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近段时间一直是地量盘整,以上证指数为例,自从5月9日放量暴跌以后,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缩量横盘整理12个交易日,其中有一半交易日成交量只有千亿元水平,相对于去年高峰期12000亿元,只有大约10%的水平,从沪市成交来说,不到深市的一半,仅仅相当于中小板成交量,两市成交经常低于4000亿元水平,今天也只有3700亿元,该如何解读这个地量成交水平。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此前做客央视时表示,量小是底。而且这已经到了2638点位时的低量。我观察投资者情绪已经到了一个极致悲观的程度了。这就是一个市场见底的信号。 但是反过来说,地量成交说明投资者交投意愿十分淡薄,借用李大霄同志的原话就是极致悲观,不愿意进场,当然更不愿意追高,这对后市是十分不利的,中国股市有一句俗语叫量在价先,没有量何来价,股市啥都可以骗人,唯独成交量骗不了人,因为股市是一个很实在的市场,只有不断有买盘介入,股价才能不断上扬,一旦买盘不济,股价自然就出现回落。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资金推涨型股市,没有大量资金进场推动股市上扬,股市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转只是一厢情愿,漫漫寻底就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所以就有了李大霄不断后缩的地平线、婴儿底、婴儿二底到再加几块尿布。 因此没有成交量的市场就是一个类似于僵尸的市场,显得活力不足,虽然没有太多的恐慌,但是做多激情也是十分的欠缺,反正对这样的一个市场可以有很多形容词来评判,死寂,僵尸,不温不火,磨人等等都是很贴切的。 定义股市性质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追寻探索股市低迷不振的原因才是真谛, 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令投资者受尽煎熬的走势? 首先一点中国股市是一个羊群化效应较为浓郁的股市,大家看重的是趋势行情,普通投资者在行情低迷时机一般不会进场操作,会等到市场出现明显赚钱效应,忍不住诱惑才会进场,而机构力量对市场主导作用也是较为薄弱,目前也是逐渐散户化,市场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每一轮牛市都是基金用钱买出顶部,每一轮熊市都是基金用股票砸出底部,这是一点不错的,15年上半年超级牛股的高位都有基金追高买进的身影。因此市场总是涨跌过度,下跌的底部很难用估值来评判,也很难用跌幅来评判,市场磨底过程往往非常之长,也非常的难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在刺激因素刺激股市首先走好,出现赚钱效应,出现趋势走势,场外资金才会源源不断而来,基金才会加大操作力度,成交才会逐级放大,股市才会转强。 而这个外在因素就是管理层的强有力政策推动,但这个政策推动一般来说需要股市跌倒一个极限位置,危及到融资平稳进行,危及到金融安全才会出现,目前股市依然维持在2800一线,各种危机爆发几无可能,所以管理层尽管频频释放利好,但力度终究有限,市场并不买账,也就无法激活投资者进场意愿,也就无法改变成交低迷的现状。 本轮走势自从高位调整以来,经过数轮暴跌,投资者屡屡抄底屡屡被套,直到最后一点信心也被消磨殆尽,现在是心灰意冷,根本没有激情做股票,场外投资者退避三舍,去炒房炒期货,场内投资者开始逐渐离场,撤走资金炒房炒期货,或者干脆静观其变,前段时间螺纹钢一个品种的交易量就超过当时沪深股市成交总和,按照现在水平,是沪深股市的1.5倍了,前段时间笔者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资金绕着股市走,股市怎能不低迷,从中登公司数据看,持仓账户进一步缩减,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很多投资者开始空仓,交易账户减少,说明很多投资者已经深套,没有心情看盘,让账户成为僵尸账户;每周新增投资者已经一降再降,只有去年上半年的几分之一,说明新增投资者出现锐减;而存量资金长期以来出现净流出,存量资金逐渐萎缩,也导致成交难以为继;两融额度一降再降,现在只有8200亿元水平,相当于高点时期2.2万亿元的40%不到,市场最有活力的投资者都开始减少操作,何况其他跟随大势者,这个市场怎能有激情,怎能稳健上扬,怎能有牛市,又何来反转。 这是一种表现现象,何种原因导致资金逐渐离场,对股市失去兴趣。中国股市投资者对业绩不感兴趣,对估值不感兴趣,大家更加看重题材和故事,而证监会开始加大执法力度,叫停中概股回归,规范从严执行跨界并购,市场讲故事机会减少,何况不断加大市场操纵打击力度,炒作空间被一定程度压缩,这样的举措有利于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对短期市场冲击不可小视,投机者找不到炒作的标的,只能进入观望,使得市场活跃度急剧下降,赚钱效应快速消失。 中国股市说到产业资本和高管减持,那真是满腹辛酸流不完的眼泪,他们凭借低廉的持股成本,不管在何种价格减持都能获得暴利,因此只要股价敢涨,各类原始股东就敢不断减持,每一轮牛市最终结果都是富了各类产业资本,穷了各类二级市场投资者,整个市场并没有出现财富增值,更多的是财富转移,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在牛市环境,投资者情绪高涨,对减持行为暂时忘却,但在熊市环境,减持就成为巨大利空,让市场不多资金面临不断减少的而困境,也让投资者充满怨恨,从而减少操作。 