷入了很低,但是从我们期货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是大大地限制了我们整个市场产品的创新,我觉得这个中间,可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第二,如果我们跳开期货资管,也就是我们期货公司也是某一类金融机构,而我们在未来所谓的资管一定是个大资管的概念,无论是证券、期货还是期货公司,它所做的资管,可能期货公司会比较侧重于要利用衍生品、衍生工具来参与到我们的资管项目当中,如果说期货公司发行的产品,它往往都是这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证券公司的产品,公募基金的产品,尤其是我们大量的私募基金公司的产品,他们更愿意利用我们的衍生品市场来做我们的产品设计,我们的组合当中,施总称之为味精,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期货市场或者有了衍生品的工具,才使得我们的市场在过去很多年,大家不敢大量投资的情况得到了改变,对它的观念发生了改变。我记得去年在上海,诺贝尔经济学的得奖者,很多说是套利保值,但是默顿说,第一是分散风险,第二是对冲风险,第三是保险风险。那么涉及到保险风险,就是你要发展期权能力,你要丰富我们的衍生工具,其中对冲风险这个环节,事实上是针对于我们现有的大量的资管产品当中,我们需要凸显衍生品市场重要功能的这块东西。我个人认为,和衍生品相关的资管业务,和我们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的话,至少今天魏峻总已经感到到,商业市场要配置资产过程中,已经不放心权益的巨幅波动,就是我们在配置过程中,假如说衍生品市场能够锁定这个风险,那么可能对于商业银行,对于我们很多的资产管理类公司,它的产品权益的稳定性是有极大地帮助。所以我想,这是实实在在地来自于我们所谓的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我觉得首先是服务于一线的,解决我们迫切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商业银行有体会,我们的实体企业有体会,我们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有体会。为什么我说这是个大资管的概念,所谓大资管概念,我们和高净值客户结合是叫财富管理,我们和实体企业结合,这叫风险管理,我们和机构客户结合,那就叫资产管理,这个概念你去翻,大而不倒,我们高盛的发展,到现在也是这样的概念,所以无论是未来,中国市场很有希望,中国尽管整个经济遇到了一定的回调,但是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方兴未艾,我相信随着我们衍生工具的逐步丰富,随着整个市场的容量、深度、广度逐步的扩大,我们所谓的期货市场和我们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结合的紧密程度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强。 肖辉:我进入期货行业是在2004年,然后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次看报道,说有一个人做期货赚了好多的钱,所以我那时候对期货非常感兴趣,后来我读博士毕业之后,本来想去期货公司,后来走了一圈觉得不太合适,他们说你去期交所待着,后来我出来两年,那时候可能说股指可能会开,后来又没有开,所以我就决定要自己创业,开公司。这是我在期货的经历。在交易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我在交易所博士后的时候,就是设计期货,当时所领导问我一个问题,说你设计这个品种,大概一年能给交易所带来多少利益。我估算了一下,大概2个亿左右,现在看来是远远低估了,所以我的理解,商品的市场未来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今天和期货的资管方,和期货的合作,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第一,证券可能研究实力会更强,期货在这块,到目前为止我的邮箱里没有收到期货公司给我推的报告,我的理解是,证券公司的报告我每天都把它下载下来,要不然我的邮箱会满,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未来和期货公司的合作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原来的品种很少,现在有40多个品种,可以研究的比较多了。所以以后可能会有类似新财富的评比出来,我们和私募的合作空间会更大,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未来有一些合作空间。第二,因为我们做量化,很多人都知道,去年9月份以来股指期货约束10手,有很多的约束条件,但是我的理解就是,大家遇到的条件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如何能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举个例子,现在贴水非常大,3%-4%的水平,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做一个策略,是非常好的策略。我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做定增的,一年搞几百亿、上千亿,他们拿的股票平均下来就是7折,但是如果做定增的话,你只是去买一只股票,但你只是做中证500的话,给的折扣一个可以到30-40%,所以我的理解,将来可能会和银行做类似的合作,比定增可能会更好,也是一种投资方式。所以我理解,在目前的环境下,我们有一些创新的做法,这是一种做法,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做法。所以我的理解就是,我们私募的话,因为毕竟是有资金过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去做的更好,因为政策层面是要靠各位大佬去呼吁的,所以我们就是从策略层面上做。我今天就讲这些多,谢谢! 