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万亿"时代开启 11月24日,本报记者从接近国家能源局人士处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将成为国家四万亿投资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的又一项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该人士表示,目前该振兴规划正在起草中,预计最快将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出台。 在此前的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通过长达1.2万字的讲话,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按照他的讲话,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 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由于被优先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酝酿已久的《新能源振兴规划》也将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同期出台,为了在规划出台之前进一步理顺新能源市场,国家能源局目前正在制定针对风电和太阳能上网的一项《行业指导意见》。据了解,该指导意见将涉及上网电价和并网机制的问题,将于近期推出。 财政、货币、投资 多方面扶植产业 前述消息人士表示,在四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最终将定位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在规划出台之后,国家还将在财政、信贷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大力扶持。 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向本报记者表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根据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情况选择的,当前,外部需求急剧减少,而且将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也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之前的四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角度,加强基础建设,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而现在则转向至新兴产业项目。 前述消息人士表示,在制定政策的同时,投资规模也在议定之中。其重点将是通过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进一步对新兴产业进行扶持,如建立公共试验平台等。他同时表示,这一规划出台后,对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视。 同时,在信贷方面,也将会增加对新兴产业的支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改委将推动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完善市场的准入标准,银行信贷也应向其倾斜,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同时,大力开发新兴产业开放化的全球合作。 对此,石定寰认为,培育新兴产业,最需要扶持的环节就是技术的研发环节。在加强研发投入的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检验认证标准的及时更新出台。如果没有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标准的规范,则在大力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容易引发一哄而上的投资冲动。 七大产业入围规划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单,温家宝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选择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他说。 而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的最终入选,其科学依据有三条:一是产品要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相关产业的规划制定都已经进入准备阶段。 在新能源领域,温家宝表示,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还是在于核心技术瓶颈的突破上。"技术落后就直接造成了价格无法下降,从而制约了新能源领域国内市场的发展。" 同时,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规划也越发不可缺少,孟宪淦表示,此前国家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目前已经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而不能发挥其统筹指挥的作用。而规划的缺少,会造成行业内的盲目性投资,工程建设相互重复的现象。 与此相应的,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由于被优先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酝酿已久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同期出台,该规划中,对于各项新能源发展的规划都有了相当规模的调高。 而为了在规划出台之前进一步理顺新能源市场,国家能源局目前正在制定针对风电和太阳能上网的一项《行业指导意见》。据了解,该指导意见将涉及上网电价和并网机制的问题。 对于同样入围的新能源汽车,温家宝表示要通过技术经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充分论证,尽快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跨越发展。 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成员卞学庄向本报记者介绍,在我国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池制造、整车技术、配套设施以及电动机四个技术领域。目前除了电动机的自主研发技术进展较快外,其他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包括电动车充电的加油站在内的配套设施建设。"这些技术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受到制约。"卞学庄表示。 温家宝的讲话,同时还提到了空间海洋的开发和地质勘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