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郭施亮:中国股市不应该沦为圈钱垃圾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11-21 17:22:58 来源:中财网

中国股市不应该沦为圈钱垃圾场!


股市的首要功能是融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则市场运行节奏会得以扰乱,而原本的运行秩序也会变得混乱。


多少年来,我们听得最多的,往往是股市的融资功能,但股市投资功能,却提及甚少。然而,纵观这些年来的市场表现,股市融资力度持续高居不下,而股市再融资规模更是迭创历史新高。至于股市的投资回报情况,虽然较以往有所改观,但与市场融资、再融资速度相比,却显得相当疲软。


IPO,这是一个让投资者感到不安的话题。实际上,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内,IPO的发行节奏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市场的运行表现。


2015年,A股IPO融资累计规模达到1588亿元,全年实现220家新股上市,这已经是一组亮丽的成绩单。然而,在去年7月之后,因股灾风波的干扰,A股市场IPO也一度宣告暂停,由此也影响到当年的IPO发行速度。但,从去年全年的IPO融资情况来看,也是相当亮眼的。


2016年,A股市场实行了IPO新规,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市场资金利用率得以大幅提升,但在新规之下,市场逐渐演变成全民打新的时代,而投资者的打新收益率也骤然降低。然而,这似乎成了IPO加速发行的一个较好的借口。按照目前的发行速度,年内完成200家左右的IPO数量还是预期之内的事情。从今年的股市表现来看,虽然股市表现较之前明显逊色,赚钱效应也大幅降低,但料全年A股市场IPO融资规模会超过千亿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11月份之后,A股市场IPO发行节奏却显著提升。自本月以来,每周都颁布新一批的IPO核准名单,而一周一批次的IPO核准速度,已经创下了近年来的单月核准之最,而面对IPO的频繁发行,刚完成信心逐渐修复的A股市场,可否抵御住如此频繁的IPO发行节奏,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确实用力过猛,似乎有一种年底加速发行的节奏,试图为长期存在的IPO堰塞湖“泄洪”。但,快速的IPO发行节奏,显然并未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的可承受能力,一旦新增流动性无法抵御住IPO抽离的资金压力,则之前市场艰难修复的投资信心,可能会受到沉重的冲击,而市场的上涨趋势可能再一次受到影响。


去年4、5月间,A股市场IPO发行节奏骤然提升,一月提升至两批次的水平,且期间先后安排了多家大盘IPO的发行,加速抽离了股市的存量流动性。与此同时,随着股市“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节奏加快,市场新增流动性或持续做多的动能无法应对持续抽血的市场压力,却加速了市场拐点的形成,随之而至的,却是一轮非理性下跌行情的展开。


当前属于IPO新规下的市场大环境,但这并非IPO加速发行的最好理由。


究其原因,一方面要看市场自身的可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看相应的国际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由此可见,虽然IPO新规下,新股加速发行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会有所降低,但过于频繁的发行速度,却进一步对本已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环境构成压力。与此同时,鉴于目前A股市场近3000家上市公司,新股加速发行会加剧市场资金的分散程度,而在存量资金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资金更可能聚集于具有赚钱效应的新股乃至次新股身上,而其余多数股票却鲜有资金关照,甚至沦为股票市场上的交易僵尸股。


近日,A股注册制改革重启了风声,虽然说目前距离全面铺开注册制度还有不少的过程,但按照当前的IPO发行速度,实际上已经让市场深刻感受到注册制改革前的压力。


事实上,对于新股的频发,以及新股和次新股的估值股价频繁遭到市场爆炒的问题,却间接提升了整个市场的估值压力,对价值投资者构成沉重的冲击。然而,待新股及次新股热炒之后,却提前大幅透支掉其未来的盈利预期,而紧随其后的,则是上市公司高管的先后套现,乃至提前辞职套现拟绕开减持规则的限制。但,其最终结果,还是让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接过最后一棒。


需要注意的是,多年来,中国股市新股上市的速度是远远高于上市公司的退市速度。由此一来,股市优胜劣汰的功能就不能够得以合理地发挥,而待大量新股密集发行,且其股价先后遭到市场的疯狂热炒之后,却给市场带来更高的估值压力。然而,若在此期间,上市公司频现业绩变脸的情况,且缺乏了强有力的监管与处罚手段,则股市自然沦为了圈钱垃圾场,这对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是构成直接性的损害。


既要保持股市适度的融资功能,又要注重股市的投资功能,而且要为投资者创造出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这显然是中国股市得以长远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退一步来说,若股市盲目注重融资以及再融资,并试图发挥出其最大限度的融资力度,则此举更可能过快消费掉股市的融资优势,一旦股市再度陷入熊市,重返信心冰点的阶段,则再度激活起股市的融资优势,那就并不容易了。


责任编辑:傅旭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