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暂缓战略新兴板,到打击期货操纵,从传言的收紧中概股回归,到提醒壳资源炒作,再到今日媒体报道的叫停跨界虚拟产业并购重组......各种蛛丝马迹显示,监管层正在全力驱赶资金“脱虚入实”。此前有分析称接下来3-6个月或是中国去杠杆的关键窗口。因一旦境外的金融减杠杆的过程领先于中国,中国可能面临泡沫被被动刺破的风险。 本周一,人民日报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提到“股市、汇市、楼市将回归各自的功能定位”。一些分析认为这显示中央认为股市的立足点是市场融资,所以要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而到了本周三市场便立刻传出证监会叫停“虚拟”定增、并购的消息。 据财新11日援引知情人士称,证监会已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比如水泥企业不准通过定增收购或者募集资金投向上述四个行业。同时,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也被叫停。 财新采访的知情人士表示,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发展实业,例如水泥企业定增跨界做光伏产业是可以的,但跨界做游戏行业的定增就会被禁止。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梳理,近期并购重组上会遭否案例的接连出现,尤其是涉及高溢价、跨界收购案例,显示证监会对相关领域的审查或已经收紧。 事实上,近年来传统上市公司和虚拟产业的跨界联姻已经在A股市场频频上演,例如今年的一些案例就包括: 装饰材料公司帝龙新材34亿收购游戏公司; 水泥企业巢东股份斥资16.8亿切入互联网金融公司; 技术开发、咨询为主业的捷成股份以5.25亿元购买影视传媒公司; 体育产业公司莱茵体育2500万切入互联网彩票; 生态园林公司岭南园林3.75亿收购文化创意公司、5.5亿并购VR概念公司。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主营业务都做不好,跨界做跟主业完全不沾边的虚拟产业,通常都是打着并购重组的旗号进行概念炒作,不断吹高泡沫,最终损害的还是投资者利益。”上述知情人士对财新表示。 疯狂并购催生创业板业绩“大牛市” 并购市场的红火给很多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带来利好,让创业板与主板的业绩表现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2015年,创业板整体净利润高达622.2亿元,增长率达到25.8%、2016年一季度更达到了53.5%的高增长水平。相比之下主板两个时期的业绩均为负增长。 但根据西南证券分析师朱斌的研究,若把外延并购的业绩去除,2015年创业板净利润增速只有14.6%,将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 朱斌认为,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发挥并购重组的功能,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这对于公司的发展和投资者而言是利好的,但由于外延并购也存在相应的风险,而且外延并购短期内对股价的驱动弹性很大,所以必须警惕高增长背后的“空心化”与“离场走人”风险。 尤其要要谨防一些公司通过并购打造高成长幻象,从而推高股价,套现走人。在这种收购中,被收购的企业本身质量可能一般,收购仅仅是为了抬高股价或者短期美容化妆、甚至事后出现大量减持变现。 例如某公司在2013年2月4日开始停牌,5月4日发布收购预案,公司拟以2.1亿元收购中金在线100%股权,并在预案中称 “考虑到标的资产历史以及目前的业务发展状况,公司预计标的公司未来三年有能力达到预测净利润数”。5月6日,该公司复牌后,股价连拉五个涨停板,6月26日和27日公司董事长通过其控制的公司趁机减持600万股,套现5000多万元。 一脉相承的政策 除了上述禁止跨界虚拟产业并购重组,近期证监会还对中概股回归和壳股炒作提出了限制,显示了一脉相承的政策思路。 由于注册制暂缓、战略新兴板搁浅,而中概股密集回归,引发市场对其借壳的狂热猜想和追捧。拥“壳”的大股东坐地起价,壳费迅速被炒到天价。 例如仅仅一个360回归,就让市场乱成一锅粥,证券代码中有360数字的一律得到市场恶意炒作,与360有业务来往的公司也遭遇市场大幅炒作。而一旦市场明确诸多公司不是360的壳,股价就会出现巨大跌幅。 上周五,证监会针对“证监会暂缓中概股回归A股”的传言表示,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分析认为,这等于证监会已承认在考虑如何限制中概股回归。随后国内壳资源概念股和海外中概股应声齐跌。 彭博社又于5月10日报道称,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证监会考虑限制中概股借壳回归措施,考虑中的措施包括对中概股回归的估值按照一定的市盈率进行限制,另外还考虑限制每年中概股借壳回归交易的数量。 证券日报的分析认为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仍是一个大的方向。但监管层谨慎的态度是及时、明智的,充分体现了对投资者切身利益的维护,意在为市场对中概股的爆炒降温,让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重归理性化,有利于短期市场的稳定健康反战。 此外,对于前期遭到爆炒的期货市场,监管机构也出台了包括严查操纵市场、提高手续费等多项降温措施。 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 从股市到债市,从房地产到大宗商品,从互联网金融概念到壳概念,面对屡禁不止的炒作行为,一系列监管措施陆续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此前表示,中国的金融整肃已悄然开始。 “‘脱实入虚’,2012年之后就没有再‘实’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上周撰文表示,“没有增长,没有通胀,企业盈利下降,就业看上去还可以,剩下的只有滋长的金融泡沫。” “6.6万亿的社融打下去,只换来了0.7个点的投资的回升。”刘煜辉称,中国或意识到自己已包裹在危险之中。 刘煜辉表示,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与负债端的成本出现了倒挂,裂口发散使得整个金融系统危如累卵,接下来3-6个月或是中国去杠杆的关键窗口。因为一旦境外的金融减杠杆的过程领先于中国,中国可能面临泡沫被被动刺破的风险。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