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投资者与期货公司纠纷的过程中,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直接关系着投资者权利的保护与救济。下面,结合《民法通则》、《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诉讼时效、除斥期间进行介绍。 (一)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基本内容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因违反合同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有履行期限的,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没有履行期限的,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因侵权行为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侵权行为是持续发生的,诉讼时效从侵权行为实施终了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债权人(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即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一旦债务人主张诉讼时效已过,则法院将驳回债权人诉讼请求。但是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债权人可以接受,履行后债务人不能以诉讼时效已过要求债权人返还。 2、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按照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形。在中止方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在中断方面,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经调处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期间即重新起算;如调处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所定期限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期限届满时重新起算。 (二)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与诉讼时效相比,除斥期间有三点不同。 1 期间性质不同。除斥期间规定权利存续的固定时间,属于不变期间,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且期间较短。 2 期间计算不同。除斥期间是对不同的形成权设置的时间限制,法律上一般只针对具体情况分别规定除斥期间的起算点,不做统一的总括性规定。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由于请求权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具有共同特征,法律上往往作出了总括性的规定。 3 法律效力不同。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本身消灭。而诉讼时效经过,实体权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灭。 (三)诉讼时效、除斥期间在期货纠纷中的作用 1 诉讼时效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投资者如果认为期货公司存在违约行为或者侵权行为,比如错误强行平仓、擅自交易等,应当及时向期货公司、法院、仲裁机构等主张权利、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否则,如果怠于行使自身权利,一旦诉讼时效经过,则相关权利不能得到法律保护。 2 除斥期间 由于期货交易采用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为了保障交易顺利进行,《期货经纪合同》约定,投资者有义务随时关注自己的交易结果并妥善处理持仓,如果因某种原因无法收到或者没有收到当日交易结算报告,应于下一个交易日开市前向期货公司提出,否则,视同收到当日交易结算报告。投资者在交易日开市前未对前日交易结算报告提出异议的,视为对交易结算报告记载事项的确认,这些事项包括交易、持仓、出入金、手续费支出等。该项约定即属于有关除斥期间的约定。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