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理事长寄语 叶庆均 好风频借力,扬帆正当时。2015年,对敦和基金会来说,是充满创新与变革的一年。 这一年,敦和基金会在三年多的文化沉淀中,明确提出要坚守“尊道贵德”的价值观,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持续资助国学传承、公益文化、公益支持三大领域,致力于成为一家宗法东方智慧,聚焦文化领域,对人类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基金会; 这一年,敦和基金会广纳专业人才,并努力为每一位敦和人创造一个兼济天下,不负年华的环境。我们相信,人才是引领敦和基金会胸怀天下,不断前行的动力,每一位敦和人都是敦和最鲜明的底色; 这一年,敦和基金会不单单关注不断涌现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问题,支持如教育、扶贫、救灾、环保、医疗等慈善事业,更希冀以国学引领公益,以公益贯彻国学,不断加强中华文化源头及本质的传承与探索,深度挖掘前沿科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鼓励科学与多元文明的对话,从而助力跨学科、跨语际背景下的思想交锋、认知研究等…… 一年的变革实践,既是敦和人对当下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公益”新生态的主动适应,也从侧面展现出敦和基金会不忘初心,拥抱变革,自上而下高效推进基金会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实现自我突破的共识与决心。 敦和深知,在蕴涵着无限可能性的未来洪流中,四年时间不过沧海一粟。我们感恩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份责无旁贷,感恩于每一位同行者的关照与友爱,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对这个世界满怀敬畏,以利他之心尽己所能,让这个世间多一点美好。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坚信,这是一个最好的公益时代,未来刚刚开始。敦和基金会能与各位公益同仁携手参与其中,与有荣焉! 敦和基金会简介 敦和基金会(全称“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5月11日,是一家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浙江省民政厅。敦和基金会原始基金2000万元,来自于个人捐赠。敦和基金会坚守“尊道贵德”的核心价值观,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持续资助国学传承、公益文化、公益支持三大领域,致力于成为一家宗法东方智慧,聚焦文化领域,对人类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基金会。 组织架构 敦和文化 使 命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 愿 景 成为一家宗法东方智慧,聚焦文化领域,对人类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基金会。 价值观 尊道贵德 资助方向 三大资助方向: 国学传承 、公益文化、公益支持 五大资助类别: 行业宏观、人才培养、机构支持、项目支持、其他 关注领域 敦和基金会主要关注国学传承、公益文化、公益支持三大公益领域。以国学引领公益,以公益贯彻国学;资助重点锁定文化领域,即弘扬中华文化;次重点为国学与公益的重叠区域;兼顾公益领域。 资助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国学传承资助领域为中心,各资助领域相互支持,逐步实现协同发展,最终达到相辅相成——所有资助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指向同一目标,遵循同一逻辑,共享同一灵魂。 国学传承 旨在凝聚东方智慧,汇集天下英才,秉持中道敦和开放的精神,关注前沿科技,融合东西文化,开展多元对话,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努力使东方文化获得创造性升华和发展,并使其与现实相融,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公益文化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智慧,来观照和推动现代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通过论坛、研究、培训等项目形式,支持公益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深入研究,倡导公益伦理、规则和文化,提升公益从业者的身心修养和价值自信,为公益行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文化支持,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公益的融合贯通。 公益支持 旨在切实回应公益行业发展的需求、特点和趋势,关注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议题,联合优秀的公益合作伙伴,深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真正贡献。 大事纪 ❂ 2015-3-13 启动“活水计划·浙江”。 ❂ 2015-4-25 联合正安文化举办生命物理学论坛。 ❂ 2015-5-11 举行“感恩与回馈”合作伙伴分享交流暨三周年年会。 ❂ 2015-6-27 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理事会通过了基金会的战略规划,明确了基金会的使命和愿景。 ❂ 2015-7-04 联合正安文化举办“道•医生命科学峰会”。 ❂ 2015-11-11 中国基金会评价榜(2015)报告发布暨“第二届公益金桔奖颁奖盛典”在北京举办,敦和基金会排名第三。 ❂ 2015-11-21 2015“敦和种子基金计划”终评结果发布,10家基金会入选2015年"敦和种子基金"。 ❂ 2015-12-12 荣获由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卫视、微博共同主办的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责任中国2015公益组织奖”。 ❂ 2016-1-09 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敦和基金会、爱德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 2016-04-28 第十三届“中国慈善榜”揭晓,敦和基金会入选非公募基金会榜单TOP15,位列第八。 项目单元 123个资助项目 28个国学传承项目 95个公益支持项目 98025862元 2015年拨付资金 2015年,敦和基金会在“尊道贵德”价值观的引导下,共资助项目123个,项目审批金额为128,163,177元, 2015年已经拨付项目资金98,025,862元(其中97,732,486元为捐款,170万元为无息贷款)。 在123个资助项目中,国学传承类项目28个,公益支持类项目95个,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尊敬,并获评“2015中国基金会评价榜”国内基金会第三名,“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公益组织奖。 东方智慧与实践理性的对话 国学传承 2015年,敦和基金会秉持“尊道贵德”的价值观,在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洞察中,在东方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中,在已知与未知的思考中,明道而行,将慈悲利他之心,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公益实践当中。 2015年,国学传承小组以“论坛沙龙+日常项目”交互的方式开展工作,共组织10个中小型论坛沙龙,制作和策划中的《生命》访谈系列片已有近30期。 通过论坛沙龙和经常性拜访了解一个领域,凝聚一些该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初步建立了敦和专家学者智库,并形成了跨学科、跨学派、跨领域、跨文化的格局。 壹 首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 2016年1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敦和基金会、爱德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北大举行。本次峰会以“空间·符号·智慧”为主题,国内外50余位知名学者就人工智能、大数据、哲学等对人类社会当下与未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探讨关于人、生命、传播主题的学术会议,峰会旨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平台,从学科发展以及东方智慧的角度,探索千年发展的重大问题。峰会的目的不在于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在于在思维方式上提出改变的可能性。 为期两天的峰会共设有8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跨语际对话:新千年的展望与反思;命运的训化:灵性、想象力与互联网;儒学、生命与互联网;符号、身份认同与互联网;媒体、在场与边界;社会创新、互联网与信息社会;生命智慧与互联网;变易、流动性与互联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人类动力实验室主任、可穿戴设备之父、福布斯全球七大权威大数据专家之一彭特兰教授,牛津大学法律系首席教授丹尼斯·加利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美国圣道大学传播系副教授刘新仪,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宗性法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教授汪小帆,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等50余位学者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角度展开探讨。 贰 2015首届“公共智慧与社会发展”阳光论坛 由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敦和基金会、北京正心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5首届“公共智慧与社会发展”阳光论坛于10月16、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 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级学者及汉、 藏两地的权威佛学导师,就如何运用国学智慧建设美丽中国梦、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同是沐浴在古老东方智慧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与世界发展进行分享、交流。 针对普遍存在的社会困惑,本次论坛从“开启“互联网+智慧”的大时代”、“净莲飘香~智慧女性的美丽人生”、“传承与弘扬~佛门80后的知 与行”、“东风西进~当蓝眼睛遇上菩提树”四个主题切入,分享东西方学者对国学智慧的多维解读。与会嘉宾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牛津大学李察·贡布里教授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太史文教授等。 在一带一路的新格局下,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被东方传统文化滋养,古老的国学智慧将走向世界,走进人心。 