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郭施亮:A股上市资源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6-23 09:04:25 来源:郭施亮博客 作者:郭施亮

从中概股企业的积极回归,到未来或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外国公司在境内发行股票,而后到现在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处于创新层与IPO的抉择之中,这一系列的现象,实际上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即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境外企业,似乎都对A股市场的上市资源虎视眈眈。


其中,对于中概股企业而言,时下虽有政策的稍微收紧,但仍然难挡部分中概股企业回归的决心。然而,对于这些正准备私有化退市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企业来说,他们似乎也在想尽办法,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A股的上市资源。对此,通过借壳上市,IPO发行以及挂牌至新三板市场等举措,也是其回归内地资本市场的重要举动之一。但是,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其最终目的还是更注重于A股市场中的上市资源。


对于外国公司来说,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双向流动,外国公司更愿意借助IPO发行来进入内地市场,试图分得一杯羹。但是,鉴于时下的A股市场大环境,外国公司能够到境内发行股票,或许短期内很难实现。退一步来说,即使未来存在这个引导至内地资本市场的可能性,也更倾向于发行存托凭证的方式进行引导。与此同时,如果采取多元化、分类别的存托凭证发行方式,那么也将会减弱其对内地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分流影响,但对外国公司的融资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归根到底,外国公司更看重的,还是A股的上市资源诱惑力。


至于已经挂牌至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其对A股市场的上市资源,更是充满着冲动。其中,对于部分可以入选进入至新三板创新层的挂牌企业,也正处于留在创新层与IPO漫长等待之间反复徘徊,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有效的融资效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新三板分层政策即将落地,但其仍较A股市场的流动性、融资效果存在巨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因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准入门槛较高,市场活跃度不高等因素制约,实际上也倒逼不少本已入选创新层的挂牌企业,纷纷考虑转移至IPO发行,试图获得更佳的融资效果。


然而,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而言,正处于注册制改革缓慢推进的过程,且证券法迟迟未能够得以落地,由此并未能够从本质上减缓IPO堰塞湖的压力。与此同时,鉴于目前A股IPO堰塞湖问题严重,而按照目前每月十多家企业获得核准批文的速度计算,恐怕现阶段进入排队的企业,真正能够拿到IPO核准批文的时间点,或将会在三、四年之后。此外,因在企业排队的过程中,仍需要不断补充更新材料,而期间有不合条件的因素,则或将遭到重新排队的风险。


一般而言,对于正常的首发企业而言,从其申请到最后拿到核准批文,往往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就涉及到受理、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补充等。然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发审会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而这也将会直接决定企业可否IPO发行的生死命运。但是,在时下核准制模式下,始终未能从本质上打破发审会发审委一揽大权局面,而随着市场监管的趋严,审核的不断谨慎,实际上也给不少排队企业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很显然,在现阶段内,要通过注册制改革来打破这一局面,或许还是具有较大的难度的,而且经历前期股灾风波冲击之后,A股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也需要有一个不断修复的需求。于是,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的问题就愈发严重,而A股上市资源对企业的诱惑力也愈发增强。受此影响,不少企业更愿意采取借壳上市等方式来快速实现上市的目的,随之而至的,就是壳资源概念的持续疯炒,企业卖壳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出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的借壳标准,由此试图降低时下壳资源恶意炒作的市场环境。


其中,从相关规则来看,不仅对控制权变更认定标准进行完善化、而且还对重组上市配套融资规则趋严。与此同时,对于原控股股东、新进入的控股股东以及其他新进入的股东延长其锁定期,并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存在违法违规或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采取不得“卖壳”的限制做法等。此外,还给予了中介机构强化问责的约束要求等。


确实,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的借壳标准,会给一些壳资源恶意炒作的行为给予了降温。但是,面对时下IPO堰塞湖日趋严重,A股市场上市通道收窄的冲击影响,实际上并未从本质上起到净化借壳、卖壳的市场环境。或许,在面对市场日趋严厉的监管环境,相关借壳、卖壳的现象会有所降温,但仍不排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


显然,就目前而言,A股上市资源的诱惑力还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在时下“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的大背景,结合注册制改革放缓、上市通道长期收窄的因素影响,融资渠道狭窄依旧约束着不少企业的发展前程,而这一问题仍然需要值得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如何能够均衡A股市场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发展,这将会直接考验管理者的治市智慧了。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