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中国期货市场呼唤制度创新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11-24 11:02:23 来源:期货日报

企业是活跃在期货市场上的必不可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产业服务的功能,近日,关于交易与交割制度以及金融与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又一次成为众多企业与市场人士的共同呼唤。

“持仓不足是当前国内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持仓不足使国内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并未充分发挥。”中粮期货总经理黄辉今年年中曾专门撰文表示。他对国内外期货市场成交量与持仓量的关系进行比较后发现,2003年至2008年,CBOT大豆期货合约的日均持仓量是成交量的4倍,而我国大豆一号合约持仓量仅为交易量的1.2倍。国内有色金属的量仓比例关系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要小于农产品期货,但持仓量还是不足,如沪铜持仓量约为成交量的1.4倍,而国际金属定价中心LME为3倍左右。

11月初,当上海期货交易所赴江铜南方总公司就期货服务产业情况开展调研时,江铜南方总公司总经理吴育能道出了公司在套期保值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能否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他高度肯定了期货市场对公司稳定经营的重要性。他说,公司曾在金瑞期货的帮助下开创了国内铜杆点价销售先河,并积极探索出反向基差市场下的保值优化。但是在国内保值时他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期货出现跌停板时无法对均价采购的原料进行保值,这在期货市场出现连续跌停板时影响尤为明显,并且连续三个跌停板之后的强行平仓制度也对企业套保头寸带来不确定性;当所持头寸高于近月合约持仓限额时,企业必须对部分头寸进行移仓操作,这增加了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同时由于平仓盈亏提前体现,也增加了企业财务处理的难度;套期保值制度方面存在限制,如企业在申请套期保值头寸的过程中面临实际批准数量小于申请数量、保值头寸无法当天平仓、当月保值头寸额度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都增加了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难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企业的保值需求被激发出来,企业入市保值的也有很多,但是部分民营企业并没有开法人户,还有企业既开了法人户又开了自然人户。”一家期货公司老总对记者表示。据他分析,尽管个中原因很多,但是有关制度对保值户的诸多限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有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实物交割的保值方式,只采用对冲保值。

“国内期货持仓的内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远近月持仓分布不合理以及市场参与者结构失衡两个方面。持仓问题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源于制度因素,如严格的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复杂的交割制度、限仓制度以及套保头寸审批制度等制度因素导致套期保值交易成本上升,保值效果下降,持仓总量难以增加。要有效改善持仓现状、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就要推动制度变革使其与市场发展相匹配,并积极培育套期保值参与主体,完善期货市场整体建设。”黄辉指出。

吴育能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提出了六点建议与希望。一是推出均价合约,满足企业均价保值需求,从而更加贴近现货企业需求。二是推出移仓指令,并且对移仓指令收取单边手续费,从而降低企业套保成本。三是在广东地区设立铜的交割仓库,方便华南地区现货企业进行交割。四是简化套保申请程序,调增头寸额度。五是推出白银、铅等新产品的期货和相关品种期权。六是希望交易所推动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方法的修改,从而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深圳市期货同业协会会长管焱彬表示,交易所应当在品种开发和制度建设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在品种开发上既要设计出系列化产品(如金属系列、农产品系列、化工产品系列、原油产品系列和金融系列等),又要研究各个商品系列的衍生品系列(如指数期货和期货期权等)。“品种多了,参与套保的企业才会多,套保的方案才能丰富,期货市场才能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交易制度应贴近现货市场。他认为,当前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制度距离现货市场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如铜、铝等期货合约是每月交割一次,能否变为按日计算的交割?此外,国家应当进一步改善期货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对实体企业的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业务给予支持,如将企业的现货经营和期货经营实行统一会计报表、允许银行给予贷款支持,使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与现货市场的经营受到同等对待,从而推动期货市场功能持续稳定发挥。

有市场人士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要大力发展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产业的功能,使得传统的加工、贸易企业向生产+金融相结合的方向转换,使中国由世界加工中心转化为全球的生产和金融中心、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有关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加以创新,对此,很多业内人士和产业界人士都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