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股转系统正式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笔者认为,《办法》实施后新三板内部将建立极为严格而又刚性的升降级机制,这种“优胜劣汰”机制是沪深股市所缺乏的,未来新三板将是沪深股市强有力竞争对手。 新三板创新层的准入标准高。《办法》明确了目前已在新三板挂牌公司进入创新层的门槛标准,同时也规定了拟申请挂牌公司进入创新层的准入标准,两者略有区别、但基本一致。这些准入标准包括净利润、营业收入、市值三套标准,企业只要满足其中一套标准就可进入创新层。这些标准都是“钢钢硬”,比如第一套“净利润”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而创业板净利润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净利润。两相比较,新三板创新层的准入标准,并不低于、甚至高于创业板的上市标准。 新三板创新层的“维持标准”也比较高。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之后,如果达不到“维持标准”,就需要退到“基础层”,类似于沪深交易所的退市指标;而新三板创新层的“维持标准”,更是远远严格于沪市交易所的退市标准。要维持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同样有利润、营业收入、市值三套标准,净利润方面的“维持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平均净利润不少于1200万元;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而沪深交易所净利润的退市标准为拖泥带水的“连续四年亏损才终止上市”,另外根本没有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的退市指标,若按6%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划线,沪深将有1368家、也即46%的上市公司不符合该标准。 尤其新三板创新层的“维持标准”还包含公司治理、公司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要求;比如最近12个月不得有“被证监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被采取行政处罚”等情形,否则降级。此外还规定了直接降级机制,比如“挂牌公司被认定存在财务造假或者市场操纵等情形,导致挂牌公司不符合创新层标准的”,直接调整至基础层。目前沪深股市这方面的制度远没有如此严格。 笔者认为,《办法》不仅对新三板升降机机制制定严格,关键《办法》条款没有拖泥带水,没有苟且因循,多数规定都让人感觉直指关键点,如果《办法》未来能够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由于创新层将在融资等方面得到更多优惠政策,新三板内部就将建立强有力的“优胜劣汰”机制,这将激发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积极向上动力。当然,《办法》也有进一步完善空间,比如创新层市值方面的“准入标准”以及“维持标准”或应删除,这将诱导市场操纵做股价行为,而要查处市场操纵又是目前监管的薄弱环节。 无论从全球还是境内证券市场来看,市场要有竞争力,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是基本要求,目前A股市场甚至形成“劣胜优汰”机制,坏公司获得越来越多资源配置,老实巴交的好公司却无缘资本追捧,这样的市场可想而知将是投入多、产出少,灭损社会资源,最终将会被社会和投资者所抛弃。 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讲,未来随着新三板创新层的发展成熟,可不失时机适当降低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的准入门槛。若新三板创新层激励约束机制到位,挂牌公司发展潜力大,那么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就是一个好的投资去处,为此或可降低自然人准入门槛;这样可以做到双赢,投资者获得更多投资机会,新三板可改善死水一潭般的流动性。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可完善创新层的融资机制。 新三板分层后,后续可能还有一系列配套改革,但引入竞价交易等改革应该审慎推进,目前新三板挂牌股市股权高度集中,流通份额少,引入竞价交易、若再加上降低投资者门槛就可能引发过度爆炒,或会重蹈沪深股市覆辙。有些改革则应该加速推进,比如新三板“基础层”是否也应参照创新层设立“维持标准”,不能说无论多烂的企业都可维持在新三板挂牌,一旦达不到基础层“维持标准”,同样应该将其踢出场外。只有新三板建立了退市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才能更为完善。 面对新三板创新层挑战,沪深股市理应尽快加大改革力度,要围绕形成股市“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这一核心机制,完善退市制度、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等,只有市场为社会做出贡献、迸发正能量,市场才有安身立命之本,否则,即使新三板这一类较低层次的场外市场,也可能将其PK下去,5月27日创业板尾盘的恐慌下跌,或是对此一个最好的警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意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