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中国低价抛储陈玉米 是最后一根稻草?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6-01 09:35:48 来源:华尔街见闻

因政府推出多项惠农政策,中国粮食已连续12年增产,其中最主要的是玉米增产。玉米价格非常引人关注,是因为中国69%的玉米消费用于饲料,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养猪,而玉米价格影响着养猪利润,从而影响通胀水平。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顾潇啸表示,自2014年9月,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今年跌幅继续扩大。现货市场玉米价格从2014年的高位大跌了32%,至当前的1838元/吨,仅今年年初以来就下跌了11%。期货市场玉米价格从2014年9月的 2740 元/吨暴跌了39%,至当前的1677元/吨。


近日中国抛储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对玉米价格再度下跌的担忧。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5月27日公告称,政策性粮食玉米竞价销售交易计划销售超期储存玉米逾200万吨,实际成交约89万吨,成交率44%;计划销售2012年超期储存玉米成交均价为1537元/吨。而这一交易价格低于当前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国家粮食储备机构拍卖超期储存玉米,是为了在收获季节开始前腾出仓储空间。


受益于政策规定政府收购价格远高于中国或海外市场价,中国的玉米、小麦、大米及其他农业大宗商品的国家储备攀升至高位。单单玉米库存就高达2.5亿吨。如此庞大的粮食储备规模,一旦出售可能会吞没整个市场,或者存在因长期存储导致玉米遭到破坏的风险。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顾潇啸认为,国际市场的走势既会直接影响我国玉米的进口,也会影响玉米中间产品、替代品价格走势和进口。总体而言,国际玉米市场供需形势有所好转。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16/17年,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消费比将从21.5%降至20.5%,产量消费比与上年持平至100%。从供给端来看,2016/17年全球玉米产量将会突破10.1亿吨,相比前一年提高4千多万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从需求侧来看,全球60%的玉米用于饲料消费,而这一块增长相对稳定,预计将达到6.23亿吨。


油价上涨可能带动玉米需求进一步回升。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消费量占全球的31.2%,而其中的30%用于生产乙醇。随着乙醇用量的不断增大,原油和乙醇价格走势高度相关,而作为美国生产乙醇主要原料的玉米价格和原油价格走势的相关性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如果原油价格继续反弹,对乙醇和玉米价格也会产生提振作用。


海通证券表示,国内市场上,供需也在改善,临储压价有底线。从供给端来看,玉米种植面积将出现13年来的首次下降。根据农业部的最新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下降3.1%和4.2%,出现13年来的首次减产。


从需求端来看,“猪周期”或将推升玉米需求。自2015年4月起,随着猪肉价格迅速飙升,猪粮比价从5.3上升至11.5,养猪利润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尽管从价格反映到存栏量有一定时间滞后,但生猪存栏量未来或将回升。猪周期的回升也将增加对玉米的需求。


从临储政策改革经验来看,玉米价格短期难以与国际市场价接轨。尽管从棉花(12810, -310.00, -2.36%)和大豆的经验来看,临储政策取消后,价格有向国际价格回落的趋势,但价格的下跌并不是无止境的。决定国内价格能否接轨国际价的关键因素是进出口的便利性,因为只有商品流动起来才能实现无套利的价格均衡。


当前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已经上升至1666元/吨,而国内玉米平均价格在1841 元 /吨,价差已经大幅度缩窄。一方面国内取消临储政策已经对玉米价格构成打压,短期内保留进口限制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国际玉米价格受天气和供需影响上升概率较大,所以临储政策取消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下行压力并不是无限度的。


抛储政策是未来价格走势的关键


尽管高库存对玉米价格构成压力,但是当前玉米库存主要集中在临储仓库,市面上的余量并不多,所以影响未来玉米价格走势的关键在于抛储的进度和定价。


由于政府临储收购价高于市场价,东北的几乎全部以及华北的部分玉米均收归临储仓库,甚至造成了主产地东北的玉米价格比非主产地价格还要高,所以未来主导市场价格走势的关键是政策粮的释放。而根据以往经验,临储拍卖成交率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临储粮定价较高,另一方面临储优先释放的是存储期限长的粮食,质量普遍不高。这也决定了未来优质玉米会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如果不能及时供给,价格上涨的概率较大。


因此,国内玉米市场和国际相对独立,而国内供需状况未来会有所改善,临储政策的取消对玉米价格的打压有一定限度,未来最大的变数在于抛储价格和抛储进度。如果抛储进度超预期,或价格下行,会对玉米价格构成压力;反之,玉米价格不排除反弹可能。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