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让你来模拟上帝,给世界上所有人分配财富。你必须按照什么原则分配,才会得到一个与真实世界差不多的结果呢? 首先你不可能均匀分配,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你可能会考虑随心情分配,今天看到这个人心肠好就给她多分点儿,明天看到那个人太可怜再给他多分点儿。但谁都能找到个需要钱的理由对吧?或者你干脆搞随机分配,让世人完全凭运气获得财富。可是这样也不对。根据统计学,如果你是随机分配的话,那么人群的财富应该是个正态分布,就好像身高和智商一样,人与人之间有差异,但是特别高和特别聪明的人是极少的。这很容易理解,如果抽奖结果完全随机,一个人不可能反复中头奖。 可是财富不是这样,非常有钱的人有很多,人与人财富的差异要比身高的差异大得多。身高是正态分布,财富却是幂率(power law)分布。 1. 幂率 世界上最高的人的身高,并不会比世界上最矮的人高10倍,但世界上却有很多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我记得有统计说千万富翁的人数大约是百万富翁人数的六分之一,而亿万富翁的人数又是千万富翁的六分之一。这就是幂率分布的特点,整个是一个分形结构:百万富翁看千万富翁,就如同千万富翁看亿万富翁。 要怎么分配,才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答案是看谁钱多就给谁多分一点。 等到他的钱更多了,你就再给他分更多。 这当然就是所谓马太效应 —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现实世界中富人财富增长的秘密正是如此:更有钱是因为已经很有钱。真正让人进入富豪排行榜的不是按小时计费的高工资,而是投资创办企业。越是有钱的人,越容易在投资中赚到更多的钱,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从一万赚到十万很难,而从一亿赚到一亿零十万则根本就不算赚钱。 幂律分布,最早是在1897年被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发现,他正是在考察人群财富的时候发现的这个分布。他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布,是正反馈造成的,越有钱的人越容易赚钱。 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东西是幂率分布的:公司的大小、城市的大小、病毒感染的人群、商品畅销程度……甚至有些自然现象也是如此:地震强度、油田大小,等等。 幂率分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看了很多文献,可以说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正反馈过程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1]。但我们更关心的是,这种分布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这个世界非常不均匀! 1%的美国人拥有美国34%的财富。Netflix一家公司的在线视频服务占据了美国晚上35%以上的网络下行带宽。1726到1800年间发表的全部数学和力学论文中的三分之一,是莱昂哈德·欧拉一个人写的。 时至今日,科学研究已经不怎么讲英雄主义的时代,大多数重要科学发现也是由少数精英科学家做出,85%的科学论文从来没被引用过,只有1%的论文在发表后一年内能被引用5次以上。 很多人号称给维基百科和自由软件做过贡献,但大多数页面,大多数代码,是极少数人完成的 — 一半以上维基百科的编辑行为是0.7%的用户(大约五百多人)做的。Kinlde用户读书时可以高亮自己喜欢的句子,亚马逊统计,所有图书中前100名被高亮最多的句子中,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占了29句。 如果你觉得世界很均匀,那只不过因为你看见的尺度太小。我小时候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哈尔滨感觉很激动,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想写点日记。结果我的笔记本上只写了一句话:原来中国大部分土地是田野,城市只不过是田野中的孤岛特例啊! 其实中国也是个特例,有人希望下辈子不要生在中国,但中国在世界上已经很不错了,随机生的话可能结局差很多。地球上大部分面积是海洋,陆地是个特例。放眼宇宙,能有这么一个适合生存的地球更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如果你知道暗物质和暗能量,那由可见物质构成的这一切东西,又是个极少数……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和事都是平庸的,而且最好的东西还都挤在一起。 有了这个正确的世界观,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是既然世界这么不均匀,我们就不应该“公平”对待世界上的各种东西。 2. 80/20 做事法 学术上的叫法是幂律分布,民间的叫法是“80/20法则”。这个名词可能来自IBM公司。1963年,IBM发现,用户在一台计算机上80%的时间,是在使用其20%的功能[5]。这跟我们现在的经验很吻合:买个什么花哨的电器,时间长了就知道其中大多数功能根本用不上。 所以IBM的做法就是立即重写操作系统,让那20%的核心功能更好用。 这就是80/20做事法的关键:重点照顾好那20%。 比如一个公司80%的利润可能是来自20%的客户。只要服务好这些客户,你们公司的利润就基本解决了。而对这其中一个具体客户来说,把他要求的占20%的最重要的工作做好,就已经得到了他80%的满意度。 所以最好的策略不是把所有客户都当成上帝平均用力,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伺候好20%的客户 — 然后服务这些客户的时候,又要服务好20%最关键的需求。 不同场合的数值当然不一样。也可能是90%对10%,也可能是70%对30,但这个思想是一样的。 投资也是这样。如果有两个投资方向,A方向投入100块钱能够赚120块钱,B方向投入100块钱能赚200块钱。