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来了,等待众多钢企的将会是什么呢?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来看,虽然出现转好迹象,但像去年一样的宽松货币政策显然不会再现,宏观经济也面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环境也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不过,对许多钢企来说,虽然目前行业内高库存现象严重,但由于宝钢等龙头企业带头涨价,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尚没彻底结束,所以日子过得还不坏。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钢企来说,2010年,挑战恐怕还是比机会多 “我手上的1.5万吨钢坯现在还不想出手,押到今年2、3月份再说。”钢材贸易商王先生向记者透露,最近有好几个买家要这批货,但都没达到理想的要价,因为看好钢价将继续上涨,所以现在不是出货的最好时机。 货币政策助推高库存 王先生之所以不急于出手存货,是因为手上资金充裕,没有现金流压力。 “王总,你明天给我开2000万元存兑。”在与记者聊天的当口,某银行上海支行一副行长向王先生索要“年终支持”——年终将至,为了财务报表好看,大老板对于银行的“业绩”支撑,在年终当口显然十分重要,效果也十分“明显”。 王先生答应得很爽快。“我们也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这是互惠、共赢的关系。”王先生颇为坦诚地告诉记者,他的贸易规模较大,不但经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在资金需求方面,银行的支持同样很关键。 银行的“坚决支持”坚定了王先生继续囤货的决心。王先生的老乡,同样做钢材贸易的杨老板同样与该行长关系融洽。 “银行的支持,确实对缓解现金流压力有很大作用,也在推动着贸易商们敢不断囤货。”杨老板表示,除了宝钢等大钢企不断强撑钢价外,宽松货币政策对高库存、高价格现象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钢材社会库存总量超过1200万吨,较2008年底600万吨增加了1倍多。2009年以来,无论钢价高低如何,我国钢材社会库存始终在高位运行,热轧品种尤其明显。 由于淘汰落后产能迟迟不见效果,再加上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低利率的压力,看好明年经济形势好转,使得钢材囤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也是市场上实际流通交割钢材量并没有明显增加、高库存不断持续的情况下,钢价仍能强撑的重要原因。 前景向好隐忧也多 虽然目前中国钢市存在“三高现象”——高库存、高价格和高矿价,产能过剩似乎并没有阻止业内人士对钢铁行业的看好,对于今年的钢铁业前景,许多业内人士皆持乐观态度。 “钢铁行业处于拐点上。”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表示,去年钢铁业全行业亏损,作为基础行业,钢铁行业不可能总是亏下去,因此行业转好是必然的选择。 去年末,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钢铁业2010年表现将好于2009年。罗冰生表示,中国目前还处于城镇化阶段,按照目前的需求计算,我国每年的粗钢新增需求量在5000万吨-6000万吨。如果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钢产量年新增需求可能大于6000万吨。 罗冰生表示,2009年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在2.2%左右,长期的低价格会积累反弹的效应。目前水、电、煤、运输费用都在增加,铁矿石价格也有可能上涨。总体来看,2010年钢材价格将出现震荡向上的调整。 虽然业内人士看好钢铁前景,但对钢铁业来说,今年的挑战一点也不少。 目前,美国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钢铁贸易战,并且规模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在美国的带头示范作用下,今年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或将激增,这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我国钢企的国际贸易环境,进口继续增加,出口持续减少现象或将持续。 另外,全球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预期般好转,迪拜、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加深,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欧美国家将长期面临去杠杆化、财政赤字高企,需求不足等问题。我国经济虽然出现较为明显转好趋势,但主要得益于去年规模庞大国家投资刺激的固定资产投入,由于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空前的流行性充沛,国内房地产、股市皆出现强烈的投机现象,我国今年经济上半年通货膨胀预期十分强烈。而下半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主基调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极大,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或将带来通货紧缩,尚没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国民经济,或将先后遭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双重挑战,钢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恐怕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 在面对外部挑战的同时,许多钢企还将面临生产成本不断高企,产品结构性调整的巨大压力。因此,对许多钢企来说,2010年,还不是收获年,而是挑战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