叁 纪念南怀瑾先生示寂三周年活动 2015年9月12日,纪念南怀瑾先生示寂三周年活动在终南山净业寺禅堂举行。本次纪念法会由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以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三周年为主题。 在纪念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示寂三周年的同时,邀请儒释道各界代表人物,共同缅怀南老先生,并研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及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今社会更好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众生。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终南山,是因为终南山是佛教八大宗派中的六大宗派的祖庭所在地,也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因此,这次会议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肆 道·医生命科学峰会 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以其对生命和宇宙的本质认识为基础的。而今,关于生命科学的探讨、对于人体内在的“精气神”及其在宇宙气运构架中的关系,尤其是基于生命动态的整体发展科学,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15年7月4日-5日,正安文化和敦和基金会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开展了一场跨学科的探讨和思考,激发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探索。本次峰会,从中华道统传承开始梳理,从道家传承、武术、医学、科学、哲学,从商业、产业前瞻等层面探讨生命医学的本质与发展。实践者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揭示、对于道家内证的现身说法、对于医学的深入探讨、对于行业的前瞻性分析……于精妙之处见浩瀚,发起这场关于生命科学的身体意识革命,激发关于生命与健康的持续深入探讨。 伍 曲阜乐和家园儒家综合实验 2015年5月14日下午,姚村镇姚庄村乐和大院上演了一出由村民自导自演反映婆媳关系的情景剧,动情之处,很多人在悄悄抹眼泪。该村互助会负责人颜新华介绍,创作这样的剧本,目的就是引导更多的村民能够明礼修身。 以“三院六艺”为载体的乐和家园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突出彰显了修身修心的主旨。自建立以来,组织村民恢复了传统节气活动,建设非遗展厅,开展了孔子讲堂、娃娃团诵读等活动,形成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随”的村规民约,在村民中广泛宣扬了懂礼、知礼、尊法、守法的思想。 “从儒家思想的源点出发,追求生态文明和民主和谐,注重外在,更注重内里。”北京地球村的创办人、曲阜乐和家园建设首席顾问廖晓义认为,在乡村建设生存家园的同时,也要建设村民的精神家园,让“守望相助”的儒家思想重新回到百姓生活生产中去,更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陆 第五届生命物理学论坛 第五届生命物理学论坛于2015年10月17日-18日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以“气与气的运动规律”为主题,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主办,由世界针灸联合会经典中医与针灸研究中心协办。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先生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该论坛是延续了四年的相对成熟的学术会议,邀请该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和资深人士深度探讨交流,开展对生命世界运动规律的研究,构建生命物理学。 柒 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复兴,各地书院逐渐兴起,体制内教育的各种探索也不断丰富。近年来,在社会需求、政府倡导、各方推动下,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一派繁荣。如何真正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构建适合儿童的,适应当代,面向世界的传统文化教育,却是这个时代需要面对的真实命题。 针对以上命题,为搭建一个集学术探讨、理念倡导、传统文化教育田野考察、案例传播、实践交流等为一体的平台,亲近母语研究院于2015年11月29日在南京召开了“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论坛围绕主题“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展开了深入的阐释和讨论。 捌 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论坛及行动计划 2015年8月3日-6日,首届中国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论坛在世界遗产地敦煌举行。 本届论坛以“青年与文化遗产保护:友好观念培植”为主题,汇集了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两岸三地22所高校青年文化遗产志愿者,以及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等社会组织和敦煌研究院、炳灵寺石窟管理中心等世界遗产地的负责人员,近百名人员参会,在《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的框架下拟定了《中国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使者行动工作要点(草稿)》。 