李宏:我不是银行,也不是期货公司,也不是私募基金,我们是所谓的咨询公司,我们想从第三方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谈到资管和私募的合作,或者是说期货公司是否要成立资管或者要怎么样去发展,从总体上来讲,还是考虑到本质上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从期货公司来讲,他们接触的衍生品比较多,那么它在关于衍生品的定价、风险管理等等方面,应该是它的强项,所以从这个角度,大部分私募是要讲对冲,所以在这个角度的结合是从通道上进行合作。然后期货公司有时候在这方面去深根,做的更好,这才是它的发展方向。但如果你讲到期货公司要去做FOF,这里面是不是有利益冲突的问题,这是要考虑的,因为你获得的信息可能大量是客户的信息,那么这个客户信息是否能够用在自营上,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我只是随便这样讲,有可能完全是错的。另外一个角度,刚才周理总讲到运营方面,其实私募基金的很多痛点是在运营上,但是你如果看看私募基金在整个流程上,从设立到研发投资到运营到最后的行政服务这一系列,这里面其实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当时我们成立这个公司,严格来讲是今年1月份成立的,我们只有两个业务,一是做对冲基金的运营服务,第二是做跨境的对冲基金经理选择。我们想做运营的时候,当时看中国现在将近有100家所谓的行政服务商或者说基金外包商,完全是一片红海,也就是说很多的公司甚至是零费率地为基金公司提供服务,这样的话,因为我从事对冲基金是1996年开始,红海已经是我们不可能生存的,作为独立第三方来讲,因为一个私募基金最缺乏的是融资,刚形成一个管理公司,刚发一只基金,需要渠道方去融资,但是你独立第三方根本没有这个优势,所以你的专业性做的再好,它是不被接受的,只有等到市场成熟以后才能做。所以我们后来决定做海外的基金,那海外的基金,现在大量的基金经理去设立离岸基金,离岸基金需要中后台的服务,他们不太了解国外的要求,所以我们帮他们解决。另外,讲到对冲基金、FOF,刚才周总讲的多策略基金,一个基金管理人是否应该做多策略基金,或者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我觉得每一家的能力都不同,很难一句话说这个管理人是否应该做多策略,但是如果市场发生变化时,可能它这个策略是不能够做的。对冲基金有很多的策略,大概有十几种,你可以在每一个策略里进行纵向的比较,不一定说把你的基金非得和其他的基金进行比较,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所谓的评级系统,基本上是按照策略来分,分的非常细。所以这个时候,你如果没有大的所谓的对冲基金管理的能力,你没必要去做大的平台,去做多策略的基金,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做好。那么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赎回,但是没关系,总比同一个策略里的其他基金管理人做的更好。 另外讲到阿尔法,我这次去国外见大的基金公司,包括新成立的一些基金管理公司,还有一些最老的策略公司,和他们进行很多交流,他们谈论的是投资的哲学、策略、运营、系统、团队,非常非常细,所以我的感觉就是,海外有一批做的非常好的对冲基金管理人,其实这些人也可以去接触中国的投资者去投资,然后不仅仅实现你全球的资产配置,同时也可以把相当一部分投资到另类资金里。在一般的基金管理公司,把市场收益因子除去以外都是阿尔法,但是对它来说这完全是阿尔法,还有很多是贝塔,说实在阿尔法是所谓的零和游戏,那么你把这个被它混在一起去收这么高的费用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觉得也可以学习。另外讲到运营,期货公司如果去香港看一下,香港有相当多的小的基金发行,它自己没法去有这样的架构,所以他们只能嫁接在某一些所谓的管理公司里。那么我觉得期货公司是否也可以这样考虑,有一批新的基金经理,他们需要去发基金,但是他没有架构,这时候你会给他提供这样的帮助,包括刚开始的基金设立、行政等等服务都提供,包括风险管理,因为风险管理是期货公司的强项。然后,这些基金公司长大以后,会往往离开管理公司去自己做,那就让他去做,那么在这个定位里你会非常清楚,总会有所谓的小型的基金经理给他提供风险的服务,把它扶持起来。那到底是做FOF,还是自己做对冲基金,我觉得这不见得是最合适的,因为这里面有利益冲突的嫌疑在里面,但是做FOF、MOM要好一点,比如说顾问,就是把基金经理、投资经理介绍给投资者,你也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私募基金需要的服务太多了,而且的团队、人员、资源非常有限,它需要非常专注的做他们的东西,所以其他的方面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实现。 徐凌:以上六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资管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样通过资管为客户服务,应该是给我们提了很多真知灼见的分享。接下来有一个提问环节,你可以针对这几位嘉宾讲的,你最想听的,可以就某一个问题问某一个嘉宾,可以做深入一点的交流。 主持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在座的各位来宾对微信群的三个问题评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大家对第三个问题最感兴趣,“史上最严私募新规的出现,对私募公司有何影响,期货公司在这个情况下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投票率最高的,占到58%。第二个问题渣到25%,第三个是16%,所以说我们现在请台上在座的各位嘉宾,就这个问题做简短的讨论。 李宏:首先我觉得是必要的,整顿是必要的。第二,如何整顿,是不是法律意见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不会,而且是不可能,律师其实也不懂这种东西,你要律师去负什么法律责任,对他来讲也不合适。怎么去做?