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铝期货自今年7月初结束了长久以来的盘整行情转而下跌,阴跌走势持续到10月初,3个月的时间沪铝指数也从20000的高点跌到了14000一线。10月份至今,国内铝价相比外盘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跌性,上有抛盘压力,下有买盘支撑,期价持续围绕14000元/吨波动。随着铝价进一步切入成本,市场上开始传来大面积的减产或停产消息。在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宏观经济哀鸿遍野的背景下,需求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各自成本的差异,铝行业减产自保的同盟难以达成。电解铝价格下跌的同时,进口成本、氧化铝价格、焦炭阳极等各项成本构成要素也在大幅回落,铝厂面临着减产自保和重新开工的双重激励。笔者认为,中期内铝价压力难减,盘整区间迟早会被打破,铝价振荡中心将逐步下移。 需求放缓,宏观经济积弱难返 本月美国公布的几个重量级经济数字表明实体经济持续恶化。就业方面,美国劳工部称其10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24万,9月修正为减少28.4万(前值为减少15.9万),10月失业率为6.5%,创下20多年来的新高。就业市场持续恶化、收入情况很难改善、国内消费难以启动将持续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制造业及工业生产方面,美国9月工厂订单下降2.5%,10月ISM制造业指数创下自1982年9月以来的新低38.9,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制造业的情况令人堪忧。房地产市场上,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数字继续走低,建筑业低迷。除房地产外,美国汽车销售持续下降使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利润连续亏损,主要汽车厂商股价连续暴挫。可以说当前铝的主要消费领域均不乐观。 市场上的唯一亮点中国亦很难力挽全球经济于衰退的狂澜。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举措,提出十大保增长措施,其中的基础建设、安居工程、农村基础建设和灾后重建等与基本金属需求密切相关。但4万亿投资额的政策实施总要有个时间表,另外政策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也为其效果打了折扣。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政策利好对市场的提振作用也很有限,且持续性较差。基本金属市场在短暂的冲高之后难挡库存和衰退预期的压力再度回落。表明在经济处于加速衰退的情况下,政策性利好仅能延缓或暂缓商品价格的跌势,但无力扭转大势。在铝需求的主要行业,包括汽车、制造、房地产等行业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本就供应过剩的市场格局还将进一步延续。 生产企业进退两难 据海德鲁铝业2008年的报告统计,全球铝锭的边际生产成本在2500美元/吨左右,而边际生产可变成本在2200美元/吨左右,虽然近期随着海运费、油价等冶炼成本的降低,边际生产可变成本有显著下降,但从目前的铝价看,全球铝冶炼仍处全行业亏损。中国作为全球生产成本较高的地区之一,今年年中的边际生产可变成本在15000—16000元/吨左右,按目前的铝价生产每吨亏损1000—3000元,自有电厂、自有矿山、冶炼技术先进的企业生产成本较低。由于中国铝冶炼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铝价下跌后国内铝厂率先开始了较大范围内的减产,先是中小企业,随后是大厂的减产。 减产的确会使国内铝价相对坚挺,但其效果正随着成本的下行而瓦解。最近中铝再度宣布将氧化铝价格从2900元/吨下调至2600元/吨,这向市场暗示出铝锭成本又有了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一般而言,市场上非中铝系氧化铝的价格要更低一些,按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2吨氧化铝计算,氧化铝价格每下调500元/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就下降近千元。除氧化铝外,近期市场上焦炭、进口氧化铝成本也在快速回落,可以说除电力成本外,电解铝的各项成本构成要素都有较大幅度的回落,粗略估计国内电解铝的边际生产可变成本至少已经下降到14000—15000元的区间。随着成本的显著下滑,我们不得不考虑市场上电解铝产能重启的可能性。前段时间中铝逆势新建10万吨电解铝产能并非偶然,尤其在内蒙、青海等不发达地区,某些自有电厂的电解铝企业生产成本较低,加上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有更多发展有色产业的动力,不排除未来在这些地方再度新增产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当前国内铝价虽然由于大面积减产而强于外盘,但考虑到低成本可能导致部分产能重启,铝市存在的潜在压力依然不容忽视。 过剩压倒一切,铝价难改跌势 综合而言,笔者认为,短期内减产利好有助于国内铝价保持相对稳定的走势,同时,沪铝运行至前期低点也有相当的逢低买盘出现,表现为现货的相对坚挺,这些因素支撑当前铝价未出现较大的跌幅。但同时我们也要对铝厂所释放的减产消息保留一定的怀疑态度,产能在急剧扩张后市场效应的彰显仍是影响铝价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从长期来看,需求衰退、供应以及产能的双重过剩必将主导铝价在更长一段时间内走出新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