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外矿强势 中国铜冶炼加工费谈判形势严峻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12-16 14:10:16 来源:中新网

12月15日晚间消息 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至今秘而不宣,但新一年度的中国铜冶炼加工费谈判却已进行两轮。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由国内九大铜企组成)相关人士今天告诉新浪财经,海外矿山出价与中国企业要求差距甚大,中方形势严峻。

双方争执中国冶炼产能增长

所谓铜冶炼加工费的产生,是指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的冶炼商购买铜精矿的价格以未来某一个月LME铜均价作为基准扣减加工费所得,加工费代表矿山给冶炼厂加工成本的一个补偿,即TC/RC(粗炼/精炼),加工费越高代表冶炼商效益越好,反之则越低。

CSPT人士透露,11月中方与国际矿业公司必和必拓进行了第一轮谈判,双方介绍各自的生产经营和对全球铜精矿供需形势的判断,必和必拓认为,中国明年铜冶炼大幅度增长的产能对铜精矿的需求将强劲增长。但中方企业指出,产能增长并不意味着产量的增加,明年的经济走势对铜的需求和价格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必和必拓也是与中国钢铁企业进行铁矿石谈判的三大对手之一。必和必拓旗下在智利的埃斯孔迪达铜矿公司是全球最重要的铜矿供应商之一,其与冶炼商签订的长期价格协议对全球市场有风向标的作用。

“所以虽然国内只有五六家企业与必和必拓有长单协议,但九大铜企业仍要全力以赴与其进行价格谈判。虽然中国铜产量增加,但铜冶炼原料中废铜、粗铜等增加也很多。”该人士说。

中国九大铜冶炼企业与必和必拓2009年的铜冶炼加工费谈判结果中,中方获得与日本企业同样的价格,即75美元/吨7.5美分/镑,较上一年度上涨70%,但仍然没有价格分享条款。

第二轮双方出价差距17美元

新浪财经获悉,在已结束的第二轮谈判中双方试探性地交换了价格看法,必和必拓开出的价格是43美元/吨4.3美分/镑,而中方提出的价格是60美元/吨6美分/镑。

铜业专家向新浪财经表示,价格分享条款是冶炼厂在加工费较低的情况下另一个重要的盈利渠道,取消后对冶炼厂影响巨大,但中方想恢复这一条款以现有的市场形势几乎是不可能的。

价格分享条款为铜价达到一定高度后,高于矿山生产成本时,矿山给予冶炼商补贴,低于冶炼成本冶炼厂给予矿山补贴。

“60美元这个价格对中国冶炼商来说也就是个成本价,有市场消息称有一家冶炼商以42美元成交,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中国企业,国内铜企不会在这个价位达成协议。”一家知名铜企负责人说。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今年以来铜价翻了一番,但铜价上涨得益的只有铜矿供应商,因为铜矿价格与铜价是挂钩的,冶炼企业根本没挣到钱。

据悉,必和必拓与日本铜冶炼企业本周还要继续价格谈判,日本开出的价格是55美元/吨5.5美分/镑,这与必和必拓的出价也相差不小。

国内铜企靠自有矿山盈利

上述铜企人士表示,2008年铜企在加工费超低的情况下仍有不错的收益,主要是靠的冶炼附产品硫酸的价格猛涨,最高达到2000多元/吨,但现在硫酸价格跌至100多元/吨。“有企业甚至白送,因为库存多得没地方储存了,企业哪还有附加收益?”

目前国内的现货市场加工费已有低于每吨10美元和每磅1.0美分的成交,安信证券分析师衡昆与新浪财经对话时认为,明年的加工费价格能谈到50美元/吨5美分/镑就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目前铜矿的全球供应也是几大巨头垄断,而冶炼商仍处于弱势地位。

衡昆表示,江铜、云铜、铜陵有色(22.61,0.03,0.13%)这三家大型冶炼商的铜矿自给率只有约20%,今年的利润全靠自有铜矿冶炼盈利,如果加工费大幅度下降对2010年的盈利肯定是有影响的。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主要铜企今年总体仍会有盈利,但利润并不多,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倒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近三年加工费一跌再跌,早已跌破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90美元/吨,只是在今年由于铜价暴跌,加工费才有所上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负责人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冶炼产能扩张太快,而铜精矿供应不足,且铜矿山高度集中在必和必拓等几大家手中,谈判处于强势地位。

一位刚出国考察的铜业权威透露,由于加工费太低,加拿大已有一家铜冶炼企业关闭,北欧的企业也非常困难,未来亚洲地区成本较高的企业也只有关闭这一条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