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我国糖业发展步履维艰 结构性改革成重中之重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9-27 08:43:04 来源:云南糖网

2015—2016榨季,我国食糖总产量倒退回10年前水平,食糖自给率低至55%左右,严重跌破红线,食糖安全已无从谈起,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国产糖必然会重蹈大豆覆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尽快采取必要措施,以扭转国产糖产量下滑的趋势。


五因素致产量下降


1.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超越世界白糖主要出口国生产成本提高速度,配额外50%进口关税已跟不上形势发展。自2001年加入WTO至今,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个人收入快速增长和通胀水平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987元,农村2378元,2015年平均工资为53615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6202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14年间工资收入基本涨了10倍,而同期国内糖价按照柳州价格仅自4000元上涨到当前的均价5500左右,涨幅只有35%。2000—2001年广西甘蔗收购价格为每吨170元,2015—2016榨季恢复到每吨440元,上下浮动10元,因良种补贴等实际收购价在470到480元左右,部分地区出现抢甘蔗现象甚至高达500元,就是按照450元计算,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甘蔗收购价累计只提高了165%。平均工资涨了10倍,甘蔗收购价格涨了165%,而糖价仅仅涨了35%,冷酷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制糖企业的无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5到2016年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中甘蔗是唯一提价的品种,不得不说制糖企业为稳定中国糖料种植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工资10倍和甘蔗1.65倍的背后是糖农收入的严重不对称,同时也折射出了国家扶贫工作的任重道远和迫切性。


2.收储政策已不适应糖业发展,新的调控政策不够明确。收储政策在过去起到了稳定糖价的作用,在国产自给率维持90%以上以前确实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不过随着国产自给率不断下降,收储变成了面向全球糖市的收储,收储已起不到调控糖价的作用,相反却造成当前几百亿财政资金沉淀在国储上,而且每年需要花费数十亿计保管资金,如何将死水变为活水,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国家新调控的主要思路和目标。调控政策不明确则保护蔗农利益和保护制糖企业就成为悬念,从而造成糖价下跌预期提高。蔗农是糖业之本,预期糖价下跌则出现改种,而制糖企业是糖市的基础,保护制糖企业若没有了下文,则制糖企业不敢投入技改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如何改变糖农和制糖企业的预期是抑制国产糖产量下滑的关键所在。


3.走私糖增加严重扰乱糖市正常秩序。走私糖的危害不只扰乱正常市场流通秩序,而且由于缺乏监管,没有合法产品合格证,对于国人健康也是一个潜在威胁。打击走私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但需要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一起共抓,笔者认为单纯围堵不如疏导。


4.淀粉糖等替代成本降低,增加了对糖的不公平竞争。淀粉糖所用原料淀粉90%来自玉米,国家玉米去库存政策出台后,不但玉米实行价补分离直补,就是下游淀粉企业竞购国储每吨都享受150元补贴,这就造成淀粉糖成本大幅降低,与白糖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反之对于白糖而言则形成不公平竞争。


5.消息研究分析不对称造成商业库存蓄水池作用降低。据了解,目前国内具有相对规模制糖企业上千家,一二级批发企业几千家,三级以下多达几万家,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终端用户,因不可能每一家企业都配备研究人员,产供销绝大多数都处于传统模式,往往造成齐买齐卖。糖价下跌时库存上移制糖企业,糖价上涨时又囤积在商家手里。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以广西糖网电子商务模式为代表的网络购销已渐成气候。批发市场+现货+郑糖+期权+保险+外盘将成为未来国内糖市发展方向。这对于培养、教育白糖从业人员及信息及时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市场宣传机构缺失,舆论导向力度不足。如何占领舆论高地?宣传突出糖业的处境和糖业政策才能更有利于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建立政府+市场调控新格局


1.希望国家尽早出台或明确糖业新的调控政策。对于国家食糖政策个人认为将围绕“以最少的成本满足国人对白糖最大需求”为中心,以“保护制糖企业生产积极性和提高糖农收益”为两个基本点,确保降低中国食糖安全危险边际。建议参考玉米推出白糖“价补分离”式直补制糖企业,因甘蔗无法储存,蔗农没有话语权,直补糖农行不通。不过糖料是制糖企业的命脉所在,没有甘蔗制糖企业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制糖企业还是会尽最大努力保护糖料增产。当前配额外进口已远高于国内生产成本,推出直补,糖价并不一定会下跌,是重要的推出时间窗口,实际推出甚至最终都不用国家拿出真金白银。


2.国储死水变活水。因国内增产需要时间,供需巨大缺口将成为常态,满足人民对白糖最大需求则必须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建议国家以轮库方式出售国储糖,取消配额外进口限制,所收取的关税和部分价差用作直补国产糖资金。


