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以来,国内“黑色系”期货品种一度连续大幅上涨,尤其是螺纹钢涨幅明显。一股“钢材期货热”引来各界广泛关注,一些不理解和质疑声也夹杂其中。为了了解市场波动背后的真实情况,证券时报记者最近就部分热点问题作了深入的采访和调查。 在多数业内专家看来,本轮钢市反弹符合基本面,钢材期货是受现货价格带动跟随上涨。至于市场猜测的游资炒作和散户入场,多少有些言过其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几大期货交易所的联合行动下,近日相关品种期价已有所回落,市场逐步降温。 钢价反弹符合基本面 永安期货朱世伟认为,本轮螺纹钢期货大涨的本质在于基本面的推动。“2015年年底,钢铁相关产业在经历了持续两年的价格大幅下跌后,无论是盈利能力、开工情况、库存情况均下降到了极低的程度;钢铁业供给侧出现较大的调整,部分钢厂关闭、停产。”朱世伟说,“随着2016年后经济的企稳,政策刺激发力,信贷周期扩张,钢铁需求出现回暖,需求增长而供给又缩减,形成了典型的短期供需错配,叠加低库存,钢材价格在压抑了两年之后,必然有上涨的需求。” 而从螺纹钢的期现价差看,截至4月26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2554元/吨,上海螺纹钢现货价格为2966元/吨,螺纹钢期现价差(螺纹钢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达到412元/吨。尽管螺纹钢期货合约经历了大幅上涨,却仍然远低于现货价格,螺纹期货价格仍存在低估的现象。 “实际上,这个期货贴水的状态贯穿本轮上涨行情,期货现货的相互反馈相互牵引更加紧密,更加体现了价格发现这一特点。换句话说,螺纹钢现货供应偏紧的程度超过了市场预期,而市场还沉迷在过去悲观的情绪中,因此期货大幅上涨也在情理之中。”朱世伟称。 另有现货人士称,此次国内钢价连续上涨、大幅波动,是政策预期、供需变化、信用扩张和市场情绪等因素共振的结果。“随着大规模基建投资逐步实施,经济回暖趋势明显。基建、房地产和船舶、汽车、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的需求回暖,造成短期内国内钢铁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推动钢价反弹。” 根据银河期货的数据追踪显示,从年初至4月下旬,上海螺纹钢型号为HRB400,20mm的现货价格,从1920元/吨涨至2940元/吨,涨幅1020元/吨;热卷现货价格,从2200元上涨至3290元,涨幅1090元/吨。同期,螺纹钢期货1605合约,从1771元/吨上涨至2755元/吨,涨幅984元/吨;热卷1605合约从1973元/吨涨到3017元/吨,涨幅1044元/吨。对比同期的期现涨幅,现货较期货涨幅更大。就单日波动幅度看,螺纹钢和热卷现货一度单日涨幅达550元/吨,而期货单日最大涨幅为157元/吨。相比之下,期货较现货的波动更加理性平稳。最后,从期现价差角度看,期货价格一直较现货贴水。例如,螺纹1605较现货价格贴水100~200元不等,若存在资金对期货的狂热炒作,则不会一直保持如此大的贴水。 朱世伟建议,各方应理性看待价格现象,科学维护期货市场,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实体企业的参与,以更好地管理价格风险,稳健企业经营。 游资过度炒作言过其实 4月21日,钢材期货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市场有声音质疑游资过度炒作,同时“期货公司排队开户”、“大妈跑步入场”的传言也频频出现。然而,从证券时报记者事后了解的情况看,所谓游资过度炒作有些言过其实。 受访的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螺纹钢交易量确实创下历史新高,但其主要原因是:1、在当前实体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套保利润有较大的套保热情和需求;2、期货市场逐步稳定发展和增长的必然趋势。此外,由于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制度,其交易额是杠杆后的名义值,并非实际投入的资金交易额。 从成交量和持仓量来看,今年4月份,螺纹钢期货合约平均成交量1465万手,同比增加127.3%,环比增加8.97%,仍在合理范围内;而螺纹钢期货今年4月份的平均持仓量为420万手,环比增加16.06%,同比仅增加9%,不及2015年最高超500万手的持仓量,持仓增幅较为有限。如果从持仓角度看,结合期货市场是零和交易的特点,并没有较大的额外增仓来享有本次螺纹钢上涨带来的收益,市场并不存在所谓的“黑手”推动螺纹钢价格上涨,螺纹钢期货上涨完全是基本面导致的必然结果。 从商品期货存量资金看,目前仍维持在年初的800亿元左右,黑色板块稍微增加,也是其他板块期货品种迁移过来。“因此我们认为,不存在大量股市资金入市热炒期货的情况。”该分析人士称。 银河期货人士表示,结合该公司开户的实际状况,以及对其他期货经纪商的调研,数据综合分析后发现:今年3~4月份较1~2月份,开户总数环比增加约30%,保证金环比增加10%~15%。对比2015年3~4月份,开户总数减少19.84%,而保证金减少9.76%,保证金增长比率远低于开户数量。 朱世伟也指出,市场关于“大妈跑步开户入市期货”等话题,缺乏实证依据。当然,一部分休眠账户受市场情绪影响,重启期货交易,则属于正常现象。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