说到市场抽血效应,IPO 一直没有间断,这本身没有错,但是熊市环境下,市场没能形成约束力让IPO减缓,就有点说不过去,对市场资金抽离对投资者信心打击是非常客观的,本周就加大新股供应,出现了超级大盘股,而且上市家数也不少有四家,中国股市最致命地方就是新股供应微观上总是供不应求宏观上总是供过于求,导致新股发行充满争议,再融资更是猛于虎,规模远远超过IPO ,让市场充满质疑的声音。一个市场抽血效应一点不减弱,而存量资金不断因为投资者撤离而减少,处境是非常之尴尬的,成交一再萎缩也是难以避免的。 这是从股市本身层面来说,影响股市走势的还有货币政策,自从权威人士接受人民日报访谈以后,货币政策明显出现新的苗头,那就是进一步往中性方向转换,去杠杆力度不断加大,而股市与货币政策宽松度存在正相关,也让市场较受伤,当天就导致市场暴跌,此后也就未能收复失地,成交也是一再减少,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一直就是存在小狗与主人关系的说法,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将是长时间的L型,股市在情绪高涨时期可能偏离经济面而上涨,但是反过来就会出现明显调整寻底过程。 中国股市已经逐渐开放国际化,走势难免受到国际因素影响,新年伊始股汇双杀就是最好见证,现在左右中国股市走势的就是飘忽不定的美联储鸽派鹰派说法,近段时间鹰派占据主流,六月份加息预期加重,已经升高到33%左右,美元指数明显上涨,已经来到96左右,上涨了大约3%,人民币贬值预期再次升温,5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跌逾300点,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693,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25基点,创下2011年3月来新低,人民币贬值不利于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自然也就包括股票,另外人民币贬值也会导致资本外流加剧不利于央行进一步货币宽松,甚至适当收紧货币政策防止人民币短期过快贬值,14年15年俄罗斯面对卢布暴跌就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加息导致经济和股市出现严重问题。 制约中国股市走势除了消息面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持股巨大的所谓国家队,一举一动都让市场一惊一乍,证金公司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现在加上梧桐树公司是国家队的代表,他们救市期间买进大量股份,虽然目前对其具体规模不是很清楚,一般来说接近两万个亿是差不离的,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非常之高,大约在10%左右,面对这个超级主力资金持股,投资者不得不调整投资思路,防止股价上扬触碰到减持线,从这个角度出发看问题,国家队“常驻”对理性资金有驱逐作用,因市场总担心股指上涨后国家队会抛售。实际上有媒体有质疑国家队高抛低吸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 最后说一说银行股,占据上证综指总市值30%的比例,对指数影响巨大,银行股表面看市盈率很低,股息率很高,但是成交异常低迷,股价也是非常低迷,是上海市场成交低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良贷问题无解,农业银行一位知深专家认为银行目前不良率不得正确反映银行真是不良贷情况,IMF最新一期《金融稳定报告》报告估计,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对企业贷款可能转化为约相当于GDP 7%的潜在银行损失。据里昂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估计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在6.9万亿元至9.1万亿元之间,里昂证券中华区负责人Francis Cheung周五在香港表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可能在15%至19%之间,而非官方公布的1.67%。里昂证券表示,中国的潜在不良贷款在未来可能上升至20%至25%,就是国内银监会公布的一季度银行不良贷问题也是异常严峻,山西经济日报资料,已有10地银监部门公布了其区域内的一季度银行业数据,其中贵州、广东、浙江、山东等四省和浙江省宁波市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其中山东、浙江、宁波三地的银行不良率均超过2%。另外,尽管吉林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但仍处于3.53%的高位。超过2%不良贷警戒线就意味着银行盈利水平无法覆盖风险。 成交低迷地量水平乐观者认为抛售已轻,是底部特征,但是反过来,也说明市场活力严重缺失,股指上扬乏力,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个低迷市场,就怕缩量阴跌,把投资者所有激情在长时间阴跌中慢慢耗尽。 过大换手率投机气氛较为浓郁或许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但是过度低迷的成交也让市场很受伤,是一种慢刀割肉,是阴跌的延续,采取一定刺激政策,提振投资者信心,增加市场活跃度是管理层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