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洪榕:A股忧思录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6-06 08:26:05 来源:新浪博客

每念及A股,总因忧心而忧思,再因忧思而忧心。


A股市场重要吗?事关近五十万亿市值,涉及亿万家庭,怎能说不重要?谁敢说不重要?


但,看看这个行业的地位,看看券商这个群体的现状,看看投资者的形象,再看看社会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我们能感受到这个行业哪怕一丁点的“重要”吗?


A股这个对国家、对经济贡献巨大的市场,带给市场参与者的尊严很少,更多的是被嘲笑、痛苦及煎熬。


为什么会这样?最该反思的是谁?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业内人士都可以脱口而出,但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因为业内人士的答案是错的,所以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所以说,A股市场弄成这样,最该反思的是业内人士,更确切的说最该反思的是“证券市场的从业人员!”


是的,是证券市场的从业人员自己把自己的尊严给弄丢了,甚至把自己的饭碗也要弄丢了。


这话很难听,打击面太大,很多人可能不服,好,下面就例证说明:


证券市场是个复杂而专业的市场,人们对其存在问题的认知,尤其对一些风险的认识存在偏差很正常,但对一些明显存在于A股市场的风险点、一些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毒瘤,作为从业人员是有,也必须有非常清醒、正确的认识的,但很遗憾,我们来看看从业人员对影响A股市场生死存亡的一些重大事情是怎样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认知的。


一、股权分置重大改革问题

本世纪初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大讨论,冲在最前面的都是非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的也只有一些小券商。

但改革成行后,券商是最大的受益者,股权分置改革开启的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挽救了频临整体破产的证券行业。

每天注重行业研究的券商研究所,怎么就不知道调集力量对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证券行业做深入研究呢?这个研究的价值才是最大的啊!

不仅不做深入研究、不做大力推动,让人不解的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好不容易为流通股东争取到的补偿机制的执行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券商帮助非流通股东买票,压低补偿比例,损害流通股东利益。


二、场外配资问题

2015年6、7月发生的股Z灾,主要由清理场外配资引发,场外1:8,甚至1:9的配资的情况及其危害性,监管层不知也正常,但券商从业人员说不知道没人信,只能说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一些人会说,我们说过但没人重视。这点我信,因为我在2015年1月2号就专门写过一篇防股市踩踏的文章,但我不是券商从业人员,写了就算了,作为券商的从业人员可不能这样,因为这是影响整个行业的大事,甚至关系到自己公司的生死存亡。

对任由高比例配资发展可能的危害,以及清理不得当可能引发的危险,券商是不是该调集最强力量进行研究,给监管层提供最佳处理方案,但事实是我们有看到多少证券公司曾经做过这样的努力?!

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灾情就这样发生了,作为从业人员做过认真反思吗?可悲的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对所谓逃顶的反思。


三、股指期货问题

股指期货受限后,我们看到很多业内人士为之叫屈,却很少有人就股指期货的现实危害做过认真的反思。

在一个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的以趋势投资为主的A股市场,数据表明股指期货扮演的是助涨助跌的角色,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不仅没有取到平抑炒作的作用,反而成了操纵市场的帮凶。敢开快车的人恰恰是那些带了保险带的人。司机带了保险带,又有气囊保护,更敢开快车,司机的保护设施越齐全,乘客的危险就越大。这其实就是目前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毫无对冲保护措施的散户就是快车上的乘客。

有业内人士建议开迷你股指期货让散户系上安全带,这个建议就属于书生意气了,投资服务“投资者适当性”是根本,建议客户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品种这是从业人员的必备常识。

股指期货是高风险投资品种,如果把它做成了一个大众市场,那就不是笑话,而是行业耻辱了。

所以,做个断言,如果中金所在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还没改变或成熟之前就推出迷你股指期货,那中金所会有被迫关门的危险。


四、涨跌停板及T 1交易制度问题

这两个几乎全球独一无二的奇葩交易制度就这样一直奇葩的存在,这点从业人员没有责任?

