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美国某经济学院的一位研究生作学术报告,提出一个宗教理论来解释不惜一死的恐怖活动,在座的经济大师Gordon Tullock力斥其非。说宗教与今天的恐怖活动扯不上关系不容易成立,因为恐怖分子大都是某些宗教的信徒。宗教可以协助组织,也可以增加信念,而这些会助长恐怖活动。 但说宗教是今天恐怖活动的原因却说不通:那些宗教有悠久的历史,而极端的恐怖行为的频频出现,是这几年才发生的。换言之,我们有理由相信宗教协助恐怖活动,但不是原因。 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而损人又损己是更大的难题了。姑勿论恐怖,只论战争也不容易以经济理念解释。我的老师赫舒拉发用了多年时间研究冲突(包括战争),称之为the economics of conflicts,发表过不少文章,两年前结集成书,取名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借用《星球大战》的一套续集的名目,可圈可点。 看官须知,起自斯密的西方经济学传统,是以自私互利的哲理演变而成为一个理论基础。市场交换是自私互利,大家获益。就是制度的演进斯前辈也是从这个角度看。在这基础上,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不易解释,而损人又损己则更难解释了。在拙作书分三卷的《经济解释》中,我比期斯前辈走远了一步。那就是我重视自私可以给社会带来祸害。我的观点是,自私会增加交易费用,而这增加,推到尽,可以导致人类的灭亡。 赫舒拉发没有我那样重视交易费用,但不谋而合,认为自私会给社会带来祸害,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是也。说起来有一件趣事。赫师的多年同事兼好友,我的另一老师艾智仁,二十多年前出版的重要文章结集,取名Economic Forces at Work,根不离本,是指自私可以互利的forces at work也。赫师的结集却以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为名,是说彼force不同此force也。高手过招,和而不同,足以传为佳话。 翻阅赫师的Dark Side,满是博弈分析,为徒者认为可以交易费用代之。是的,我认为像战争那种损人又损己的行为,可用交易费用中的讯息费用作解释。任何一方,或双方,高估了战争带来的利益,或低估了战争的代价,就可能打起来。这是我认为自私可以灭绝人类的其中一个原因。 问题是,以讯息(交易)费用来解释今天的极端恐怖活动,不惜一死的,不容易,因为讯息费用不是高得离奇。驾着飞机撞向纽约世贸大厦的「仁兄」,或驾驶满载炸药的汽车而随手引爆的,明知自己必死,这方面的讯息费用是零。为什么还要不惜一死呢? 不是说讯息或交易费用与今天的恐怖活动无关。当然有关,但不足够,不足以解释明知必死而又不惜一死的恐怖行为。大家都知道,一个不惜一死的人可以做出很大的对他人的损害。这损害可能给死者一点满足感。问题是,损害他人有多种方法,为什么一个人要选择比荆轲刺秦皇远为肯定的死亡代价呢?没有易水萧萧西风冷,也见不到满座衣冠似雪,但一时间很多不惜一死的人跑出来了。 恐怖活动的经济分析着实不易。下面提出的只是一个尝试,作不得准,而自己贪生怕死,对各方面都不敢有恶意。只是有关经济学的难题,我历来见猎心喜。我的理论架构有两个基础。 第一个基础近于套套逻辑:不惜一死的人对自己死亡的机会成本(死亡的代价)看作是零或近于零。当然,损害他人可能有满足感,但除死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方法损害他人,可能损害更大,只是以死为之,效果比较肯定。这样,选择以死为之,为之者对自己死亡的机会成本的估计一定是很低的。例如一个人的一家大小被火箭之类杀了,痛不欲生,前路茫茫,死亡的代价近于零。这个人决定不惜一死,宗教的信仰可以协助这决定,也协助以组织帮忙,但如果死亡的机会成本(代价)够高,宗教不会有影响。 第二个基础,是美国的先进武器天下无敌,一下子消除了敌对的人的多种选择。一九九一年的波斯湾之战,用上前总统里根的星球大战式的军备投资,其威力举世的人在电视上看得清楚。这武器威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军备强如苏联也瓦解,其它小国会不知厉害乎?敌对而又要生事的人于是只有两个极端的选择:其一是以核子武器从事,其二是恐怖活动。 今天搞恐怖活动的人看来是没有核子武器的——如果有的话,他们很可能早就用了。认为自己的死亡机会成本下降至近于零的人,不容易考虑杀错良民。没有核子武器,余下来只有一途可走:恐怖活动。 上述的分析带来不好想下去的含意。其一是一些国家或组织会向核武那方面多打主意。更不好的含意,是如果有核武,他们要使用的意图,会因为拥有的非核武的传统武器不管用而提升了。另一个含意,是要消除今天的恐怖活动,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把恐怖分子赶尽杀绝,其二是以仁慈之法提升他们的死亡代价。后者不易找到伦理的支持,也不易施行。 余下来的赶尽杀绝之法的主要困难,是杀错了会增加不惜一死的志愿者。我们怎可以肯定,在杀对了一个的途中,不会因为杀错了其它而增加一个或更多的恐怖分子呢?这方面,虐待囚犯而让相片泄露是大错。虐待囚犯可能屡有发生,可能前例无数,但为什么要拍下照片呢?在不少人的死亡代价本已偏低的情况下,虐待的示范会再减低这代价。 我用不同的假设推出几个恐怖活动的理论均衡点,没有一个令我感到舒畅,不写出来了。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