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20日电 “要判断经济危机已经全部过去还为时尚早,但全球经济已经触底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全球经济形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19日在此间第七届理财博览会上所做的“2010中国经济新趋势“专题报告中做如是的判断。 全球经济已经触底 樊纲分析说,目前,从统计数据来看,全世界的负增长基本都停止了。日本已经有1.2%的增长,美国上个季度有3%多的增长。可以说经济基本稳定住了,但是稳定住了不等于高增长,不等于复苏的进程就会很平稳。美国经济尽管现在是高增长,恢复得比较快,但主要是有些特殊因素在起作用。 很多世界经济学家都预测美国经济可能是W型,这两个季度还会高一点,但还会跌下去,樊纲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还有不少坏账等待清理,美国中小银行的破产还会加剧。所以全球经济还会有一两年的低迷期,零增长、低增长还会持续,整体世界经济的情况还不会太好,我们的出口会增长,但是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还有一段时间。” 全球经济遭遇了较大的危机,但没有形成大萧条,分析其中的原因,樊纲认为主要是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联手救市,这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有了1929年的经验教训,有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使各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都比较有经验了。 明年中国经济可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为什么能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比较快地复苏?樊纲分析,主要是我们在前几年采取了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了过大的泡沫,没有大泡沫就没有大危机;第二是因为我们比较早地进行了调整,早进行调整自然就可以比较早的复苏。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樊纲给出的答案是平稳增长,也就是说,既不会大幅增长,也不会出现下降,仍然维持在8%左右。 樊纲分析,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理由是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政府投资拉动的,明年政府投资减少之后,经济增长也会相应减速。但他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樊纲说,明年政府投资逐步减少之后,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就是房地产投资的增长,2008年房地产投资已经开始在增长了,房产商纷纷开始圈地、买地,到处都出现“地王”,明年会逐步开始开工建设,因此会大大拉动GDP的增长;第二个是企业投资会明显地比今年有比较大的恢复; 第三个就是出口,我们这几个月出口月环比是正的增长,从趋势来讲明年的出口会有明显的增长,甚至会有两位数的增长,这是在比较低的基数上会有两位数的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会不会调整 至于说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会出现调整?樊纲说,现在还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经济政策一定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他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走稳,因此还需要积极的、扩张性的政策,这也是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美联储主席2002年的时候曾专门写过文章提到这一点。日本在1993、1994年为刺激经济发展采取了扩张性政策,一年之后,看到经济有所恢复,就停了下来,结果造成经济转头向下。这个时候再度采取刺激政策,却再也不起作用了。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发生之后,美国财政部长到中国访问时,也提到这次他们准备采取持续两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经济的复苏确实需要一定时间的支撑。 但他指出,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了,各项政策也要变,究竟如何变,那就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居民收入应该大幅增加 除了保持增长之外,中国经济还存在着调整结构的问题,比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太低,储蓄率太高,中国GDP将近52%是储蓄,只有48%是消费,在扣除14%的政府消费,居民的消费只占34%,美国居民消费占70%,政府消费占10%,所以作为一个大国这个结构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 但樊纲分析,中国储蓄率高不是因为消费者储蓄率太高,不是因为居民储蓄太多,居民储蓄率这些年基本稳定,居民储蓄率指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当中的储蓄率30%左右,那为什么GDP储蓄率一个劲的涨?从41%涨到52%,十年之间涨了10%,不是因为居民储蓄占GDP当中的比重加大了,是因为企业储蓄占GDP的比重加大了。什么叫企业储蓄,就是企业的未分配收入。造成企业收入大幅上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劳动效率提高了;二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压制着工资的上涨。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有人说提高工资,但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工资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只有等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 此外,樊纲认为,要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支出,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政府增加社保方面的支出,转移一部分企业的收入。 樊纲分析,我们垄断的国有企业挣了大量的垄断利润而又很少分红,这部分的企业收入应该上缴国家,由国家来转移到社保上,居民在社保方面有了更多的保障,自然会加大消费的力度。 责任编辑:沈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