3.用市场手段管控走私糖,配额内进口可增加暂时性专项进口,促使走私糖逐步转变为正常贸易,如此一来既起到了“安邦、睦邻、富邻”的作用,又解决了走私糖食品安全问题。


4.建立糖业智库宣传,服务国内糖业。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点对面瞬间信息传送成为可能,建议在论坛基础上吸纳更多有志之士组建中国糖业互联网智库,其职能主要面向糖业产供销整个产业链,普及宣传糖业有关政策和分析研究成果,提高整个行业专业水平,促进产供销物流有序高效运转,使商业库存不但形成蓄水池也成为真正的聚宝盆。以互联网办公为基础组建松散宣传机构,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宣传糖市的有关动向和现状。智库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旦将产供销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真正的糖业圈,对于广西糖网电子商务模式进一步推广,或以后推出面向白糖的产业基金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华为其所为能成为华为,其2015年研发投入费用1000亿元,折合约154亿美元,超越苹果的81.5亿美元,谷歌的99亿美元,高通的55.6亿美元。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有人去深刻研究,特别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糖业面对全球竞争更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只有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国内糖市竞争软实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和制糖企业重视糖业研究工作,关注研究人士处境,并尽快设立白糖研究专项基金。


结构性改革是根本


中国有13.6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食糖消费人均每年只有9公斤,远远低于全球人均25公斤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全球人均的1/3,就是和我国台湾的24公斤和香港32公斤也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糖的消费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食糖消费达到全球人均水平也属偏低,就是只增长1倍也意味着中国食糖消费年均增长5%,从当前的1500万吨达到3000万吨只需要14年,这更突显了国产糖增产的迫切性,投资糖业大有希望,盈利前景光明而广阔。广西年初出台的《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十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方案谋划布局103个项目,概算总投资约470亿元,项目主要涉及双高基地建设、甘蔗种管收机械研发生产及应用、甘蔗多样性产业、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原糖生产、精炼糖、食糖深加工、市场与服务体系等领域,这为确保提高国产糖产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全球与之有关联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希望全球投资人踊跃参与其中。


从长期看,世界糖价还是会螺旋上升。世界第二大白糖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国印度可能将成为10年前的中国,印度今年第一季度GDP已超越中国,且其人口已与中国不相上下,经济的腾飞总是与通胀相伴,这也将提高占世界食糖出口六成巴西的生产成本。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向东亚中亚转移,世界第二食糖出口国泰国会从中受益,生产成本也将增加。也就是说,全球白糖主要出口国未来成本都是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这也将为中国完成白糖结构性调整改革创造条件。


不过需要处理好糖价长期上涨和周期性之间的矛盾。国内起始于2014年秋冬之际的白糖牛市主要原因是大幅减产和进口有效管控,国际糖市此次反转同样来自供应短缺,周期性特征较为明显。同时,此次国际糖市反转是受到印度、泰国干旱造成产量下降的影响,但甘蔗在以上两个国家还是竞争较为有优势的农作物,一旦降雨回归正常水平,其产量也会快速恢复。2017年欧盟也将取消食糖生产配额制度,欧盟食糖进口量可能大幅减少,出口量则可能急剧增加,估计2017年欧盟出口量将从160万吨增至300万吨,而食糖进口量可能从380万吨减少到50万吨的水平。这就决定了留给中国进行食糖结构性调整改革的时间不多了。


对于国际和国内糖市当前上涨没有必要过于在意,利用“三去一降一补”完成食糖结构性改革,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糖业才是重点所在。这意味着政策是后期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果不思进取、维持老路,后面糖价会涨甚至会暴涨,但不要忘记“以最少的成本满足中国最大的食糖需求”是唯一中心,今年走私200万吨明年就能走私300万吨,配额制在利益驱动下也将形同虚设,更多国内制糖企业去海外建厂,最终只能逼迫中国彻底开放食糖市场,内外价差将彻底接轨。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国内制糖企业不但不能享受糖价上涨的益处,相反将出现严重萎缩,并被边缘化,食糖安全更是无从谈起了。


只有未雨绸缪,潜移默化,逐步将食糖内外价差回归到合理水平,用最小的代价和阵痛换取长期良性健康发展,才是中国糖业的正确选择和唯一出路。小智慧不能解决大问题,只拘泥于糖价涨涨跌跌则会一叶遮目不见森林,忽视深层次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大量财富,有能力建造世界最先进的精炼糖工厂,纯进口国一样可以成为世界主要食糖出口国。老经验已成为历史,新秩序尚未建立,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中国糖业才能迎来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