玖 孤独症儿童家庭内观冥思坊 因特殊需要儿童预后能力仍较差,很多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往往都处于绝望、愤怒和痛苦之中,这种心态无疑对患儿和家庭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对于孤独症的高发趋势和现行教育的严重无力感,本项目期望对家长进行咨询和指导,以使家长了解该病的特点,了解患儿发育的特点,通过内观冥思坊的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家长走出误区,运用个人成人长的学习模式帮助家庭成员培育心灵的能量,营造和睦、友爱、互助的家庭氛围,通过家庭成员之间行为的改变进而帮助到孩子,以达到正确的家庭和社会训练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唤醒教育者对孤独症教育的反思和改变。 拾 耕读研修班 “耕读研修班”是一种人文教育探索。种地、读经典是“明明德”,中小学生教育、青年农民教育是“新民”,久久为功,“止于至善”。 弘农书院“耕读研修班”课程包括:种地,体验农业劳动;阅读国学经典,参加“百年变革史”研究;做中小学生自然教育、国学教育;和村里青年人交朋友,一起探索生态农业和家庭、村庄和谐之道。 为什么种地?种地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国文化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伏羲、神农等中国文化的开创者,并未脱离农业劳动,尧、舜、禹、汤、文王等中国 文化的发展者,也未完全脱离农业劳动,史书记载“舜耕历山”、“禹稷躬稼”,一直到后来,儒家讲“耕读传家”,禅宗讲“农禅一体”,总是离不开土地。因此 之故,不种地学不好传统文化。弘农书院用这种探索慢慢恢复三代的“大学之道”,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助力中华文化复兴,民族复兴。 核心价值与公益生态的印证交融 公益支持 2015年,在敦和基金会新的使命和战略的驱动下,公益支持小组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机构支持、医疗健康、社会影响力投资、浙江公益支持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共完成95个公益项目的资助工作。 公益支持小组的资助体系和资助策略不断优化和改进,策划并启动 “敦和公益优才计划”、“敦和活水计划”等品牌公益项目,完成“敦和种子基金计划”等重大公益项目,项目资助金额总计8520万元。 公益支持类项目各公益方向的项目数量及金额情况如下: 壹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2015年11月12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敦和基金会理事张志洲出席并致辞。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是中国首家国际公益学院,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美国桥水公司联席首席投资官、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理事瑞·达利欧,敦和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叶庆均,老牛基金会创始人、荣誉会长牛根生,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会长何巧女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 深圳公益学院学院将运用国际化、实践型、创新性的公益慈善知识生产方式,实行“学术指导+实践引领+访学研修”三位一体的公益教学新模式,通过创建国际公益学院导师计划,建设以提升培养慈善家、慈善组织高级管理人才为主,以社会服务认证教育和大众教育为依托的应用型公益慈善教育培训和知识传播体系。 贰 种子基金计划 由于《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的限制和以捐赠人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于公益慈善“成本”的认知,导致相当比例的基金会虽然能够通过优秀的项目筹款,但基金会生存状况很不稳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于社会正常水平,行政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缺乏灵活机动的项目创新和机构发展费用。 针对许多“小而美”的基金会资源匮乏,特别是缺乏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的现状,为支持此类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其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敦和基金会于2014年12月发起“敦和种子基金计划”,向入选“敦和种子基金计划”的基金会捐款成立敦和种子基金。 “敦和种子基金”是不动本基金,只能将“敦和种子基金”的理财收益用于基金会的机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基金会的行政办公支出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 叁 公益优才计划 成长期公益组织往往具有一定的项目基础,而资源拓展能力普遍较弱。如果可以为处于发展阶段的公益组织提供传播、筹款等关键岗位专业人才的费用支持,就有助于公益组织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从而提升公益组织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敦和公益优才计划”瞄准成长期公益组织的普遍发展短板,面向传播、筹款等专业方向提供支持。