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上半年情况,钢铁行业去产能、去库存效果比较理想,钢价也涨了许多。在社会供需总体平衡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久违的‘金九银十’今年可期。”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钢铁分社分析师何杭生近日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 何杭生作为钢铁行业专家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行业的共识,也与去年同期形成了鲜明对照。2015年八九月份,由于钢铁产能过剩,铁矿石价格跌至底部,钢材产品升级,钢价下跌成了常态,有媒体报道悲观地认为:“传统‘金九银十’钢市旺季再难出现。” 并非库存越少越好 “‘金九’或许会受到9月上旬G20峰会影响,届时许多工地停工,一些建设项目暂停,物流业会受到限制,许多单位甚至还要放假,因而市场需求会打些折扣,甚至会出现无价无市的局面。”何杭生继续阐述道,“不过在9月下旬至10月份,有望迎来工程建设旺季,有的项目复产,有的开工,市场需求会反弹,产业链下游对钢材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因而总体来看‘金九银十’已在人们期待之中。” 何杭生认为,鉴于目前形势,民营钢企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常备库存,将有利于迎接“金九银十”的市场机遇,一方面可以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可以认为,有实力的厂商都是要有一定库存的,否则一旦市场机遇到来恐怕会失之交臂。在当前形势下,跌价补库,高价囤货,可以提升钢企的生存能力,但前提是不可超过企业承受范围。 何杭生的阐述作为专家观点,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并得到行业的佐证?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钢铁企业。 “我公司上半年去库存效果十分理想,由于采取以销定产、有订单才开工的产销模式,且在营销策略方面以家门口市场为主,因而公司的库存压力并不大,不过也保留了一定规模的常备库存。”山西中阳钢铁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表示,他透露,比如河北安平分公司保持了3000-4000吨的常备库存,预计刚好能够满足下半年市场供应;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届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远在大西北的酒钢集团的一位负责人也同样乐观:“我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产量根据客户需求决定的生产模式,上半年去产能效果不错,利润指标也基本上达成了。但要实现全年利润指标还需继续努力。” 这位负责人表示,就下半年而言,市场是比较乐观的,“金九银十”已在人们普遍预期之中,因而保持一定的常备库存还是必要的。不过,由于信贷和融资渠道收紧,以前能发企业债融资,如今也不能发了,目前公司资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因而“不大可能大规模扩大产能”。 而位于浙江沿海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上半年该公司采取了以销定产的低库存策略,无账期,力争资金100%回笼。为迎接“金九银十”,该公司的每日调整销售价格,产品遇到涨价时按涨价行情卖,降价时按降价行情卖。 有限库存须用在刀刃上 面对过剩产能,有的企业在做减法,而一旦面对有效供给时,有的企业则谨慎地做加法,在“加”与“减”的关系中做文章,寻找动能转换,力争把缩减后的有限产能用在刀刃上。他们的做法为民营钢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所谓做减法,指的是压缩过剩产能。武钢在过去10年间已经淘汰400万-500万吨能耗高、成本高、盈利差的产能。宝钢集团投产17年的不锈钢2500立方米高炉也已正式关停,全年将减少产铁250万吨。 所谓做加法,指的是在千方百计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加有效供给。宝钢提出,产品结构调整不是“为调而调”,而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节奏,“踩点”升级。马钢集团的成功经验在于,成立了15个“早期供应商介入小组”,驻扎在汽车厂、家电厂、铁路厂等下游用钢企业,提前掌握客户需求。武钢集团则立足自身特点,在汽车板、输电电工钢等方面做强。 尽管“金九银十”已在人们的期待之中,但在何杭生看来,仍有必要将一些风险因素考虑在内,例如,以往经验表明,市场好的时候一货难求,稍微不好库存压力会立马儿压给钢厂,钢厂库存稍有增加,销售压力就传导到价格,如果企业未来不能充分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向,以致出现这样的反复错配,企业和市场又将陷入危机之中。因而企业在制定下半年产销策略时,须充分考虑市场特点,例如,上半年钢材现货推动期货上涨,下半年则完全相反,是期货引导现货上涨,因而在制定产品销售价格时,需格外了解期货价格。 何杭生认为,去产能、去库存大方向没有变,保持低库存仍是关键。但须警惕的是,相比于年初,一些钢厂已充分复产,钢材供给弹性增大,但钢材库存拐点尚未出现,价格上有顶部,库存增量以投机需求为主,下半年仍面临短暂的供需错配。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