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业界传言股转期货交易即将“松绑”,时值期指交易冻结一周年,传言经媒体放大,一时引起市场关注。 记者经多方了解获悉,近一年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方面一直在推动期指放开,业界亦早已准备多种方案供决策层选择,但截至目前,松绑股指期货交易尚无时间表,亦非交易所可以决定。 受此传言影响,8月3日当天午盘,中国中期涨停,弘业股份涨停,高新发展等期货概念股均大涨。 尚无时间表 当日传言称,中金所考虑放宽对股指期货交易的有关限制,或涉及非套保日内交易限制、保证金比率、手续费等多方面规定的放宽:将“单个产品、单日开仓”超过10手即构成“异常交易行为”的要求提高至100手,考虑将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各合约非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由40%下调为30%,套保持仓交易保证金由20%下调为10%,亦考虑下调股指期货平今仓手续费标准,并考虑放大最小变动价位。 此外,上述传言还称,相关规定还需要证监会的批准。 “传言中的调整办法和幅度,是最乐观的估计,几乎是一步到位。这只能说是诸多可能方案中的一种,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这种一步到位的措施是最不具备可行性的,有可能的是分步逐渐退回正常交易状态。”8月3日,接近中金所人士表示,“不过,即便是渐进式的方案,目前交易所也完全没有时间表,因为决定权并不在交易所。” 正值股指期货交易被严格限制一周年,不少业界人士也借此时点发出声音,希望监管层逐步收回此前应对股市大幅调整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期货业协会原副会长常清认为,由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股市也开始平稳,放宽股指期货的限制应已在监管部门的考虑范围。而且市场投资者类型多样,套保和短线交易均需要活跃的市场,放开股指期货对股市、现货市场都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2016年3月以来,沪深300指数在3000点-3300点之间运行,国内股票现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股票现货市场指数波动率在2016年2月中旬达到阶段高点以后持续回落。低位平稳运行的股票现货市场,已为松绑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北京期货商会会长、宏源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化栋认为,“2015年9月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前后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势表明,股票现货市场有其自身运行规律,股指期货只是一种避险工具,并不是股票现货市场上涨或下跌的诱因,松绑股指期货交易不会引起市场异常波动。” “原路返回”路径? 事实上,2015年期指交易受限后,2016年的商品期货交易亦曾遭到一定限制,其应对措施的恢复路径值得借鉴。 大商所2016年4月22日宣布,4月26日起将焦炭和焦煤品种手续费标准由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6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1.8;4月25日通知称,铁矿石和聚丙烯品种手续费标准由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9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1.8.4月26日则发布通知称,4月27日起,焦炭和焦煤品种手续费标准由成交金额的万分之1.8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3.6。 此后市场情况平稳后,大商所又宣布自2016年5月10日起,焦炭、焦煤、铁矿石和聚丙烯品种非日内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6,同一合约当日先开仓后平仓交易手续费标准维持不变,交易手续费开始恢复至收紧监管前水平 “分情况取消应急手段,基本遵循‘原路返回’的顺序,有助于市场形成稳定预期,减少交易所政策变化带来的干扰。”8月3日,某期货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期指的回归涉及面更广,情况更复杂,一步到位反映了市场客观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性不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公募基金发行的alpha对冲产品已近20只,管理规模达120亿左右,而基金专户、私募、券商资管等机构管理的alpha产品合计规模亦极为可观。此类产品迫切需要股指期货相关政策的放松,提高产品规模和收益,满足投资者差异化产品需求。 “以alpha对冲产品为例,产品净值回撤较小,整体风险较低,潜在收益又比较可观,目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此类产品需求很大。”8月3日,沪上期货操盘手王冲表示,“股指期货交易严格管控之后大多数策略无法有效实施,国内alpha对冲产品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2个月刚刚发生的所谓期指“乌龙指”事件,突出反映了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不足的背景下,风险对冲交易冲击成本的大幅提高。 以IF606合约为例,2016年5月31日仅300多手套保市价卖单在1分钟内将IF1606合约价格打压至跌停板,难以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基差风险大幅提升,股指期货持续贴水,基差波动率上升,严重影响套期保值效果。 而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等为代表的机构客户和产品无法在股指期货市场按照预期的价格顺利建仓进行风险对冲,也限制了股指期货风险规避功能的发挥。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