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是全国重要钢管产业基地,近日记者走访了该地区的部分民营企业。天津市神州通钢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石油套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2008年企业创造总产值5.7亿元,其中石油套管产量9万吨,出口5万吨,主要销往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东明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订单直线下降,美国和欧盟针对石油套管实施的“双反”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至今10多个月的时间里,神州通钢管有限公司出口总量还不到1000吨,与去年的出口量成巨大的落差。 今年以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先后两次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下简称‘双反’),使我国本已因金融危机而下降的钢管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记者十月底到十一月初走访国内多家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发现,大多数企业开工不足,产量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倒闭边缘。 金融危机和“双反”导致我国钢管出口大幅下滑 2009年4月,美国先针对我石油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10月7日,又宣布对包括管线管、标准管和压力管在内的中国钢管发起“双反”调查,对我国钢管整体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提供的数据,2009年1-9月,我国出口美国无缝钢管35.5万吨,同比降低了约70%。其中石油管1-8月出口美国31万吨,同比降低71%。预计2009年全年,我出口美国无缝钢管约40万吨,同比降低83%,其中石油管31.5万吨左右,同比降低86%。目前,我国除普通机械管还有部分出口外,大多数无缝钢管对美出口业务已陷入停滞。 近年来,我国无缝钢管行业对出口的依赖度过高,2008年无缝钢管出口占钢管行业总出口的60%,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低,国外市场需求低迷导致出口型企业业务出现整体大幅下滑。加之从去年开始至今,欧盟、加拿大、美国相继对我国无缝钢管提出“双反”,使无缝钢管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统计,2008年我国共出口无缝钢管609万吨,2009年1-9月出口只有236.2万吨,预计2009年全年出口无缝钢管300万吨左右,同比降低50%左右。 记者了解到,美国是近几年来中国无缝钢管出口最大的目的国。我国输美无缝钢管主要有石油管、管线管、标准管和压力管四类产品,其中石油管的出口量和金额最大。据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统计,2008年,我国对美出口无缝钢管229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7%。其中向美出口石油管222万吨,占出口美国无缝钢管总量的97%。 出口型无缝钢管企业遭遇寒冬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是国内中厚壁无缝钢管生产和出口的龙头企业,2008年出口12万吨,其中欧洲市场占企业总出口量的65%,在2008年1-8月份中国对欧洲中厚壁管出口总量中,湖北新冶钢一度占到了50%左右。公司总经理助理蒋乔说,2008年11、12月份欧盟对我国无缝钢管实施反倾销后,欧洲的进口商都采取观望态度不敢订货,企业出口的形势急转直下,月出口量一度出现了零出口的情况。从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湖北新冶钢就反倾销问题一直在积极应诉,但欧盟裁决最终反倾销税为27.1%,这对企业出口的打击很大。进入2009年至今,市场一直没有好转,企业的出口量非常少。 蒋乔说,2009年1-10月份出口只有6000吨,与去年12万吨的出口有天壤之别,出口的主要地区也是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欧洲地区已完全停下来了,南美地区虽然还有零星出口,但现在看来形势也很危险。 湖南华菱衡阳钢管集团公司是我国无缝钢管龙头企业之一,出口量在国内无缝钢管企业中排名第二,2008年出口总量49万吨,目的地涵盖了北美、中东、南非等。公司市场部主任吴国军说,欧盟市场从去年反倾销开始就进不去了,北美市场也已经几个月没有一笔订货,俄罗斯现在反倾销也进不去了。2009年1-10月份,企业共实现出口36万吨,预计全年出口总量41万吨左右,比2008年下降近20%。这还是企业今年花大力气开拓中东、南非和东南亚市场,加上多年来产品的口碑和国际认同度还不错,才保证出口没有明显下滑。 记者调研时发现,产品全部用于出口的企业情况更差。天津市戈锐石油管材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1.6亿元建设的民营企业,2007年才投入生产。记者21日来到这家公司时发现厂区空空荡荡,看不到员工出入。 留守的公司综合办主任李树丰说,2006年前后钢管市场火暴,尤其石油套管产品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于是所属集团专门针对美国市场投资建了戈锐公司,生产石油套管和管线管。2008年全厂满负荷运转,30万吨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效益不错。但从2008年9月份开始,来厂里询单的人少了,订单也逐渐少了。进入2009年,企业就再也没有接到过一笔国外订单,前两个月,企业依靠2008年延续下来的订单勉强生产,2月份以后三条生产线全面停产。