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5月底的最后一根大阳线,上证综指如今成功站在了2900点的上方,同时创业板指数再度走出五连阳的走势。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MSCI指数系列的一种,主要面向新兴国家资本市场)临近,监管层也在不断地完善相关机制,以助推A股国际化进程。 证监会出台文件规范停复牌乱象之后,中金所或许也将放松股指期货限制。而市场预期也造就了6月3日期货概念股火爆。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6月3日涨幅超7%。 股指异动刺痛神经 5月31日股指期货在涨势中瞬间出现跌停一事,令市场哗然。中金所盘后简短的公告称,IF1606合约的瞬间跌停是由于某套保客户398手市价卖出委托连续成交并触发市场技术性卖盘所致。 而IF合约被300手击穿,充分显现了期指市场流动性缺失的局面,期货人士再度集体呼吁放开限制。在多位资深股指期货人士看来,有套期保值需求的空头仅是IF1606“砸盘”的诱因,其根本原因仍然指向了现阶段股指期货市场缺乏流动性的困境上。 限仓令实施的2015年9月7日当天 ,IF1509、IC1509、IH 1509三大主力合约成交量均缩小接近90%;自此期指成交量一直呈现低迷状态。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对南都记者表示,当前国内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二大资本市场,但仍然缺乏定价权与话语权,45万亿市值的国内股市,由于缺乏必要的对冲工具,绝大部分处于风险敞口的“裸奔”状态,一旦有风吹草动,因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所限,极易引发市场的闪崩现象。 在去年期指限仓令之后,有部分套保和复杂策略需求,因无法在国内进行期指交易而不得不转向了海外的新华富时A50进行交易。 期指或分步骤逐步松绑 6月3日,有消息称,中金所正研究制定放开股指期货限制的具体方案。股指期货市场的恢复将采取逐步松绑形式,初期将仅对特殊法人客户放宽限制,具体包括放开非套保日内开仓手数限制及下调保证金。 “现在的限制仓令确实是将投机限制住了,但是也让期指市场极度萎靡。未来首先会放开机构的非套保日内交易限制,以及交易保证金也会下调。个人客户还会按现在的标准执行。”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期货分析师对南都记者表示。 南都记者咨询了包括期货、公募等多位机构投资者,他们均表示,放松的消息目前来看比较确认,不过何时正式松绑目前还未知。 “中金所研究逐步松绑期指交易,市场在逐渐回归市场化本质,有利稳定市场预期。”深圳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研究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各种因为期指限制而停摆的策略又可以继续上岗了。” 不过,中金所相关负责人对此不予置评。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市场对冲功能的恢复已引起监管层的关注。日前召开的“2016第五届金融街(10.270, 0.11, 1.08%)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期货市场在决定现货价格和未来预期价格上有着重要作用,在分散金融体系风险和管理企业风险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大力发展。中国计划向更多外国投资者开放国内期货市场,另外中国近期抑制期货暴涨的举措已经有明显效果。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霍瑞戎公开表示,对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乐观其成。上述海通证券分析师建议称,按照哪来哪去的稳定市场预期原则,股指期货的常态化应该启动了。早启动比晚启动要好,熊市启动比牛市启动,更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过渡。采取10手恢复到100手,保证金40%降为30%,手续费万分之23降为万分之1.15或许是合适的解决办法。 增大A股纳入MSCI可能 事实上,市场预测此次市场放风松绑“限仓令”也是在回应海外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今年4月,美国MSCI明晟公司再次就A股纳入其全球核心指数向机构投资者征询意见。明晟公司在今年的征询文件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包括A股公司停牌的任意性、交易所层面关于在境外设立A股相关衍生产品的限制等。近期境内交易所已经针对上述的问题有所回应。 近期,国际市场对A股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预期大幅提高,高盛预计概率达到七成。有研究机构透露,5月下旬以来,欧美机构对A股的兴趣增加,理由 是看好A股在年中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根据外管局最新公布的2016年5月RQFII投资额度审批表,贝莱德(新加坡)有限公司新增RQFII额度 200亿元。 事实上,押注A股本月将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外资机构对海外市场上市的A股ETF兴趣大增,南方新华富时A50ETF在5月30日、5月3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获得海外机构的大额申购。在香港上市的广发国际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ETF(3156.HK)成交量激增,6月1日成交量达到53.8万股。 不过,兴业全球基金投资副总监吴圣涛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的阶段还是少做多看,选个股为重。悲观也没有必要,毕竟负面的因素该反映的也已反映得较为充分,股市出现方向上的大转折比较难,震荡的可能性更大。 他表示,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对操作的影响很小,类似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A股的因素,也不大可能影响目前A股大的行情格局。主要还是要关注国内经济政策、汇率走势等,比如人民币贬值会否再度加剧,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主体性机会。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