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董登新:七年之痒 创业板七周年反思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10-31 15:41:43 来源:新浪网

2009年10月30日,深交所正式推出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集体挂牌开市。截止2016年10月30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546家,总市值5.44万亿元,流通市值3.10万亿元。七年间中国创业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创造了不少民营企业的传奇,也制造了大量亿万新富豪。这一切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过,在创业板七周年之际,本文不想锦上添花,而是希望雪中送炭。所谓“七年之痒”,七年是一道坎,我国创业板走过的七年,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短板,如何改进?这才是本文的重点。


(一)IPO以大为美,对“双创型”企业缺乏包容性


我国创业板创设的初衷是支持“双创型”企业的做大做强,尤其是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高成长企业发展的支持。2009年3月,中国证券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创业板设立的宗旨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2014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说明,其中,明确指出再次修订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创业板支持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此次修订主要是解决市场现存的“包容性”问题:“一方面,创业板对业绩持续增长的要求缺乏灵活性和包容性,一批业绩波动大的创业企业被挡在门槛之外;另一方面,创业板设置相对较高的财务准入指标,不能满足更多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管理办法》修订的总体思路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明确创业板市场定位,推动创业板市场真正成为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平台。”


应该说,我国创业板设立的初衷是明确的、也是正确的。然而,截至今天,我国创业板依然排斥“轻资产型”企业,不允许“亏损上市”,并比照主板IPO标准偏好“大块头”。其根本原因是IPO核准制的完全行政化,它采用排长队、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海选机制,将IPO门槛不断地人为抬高,进而从支持“双创型”异化为“比块头”,它让IPO批文“一文难求”、IPO身价高不可攀,大量优秀的“双创型”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远离创业板。


从表一可以看出,创业板明显排斥小企业,其个股的最小市值居然比主板大。上证主板个股市值不足20亿元的股票有1只,创业板也只有1只;上证主板个股市值介于20亿至30亿元的股票有6只,创业板只有5只。但创业板个股市值超过50亿元的股票却多达429只,占78.53%。很显然,创业板和主板一样崇尚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尤其是轻资产型“双创”企业缺乏包容性,这表明我国创业板与主板定位存在同质化嫌疑。


与此相反,美国NASDAQ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创业板,它对“双创型”中小企业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根据NASDAQ统计,截止2016年10月底,NASDAQ共有3152家上市公司,其中,4家缺乏市值统计数据,其他3148家公司均有完整的“市值”数据。从表二不难发现,NASDAQ市场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小企业,其中,个股市值不足0.5亿美元的股票多达836只,占比超过1/4;个股市值不足1亿美元的股票约占1/3,而个股市值不足3亿美元的股票多达1764只,占56.04%,个股市值不足5亿美元的股票多达2/3。由此可见,NASDAQ是小企业高成长的摇篮。


(二)IPO扩容艰难,垃圾股缺乏退市机会


创业板的大气与高成长是以巨大的包容性为前提的。1971年2月8日,NASDAQ市场正式成立,当天便从场外市场(OTC,相当于我国的新三板)一次性转板2500只股票过来开业。这正是NASDAQ包容性的“开门见山”。


NASDAQ自成立之日起,就表现出了创业板“大进大出”的本色与豪气。在NASDAQ初创的前25年中,每年公司IPO数量明显超过当年退市公司数量。高峰时,每年能有500家至700家公司IPO,同时,每年也会有300家至500家公司退市。1996年底,NASDAQ挂牌公司数达到巅峰,多达5600家。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期及21世纪初,挂牌公司的数量增长趋势发生逆转,退市公司数量大增,每年退市公司数量开始超过IPO公司数量,致使NASDAQ上市公司数从1996年底的5600家降至今天的3000家左右。这是NADSAQ的气势磅礴与博大胸怀,它以无与伦比的包容性,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企业,正是它的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吞吐自如、新陈代谢的市场机制,孕育并诞生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伟大企业。例如,英特尔(1968年成立、1971年IPO),微软(1975年成立、1986年IPO),苹果(1976年成立、1980年IPO),亚马逊(1995年成立、1997年IPO),谷歌(1998年成立、2004年IPO)、百度(2000年成立、2005年IPO)、Facebook(2004年成立、2012年IPO)等。


相比之下,我国创业板就显得有些“小气”、“小鼻小眼”,七年来仅有546家公司上市,仅有一家公司因犯罪退市。这是最典型的“上市难、退市更难”的市场格局。我国创业板一成立就比照主板的IPO标准,设立了“高门槛+严苛行政审批”的一套IPO体制,这样的一种行政化的IPO体制,它让优秀进不来、垃圾出不去。因为IPO门槛太高,它将大批潜在的优秀“双创”企业挡在了门外,因为行政审批程序繁琐而冗长,它将许多块头不够大的中小企业挤出了排长队的队伍。