目前670多名员工每隔10天来厂里报到一次,每月领取900-1000元左右的半薪。 中小民营企业基本将丧失美国市场 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已初步裁定对中国生产的石油钢管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税率36.53%-99.14%。美国海关将按照该税率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收取定金或保证金。国内钢管企业目前正等待明年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裁决。 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说,如果美国把反倾销税率提高到15%-20%的水平,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的无缝钢管产品勉强还能出口,但利润将大幅下降;而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营销渠道,基本将丧失美国市场。如果税率提高到25%-30%以上的水平,那么中国的无缝钢管将彻底失去美国市场。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目前墨西哥、印度等国已经或正在准备跟进对我国无缝钢管进行“双反”,接踵而至的“双反”将使我国整个钢管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出口困境。 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 记者在对钢管问题调研中,行业协会、国内各钢管企业较一致的看法是,近年来我国钢管产量迅猛扩张,出现了严重的整体产能过剩和结构性过剩,纷纷挤进出口市场,这是我国钢管频频遭到“双反”调查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呼吁,我国钢管的产能必须要尽快限制,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未来我国钢管行业很可能会陷入更为困难的境地。 我国的钢管行业分为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两大类。近几年来,钢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国内钢管企业在技术、质量、产量上有明显提高,同时也使得新增投资持续进入,各地产能快速扩张,造成目前钢管生产总量过剩。 记者了解到,由于前几年市场火暴,各地无缝钢管企业纷纷投资扩大产能,虽然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但在建或新建成的生产线已无法下马,我国的无缝钢管产能还在进一步扩张。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市场管理部部长何忠语告诉记者,公司2008年进行了搬迁改造,投资改造的一台无缝钢管连轧机组今年投入生产,产能增加了20万吨。湖南华菱衡阳钢管集团公司市场部主任吴国军说,公司2008年投资建设720大口径厚壁电站用管生产线,2009年7月份正式投入生产,设计产能15万吨。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由于前些年无缝钢管总体盈利水平较高,刺激了一些地方和部分企业纷纷上马新项目,导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按这一趋势下去,2010年,我国钢管行业的总产能将突破6000万吨,超出实际需求1500万吨以上。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各地钢管产能不仅四面开花、快速扩张,而且同质化倾向突出,结构性过剩非常严重。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相关人士说,以无缝钢管产品中的油井管为例,目前我国的油井管产能已达到850万吨,约占全球的2/3,2008年实际产量667万吨,其中国内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延长等四大石油公司共消耗国产油井管278万吨,还有高达399万吨依赖出口,油井管总体产能过剩近200万吨。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挫,2009年,我国油井管出口预计下滑到200万吨,国内市场消耗量下滑到250万吨,产能过剩量将达到40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一半。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无缝钢管和焊管的市场容量不大,出口增长过快,尤其是落后产能也一哄而上争夺出口资源,必然要出现问题。美国此次对中国无缝钢管实施“双反”也是因为从中国进口量太大,正常情况下库存量应该在5-6个月,而目前美国库存的油井管还有300多万吨,需要6个月才能消化至正常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石油管损害威胁投票表决时,出现了6名委员一致投赞成票的罕见情况。 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表面上受损失的是企业自身,最终受损失的是整个行业。像无缝钢管中的石油钻杆,原来市场需求并不大,全世界只有几家企业生产。2006年一家企业在江阴投资建厂,因为石油价格一路走高,效益不错,结果这个县又有4家民营企业上马石油钻杆项目,一个县的产能就接近了原来的世界总产量,现在这些新上的民营企业已全部停产。 华菱衡阳钢管公司吴国军告诉记者,现在无缝钢管市场上国内企业相互杀价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国外客户拿着别的国内厂家的价格直接来公司杀价,企业无奈只能放弃这些客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