通过资助设立专才专岗等形式,帮助成长期公益组织梳理发展难题,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提高机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并影响公益行业和社会各界重视公益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机构 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2015年3月,联合劲草同行发起“劲草公益优才计划”,面向环保领域开展合作,敦和基金会出资187.5万(占72%),资助14家劲草优才机构。 2015年6月,联合成都慈善会发起“天府公益优才计划”,面向四川地区开展合作,敦和基金会出资31.25万(占50%),资助5家天府优才机构;在此基础上,成都慈善会再全额资助4家天府优才拓展机构。 2015年8月,联合壹基金发起“壹基金公益优才计划”,面向救灾、儿童关怀领域开展合作,敦和基金会出资150万(占66.67%),资助14家壹基金优才机构;联合西部阳光基金会发起“西阳公益优才计划”,面向教育领域开展合作,敦和基金会出资100万(占80%),拟资助9家西阳优才机构。 2015年12月,联合银杏基金会发起“银杏公益优才计划”,面向银杏伙伴所在机构开展合作,敦和基金会出资212.5万(占100%),资助17家银杏优才机构。 肆 桥畔计划 对民间公益领域的资源投入一直存在两极分化的状况:各种评选、奖项和项目招标,都更青睐那些已经做得很好很成熟的机构,于是有资源有能力的机构就越来越有资源,而一些成立不久还没有时间证明自己的机构则举步维艰,难以发展。这样的环境对初创期或者相对比较脆弱的草根机构的发展很不利。公益领域缺少一些愿意让人试错和等待结果的耐心资本。 “桥畔计划”旨在通过支持初创教育公益组织发展,为其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提供必要的非限定性资金,共同探索教育问题的改善或解决方法。自2010年项目启动至今,“桥畔计划”共与75家教育公益组织进行了合作。 2015年4月27日,桥畔计划召开2015-2016 年度合作伙伴评审会,与25家教育类初创期NGO达成合作意向,并于5月10日发布评审结果。 2015年5-6月,桥畔计划项目组邀请社会资源研究所(SRI)的工作人员共同走访每家桥畔机构,通过组织能力测评工具辅助团队聚焦问题,达成共识;选出5家桥畔机构,以创业加速营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陪伴式辅导支持,从负责人成长和团队建设两方面协助机构的发展。 2015年6月26-28日,“桥畔计划2015伙伴交流会”在甘肃省定西市开展。24 家桥畔机构、7家基金会、当地学校校长和西阳项目主管参会,探讨各自关注的问题和挑战,增进了解。 2015年11月,中国基金会评价榜(2015)报告发布,西部阳光基金会得分名列国内外基金会第一,并摘取国内基金会7个分项得分中的4项第一:最能为民间公益组织引介外部资源、最能保持双方合作的弹性、最能对双方合作保持恰当干预、最能帮助民间公益组织提升机构能力。 伍 公益活水计划 目前,中国大多数公益组织募款来源单一,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基金会和企业,对公众动员严重不足。同时,社会对公益的认知整体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公益组织很难 获得公益项目执行成本之外的发展类费用,造成公益组织在项目迭代、员工培养和机构管理等方面的经费捉襟见肘,公益组织的发展缓慢而低效。 2015年,活水计划针对初创期公益组织机构发展费用不足的现状,根据其上一年度的筹款来源,匹配非限定性用途的资金,促进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并实现机构收入来源多元化,助力初创期公益组织健康发展。 “敦和公益活水计划”遵循用“未来”指导“当下”,探索可预见的公益发展趋势,结合公益现状,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关键指标,并以此开展资助工作。现阶段,我们选择“市场化筹款”和“基金会资助业务”两个指标进行配比资助。 “活水计划·浙江”根据政府、企业或基金会、公众这三个类别划分捐款来源并以此递增配比资助,实现一轮杠杆。 “联劝·活水计划”依据公众捐款占总捐赠的比例进行分档配比资助,为一轮杠杆;敦和基金会承担联劝基金会项目运作成本,联劝基金会自筹项目资助款,实现二轮杠杆。 陆 和平台 “和平台”由正荣基金会、敦和基金会、南都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推动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初创期NGO成长。 和平台通过联合平台型机构对初创期公益组织或项目进行支持,推动初创期公益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和平台一方面设立小额资金池,由平台型机构负责运营,开展小额资助和非资金支持服务;另一方面对平台型机构进行非限定经费资助,面向平台型机构的项目人员开展人才建设活动。 和平台将携手区域平台型组织,采用创新、有效、及时的小额资助方式,为区域内初创期NGO提供小额资助、公益咨询以及资源对接等服务。项目同时倡导公益组织深根在地、互助合作、拓展本土资源,推动区域多元公益力量共同生长。 柒 中国基金会资产管理倡导项目 “中国基金会资产管理倡导项目”是敦和基金会倡议,基金会中心网主办的一个旨在改善和提升基金会行业的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公益项目,于2015年1月正式启动。 项目通过开展专业培训、专题交流、主题沙龙、年度论坛、国际交流等活动,提升基金会领导人的投资理财意识、知识和能力;通过开展行业研究、公共传播、公众和政策倡导活动,提升社会各界对基金会行业投资理财的关注和认知;通过建设基金会投资理财信息匹配平台,促进基金会行业与专业投资理财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基金会行业投资理财能力和收益水平。