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三板市场的迅猛发展,截至2016年7月22日,新三板已有7825家挂牌公司,其中基础层6872家,创新层953家。市场建设与监管的制度建设也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而市场的一个主要参与群体——主办券商,在新三板市场上的建设与自律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挂牌企业的违规行为也较多,在严打风暴袭来的时候,这些“熊孩子”让主办券商不仅手忙脚乱,还因此受到了股转系统的自律监管措施。 自2014年1月首次大扩容至今,新三板发展迅猛,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一环。截至2016年7月22日,新三板已有7825家挂牌公司,其中基础层6872家,创新层953家。不少企业通过新三板,获得了融资,提高了知名度,可谓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数量众多的新三板公司难免良莠不齐。一家又一家的“熊孩子”公司出现纰漏,不但令投资者担忧,令股转系统震怒,也令它们的主办券商手忙脚乱。而随着近期监管趋严,无论是主办券商,还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本身,它们的行为都有着明显变化。 变化一:企业挂牌速度放缓 严打风暴之下,新三板第一个变化,是企业挂牌速度放缓。 根据股转系统统计数据,2015年7月,新三板探出自2015年4月调整之后的阶段低点,也创出单月415家新增挂牌的佳绩。之后,新三板行情一波三折,但自2015年10月开始,企业挂牌数量连续三个月大幅增长,10月挂牌311家,较9月增加85家;11月,新增挂牌数进一步上升至489家。12月,企业挂牌潮现出高峰。当月挂牌公司数量高达744家,平均一个交易日就超过20家挂牌。 进入2016年年初,受春节因素影响,1月和2月挂牌速度有所放缓,但也在正常范围——两个月各挂牌494家和203家。3月和4月,新增挂牌虽不及去年12月井喷态势,但企业挂牌仍然积极,各挂牌523家和596家。 5月以后,企业挂牌热情开始降温。当月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数量491家,较4月减少105家。而6月,随着严打风暴越刮越猛,新三板挂牌家数只有249家,相当于5月的一半。 7月虽然尚未结束,但挂牌公司数量依然有限。截至7月22日,新三板挂牌数量为7825家,较6月底只增加了140家。在仅剩下最后一个完整交易周的现实情况下,照此趋势,7月单月新增挂牌数量大概率低于200家。 变化二:券商主动揭示挂牌公司问题 新三板新增挂牌数量下降,与严打之下主办券商更加谨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严打风暴之下,近期,主办券商多次主动对所辅导的挂牌公司揭露问题,这在2016年之前的新三板非常罕见,同时也是风暴之后新三板一个明显变化。 如以18%高息借款囤猪肉却遇滞销的众益达(833974),已经暂停生产,目前只剩下20位员工维持公司基本运转。但这一事件众益达此前并没公告,而是在主办券商申万宏源发现后,才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同样,睿安特(834847)早在公告要定增之前,公司就已经收到了定增款,这种不合规的事也是主办券商国泰君安在对公司检查中发现,最终睿安特定增终止。 最为奇葩的,是ST鑫秋(832268)的2015年年报。6月30日,是股转系统规定的最后报年报期限。鑫秋农业总算在最后一天把年报发布,避免了强制摘牌。但奇葩的是,主办券商中泰证券随即发布公告表示对这份年报不认同,原因是鑫秋农业无法对主办券商提出的问题给予全部回复,导致无法对这份年报事先审核完毕。同时,鑫秋农业聘请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由于2015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股转系统规定,鑫秋农业因此戴帽,变为“ST鑫秋”。 上述主办券商主动揭露问题的情况,表明风险控制已成为券商开展新三板业务时的主旋律之一。而与此同时,挂牌条件可能提升也成为从源头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变化三:挂牌条件或有提升 7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股转系统内部已提高挂牌标准,新三板申报财务标准正在制定中。具体的情况将参照创新层的遴选模式,推出三个标准:即两年一期合计营收1000万元;期末净资产3000万元或报告期内融资3000万元。 对此,股转系统罕见地通过官方微信做出回应,为适应市场发展和自律监管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股转公司正在对包括挂牌准入条件在内的各项业务规则进行梳理和评估,进而根据市场发展和监管实践需要进行调整完善。“目前,该项工作尚处于梳理研究阶段。挂牌准入方面,全国股转公司将继续坚持市场化理念,细化完善现有挂牌准入条件,研究制定特殊行业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严控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产能过剩或‘限制、淘汰类’行业的企业,提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并且,股转系统还强调,新三板实行主办券商制,支持主办券商按照市场化原则,根据其推荐、直投和做市业务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自身的项目遴选标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对此,华泰证券指出,股转系统明确主办券商制度,意味着新三板严格监管开启序幕,过去新三板低门槛、完全草根化的局面将逐步扭转,更多优质企业将挂牌新三板,“分层推行和加强监管,这是价值重塑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制度性分化的起点。”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