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外盘投资频道 >> 外盘机构资讯

IMF:中国需审慎开展债转股 否则将适得其反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4-27 08:58:11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祁月

针对中国计划利用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解决债务问题,IMF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警告,中国需要审慎行事,需要采取比目前的解决方案更为优化的更加全面的方法,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让僵尸企业继续存活,并且与银行的利益产生冲突。


在周二发布的一篇论文中,IMF中国首席代表James Daniel及联合作者José Garrido、Marina Moretti对持久关注的中国债务问题发出进一步警告和关切,称中国政府需要一个更为全面的策略方案来解决日益增加的企业债务问题。


他们警告称,一旦应对不当,主要问题没有解决,那么,中国打算用以解决债务问题的两大方案——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就可能让问题变得更糟。


将不良贷款转换为股权或者将其证券化极富技巧,它们可以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发挥作用,曾在其他国家有过成功先例。但是,它们本身并非全面整体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它们可能令问题恶化。比如,会让僵尸企业继续存活下去。


这些措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且是一个健全合理的整体解决框架的一部分。


银行通常不具备经营或企业重组的专业知识,而债转股可能造成利益冲突,即银行可能继续为现在的关联方提供贷款。


IMF一直以来都在表达对中国债务问题的关注,并敦促中国政府作出迫切回应。在他们看来,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的不良贷款已经攀升到了十年最高水平。


IMF曾在本月13日警告称,目前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对企业贷款接近1.3万亿美元。“这些贷款可能转化为约相当于GDP的7%的潜在银行损失。”


上个月,路透援引知情人称,中国计划允许银行将不良债务转换为股权,以此帮助清理不良贷款。为了应对银行在持有企业股权方面的法律限制,该计划将由国务院特批。中国也可能将不良资产打包设计成证券化产品,并将其对外出售。目前这两种方案的相关细节并未公布。


问题还在于: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用以出售也会带来其他潜在问题。虽然这两种方式可以迅速帮助目标企业清理债务,但也可能最终帮助那些负债累累、深陷经营困境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大约60%的不良贷款属于国营企业,并且集中在少数困难行业中。”


如果不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任何金融机构对其债务重组都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大的损失。


因此,正确地设计技术性方案十分关键:


 债转股应只针对可持续经营的企业,而且须有企业业务重组计划(可能包括更换管理层),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转换,银行仅在有限时期内持有股权。


 不良贷款证券化中,不良贷款的池子应多样化,让银行保持一定的风险敞口,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应该有一个法律和运营框架,以允许不良资产持有人有权迫使债务人重组其业务,并从这些资产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最佳价值。


此外,为使这些技术性方案帮助解决公司债务水平过高以及更普遍的银行减值贷款的系统性问题,其应该是一个覆盖整个系统的全面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应对其社会后果(尤其是扶助下岗职工)外,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评估问题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状况,对可持续经营的企业进行重组,对不可持续经营

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

 要求银行积极确认和处理不良贷款

 由银行、公司、机构投资者和政府共同承担负担

 强化包括《企业破产法》在内的公司重组框架

 发展问题债务市场。


IMF的担忧意味着,海外对中国优化金融体系的计划存有越来越多的怀疑。汇丰银行首席执行官也曾称,中国需要更多措施来应对日益增加的不良债务的挑战。


IMF副总裁朱民曾在4月17日表示,债转股并不是解决中国债务的唯一途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解决办法,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都可以成为解决办法之一。债转股只对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有帮助, 对于那些负债累累且没有潜力的公司来讲, 债转股并没有实际意义。对于那些“僵尸公司”来讲, 转移它们的坏账只是将分风险转移到了金融系统上面。


责任编辑:张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