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中国玉米供需结构在最近几年始终呈现供大于求格局,其中供需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之时,剔除新增产量贡献外,结转剩余库存曾一度多达2.5亿吨。得益于临储政策在连续8年以来持续不间断吸储,被掩盖的供需矛盾始终下政策护体之下。中国玉米供需失衡的事实一直存在。直到市场不得不面对越发泛滥的进口替代谷物、只增不减的结转库存、毫无竞争优势的国内粮价、以及高企的各项财务支出与成本。 2016年之后,中央宏观调控针对玉米供给侧改革思路的渗透,以几乎每月出现一次的频率,向市场发声。比较瞩目的几次,分别是2016年3月28日首次明确“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机制,6月20日宣布启用玉米生产者补贴,7月19日300亿资金正式落地,9月21日官方再次重申不再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可以说,2016/17新粮食年度开秤初期,国内主产区玉米价格速降并创历史记录,政策的传达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玉米价格正处于过渡至市场化的阵痛期。市场价格的急落,只是改革过程中的表现之一。当然价格的回落并不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所在。更何况,玉米供需格局的远虑与近忧,在市场和宏观调控近一年的努力下,有所消除但仍较明显。 最新市场消息称,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在哈尔滨、双城、宾县、通河、五常等直属库,启动中央储备玉米轮换收购工作,缓解农民玉米销售压力。按照2016年中央储备玉米轮换计划,本次轮入玉米收购数量为44万吨,挂牌收购价为1400元/吨。而据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在2012/13年度的临储入库数据是1351.5万吨,13/14年度是2063万吨,2014/15年度是3620万吨,至2015/16年度4697万吨。 相比之下,没有临储的介入,本轮国储补库数量实在九牛一毛,对缓解供需矛盾作用十分有限。2016年东北玉米新季收割进度偏缓,大量烘干塔还未集中开塔,基层农户“急售”情绪升温。同时,市场贸易主体、用粮企业多采用低库存策略,没有虚拟库存和流通环节库存的分摊,没有足够的市场主体入市采购,现货价格在1400元的中轴线上流连,但后期持稳的动能并不充足,上下波动的空间依然存在。 另外,10月12日,2016年政策性玉米投放阶段性结束。总成交玉米2183万吨。其中定向玉米成交929万吨,分贷分还成交863.29万吨,中储粮包干销售玉米390.66万吨。此前半年,中储粮曾有2000万吨一次性划转轮出,加上拍卖的中储粮包干销售部分,这被市场默认为需要轮入2400万吨玉米用来补库。根据9月21日文件称,中粮(含中纺)和中航预计收储规模不低于去年,合计2225万吨,即总量4625万吨补库需求。 但据机构统计,目前国家临储结转库存约2.37亿吨,即便扣除4625万吨轮入需求、中国新季玉米减产1100万吨、进口替代折算约2500万吨后,仍有1.54亿吨的剩余量。如按中国玉米网10月最新玉米产量2.01亿吨测算,市场未来供应仍超过3.5亿吨,这相当于中国玉米市场两年的消费总量。 供需关系不缓解,维持强势上涨的压力就会很大。而在本轮期现货价格联动中,过渡被放大政策效应、伺机而动的市场消息、雾霾和降雨天气因素影响物流和出货等因素,并没有对市场供需关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上涨的背后,是对供需关系的又一次背离,可想而知风险也随之累积。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需求能否持续发力,这才是市场化下价格在未来能否走稳走强的关键。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