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最饱受争议的就是新股发行,我么姑且不论发行定价机制高低,就是新股节奏也充满争议,因为新股微观上总是供不应求,每一家新股都是得到大肆炒作,而宏观上则总是供过于求,常常指责管理层不顾市场承受力滥发新股。 据凤凰网,今年以来,新股中签的收益率在不断攀升。以新股上市后“一字板”打开首日的成交均价计算,今年8月上市的兆易创新(603986)堪称最牛新股,该股中一签获得的净利润高达15.33万元。此外,昨天打开涨停板的汇顶科技,中一签获得收益也超过15万元,令人瞩目的新华网,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喉舌走势也是令人惊讶,一连12个涨停板加44%涨幅,股价从27.69元涨到125.16元,每一根签浮盈10万余元。。今年以来,已上市160只新股,共有25只新股中一签收益超过5万元,12只新股中一签收益超过7万元。 新股巨大赚钱效应让市场一股难求,中签率一般只有万分之几,打新也成为市场无风险收益,不仅新股涨不停,还在与次新股炒作也疯狂,来伊份打开涨停以后已经翻倍,名家汇作为高送转的次新股不知道涨了多少倍,次新股成为了近段时间市场一大亮点,每天都有几十家股票涨停,换手率常常高达20-50%,大量资金沉浸其中乐而不返,导致新股次新股市盈率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几倍,以银行为例,一般城商行市盈率在6倍上下,但是次新股的江阴银行市盈率高达35.69倍,这个估值差放在成熟市场是很难成立的,只有在中国安然无恙。 次新股缘何得到市场恶炒,就在于中国股市历来有炒新的传统,次新股活跃度较高,中小投资者喜欢跟风炒作,适合大资金进出,因此只要有大资金在其中煽风点火,利用自己自资金优势,拉起股价,制造一个上涨架势,引导股价朝着自己意愿运行,就会有跟风资金源源不断而来,总是有很多投资者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绝对不是那个最后接盘者,因此大资金总是可以获利离场,因此市场很多活跃资金乃至公募基金都乐于在其中淘金,而证监会对市场操纵打击力度始终难以跟得上市场的需要,一方面是市场股价异动太多,次新股绝大部分换手率都很高经常出现涨停,有法不责众的难处,也有监管力量跟不上的难处,当然其中也有市场操纵认定方式不完善问题,其次是市场操纵者更为隐蔽,利用很多关联账户隐蔽交易,让管理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发现,三是执法者主动执法观念依然不强,对股价异动缺少跟进核查,四是对次新股炒作表现更多容忍度,以防止新股难以发的出去,因为中国新股发行压力很大,亟待加强新股发行节奏化解IPO堰塞湖,让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做出更多贡献,因此尽管市场对大资金操纵新股炒作有很多质疑,但进入核查的公司并不多见。 尽管投资者热衷于新股炒作投机,但是真正赚钱的是参与其中的大资金,中小投资者只是跟风瞎搞而已,长期下来很少赚到钱,深交所就认为一些投资者忽视股票基本面,热衷新股炒作,特别是部分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盲目跟风,追高买入,损失惨重,首日参与炒新账户普遍亏损,尤其是初次参与炒新账户亏损更为严重。据统计,2011年、2012年新股上市首日买入账户中,截至2012年底亏损账户占比分别为65%和56%,账户平均亏损率为10%。近年来炒新亏损最大账户亏损1400万元,单个账户最大亏损率58%。 炒作新股次新股亏多赚少,投资者依然乐在其中,有点不很明白,但是笔者认为与某些自媒体过度宣扬不无关系,而这些自媒体宣扬者本身就是私募大佬或者是游资大佬,其中利害关系不言自明。 新股恶炒副作用不可低估,向市场向管理层发出强劲的暗示,市场对新股需求旺盛,而且不是一般的旺盛,而是十分的旺盛,投资者对新股总是抱着欢迎态度,不管什么新股,只要是新股一律欢迎,而且承接力很强,不管多少新股都可以承接,都可以得到炒作,在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新股资源,截至目前,依然有近700家公司等待上市,市场很多人士呼吁证监会加大新股发行来抑制新股炒作,但证监会迫于市场走势和舆论压力一直小心谨慎的把持着新股节奏,但是依然默无声息的加大了新股供应,首先是每两周一批的核准批文改为每周一批,紧接着就是把每周新股数量从5家左右提高到6、7家,现在是每周九家,这意味着新股发行速度已经几近翻倍,如果后市新股炒作不改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新股发行。这可不是一个好的迹象,一个好的开始。 短暂来看,市场完全漠视新股加大供应,走势也是较为强劲,但是中国每一轮牛市都是终结于新股扩容,冲击6124点的超级牛市与中石油高价发行有关,而15年牛市与每个月两批新股批量发行也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现在走势虽然不错,但是新股发行提高到一定规模,时间持续一定长度,市场资金就会出现紧张,新增资金与新增市值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渐显露,投资者情绪就会受到打击,走势就会逆转,股指就会下跌,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缺少有效对冲手段,持股市值就会缩水,财富就会受到损失,投资者你能够埋怨谁? 笔者只有一句话来回答: 自己搬块石头砸自己的脚。 换一个方式就是自作自受。 再换一个方式就是以自己的赤贫成就别人的暴富.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