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刘晓博:突然放量暴涨突破 是多头陷阱?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6-01 11:02:00 来源:中财网 作者:刘晓博

在2800点关口横盘了15天的最大庄股——“深沪大盘”,终于在5月31日选择了方向:放量向上突破。


上证指数大涨了超过3%,深市三大指数则上涨了大于或等于4%,两市成交都接近翻倍。


这是“国家队”迟疑多天之后做出的决定,他们必须把“球”大脚踢开自己的“禁区”,否则太危险了。久盘必跌,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主教练”当然也知道。最近利空比较多: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对其他主要货币在升值,所以算不上利好,只能带来心理上的利空),美联储加息风声日紧,中国的货币政策重返“中性”。但利好也是有的,比如:1,A股可能在6月中旬纳入明晟指数(MSCI);2,深港通开通在即,有媒体猜测,很有可能在6月14日明晟指数宣布决定之前。这两个利好如果兑现,对券商股和保险股将构成比较大利好。原因很简单:如果A股“引水成功”,股市交易量增加,利好券商股;保险公司本身就是A股的“大玩家”,他们早早就坐在轿子上了,抬轿子的人多了,他们当然爽。这其实就是今天两大领涨板块的逻辑。


“国家队”主导的这轮反弹可谓巧妙,有舆论在前:“沪股通”资金的持续流入。虽然金额不大,但可以被解释为“外资抄底”。“外资”历来是A股市场内裤外穿的“超人”,他们往往能在底部精准买入,在顶部精准逃离,所以很有号召力。连续几天流入了一共几百亿资金,就可以完成救市的前期铺垫,这当然非常划算了。


当然,上面都是我的猜测。


下面再来说说A股纳入明晟指数的问题。这个话题去年5月阐述过,但很多读者希望我再说一遍。


世界上有上百个股市,无数的指数。指数之所以有必要存在,是它能给大家一个参照系,让大家评估股票或大势。指数之间存在竞争,优质的指数往往就成为投资机构必须跟踪的参照物。


明晟指数(MSCI)是由美国明晟公司(前身是摩根士丹利指数服务公司)编制的一系列金融市场指数,由于信誉卓著而成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据估计,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公司多达近6000家,资金总额达到3.7万亿美元。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被纳入明晟指数后,很多基金公司会根据权重被动配置资金。换句话说,如果A股纳入明晟指数,会有一定量的资金按照权重被动买入A股。当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没有对外开放,外资进入A股仍然通过QFII和RQFII,所以流入资金的上限还受到额度制约。


如果A股成功在今年纳入明晟指数,早期也只能占新兴市场权重的5%,潜在流入资金约240亿美元,也就是大约1500亿人民币。但这些资金不会一步到位,只能缓慢流入。从长远看,给A股带来的增量资金可能超过万亿元人民币,但需要5到7年的时间。


跟明晟指数构成竞争关系的是“富时指数”(FTSE),2015年5月26日,英国指数公司富时集团宣布,中国A股将被纳入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指数,A股在新指数中的初始权重约为5%,国际投资者全面进入A股后,权重将增至32%。


富时指数的影响力小于明晟指数,当时有机构测算说: A股纳入富时以后,大概会新增相当于350亿人民币左右的需求,如果在未来资本市场完全放开的条件下,最多可以新增4500亿左右的新增需求。


所以,即便是6月14日明晟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明晟指数,也算不上一个多大的利好,它对A股的作用像一副中药,将在未来几年缓慢发挥作用。跟它作用叠加的,当然还有富时指数。


但关键问题是,A股还要更便宜一些,否则明晟指数和富时指数很难继续增加A股的权重。投资者如果因为这些指数盲目增加A股比例,最终大面积亏钱,指数公司的信誉是会受损的。跟踪这些指数的大机构,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此次中国证监当局曾通过明晟指数公司见了一些大机构,并接受了他们一些建议,比如改进停复牌制度等。


那么,如何判断今天A股的反弹?其实上文已经做了分析:这是在风高浪急的6月,国家队的一个“大脚”,把球踢出自己的“禁区”,否则马上就要出大乱子。而明晟指数和深港通,是这次“大脚解围”的机会。当然,还有养老金的入市。


A股纳入明晟指数和开通深港通,都不是实质性利好,都只是诱多的题材而已。A股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政策:1,央行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市场利率走高,若如此,A股还要跌;2,管理层继续在去杠杆,为资产价格挤泡沫。


所以,这个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抢筹,也不是追高,而是何时减仓。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