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谭浩俊:副省长担心房价下跌说出了多少心里话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6-17 16:36:47 来源:凤凰网 作者: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在当地媒体刊登文章指出,地产开发贷、住房按揭贷、政府平台公司贷款,以及各类企业贷款的抵押物有多少是跟房产、土地有关,这个比例非常惊人。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


  按照房地产市场目前的现状,如果泡沫破裂,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但是,力挺房价不降,强行利用外力护住泡沫不破裂,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要知道,只要外部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泡沫是不可能永远不破的。反之,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可能把泡沫稀释掉。而稀释房价泡沫的最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唯一途径,就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只要当通货膨胀率超过了房价泡沫后,房价泡沫也就自然消失了。但是,居民的购买力也就完全丧失了。


  俄罗斯,就过这样的惨状,卢布出现了上百倍的贬值。很显然,货币贬值的结果,受伤害最大的仍然是普通百姓。房价高企,受伤害最大的是普通百姓,房价泡沫破裂,受伤害最大的也是百姓,通货膨胀将房价泡沫消化,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回到曹副省长的观点上来,政府“更应担心房价下跌”,避免泡沫破裂后造成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掉。如果单纯从这就穿上层面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应当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结果,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各类贷款都与房产、土地有关呢?这些房产、土地又是如何为银行发放贷款提供支撑的呢?


  显然,曹副省长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亦即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但是,如果房价不下跌,甚至继续涨,可能产生的民心风险、民意风险、政府威信风险,是否也要充分考虑呢?要知道,如果政府不能建立在民心基础上,政府这座大厦就没有根基,就无法经受得住风浪的考验,甚至无风自倒。


  恰恰是,房价的过快上涨,百姓是没有任何责任的,百姓只是房价快速上涨的受害者。尤其是今年以来,房价已经高得完全脱离了市场价值、脱离了百姓的购买能力,仍然在一、二线城市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现象,以至于1~5月份住宅销售面积增长与销售额增长完全不同步的现象。这其中,银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说,中国的银行是不怕风险的,无论是信贷投放规模还是风险隐患,都只与银行经营者和员工的收入有关,而与银行无关,银行根本不需要防范风险。不然,为什么还会大量向开发企业贷款呢,甚至一些金融机构还在“倒贴钱”缎带开发商贷款。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是紧抓房地产不放,只要有一点可能,就把眼睛死死盯住停产业,就指望土地生财、土地创造政绩。至于百姓的住房问题,则做到哪算到哪。所谓的保障房建设,也根本没有达到居民生活改善的步伐,更多情况下,广大居民仍在用“房奴”包装着自己,仍在眼睁睁地盯着房价会不会涨。


  既然房价已经泡沫到不能降价的地步了,涨价的动力又来自哪呢?为什么银行仍然要不遗余力地给开发商贷款推地价、推房价呢?而地方政府面对高房价,又采取了多少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举措呢?


  我们并不认为,房价大幅下跌是一件好事。前提是,不能把政府的决策失误、决策错误,让百姓来买单。至少,面对房价过快上涨以及泡沫泛滥,应当以一定的方式纠正错误、挽回决策失误的损失,而不是继续在错误之路上前行,继续着新的决策失误。譬如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快租赁房建设等。同时,真正把发展经济的注意力放到实体经济上来,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运行成本高、制度成本高、交易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让实体经济能够为消化房价泡沫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帮助,而不是继续以制造房价泡沫来挤压实体经济发展,让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又陷入困境,形成房价泡沫与居民收入增速放慢的恶性循环。


  实事求是地讲,曹副省长关于房价下跌的言论,说的是心里话,却没有说到百姓心坎,没有说到房价问题的真谛。更多情况下,还站在政府的角度,而没有站到政府与居民的共同角度,继而让自己的观点有失偏颇。至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过过高泡沫过多问题。就当下而言,要消除房价泡沫过多带来的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重心放到发展实体经济上去,约束好银行的行为,政府负责大建保障房。只有这样,房价泡沫隐含的风险才不会扩散和爆发。否则,难说,甚至会泡沫越积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黄荣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