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货公司“走出去”源于CEPA第三阶段协议的有关制度允许,2006年年底至2007年期间,大陆有六家期货公司先后在香港开设了分支机构。这六家香港公司在经历过艰难的初创阶段后,今年基本上开始步入业务发展“快车道”。目前带有浓厚商品期货代理特色的六家公司,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已展示出与国际大投行和香港当地期货公司错位发展的竞争优势。 作为期货业“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六家香港公司都在摸索中整合和不断完善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交易、结算、风控与管理平台,并迅速培养出一支适应境外期货运作的人才队伍。他们的经验与教训,都将成为国内期货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业绩快速提升 经营特色显著 虽然对境外期货代理业务前景普遍看好,但六家香港公司业务量和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仍然令其母公司感到惊喜。据了解,目前六家香港公司的客户权益合计已经超过15亿港元,估计全年将有四家公司净盈利超过千万港元,其中最高的接近2000万港元,业务规模和盈利同比涨幅均在一倍左右。从经营特色来看,六家香港公司基本上都是在依托股东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与业务开发模式。 六家公司中,以收购方式最早进入香港市场的中国国际期货香港公司,今年上半年业务量同比增长70%,截至11月底,中期香港完成了计划利润指标的200%,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年度利润超过1000万元。 作为六家公司中唯一的券商背景公司,广发期货(香港)公司充分利用股东方集团优势,为期货客户提供港股投资、资产管理、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与收购兼并、企业债务重组等综合投融资服务。2009年广发香港公司客户权益、营业收入、公司盈利等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增长,目前客户权益约4亿港元,2009年的资本收益率为130%。 金瑞期货(香港)公司自开业以来,从制度建设、合规运营、员工管理、财务管理、交易结算等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转变。目前公司已经全面实行外盘电子化交易和实时风控。金瑞香港也着力以企业套期保值服务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充分结合外盘品种(尤其是伦敦基本金属)的优势,为企业度身定做内外盘相结合的套保方案,一方面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和转移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借助外盘弥补内盘的不足,努力做到“来自有色,服务有色”的宗旨。 南华期货(香港)公司致力于交易平台的搭建、专业团队的打造、客服体系的完善、咨询业务的开展以及金属交割服务的提供等,目前已经申请成为港交所的会员。截止到11月末,公司日均客户权益较去年底增长200%以上,净利润达到1800万港元,呈现稳步递增态势。 培养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国内期货公司“走出去”面临的首要挑战。为此,六家香港公司设立时就肩负起“练兵”的重要使命。回顾近三年来的艰辛运作,很多公司表示:“人才成长非常快,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开展境外期货代理业务在交易方式、业务流程以及法规监管等方面都与国内存在着差异,对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海外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考证、选派海外交流学习以及持续培训等方式打造专业化团队,成为六家香港公司解决人才问题的共同选择。 中期香港公司总经理戴志强认为,三年来公司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人员结构越来越合理。他坦言,公司成立之初,由于香港同内地职场间的文化差异,很难令员工产生归属感,人员流动频繁,留住人才成了中期香港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2008年中期香港的飞速发展,在中期集团领导层的决策下,中期香港搬离起步之初狭小的办公楼,在香港的金融核心区租用了宽敞明亮的高级写字楼。工作环境的改善,大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和实力。与此同时,公司加大了员工业务培训的力度,增强了员工对中期集团以及中期香港的了解认知,提高归属感,增强了公司凝聚力。现在公司八成以上的员工为公司服务时间在两年以上。 南华香港董事长罗旭峰指出,公司设立两年多来,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打造了一支拥有高素质、高效率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境外期货产品专业团队,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累了经验。据了解,该公司现有员工24名,其中管理人员5名,持牌代表19名,高级职称人员占15%,研究生学历占20%,在读研究生占35%,具有多年从事期货专业经验的人员占到四成。南华香港在人员构成上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80%以上是内地员工通过考取香港从业资格证后“出海”的。为了减少两地文化差异产生的日常消耗,公司在招聘环节进行把关,人员以赴港留学生为主。此外,在人才培养上,为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和价值,公司还组织优秀员工参加金融风险管理师(Financial Risk Manager)培训。