项目的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基金会行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建华教授受聘为项目顾问,成立项目工作团队,全面提升项目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对基金会投资实践的了解程度。 2015年4月,邀请近10家基金会负责人参与《慈善法》立法座谈会,讨论并研究关于基金会投资理财收益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意见征求稿。 2015年5月,举办“第一届高校基金会资产管理论坛”,用数据和实例来推动高校基金会的资产管理意识提升;基金会中心网联合“公益金融汇”举办沙龙活动,邀请10余位公益金融汇的专家参与讨论举办中国基金会资产管理问题诊断研讨会。 2015年6月,基金会中心网对345家净资产5000万以上的基金会发放问卷,开展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基金会投资理财方式、风险承受能力等。 2015年7月,基金会中心网第一次举办基金会资产管理专业研习会,定向邀请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等13位行业专家参加。 2015年9月,举办中国基金会资产管理圆桌会,圆桌会主题为“慈善+金融,现代基金会的成功之路”,倡导重视基金会资产管理和了解已有运作模式和效果,标志着项目的全面启动。 捌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是由中国有志于追求机构卓越和行业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自愿发起设立的非正式网络平台。论坛在优化非公募基金会的生态环境、扩大非公募基金会的社会影响、提升非公募基金会的公信力、提高非公募基金会的自律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并致力于成为政府部门、学术机构、新闻媒体、公益组织之间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对话平台,努力引导并推动中国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健康、规范、持续地发展。 论坛的宗旨是加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和公益行业的发展,论坛的使命是通过传播和自我学习,加强非公募基金会的合作交流,树立非公募基金会的价值观,进而获得更好的公益发展环境。 2015年4月、7月、9月、10月,分别在杭州、福州、成都、西安举办4次区域论坛,总计吸引300多家机构、600多名公益界人士参与。 区域论坛作为非公募基金会价值观的行业输出窗口,不仅起到行业推动的作用,也同时成为论坛的品牌推广活动,通过行业人士的演讲和深度分享,发挥论坛对行业甚至公益价值链的影响力,塑造论坛成为具有领航力的行业平台,打造出论坛自己的品牌活动。 2015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深圳举办以“非公募基金会的人才素养与根基培力”为主题的2015年会,520余人参会。 本次年会一改往届以行业权威为主的特色,代之以“一线发声”,更多接地气的实践经验得以分享、更多优秀的行业人才得到尊重、更多机构得到机会亮相。 成功举办基金会一线项目官员协力营,来自25家基金会的31名一线项目官员参加首届协力营,在香港、广州、北京等项目集中地,展开三期共15天的实地参访学习,基金会一线项目协力营的成果包括创建了互相支持、朋辈学习的网络,填补了一线项目官员学习和发展机会的缺口。 资助中国发展简报开展“倾听一线的声音”年度调研、访谈与报告,对一线项目官员进行了大面积的访谈和约稿,通过他们的公益观察与成长故事,呈现出当前行业人才成长、基金会运作、基金会对社会议题和行业发展的影响等各方面的现状与实情,成为2015年公益行业的一大亮点。 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当选第八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轮值主席,敦和基金会提供支持和协助,共同将这一肩负非公募基金会行业发展使命的项目继续执行下去。 玖 公益筹款人联盟 公益筹款人联盟(China Fundraising Professionals Network,缩写CFPN)是由敦和基金会倡议,北京瑞森德筹款研究中心、南都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6家机构于2015年4月联合发起,是中国第一家面向中国公益行业筹款专业人员创立的会员制平台,联盟的使命是搭建筹款人交流平台,致力于培养筹款专门人才;通过行业研究和倡导,提升筹款专业水平,推动筹款职业化发展。 公益筹款人联盟于2015年4月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联盟2015年主要聚焦于会员基础服务、年度筹款人大会与知识生产并尝试推动会员社群自主运营。 2015年7月28-29日,以“筹款的巨变:从传统到现代” 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公益筹款人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首次面向公益行业提出筹款伦理倡议。大会参与者共计152人,对大会内容整体满意度为7.78分,对大会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为8.17分(满分10分)。 邀请英国资深筹款专家Ken Burnett来华分享英美公众筹款的实践经验,并在北上深三地组织闭门沙龙邀请国内一线基金会秘书长与Ken开展交流互动。 完成《公益组织市场营销指南》版权引进及翻译,预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于2016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 完成《2014年度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研究报告》,这是第一次对国内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捐赠人行为偏好数据分析,获得业内高度关注,发布一周内即获得阅读249.8万,并登上新浪热门话题推荐榜。 