正是创业板的“上市难、退市更难”以及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才使得创业板变成了“只进不出”的畸形市场,在创业板,无论多么垃圾的公司都不必担心被退市,因为IPO批文“一文难求”,巨大的“打新”需求遭严重打压,股民被逼疯狂炒小、炒新、炒差,新股上市必须连拉十个以上的涨停板,新股破发竟直就是天方夜谭,它将创业板变成了真正的泡沫板,一些垃圾股趁机疯狂地高价增发圈钱,用股民的钱购买他人的资产和利润,很快地,这些垃圾公司放弃自己IPO时的优势主业,通过花钱买进他人的资产来“重组报表”,这样便可轻松地逃避退市制度的惩处。如此一来,创业板也就丧失了资源配置与优胜劣汰的市场功能。


很显然,是IPO制度决定退市制度,而不是退市制度决定IPO制度。正是创业板大门的门票“一票难求”,以及IPO身价畸高,它不仅严重扭曲了供求、扭曲了股价信号,而且让垃圾股的壳资源变得“千金难求”,既然垃圾股都能鸡犬升天,整个创业板也就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别了!事实上,区区500只股票是不堪一击的,只要有大资金进场,500只股票就会被炒得人仰马翻、面目全非,总之,整个创业板严重泡沫化,在大牛市来临时,大多数创业板个股市盈率被炒到数百倍或数千倍,他们硬生生地将创业板变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大赌场!


(三)上市公司流行“外延并购”,人为制造“高成长”假象


众所周知,“高成长”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色标签,这类“高成长”现象大多归属于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企业,大多数高成长都是源自内生性的创新。创业板正是致力于支持这些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的,而这些高成长企业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产物。因此,只有创新才是高成长的保证,只有创新才是创业板生命力的源泉。


目前在NASDAQ挂牌的外国公司共有422家,这是NASDAQ强大包容性的又一佐证。美国NASDAQ是世界最大的创业板,其上市资源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小企业,许多企业甚至是“亏损上市”,NASDAQ偏好的是高成长的“双创型”企业,其中,医疗保健、金融、高科技三大行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所占比例高达54.84%,这是NASDAQ上市公司高成长的真正动力源和强有力支撑。正是基于主业高成长与做大做强,才让NASDAQ培育了一批具有超级体量的优秀跨国公司,其中,个股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等值于1.3万亿元人民币)的航空母舰公司就有6家。NASDAQ这些大型跨国公司都是从小企业高成长为大企业的,它们以创新为动力,以单一主业为特色,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内在发展与不懈努力,才有今天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地位。在这些特大型公司中,包括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其个股市值均已超过3000亿美元,它们都是长期致力于唯一主业而成长壮大起来的。


相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不足。其中,有近一半的创业板公司从事基础工业和生产资料行业,真正的高科技、高成长公司较少。由于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尚未培育出世界级的一流大企业,目前最大市值个股是去年底IPO的温氏股份,主要从事畜禽养殖及食品加工,其总市值为1570亿元人民币。


不过,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我国创业板公司中,“高成长”并非公司自身主业高成长,而是通过“外延并购”来做大块头、堆积资产。关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公司融资结构看得一清二楚:过去七年间创业板累计融资6191亿元,其中,546家创业板公司IPO募资只有2939亿元,而其间仅247家增发新股的公司就募集了3160亿元资金。由此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创业板IPO募资能力很弱;二是上市公司热衷高溢价增发,并通过高价增发圈钱进行外延并购,为公司外购资产、做大块头,以此制造利润增量进行“报表重组”,进而人为制造“高成长”假象。


在过去的7年间,创业板总计完成了193起重大资产重组,其中,基于行业的横向整合占126家;而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占29家;此外,有31家公司选择了多元化战略,实施跨行业并购,它们大多抛弃原有主业,转向“赚快钱”的游戏、影视等娱乐产业,还有不少上市公司涉足“大金融”,这是创业板公司外延并购、脱实向虚的佐证,为此,外延并购成为创业板“高成长”的重要推手。


外延并购的“高成长”,不是内生的主业高成长,也不是自我研发创新的高成长,而是通过增发圈钱后从他人手中购买别人的资产来实现自己的“高成长”,甚至完全放弃自己IPO时的优势主业。这并非创业板所需要的“高成长”,这种“伪成长”产生不了原创型的高科技企业,更难诞生中国版的微软和苹果。


事实上,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创新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在这一背景下,正是创业板摆脱束缚、大展拳脚的时候。2015年,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就达到1.4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相当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一数字占世界各国研发总支出的20%,位居全球第二。


七年之痒:创业板值此七周年之际,我们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通过制度改革,及早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板存在的系列问题。显而易见,中国创业板缺乏的是市场化IPO机制及包容性,而注册制则是天然地适应创业板,它具有最强的市场包容性,因此,创业板天然地需要注册制。为此,我们主张创业板应尽早尽快推行IPO注册制,这一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只有IPO注册制,才能赋予创业板新生,才能让创业板具有博大胸怀、所向无敌,也才能让创业板大浪淘沙、英雄辈出!也才有可能孕育出超越微软和苹果的世界一流企业!





责任编辑:熊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