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段的股灾以及今年年初因熔断导致的波动行情,让A股二级市场至今未恢复元气。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级市场再融资的不断升温和IPO开闸后企业重现上市热情。 但随着证监会领导班子大换血以及证监会主席人选更替,3月以来的一级市场监管思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4、5两个月,针对再融资和IPO的传言就没有停下来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监管层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次窗口指导,但无论是什么版本,有一点很明确,一级市场目前整体的监管在收紧。”北京地区一家大型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讲到。 监管风向大变 4、5月A股一级市场堪称热闹,跨界定增被叫停,中概股回归暂缓以及IPO审核将会内部设置硬性门槛等诸多消息或是传言不绝于耳。 尽管监管层没有明确地回应,但一些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监管层对再融资进行了多次窗口指导,有两点是比较确定的,第一就是借壳多次重申趋严,要等同于IPO,另一方面则是具体的细则方面趋严。 前述北京地区的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再融资审核确实全面收紧,特别是对于融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审核更加严格。如果募集资金投向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审核更加严格。” 再融资监管的变化,在近期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现。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负责人在会上强调并购重组目前监管的五大方向,其中包括“优质并购重组申请豁免,直接上并购重组审核会;规定借壳上市与IPO‘等同’审查;引入优先股和定向可转债、支持财务顾问提供并购融资、支持并购基金发展;强化信息披露”等政策。 一位参会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并购重组监管最新五大方向也直接体现了监管思路在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搞‘一刀切’,细化分类管理;二是鼓励并购重组,但通过强化估值透明化控制注水风险;三是实质转变监管重点,以信息披露为目标、以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为原则;四是通过转变监管重点,有收有放地进行制度建设,减少人为因素,防止股市大幅度波动。” 该位人士进一步表示:“新主席上任后,监管政策确实有所转变,比如已经在推动完善现有的制度,并且进行分类管理,与此同时也突出信披为中心。” 除了再融资,IPO端也在发生变化。 近期便有传言称,最近一年创业板净利润3000万以下、主板中小板净利润5000万以下的拟IPO企业,将最大概率地实行劝退。 “标准的事情倒是没有那么绝对,但是与再融资一样,IPO的审核在今年开始变得严格起来,这与去年开始IPO迎接注册制开始变得宽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述北京地区投行人士讲到。 多位券商人士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IPO审核趋严基本成为趋势。 “当前有超过700家的挂牌企业在排队,IPO通道资源本身就是一个稀缺资源,那些业绩不好的企业在前面就是阻挡了后面业绩优良企业的上市进程。从这一点上来讲,对规模小、业绩下滑,甚至还存在其他问题的在审企业,早点劝其从排队候审中退出,寻找其他融资方式,无论对后续排队候审企业还是该企业自身,都是最佳选择。”一位华南地区券商投行部人士透露。 事实上,证监会新任主席刘士余也在其首次记者会上表态过,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我们都必须实时秉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真诚理念,对发行人披露内容进行严格的真实性审查,这一点即使将来实行注册制了,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加强。 除了再融资和IPO之外,中概股回归暂缓一事也是目前一级市场监管思路变化的一例表现。 去年除了证监会层面,国务院级别的会议数次提到了要支持接纳以VIE架构为代表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但如今在寥寥数家中概股成功借壳回归A股之后,这条通道也在越来越窄。 脱虚向实引导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尽管监管政策的变化与监管层新任一届领导班子的风格变化不无关系,但从深层次来看与国家所提倡的方向走才是变化背后的核心。 无论是打击壳资源炒作,还是监管跨界并购虚拟产业“炒概念”,在业界看来都是在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实实在在支持经济发展,而非在金融系统空转,导致杠杆率奇高,增加系统性风险。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便提出:“近期政策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的意图,重在减少资金停留于金融系统空转。资金进入股市到底算不算进入实体经济?如果是纯粹炒作股票,那就是资金空转,应该监管。假如是通过股市直接融资来支持企业发展者就不叫空转。” 据他观察,今年以来,证券类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是远高于信贷的增长速度。从央行资产负债结构来讲,没有数据证明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得到扭转。因此,监管部门出台政策抑制炒作、规范融资,都是希望资金不要在金融系统空转,预计未来还会出台一系列政策。 国泰君安研报也认为,此番证监会监管力度明显增加,将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产业,而随着资金流向的转变、交易实现量价提升,原有高估值泡沫将得到修复。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