如果你手里有200块钱,要怎么分配呢?当然是应该把钱都投到B方向上去。我们应该在最可能的方向上集中投资,而不是在每个方向上都投。大公司在很多方向上投资,是为了分散风险。但是对个体来说,手里只有这么一点钱,到处都投的话还不如直接存银行拿利息,应该重点研究一两个方向,在有充分把握的时候才去投资。巴菲特说我这辈子挣得绝大多数钱,都是来自少于十个决定。 做事最关键的战略,就是做好最关键的。 不管是当初做 Mac 还是现在做 iPad,乔布斯的做法一贯都是首先用一个小的精英团队秘密开发核心功能。选拔年轻的天才,激励他们每周工作90个小时,只专注于最关键的部分,把细节留给将来让大团队去慢慢补充。 iPhone出来一鸣惊人,但是连最起码的复制粘贴功能都不给,而iPad一出来居然不支持多任务工作。也许市场上的每一个智能手机都有复制粘贴功能,每一台电脑都能多任务,可它们全都没法跟苹果的产品相提并论 — 因为iPhone和iPad上能做其他所有产品都做不到的事。乔布斯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先把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做出来,因为他知道这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东西。 数年前我在某国家实验室当博士后,研究中遇到一个小问题,问老板是否需要花时间专门搞一下。老板给我回复了一句霸气的话:让别人去关心这种没意思的现象吧,我们要专注于有意思的大问题!那是我科研生涯中特别愉快的时刻之一。 所以我很反感的一句话是“××无小事”。事情当然有大小之分,无小事就是无大事。 质量控制无小事吗?80/20法则最早的应用之一,就是质量控制。1950年代,美国一个电气工程师和一个统计学家发现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来源,总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地方。于是他们先把所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列出来,然后按照重要性进行排位,优先解决最容易出问题的。结果解决了第一个,就已经排除了很多质量毛病。然后有多余精力,再去解决第二个。按优先级处理,结果事半功倍。这个方法影响深远流传至今,这就是《朱兰质量手册》。反过来说那些对所有出错可能都平等对待的公司,反而什么都没解决好,产品质量远远不行。 所以说效率的关键就在于不公平。 人与人当然应该平等,看人下菜碟非常不好,可是我们直觉经常要求对“事”也平等对待,我们倾向于把资源均匀分配,那就不对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学会“不平等对待”。 怎么在个人生活中实践80/20法则? 3. 极简主义 有一个给要做的事情分类的著名方法。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分四类: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一般人的想法都是要先做重要而紧急的事,最后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80/20法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事呢?应该追求只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这就是现在很多人谈论的所谓“极简主义”的生活哲学。整天被一些所谓紧急的小事推着走,疲于奔命,这种生活最没效率。一个忙于琐事的CEO不会对公司长远发展有什么洞见,一个被老板支来支去的员工干不了什么大事,一个永远准备下一次考试的学生成不了什么大器。 要事优先,尽量只做最重要的事,少干或者不干那些不重要的事,才是出类拔萃的关键。 要事优先,第一你得有自由意志,知道自己有选择的权力,不能别人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强调主动性。第二你得学会判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第三你还得有勇气有能力拒绝自己不想干的事,敢跟人说“不”。 现代社会中出现很多完美主义者,其实都是不懂轻重缓急的个人评价焦虑症患者。他们关注各种细节,经常能指出别人的小错误。比如给他们看个PPT,他们很容易注意到上面有没有标点错误,却不知道你说的大局是什么。这其实是特别浪费时间的性格。 衣着无比整洁,东西摆放井井有条,对什么事情都有记录存档,这样的作风并不值得学习,这种人设定了错误的优先级。达到这样的状态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整理生活,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些更有意思的事。如果你从未错过航班,你在机场浪费了太多时间。如果你从未丢过东西,你在整理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如果你从未做错事,你做的事不够大。 最近看新闻,有个北大毕业的“虎妈”,为自己九岁的孩子制定了一个很强硬的作息时间表,一天有18个小时在学习,内容包括跆拳道、游泳、钢琴、拉丁舞、英语、围棋、奥数、古文、练字,以及新闻联播。网上对她的批评意见,都说学习的时间太长,没有玩和休息的时间。我认为这些批评没有说到重点,重点并不在于时间长,时间长的本质是什么都想要。 人的精力有限,什么都想要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想培养人才,“全面”发展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思想,天赋树不能乱点。极简主义要求我们培养核心的竞争力,在他喜欢的东西上加大力度。用20%的时间就可能实现这个小孩80%的功能,剩下80%的时间几乎都是浪费,还不如让他去玩。 玩很重要。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最关键的事情做好,省出来时间去玩。这也符合特勒布在《反脆弱》一书说的“杠铃原则”:做事要注重两端不管中间 — 我要么做最难的事,要么玩或者什么都不做。 我没时间做简单的事。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