这两个为抑制炒作而设计的交易制度,结果却一直助长A股的炒作之风,奇葩吧,其实没有涨跌停板制度及T 1制度的保护,已经大扩容及全流通的A股市场,盲目炒作是不容易成功的(不仅耗资将非常巨大,而且没人敢盲目跟风),如果炒作不容易成功那选择炒作的人自然就会减少,这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更为可笑的是这两个帮助炒家割韭菜的奇葩交易政策却占据着保护散户的道德制高点,真是奇了怪了。


五、熔断机制问题

熔断机制的推出造成了A股第三次暴跌。这个制度的推出前是公开征求过业内人士的意见的,但业内人士几乎什么意见都没提,问题在哪?这次可能是根本就没看出来,这更可怕了,专业人士集体失智,什么情况?


六、新三版问题

从业内人士目前对新三版的认识看,又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

业内人士很想把新三版变成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个交易所,希望降低开户资金门槛,恨不得让散户进来,这可怕吧!

这里做个断言,如果新三版那天小资金散户可以进场,或者变相可以进场,那新三版就离关门不远了。

目前层层监管的A股市场尚且炒作成风,如果让接盘侠进入良莠不齐少无管束的新三版,那新三版还不成为炒家的新天堂、投资者的新地狱。


七、注册制问题

注册制对市场的影响力和股权分置一样非常重大而深远。

但,可惜的是券商等业内人士对此事的研究一如既往流于形式,这和当时券商对股权分置研究的态度一样,由于研究不深入不到位,当时从国有股减持研究到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也是一波三折,2002年监管层考虑市场的承受力搁置了改革的推进,后面股市熊了三年。

这一次注册制的改革也因为市场的承受力而被搁置。

说到市场承受力,这本就是业内人士最应该关心的问题,也应该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市场承受力的问题,其实就是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问题,改革成败的问题。

但,市场内券商等机构的研究及建议,往往忽略市场承受力,市场承受力说白了就是市场存量客户的承受力,说透点就是为改革买单的能力,改革是要有代价的,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准备的,但也需要考虑市场的承受力,否则不仅改革成本高,还可能影响改革的进程,而且不容易成功。

注册制是个方向,但如果研究不到位,方案不得当,准备不充分,推出的时机不合适,那后果就无法预料。这就像旧城改造,如果对现有居民工作没做通、安置不到位就强拆,那极可能引发群体事件一样。

有人会说,这个比喻不合理,因为注册制改革没有理由要给“存量投资者”补偿。

记得在股权分置改革讨论前期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补偿是天方夜谭。

但股权分置改革之所以成功,其中的对流通股股东(存量投资者)的补偿机制设计功不可没,因为有了这个设计,对存量投资者而言大盘指数相当于只跌到了1300点,而不是998点(因为投资者得到了30%的补偿。)这成功的化解了股市暴跌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这个所谓的补偿其实是非流通股东用来购买流通权的,应该说逻辑很通,至于说补偿多少才更合理,后遗症更小,这个恰恰是需要业内人士去核算去研究的。

注册制的改革需不需要给存量投资者、给存量上市公司一个交待(或说补偿)?这个确实需要业内人士深入研究,我研究的结果是必须要,但“补偿”方式可以探讨。注册制改革就好像大学招生制度变革,过去大学招生是要经过严格的高考的,所以严进宽出。如果现在要取消高考,采用注册制,即宽进严出,如果就这样通知已经在校的通过高考入学的大学生说从现在开始统一严出,也通知用工单位按新标准录用大学毕业生,以及对已经工作的大学生,按新标准要求他们,对不符合新标准的不录用,已如用的该辞退就辞退。大家想想这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合理吗?有风险吗?

注册制意味着是宽进,那就必须给投资者有更长时间的考察期,也就是说对注册制进来的公司在原始股东减持、再融资、收购重组等方面要有更严格的要求,至少要比注册制之前上市的老股限定更长的时间。这合理吧!新老划段是不是应该的,这其实也属于一种补偿。

这里不是讨论注册制,就不多说了。更不是想说我说的有多合理,只是希望业内人士对事关行业生死存亡的大事可以上点心,多做接地气的深入研究。

业内人士这样的“大事糊涂”何止以上七件,还有关于该不该救市?如何看待A股市盈率等很多。

文章看到这,还是会有一些人认为想这么多、提再多建议都是然并卵,其实不然,业内人士尤其券商还是掌握一定话语权的,现在管理层对重大政策都会事先征求意见,券商如果肯用心、肯用力是可以让改革更顺利的推进的,也让投资者更满意的。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