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意社能源指数显示,10月31日能源指数为679点,较周期内最高点1043点(2012-03-29)下降了34.90%,较2016年03月01日最低点511点上涨了32.88%。(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能源指数继续刷新年内新高。10月整体来看,较月初617点大幅拉升62个点,较去年同期亦大涨18.09%。 10月能源产品“涨多跌少”,据生意社价格监测,10月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能源板块环比上升的商品共20种,环比下降的商品共有3种,本月均涨跌幅为6.82%,均涨跌幅创年内新高,较9月份增长1.16%,同比亦大涨8.13%。 生意社能源分社资深分析师李文静指出,10月能源市场各方利好齐聚,“银十”如期而至,且与去年同期全线飘绿走势迥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10月OPEC冻产协议的达成,助推国际原油上涨至50美元/桶高位,买涨心理作用下的中下游用户积极补货,对国内主营地炼的推涨形成强有力支撑,油气产业链产品出现不同程度上行;二是目前煤炭方面的产能释放增加对煤价还未构成影响,而电力需求则在快速增长。四季度发电量有望继续维持6%至8%左右的增长率,同时在基建和房地产业的支撑下,钢铁和建材行业相应的煤炭需求有望出现4%至5%的增速。受此影响,“煤飞色舞”走势依旧。其中炼焦煤领涨能源榜单,焦炭第三、动力煤第九。 借助原油上涨东风柴油市场迎来年内最高涨幅 上游原油来看,10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07%,Brent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56%。OPEC达成冻产协议是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国际原油上涨至50美元/桶后开启震荡运行模式。OPEC数据显示,9月份OPEC原油日产量报3157.1万桶,创2012年以来最高;同时OPEC、EIA等组织均表示对后市原油价格充满信心,10月14月当周美国原油库存数据意外下降也提振原油价格上升。汽柴油方面:10月汽柴油上行幅度分别为3.61%、16.76%。原因有三:一是国际原油大涨,受原油提振,10月19日24时汽柴油零售价迎来年内最大涨幅,上调幅度为汽油355元/吨、柴油340元/吨;二是受买涨心理及涨价预期带动,中下游用户入市补货动作积极,双重利好,直接对国内主营地炼推涨心态形成强力支撑;三是地炼炼厂柴油库存偏低,且中石油有4.5万吨的外采计划,柴油供给短时收紧,柴油价格上行幅度较大。 终端需求表现良好液化气、液化天然气“携手”上行 液化气方面: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本月液化气价格上涨3.03%。一方面,10月CP(CP指沙特合同价。因沙特阿拉伯LPG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4,故很多国家与地区LPG的出口都参沙特的CP来作为其贸易出口的定价)大涨出台,丙烷340美元/吨较上月涨45美元/吨,丁烷370美元/吨较上月涨50美元/吨,折合到岸成本丙烷2660元/吨,丁烷2888元/吨,10月CP的大涨对市场形成明显支撑,进口量方面,预计10月份进口量在140万吨左右;另一方面,10月份气温继续下降,提振市场需求,金九的良好表现也令市场对银十充满期待,同时10月CP的大涨或也将提振部分投机需求,10月份整体需求表现良好。液化天然气方面:本月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2.56%。进入10月,2016年中国LNG市场跌势终止,国产LNG价格低位回涨,冬季行情启动。首先,假期结束后,无库存压力的LNG工厂价格开始回涨。其次,国庆假期后,LNG运输恢复,且下跌走势终止,LNG储备需求启动。对比于往年价格走势,2016年LNG市场价格回涨时间早于近几年的11月或12月;对于2016年冬季市场,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冬季将出现供应不足的“气荒”情况,因此9-10月LNG储备需求强烈,LNG市场早于往年进入冬季的上涨行情。 十月甲醇“狂热”更甚市场涨势脱缰难收 甲醇来看,月涨幅16.65%,占据能源涨幅榜的第五位,同时国内甲醇价格涨至年内最高点。首先,国庆期间运输受限,节后国内多地下游集中补货,多数地区贸易及生产商货源有限,各地惜售与疯抢情绪不断蔓延;其次,10月为甲醇秋季检修季,共计500万吨左右装置检修的利好消息也为甲醇价格上涨再添一大助力;再次,国际原油短期站上50美元高点,业者对未来行情的信心不断增强,且短期内可销售货物及库存偏少,甲醇期价也“水涨船高”,截止10月28日,华南港口总体库存在11.2万吨左右,较上月降低3.3万吨;华东港口总体库存在74.3万吨左右,较上月降低15.7万吨。下游二甲醚方面,甲醇(+16.65%)与液化气(+3.03%)走强共同提振二甲醚市场上行(+6.82%),二甲醚厂家挺价意愿较为明显,且整体销售氛围较好,目前二甲醚市场开工率上升至16%左右。但甲醇成本的持续高位对二甲醚利润压制依旧较重,二甲醚价格与成本线的差价仍在“毫厘”之间。 “煤超疯”持续疯狂煤焦产品“涨价脚步”不停歇 本月黑色系煤焦产品火爆依旧,炼焦煤+27.97%,焦炭+20.04%,动力煤+5.70%,均刷新年内最高记录。2016年以来,受去产能目标影响导致行业供需关系改善预期强烈,煤炭市场供应偏紧,推动煤炭价格增长。