在人才储备上,南华期货鼓励员工参加香港的从业资格考试,并在香港公司进行实习培训。 六家香港公司中唯一一家合资设立的新永安期货公司从筹划成立阶段就成立了专门的外盘研究团队,侧重于研究外盘交易、结算、风控等环节与中国市场的异同点。公司成立后,更是在业务实践中持续学习、比较、总结外盘业务规则,深化对境外衍生品市场规则的认知理解。经过几年的发展,永安期货选派至香港常驻的员工,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高。目前,公司初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盘交易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才。与此同时,新永安在香港的业务也成为永安期货对外交流、宣传和学习的平台。为使永安期货员工了解境外市场的运作,永安期货曾多次选派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台运作人员前往新永安期货进行业务考察和学习。公司内部人员也会定期交流,提高永安员工对外盘业务的了解和认识。目前永安期货已有30多名员工通过香港期货从业资格考试。 打造与国际行业标准和中国客户需要相适应的平台 目前六家香港公司的客户仍是以符合条件的国内客户为主,从代理的品种看,商品期货均占到七成以上,其中又以金属、农产品为主。在两年多时间里,六家香港公司几乎都在摸索中逐渐搭建起既符合国际期货行业标准又能满足于国内投资者交易习惯的境外期货交易平台。 境外众多期货交易所规则各不相同,交易时间基本覆盖24小时,为提高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以及行情接收、客户下单的及时性,各家公司都进行了积极准备。如南华香港耗资100多万元建立香港机房,配备了生产环境需要的各种硬件设备,实现了杭州、香港两地双数据库互为热备,还通过光纤专线直接接收各家交易所行情以及进行交易的委托,确保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支持。另外,南华香港还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了一套境外期货交易平台,在传统境外交易软件的基础上,提供了多种技术分析工具,更好地满足了国内投资者的交易习惯。中期香港则在反复测试各种交易系统后,最终决定给客户提供简单易用的J-Trader系统,基本满足了国内客户交易大多数境外期货产品的需求。同时,针对LME交易的特殊性,2009年与系统集成商签定升级协议,完成了现有结算系统适应LME结算规则要求的测试和上线,一举改变了过去LME结算大部分需要手工完成的状况。另外,为了解决电话下单出错的问题,中期香港通过加强交易员培训和开创性地运用实时交易监督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错单事后发现事后解决的情况,使得该公司2009年的错单损失降低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同时,六家香港公司还打造了一套完整的集交易、风控、结算为一体的外盘管理与服务系统。由于代理的品种越来越多,客户数量和需求种类越来越多,各家香港公司都在打造与之相适应的交易、结算、风控与服务平台。如广发香港建立了完善的交易、风控、研发、客服体系,在服务领域,公司定位于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优质服务。针对短线客户,提供了包括LME在内的全品种快速电子化交易平台,并为客户开发出程序化交易自动下单系统,为交易型客户提供制胜工具;针对产业客户,加强研发工作,与国际知名投行的研究部门进行战略合作,为客户度身定制投资报告,在期货期权组合、现货交割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南华香港在风险管理上,考虑到境外期货市场交易产品种类多,交易策略复杂的特点,在借鉴国外经纪商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重金打造了一套符合境外期货交易特点的风险管理系统,并且实现与交易平台、结算平台的连接。 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六家香港公司在业务量和客户权益大幅增长的同时,还协助客户开创了实物交割的先河,为帮助国内客户更好利用境外期货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据了解,中期香港、广发香港、南华香港公司等都实现了LME交割业务。今年年初在金属内盘明显高于外盘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协助客户购买LME仓单,从新加坡、韩国、荷兰、美国等地运输到香港等地,客户取得良好的效益;年末,在外盘高于内盘的情况下,又协助客户实现向LME仓库交割的工作。通过期现组合,为客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员工也积累了海外商品期货实物交割经验。 戴志强表示,香港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市场健康,给香港公司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遇。面对已取得的成绩,金瑞香港运营总监王阳表示,继续完善公司平台和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是下一步香港公司普遍需要努力的重点。然而,国内期货公司考虑的不仅是如何在香港立足与发展的问题,而且还就进一步实现国际化进行了思考与探索。金瑞期货总经理姜昌武认为,国内期货公司的真正优势是内地的客户资源,如何运用这些客户资源,将是期货公司国际化成败的关键,不过这有赖于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结合香港“桥头堡”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六家香港公司提出了一些共性的意见与建议,如放开客户境外期货交易的外汇管制问题、放开经批准的境内国有企业境外经纪商选择问题以及给予境外子公司期货经纪业务的QFII资格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