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供给侧带动黑色产业转型 加快去产能进程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8-26 08:18:55 来源:和讯期货

导语:春节后一些列政策组合拳,房地产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等利好政策落实,带动当地产行业成交火爆,与此同时游资进入金融市场,炒作黑色产业链相关的期货品种。 8月24-26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煤焦矿产业大会将于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青岛市南区香港中路9号)盛大召开。市场人士认为,当前黑色产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仍存在矛盾和问题。在新常态下,黑色产业链要适应新形势,推进企业转型,完成去产能任务。


多因素制约黑色系产业稳健发展


从国内煤炭市场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理事长董跃鹰说,当前国内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状况并未发生明显改观,市场供求压力的缓解主要是国家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脱困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成效,但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随着煤价的回升,一些已经长期停产停工的中小煤矿可能复工,市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影响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至于钢铁产量方面,中国钢铁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颖生在大会上说到,今年中国钢产量1-7月份累计下降0.5%,也就是说从3月份以后,产量在逐步回升,1、2月份下降比较厉害。全国有10个省市增产,广东、山东、江苏增产均超100万吨。针对钢材出口情况,他说主要出口区在亚洲,向东盟、中东、韩国出口保持增长,向欧盟、美国、南美出口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样地区贸易摩擦案件时有发生。


总结而言,他分析受环保、唐山园博会,G20峰会影响,8月份粗钢产量将受到一定影响,但8月份市场价格处于上涨走势,增产的可能性增大。出口后期压力日益增大。需求方面,8月处于消费淡季,下游需求平淡。但随着“金九银十”季节的到来,雨后重建及建筑业、机械行业等需求将回升,但造船等行业或延续下滑趋势。


宏观经济形势对黑色产业作用不容忽视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称,世界经济增长陷入新平庸,主要经济体二季度制造业PMI均在荣枯线边缘。得益于价格反弹,大宗商品输出国金融市场好转,但增长无起色。英国脱欧新增全球不确定性。内部环境上,货币政策文件中略有宽松,信贷数据呈现下滑,但不是货币政策偏紧,而是实体经济偏冷。财政策略在稳增长上发挥积极作用。他对经济增运行特征分析,称劳动力市场运行基本平稳,趋势性下行仍未借结束,周期性下行力量接近顶部,经济结构调整大致符合方向。


今年以来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有所涨值,铁矿石、钢材反弹了20%,主要是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影响,今年以来中国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的开工增长的比较快,中国需求全球的大宗商品有所反弹,这样相应引领大宗商品输出国的影响,总体来讲复苏还是比较脆弱。


如果全球经济仍然不见好转,未来三四个季度可能还会有更大的下冲压力,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会重新下跌,尤其当前黑色产业去产能正“如火如荼”,这可能会对煤炭等品种的价格造成抑制作用。他表示黑色系产业链不仅要看行业本身的运作规律,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容忽视。


董跃鹰在讲话中说到,一方面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没有改变,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大,市场空间广阔,行业发展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需求仍然低迷,新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将继续对煤炭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改革 实现产业链转型升级


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形势和行业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董跃鹰和王颖生等嘉宾都说,黑色产业需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从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工作。


首先对于落后产能要加快淘汰速度,坚持节能减排,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大度违法违规项目的治理力度,适应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推进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另外为提高产业集中度,还需要深化改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为应对供给侧改革下焦炭产业的困境,旭阳集团副总裁王凤山说可以选择优质上下游客户,搭建优异供应链;企业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环保、税收、安全、能耗等方面不偷工减料;还需要明晰的营销战略,加强配煤研究,创新配煤工艺及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合理利用期货工具对冲现货风险。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