我认为监管一定是动态的,同时要发挥市场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刚才提到私募这个业态里有一连串的服务机构在里面,你一定要充分让他们帮助监管,通过市场的方法去解决,其实很简单,就是讲到运营,行政服务商就是一个动态的帮助监管者去提供这样的准确信息,所以一定要利用他们的这种力量把它做起来。我讲两句,一是必要性,但是如何监管,我觉得意见书解决不了,但是要通过市场的力量去解决。 肖辉:我是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私募,其实我理解私的募集是比较私人的企业,但是被纳入到一个很公募基金的地位,我有点纳闷,因为它没有给我公募的权利,但是我们管理的东西和公募差不了太多,但是我们必须要接受这种监管,所以我对这种监管理解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的越规范越好,这样以后和资管、银行的合作也好,空间会增加,毕竟是被监管出来的东西,可能是好东西。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罗旭峰:我们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基金业协会注册私募基金的加速急剧膨胀,达到1、2万家,说明我们的市场很有需求,整个资本市场的确有这么旺盛的需求,这是讲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适当地整顿对市场过热的调整,这也是需要的。但是,对体系内的这些机构,包括像一直受严格监管的期货公司,最好能够降低监管的标准,让我们能够有能力为市场的实际需求提供这样的一些服务能力,因为我们现在和净资本挂钩的,期货公司你说短期之内要把注册资本金提高抬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你有资管牌照,是为我们原来的这些市场需求提供帮助的,提供服务能力的,这是我讲的第二句话。第三句话,我相信市场是会拨乱反正的,疯狂的时候适当降降温,等到实在是旺盛的需求没有突破口的时候,它可能监管部门,竟然是滞后的,但是还相信。 施建军:私募刚开始,没多少历史,那这个“最严”了多久。金融的东西不是随便都可以搞,这涉及到老百姓的钱,人家把钱给你了,这个钱是辛辛苦苦挣了的,所以说这个东西不是说谁都可以搞,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老说以前监管严,以前信托建个通道100万,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多开明啊,谁都可以搞,自己不争气,骗人的这么多,登记也不如实登记,注册的地方是个厕所,这能行吗?所以金融这个东西,它必须是要监管的,光靠自律是不行的,大家为什么不自律,为什么不珍惜,想当年为了一个帐号要付那么多的钱,要找那么多的关系,现在李克强总理多开放,多好,注册制、备案、登记就完了,出了那么多的事,大家不珍惜。但反过来讲,这种制度你没有监管,可能谁都不珍惜。第三,这个不是史上最严的,也不是全世界最严的。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就应该这么严。比如说开发客户,有冷静期,要回返确认,这对我们来说很正常。别人100万给你了,而且现在收费20%,都按照阿尔法收,你还要怎么样?讲良心话,你说销售是应该这样管理,内控制度,内控不应该这样管吗?期货协会给你出指引,你不会管,教你这样管,不这样管行吗?这个还不够严,我们现在期货里有的有问题的,第一利用私募资金操纵市场,一个产品做一个品种,成为五六个品种,实际上都是它,这种人要群起而攻之,我们好不容易保护下来一个市场,你来这样做。我觉得还不够严,但现在管不过来,那么多家怎么管倒是个问题,不加强监管我们后来要后悔的,我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为什么20多年走不出一条中国的资本市场的道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不够坚决。资本市场特别是衍生品市场,是杠杆高度的、要诚信的市场,如果大家都是糊里糊涂,都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我们搞100年都搞不起来,你说哪有像中国这样的市场,哪里有一个国家说我们要排队上市,我们有这么多的优质市场都上不了市,就是我们不够规范,我们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从业人员自己不规范,特别是国有企业更要规范,我是发自内心的讲,20多年一路走来,中国一定要对内幕交易、夸大宣传、欺诈要加大监管。我们60年代这代人,如果不给你们做好榜样,你们80后还是这样,中国还有希望吗?所以说不是史上最严的,你去香港看看,所以我感觉在座私募的也好,银行的也好,持牌的也好,不持牌的也好,都要有爱护这个市场,否则我们再搞20年都搞不好。 徐凌:几个大佬讲的非常好,而且确实是发自肺腑的,要爱护市场,爱护我所从业的行业。现在私募来讲,中国的事情有个特点,就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在就快到了一管就死的阶段了。一放就乱,中国的市场容易滋生诈骗,容易滋生这样的一些环境。有一个建议,不知道是否得当,完全可以搞一些分级分类的管理,比如刚才周理总讲的,它分不出哪些是好的私募,哪些是不好的,我想周理总一定能分到上层的,跑路的就是下面的,所以需要有一个第三方机构来辨别出机构的好坏。 魏峻:第一,我们资产管理服务的主体是投资者,我们做投资服务的出发点是服务投资者。第二,证监会的大门上写了一句话,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责任。第三,银行和期货公司作为市场化有责任的主体,要做好投资的教育,以及自身把工作做到位,把服务投资者做到位,谢谢大家! 徐凌: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再继续,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台上的六位嘉宾。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项议程,我们将在今天的会议上,通过一项营合联合倡议。现在我讲倡议内容读一遍,如果没有异议就以鼓掌的方式通过这项倡议。(倡议内容宣读)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