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程序化交易 >> 程序化交易资讯动态

量化投资优势显现 对冲工具应更丰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5-31 08:22:47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郭楠

业内人士呼吁尽快为股指期货“松绑”


随着股市、商品、汇市相互之间的影响逐渐加大,单一领域的研究和交易已逐渐不能满足投资需要,量化投资凭借其自身优势日益受到私募的重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量化投资的发展是必然趋势,相关的对冲工具应更丰富。


“高盛在4月份的创新研讨会上提出了‘量化和大数据在投资中已然崛起’的观点,根据其理论,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效率的提高会支撑起大量创新的投资方法,比如替代性数据、第三方网站数据。”富善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认为,鉴于量化投资会提升投资的科学性和研究效率,量化投资在资管行业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在信息爆炸时代,量化在处理信息上有其优势。”林成栋表示,一方面目前市场波动性太强,绝对收益需要更精细化和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数据维度很多,私募需要考虑如何将数据与投资结合起来。此外,量化投资将从主动管理、获取绝对回报拓展到被动管理,如做FOF等。


“在整个投资领域,量化投资的门槛是最高的,且其纪律性强,能很好地克服人性弱点,这是新的趋势。”在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裘国根看来,如果说投资是科研跟艺术结合,那么量化对冲肯定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最好载体。


博道投资董事长莫泰山也表示,量化对冲基金基本可以回避市场波动的影响,带来稳定、可预期的收益区间,也具备穿越牛熊的稳健风格。这些特点决定了量化对冲是市场上非常重要的稳定力量,可以为市场带来长期资金。


据莫泰山介绍,经初步测算,假设对量化对冲基金“松绑”,产品复活规模有2000亿—3000亿元资金。“现在各类产品都面临很大的运作压力,预期收益率也在下降,量化对冲产品过去三年平均收益约10%,现在年收益在6%—8%就会受到资金追捧。因此,如果进一步发展,短期可能还会带来2000亿—3000亿元的资金。”莫泰山说。


中金公司财富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杨浩也非常看好量化对冲未来的发展空间。“国外主要对冲基金半数策略运用了量化方式,国内量化对冲的细分策略刚刚起步,策略的升华空间还是很大的。”杨浩说。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量化对冲产品在银行等机构资产配置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从6%下降到现在的平均4%,固收产品资金呈现撤退趋势,这为量化对冲机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坚守这个阵地,就能把握历史机遇。”杨浩表示,量化对冲除了本身有极佳的收益风险比外,其低相关性对机构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做FOF的机构。


据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中金公司就已经减配股票和债券产品,高配另类资产,包括量化对冲产品。“这不是暂时的现象,对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资金来说,高配另类资产比如量化对冲产品,将是新常态。”杨浩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量化对冲发展前景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杨浩称,虽然市场中做量化对冲的机构很多,但策略同质化严重。与此同时,多数量化对冲基金运行时间有限,运行超过两年的量化对冲基金占比只有12%,且国内一些量化对冲私募在人员和系统投入上也不足,平均收益率下降是必然的。


除了上述问题,政策限制是目前量化对冲面临的最大难题。去年9月份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导致这一策略缺乏对冲工具,不少量化对冲私募只能另谋出路。据记者了解,出路主要有四种:一是转向多策略;二是寻找一些替代性对冲工具;三是增加收益敞口,比如择时策略;四是扩展到多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市场人士呼吁尽快为股指期货“松绑”。莫泰山就表示,从发展市场机构投资者、引入长期资金的角度来看,应该鼓励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包括配套措施和相应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量化投资离不开股指期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投资领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也带来了量化投资、中性策略、阿尔法策略、套利策略等,这就是精准投资的优势,在满足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投资的专业化。”


“希望能解除股指期货的一些限制,把其交易重新活跃起来。”一位私募人士表示,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冲工具偏少,希望能尽快推出更多新工具,包括期货新品种。

责任编辑:张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