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巨灾债是90年代才发明的新生事物。1992年超强飓风安德鲁给美国造成了2500亿美元(按如今美元购买力折算)的损失,因此才有了今日的巨灾债市场。 发明巨灾债的本意,是帮助保险公司对冲因飓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保险赔付风险。但如今,巨灾债本身已自成气候,或将美国保险业弄得“天翻地覆”。 因市场上高收益产品匮乏,养老金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巨富家庭财富管理基金等都在疯狂追逐巨灾债,以求获得更高收益。投行和保险公司旗下的投行部门每年都向市场“投放”数十亿的巨灾债产品。 巨灾债的底层“标的”也五花八门,有的覆盖传染病死亡人数、有的覆盖被保险人活过预期寿命。AIG今年春天就出售了一种巨灾债,标的是自己受到大量违约的冲击。瑞信今年5月份也发了一款“保护自己”的巨灾债,覆盖了魔鬼交易员搞垮银行的风险、网络攻击银行的风险和账务欺诈的风险。 一般而言,保险公司收取保费,然后用保费支付赔偿。但是为了防止赔偿大于保费的情况发生,保险公司会向再保险公司买保险,再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发生“风险”时,向保险公司支付赔偿。 但是巨灾债的泛滥,挑战了这种商业模式。有了巨灾债,保险公司本身或需要保险的公司不再需要向再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只需要自己直接发行巨灾债,就可以达到买保险的目的。巨灾债投资者可以获取较市场其他债券更高的收益,但是一但“巨灾”发生,将损失本金。 因此,保险市场的业务受到了侵蚀,保费价格和利润一降再降。巨灾债为“平静”的保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巨灾债本身还受到整个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 目前为止,市场上共有720亿美元的未到期巨灾债,预计接下来几年内规模翻番。这一过程中,保险业的风险对冲功能正在“去中介化”,从保险公司直接转到资本市场。 举例而言,美国汽车协会联合服务银行代相关公司在今年5月份发行了2.5亿美元的巨灾债,覆盖飓风、山火、陨石坠落和太阳耀斑等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如果4年时间内相关巨灾造成了9.1亿至12亿间的损失,持有该巨灾债劣后级别债券的投资者或将损失全部本金。 风险发生几率的核算不是由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完成,而是由专业第三方风险评估公司完成。据评估公司估计,发生12亿损失的可能性为7.6%。 作为投资回报,该巨灾债的劣后级投资者每年将获得11.5%的收益率,另外还要加上投资本金在托管账户中同时投资于国债获得的利息收益。而购买优先级的投资者,只有在损失超过19亿时本金才会遭受损失,而相应的收益率也低至3.25%。 巨灾债的搅局,让保险业“损失惨重”。保险中介Aon的高管Bryon Ehrhart称,巨灾财产险的保费收入自2011年以来已经下降了一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巨灾债的分流。再保险公司的利润目标一般是16%,但去年惠誉统计的行业回报率已跌至9.9%。 当然,巨灾债给保险终端客户带来了“实惠”。佛罗里达州政府运营的居民财险去年采用了巨灾债加传统再保险的方式,去年支出“保费”为2.82亿美元,较上年减少支出7%,但获得的“保险覆盖”总额上升了20%。对于保费下降,佛罗里达居民有非常直观的感受,Greg Truax今年的财险保费支出因此减少233美元。 但巨灾债并非“高枕无忧”。在过去十年间,巨灾债的收益率比垃圾债高0.5%,超过投资级债券3%。所以巨灾债受到了大量资金的追逐,导致收益率下降。2015年巨灾债平均收益率为4.2%,较2006年的8.8%下降了4.6%。此外,如果真有巨灾发生,将使巨灾债投资者损失惨重,并将“抽干”巨灾债市场的流动性,用于赔偿巨灾造成的实际损失。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