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我们用样本产能与最大产能的比值来度量产能利用率,19个行业产能利用率显示行业供需格局呈现分化。国际上一般用产能利用率反映产能过剩的情况。产能利用率测算对于宏观资源配置状况的判断,供给侧改革效果的评估,以及未来行业投资机会的把握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行业的差别和数据统计可得性的考虑,对产能利用率的度量我们不用技术上的设备利用率,也不用经济学意义上包络曲线下的生产能力。一个行业最大的产能不一定是100%,也不是80%,而因该是该行业历史上达到的最大产能。因而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应该用每一个产能样本与最大产能的比值表示。19个行业产能利用率数据显示:未来3年,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是采矿、金融、制造业和零售批发。而农林牧、餐饮、信息技术、水利等行业会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形;建筑行业、科技服务及勘探业或基本实现产能出清。 原因和逻辑: 上游行业产能出清速度取决于供给侧改革程度,国际矿业产能过剩大环境下未来3年国内采矿业实现出清难度较大。年初以来煤炭价格低位上行,库存整体走低中间有波动,煤炭供给侧改革效果初现。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从2004年的80.57%到2014年的77.99%,中间2008年产能利用率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回落,表明采矿业明显受四万亿影响出现产能过剩。2016年-2018年三年采矿业产能利用率预测值为76.65%、75.85%和75.62%,基本处于过剩边缘。一方面国内铁矿石需求并未大幅度好转。另一方面,中国矿石产业受国际影响较大,国际矿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未来三年国内采矿业实现出清难度较大。 受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工人产业化的影响,未来3年农牧产能仍将不足。2004-2014年期间,农业的产能利用率波动较大,大部分时间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形。2016-2018年3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7.07%、97.05%和96.65%,表明未来3年产能仍然处于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到2020年我国仍处于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业技术升级导致技术与生产的衔接需要时间适应和调整。与此同时,由于经济转性导致农业工人产业化,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导致就业人口大幅减少。 制造业产能过剩仍将持续,生活类公共服务类未来产能将不足。2004-2014年期间,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呈现出过剩状态。2016-2018年3年我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为75.51%、74.4%、73.3%,表明未来三年我国制造业仍持续产能过剩。与制造业及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和生产2004-2014年之间波动较大,2008、2009年之间由于4万亿危机援助方案导致产能暴增。2016-2018年3年该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7.42%、87.73%和88.03%,基本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未来随着人口增加及城镇化的推进,生活类公共服务需求将会出现扩张。 受工业产能的影响,下游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将出现分化。2004-2014年之间,我国房地产产能利用率呈现出M型。预计未来2016-2018年,房地产市场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77.69%,77.10%,76.5%的状态,房地产服务市场基本出清。按照房地产相关服务业产能利用率加速的趋势,2018年以后我国房地产服务业将走向过剩。我国的商贸和租赁服务业2015年之前大致处于产能不足的情形,未来三年将基本走入供需平衡状态,产能利用率三年预计分别为84.59%、83.91%、83.23%,处于产能高位平衡区间。 责任编辑:黄荣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