其中炼焦煤现货价格回升至12-13年均价水平(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目前价格、12年均价和13年均价分别为1350元/吨、1490元/吨和1120元/吨);而动力煤也回升至13年均价略高的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目前价格、12年均价和13年均价分别为620元/吨、700元/吨和590元/吨).;焦炭价格为1525元/吨,较年初累计涨幅高达122.63%,达到四年高位。目前动力煤价格飙涨原因有三,一是煤炭产量下降而发电量大幅增长。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27696万吨,同比下降12.3%;1-9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245632万吨,同比下降10.5%。9月先进产能产量恢复并不明显,煤炭产量继续大幅收缩。受房地产与基建市场逐步回暖,近期工业经济复苏明显,自8月份以来全国发电量持续大幅增长。9月份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36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水力绝对发电量95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4%;数据显示水电替代减弱促使火力发电大幅回升是提升;二是发电企业“蛋糕红利”的分享。自2016年1月1日起,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降低每千瓦时3.33分,本次电价下调的直接原因是2015年煤价下跌幅度过大。事实上,电厂盈利空间主要就是煤价下行后出现的价格差。进入2016年,全国火力发电量出现较大增长,对动力煤消耗增加,煤电联动,电价利润空间比较大,煤炭企业的议价能力有了显著变化,由去年的买方市场转变为今年的卖方市场,煤电的微妙变化变成动力煤上涨的有力推手;三是“光环效应”又叫“马太效应”持续发力,即强者愈强,越热越炒,越龙头涨势越猛。目前双焦、动力煤已经超越钢铁成为大宗商品市场的“光环”,加之金九银十的炒作,造成动力煤市场的疯狂。 生意社能源分社资深分析师李文静指出,10月能源市场整体大幅上行,这与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发布的中国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为0.57,均涨幅为3.83%,反映该月制造业经济较上月呈扩张状态,经济有上涨趋势)相吻合。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指出刘心田指出,10月BCI收大阳出乎此前预期---十月市场的表现相对于九月,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心田分析,之所以10月市场再度狂热,除了经济确有复苏的根本性影响,原因或可归结为两个关键词。一是流动性,国内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了市场较充沛的流动性,“不差钱”导致市场购买力、购买意愿增强,从而刺激了市场的活跃;二是黑色系,10月市场最抢眼的是以动力煤、焦煤、焦炭为代表的黑色系板块,主要品种月涨幅均超20%。黑色系替代原油、铁矿石、铜等传统市场龙头,直接带动了整个市场。 生意社能源分社资深分析师李文静称,后市来看,首先国际原油方面,伊拉克继伊朗、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之后第四个提出要求获得原油冻产豁免权,其次,俄罗斯意图原油冻产而不是减产。虽然opec国家就原油产量减少4%初步达成协议,但协议的最后实施仍要考虑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不确定因素。生意社总编刘心田认为10月仍系传统旺季,大宗商品市场整体环境有利,市场对行情抱有预期,但原油市场已经失去10月份的黄金上涨时机,50美元将称为原油年内价格的“天花板”。据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提供的最新数据,2016年11月份原油CCI(大宗商品信心指数)为-0.13,FPI(大宗商品未来价格指数)为-5.24,反映较多数市场人士对11月份原油走势看空;其次,黑色系煤焦产品方面,随着先进产能的释放,国内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善,动力煤价格有望理性回归,价格涨势有望进一步放缓,但由于四季度去产能任务较为集中,加之目前各环节煤炭库存均处于低位,冬季需求旺季即将到来,动力煤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四季度动力煤价格将维持稳中有升态势。焦炭、焦煤方面: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核心专家刘心田认为,目前双焦行情存在一定的光环效应,业者信心的膨胀与资本的涌入助推了期货市场行情。而从煤焦钢产业链来看,支撑双焦上涨的底部基础并不牢固,未来仍需警惕焦煤及焦炭市场的信心雪崩;再次,醇醚市场方面,目前甲醇下游企业短期刚需为主,随着冬季来临,部分下游将进入淡季,而甲醇期货则涨势不减,港口地区价格也维持坚挺,预计短期内市场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震荡走势,均价或将在2330元/吨左右。综合来看,11月份能源市场乐观看好,或呈现前高后低走势,能源指数高点料在695点,低点在664点。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