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个股/板块

国资委政策加码 八大途径推央企产业重组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9-07 15:35:25 来源:经济网

“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推动央企企业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6日参加中央企业产业合作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政策将加码推动央企产业重组步伐,通过业务整合、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协议转让、战略联盟、联合开发等多途径,加快央企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


肖亚庆同时清晰地勾勒出国企改革兼并重组“路线图”:通过产业重组合作,在突破关键技术、掌握核心资源,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市场集中度等方面,实现产业重组合作“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肖亚庆同时透露,目前部分央企在牵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创新投资基金、构建创新孵化平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据统计,中央企业牵头国家及地方技术创新联盟141个,50多家中央企业共发起和参与基金179支,构建面向社会的创新孵化平台57个,创业创新平台27个。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新一轮的战略布局逐渐明晰,央企的整合高峰期已至。今年以来,国资委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招商局和中国外运长航、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中粮和中纺、港中旅和国旅、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6组12对中央企业联合重组。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重组后,完成了集装箱运输、码头经营、航运金融、油气运输四大业务整合,产业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招商局和中国外运长航重组后,海外业务布局将更加合理,产业链更加优化完善,有利于打造航运物流的国家新名片,培育世界级品牌。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联合重组,有利于增强资源控制和开发能力,保障我国对金属矿产资源的战略需求,国际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都将明显增强。中粮集团和中纺集团联合重组是服务保障国家粮食油料安全的战略需要,是打造世界一流农粮企业的有效途径,重组后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大大提高。港中旅和国旅实现联合重组,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促使新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亚洲前茅、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重组,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传统建材产品向高端发展,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肖亚庆用一组数据显示出央企兼并重组带来的正效应。铁塔公司助力三家运营商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据统计,2015年三家运营商共节省投资500亿元,节省维护费用近40亿元。中国外运长航与招商局集团合资成立了油轮船队规模世界第一的VLCC公司,有效盘活了超大型油轮资产,单船收益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2016年上半年在国际航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1亿元。


他同时坦言,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层级过多、战线过长、资源分散、“大而全”、冗员过多、“企业办社会”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中央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目前,中央企业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主业不突出,行业分布过广、产业链条过长、资源分散、同质化经营、产业组织和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企业还过度依赖加大投入来扩大规模,该退的没有退,该集中的没有集中,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在强化主业的同时,本轮兼并重组将会更加市场化和公开化,避免行政性划拨,将会围绕资本市场展开。”肖亚庆说。他告诉记者,下一步推动央企开展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就是要通过强强联合、专业化整合、并购重组、创新驱动等手段,推动解决中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增进协同,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企业之间实现资源、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优势互补,促进产研联合攻关,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


随着国资委政策不断加码,并购重组将迎来一个新的局面。并购重组不仅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同时与调结构、转方式是联动的,在一定时期内,并购重组将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枢纽,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的并购重组案例将持续涌现。下一步处于竞争性行业、产品同质化高、国际竞争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发生集团层面的合并。一些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的产业也可能通过兼并重组来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预计未来三年国企重组将进入活跃期,淘汰案例会明显增多,参股、控股、收购兼并、通过产权市场出售资产等多种形式的整合将会加速。”一位国企内部人士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企改革的全面铺开将提升A股国企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其中,核电、航空、航运、军工、铁路等五大行业的重组预期最高。


责任编辑:熊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