拾 益库项目 益库(公益知识线上分享平台)由敦和基金会于2014年12月倡议发起,是中国发展简报主办的公益知识线上分享平台。 益库项目旨在构建中国公益行业发展所必需的一项意义长远的基础设施,益库将全面汇集、整合国内外公益慈善领域的资料、信息(包括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成果),促进行业资料文献的共享与合作,带动公益行业更深入地研究自身发展、培养能力和方法,向更加规范、有效、有战略的方向改进,推动中国公益行业的信息有效流动、整合与利用,同时助力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捐赠者走出公益“盲区”,对社会需求、资助领域和公益机构及其项目等进行全貌了解,从而提高公众对公益行业的参与度及对民间社会的信任理解,助力公益资源的动员和有效流动,推动公益行业生态构建。 项目成果:益库网站概念框架初步设计、对项目需求的基础调研与分析、益库网站建设方案设计与规划 / 对益库项目建设与发展的规划 、网站系统的技术开发 / 内容开发 / 上线测试、开发益库资料分类体系和项目评价参考标准。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已持续收集文章类资料6000篇。 拾壹 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 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是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凯风公益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澳门同济会和敦和基金会于2015年1月在北京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国资助型基金会的同辈咨询网络,是一个专注于提升资助者社会成效的成员制、收费制、邀请制服务平台。 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联结中国领先的资助型基金会的决策人和资助工作者群体,通过行动学习、互动咨询的方式,改善资助使命、战略及策略设计,提升资助机制与管理,从而更好地帮助被资助机构,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论坛的使命是致力于帮助中国资助机构提升资助思维、方法、能力与规则,从而更好地与被资助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2015年,全年累计举行15次学习交流会议,伙伴机构从13家扩展到了20多家,累计170多人次享受到资助工坊的服务,已为3家机构提供深度咨询和辅导服务,形成4人项目执行团队,5人顾问小组,7人治理机构。 拾贰 之江公益沙龙 “之江公益沙龙”是由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敦和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宁波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绿色浙江、华夏公益服务中心等七家公益组织于2014年12月联合发起的民间公益平台,宗旨是集合浙江各方力量,促进浙江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2015年,之江公益沙龙以分享交流、外出学习、专题研究为工作重点,助力浙江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分享交流:3月17日,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康晓光教授作“公益与文化”的主题分享,省内12家公益组织参与;5月9日,邀请公益大咖举办“公益TED”,促进省内外公益的分享交流;9月22日,协办第二届“西湖论善”,本届论坛以“浙商与公益慈善”为主题,由省民政厅和省工商联共同举办,社会各界代表110余人参加。 外出学习:9月18-21日,由20位浙江公益人组成“初识慈展会”参访学习团,组织前往深圳参加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11月30日-12月1日,组织由民政部门、媒体、公益人代表组成的参访学习团,赴深圳参加第七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5年会。 专题研究:资助基金会中心网编写和印刷《2015年浙江省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资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苗青副教授团队编写和出版《浙江公益慈善蓝皮书》。 拾叁 “爱流转”医疗借款联盟项目 基于医疗救助领域的现状,为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与瓷娃娃、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深圳慈缘慈善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敦和基金会支持从事医疗救助的公益组织组建的医疗借款联盟,为大病患者提供无息借款服务,定位于帮助中低收入(略高于最低收入)的大病患者。 联盟采取轮值主席和秘书机构的模式。决策机制为“共识决定”,即每家参与机构都应同意(如弃权则不计算在内)。轮值主席任期一年,秘书机构则保持稳定。各联盟成员在联盟既定的框架下各自针对服务对象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政策(如筛选标准、额度、申请流程和材料、还款方式及周期等),并应当在联盟内部公开。鼓励联盟成员使用统一的申请流程和材料。项目启动伊始就引进第三方的监测与评估,建立了高质量的数据记录和监测体系,为后期评估打好基础。 感·恩 敦和基金会衷心感谢所有的合作伙伴, 感恩您们长期以来的陪伴和支持。 未来,愿我们一起携手,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