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程序化交易 >> 程序化交易资讯动态

互联网券商资管转型样本:发力量化投资博收益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4-27 11:32:48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陈植

互联网金融监管日渐趋严,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不得不在合规与创新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私募产品份额拆分转让被相关部门叫停后,券商资管平台开始谋求业务转型。


  当前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主要分三种模式:一是券商自建互联网金融部门;二是券商与互联网公司开展跨界合作,合建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三是券商自建子公司布局互联网资管业务。但无论模式如何改变,都难改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作为产品销售渠道的角色。


  “如何从产品销售方,转变为产品提供者与专业资产管理人,将是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转型的一大挑战。”一家券商互联网资管平台主管坦言,面对新的监管政策,目前的转型出路将更多聚焦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上,形成差异化业务发展模式。他所在的平台最近的转型思路是,新设了智能投资与智能投顾业务板块。


  他认为,要突破转型瓶颈,一方面券商需要在科技金融领域持续投入巨大资金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需拿出更多诚意,引入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人才,研发兼顾创新与合规操作的资管产品。


  私募拆分被叫停倒逼业务转型


  在多位券商人士看来,此前证监会叫停私募产品份额拆分转让,令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受伤”颇深。


  一位参与这项监管政策制定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实际操作环节,这项政策的打击面不仅局限在私募产品,资管计划、信托产品份额拆分与收益权转让亦包括其中。


  而上述三类恰恰构成了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最主要的资产来源。


  一位券商人士透露,部分券商不得不另辟蹊径,将私募产品、资管计划对应的资产标的先通过银行理财部门进行资产证券化,设计成银行理财产品募资,再由券商认购这些银行理财产品份额,随后设计成收益权转让产品,通过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在线销售。


  尽管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能避开监管,但付出的代价也不菲:一是银行收取的通道费用并不低,压低了产品收益率;二是银行有时基于风险控制,会对这类通道业务采取规模控制,难以满足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快速发展需求。


  “迅速做大资管规模,已不再是我们当前的发展方向。”上述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主管坦言,面对新监管措施,业务需要重新定位。


  在美国成熟金融市场,券商涉足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纯粹网络证券经纪公司,即E-Trade模式;二是以嘉信理财为代表的综合型证券经纪公司;三是以美林证券为代表的,延续传统证券经纪为主,互联网业务为辅的业务架构。


  前述主管坦言,他所在平台设定的发展方向更接近嘉信模式。互联网时代到来,跨界合作已成为趋势,将创造大量全新的券商资管模式,如在合规操作前提下,借助科技降低交易成本与投资门槛,将高端资管业务“亲民化”。


  上述主管透露,他们尝试将产品期限缩短至40-60天,改变券商理财产品动辄一年的运作周期,满足互联网用户偏爱短期理财的诉求,并尝试引入各类优质资产,自主研发高收益、低风险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改变传统券商理财产品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


  量化投资成智能投顾突破口


  不少券商人士看来,随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目前量化投资已成为互联网券商资管平台自主研发产品,转型专业资产管理人的突破口。


  量化投资需大量科技支撑,帮助量化投资机构以更快速度参与市场交易;对互联网券商资管机构而言,如何选择优质量化投资机构作为产品投资顾问,考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与专业投资眼光。


  记者了解到,将量化投资作为资管新切入点,主要是看中其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比如去年A股跌幅接近30%期间,不少量化投资机构最大净值回撤率只有3%-4%,净值下浮率仅1.7%。


  “量化投资机构年化收益率通常维持在5%-10%,业绩出色者可能达15%,足够应对券商资管产品平均年化7%-8%的投资回报要求。”一位量化投资机构人士直言。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券商资管机构涉足量化投资领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股市投资群体结构出现变化,量化投资的收益难度将逐步提高。具体而言,当前A股仍是散户市场,量化投资机构可以通过与散户博弈获得较高收益;随着A股转向机构投资者为主,量化投资机构之间的博弈大幅增加,赚钱难度将大幅攀升,最终只能赚取金融市场少数几次异常波动带来的额外收益,势必导致量化投资回报率逐渐下滑。


责任编辑:张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