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头条

A股巨震一周年:超2200只清盘 私募感叹活着不易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6-17 08:29:36 来源:腾讯证券

“什么感受?能活着就好!”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上海一位中型私募基金总经理陈飞(化名)谈起这轮极端下跌后自己的感触时,他带着有些夸张的表情如是说。


2015年,A股市场走势惊心动魄,私募基金亦是经历冰火两重天,2015年既是其茁壮成长的一年,也是行业从未如此艰难的一年。


数字中的悲喜


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年底较去年年初,私募基金无论是管理人数量、产品发行量还是管理规模,都出现了逾两倍的增长。截至2015年12月底,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5005家,已备案产品超过了2.4万只,认缴规模达到5.07万亿元,实缴4.05万亿元。而去年1月底,同类数据分别为6974家、8846只、2.63万亿元和2.11万亿元。


然而再看另一组的数据。据格上理财最新统计,自2015年6月15日至今,共有2249只私募基金清盘,2989只产品不再公布净值,同时满足2015年6月15日至6月30日和2016年5月15日至5月31日公布净值的私募基金仅有2782只。其中,又只有不到12%的基金收益为正,其余78.5%在此期间都遭遇了亏损,平均跌幅为19.82%。


此外,朝阳财富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也显示,受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三轮极端下跌行情的冲击,有80.19%的私募产品一年来收益在-38.76%至-1.24%区间之内,股票型私募基金平均收益和中位数皆为负数,分别为-19.43%和-20.02%,虽然仍大幅跑赢沪深300同期近38%的跌幅,但作为追求绝对收益,主要靠业绩提升营生的私募基金来讲,整体面临的窘境可想而知。


“虽然从行业数据上看,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近年来突飞猛进,可实际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小私募在这轮极端下跌的大浪淘沙中都被洗了出来。有的私募因产品业绩亏损,又刚好以结构化为主,在清盘线‘铡刀’之下,续命实在困难;有的小私募还尚未发行产品,巨震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骤降,私募发行难上加难,面对监管层今年整顿行业要求必须有产品登记的新规,突围不出去就只有夭折于襁褓中”,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研究人员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拥有产品不超过3只的占比为76%。


格上理财还统计,截至今年5月31日,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证券管理人有70%成立于2014年以后,它们目前旗下的基金产品44.74%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运行满三年的私募机构,去年下半年以来其存活率也有所下降。


困境中的得失


“2014年下半年至今的这轮从大牛市迅速切换到大熊市的行情,其间经历三次极端大跌,几度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这段经历一定会在我个人的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上文提到的私募总经理陈飞坦言,“经过了这一次的摸爬滚打,让自己更加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


其实去年6月份上证综指创下5178点新高后,陈飞已意识到下跌的风险即将来临,只是从未想过,自此开始的变盘如此惊心动魄。当时,毕竟仍在牛市中,加之上半年已积累了一定收益,因此其减仓并不坚决,直至吃了不小的亏之后,去年6月底才彻底清仓。


“回首来看,那时的风控策略是正确的”,他说。多年的投资经验,不仅使得其避开了去年7月初的继续下跌,且去年8月的第二轮股灾也成功躲了过去,并创出业绩新高。遗憾的是,跟头还是栽在了巨震3.0,本想今年元旦假期过后再减仓,但市场走势出乎意料,加之熔断的催化作用,个股大面积跌停、连续跌停的局面再现,几天时间就吞掉了去年半年多时间才积攒下的利润,到现在仍距那时的高点还远。


陈飞说,相对那些大发结构化产品、杠杆较重的同行朋友,自己还算幸运的。身边就有一位曾经上亿身家的私募基金经理眼看着从爆仓到补仓,最后还是被清盘。而这也让他一下子意识到结构化放杠杆产品潜在的巨大风险。“对资产管理机构来说,追求高收益的前提是活着”,他说。


前海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三轮巨震让牛市即将结束时入市的绝大部分私募都受到打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让投资者、私募等专业投资机构变得成熟,增加了极端市场环境下规避风险、创造收益的经验。同时,潮水退去才知谁在裸泳,股灾过后,凸显出了一批优秀的私募管理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13日,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写下了一篇《5178一周年思考》的纪念长文。他总结归纳了七点认识,如安全边际的重要性,他认为其来自于投资标的的低估值和坚实的基本面,只有基本面良性发展,才能长久地支撑股价上涨,相较于仓位控制,个股选择还是王道。他亦认为,风险控制必须无时无刻,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难以改变的,杠杆是把双刃剑,而对流动性要有充分考量,长期投资对流动性依赖要小得多。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