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因次贷危机爆发而一夜之间陷入“冬眠”的全球并购市场自2009年下半年起开始“觉醒”,更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第四季度上演了一场6个月前难以想象的井喷行情。从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到投资大鳄巴菲特,不约而同地选择此时重返“江湖”,这不能不让人们对于未来一年的并购市场充满期待。分析人士预计,尽管2010年全球并购市场不大可能回到2007年时的鼎盛状态,但这一年间的并购角逐对于未来10年全球企业的座次排位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反弹初期勇者胜 根据彭博社汇总的数据,2009年全球并购额为1.7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7%。但是,受埃克森·美孚收购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开发商XTO能源公司以及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全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伯林顿北方公司77%股份这两宗超大并购交易推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并购额达到5300亿美元,同比上升52%,从而创下一年多来最大单季增幅,也揭开了全球并购市场的反弹大幕。 相比于6个月以前,全球并购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快速而且极富戏剧性的改变。渡过危机难关的大型公司不再只是谈论政府救助、破产、裁员乃至囤积现金,而是重新开始寻找下一个收购目标。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调查发现,全美33%的公司CEO可能在2010年进行收购活动;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也发现,在欧洲规模最大的公司中,有五分之一的公司今年有重要收购计划。此外,亚洲、拉美等在危机中快速反弹的新兴市场也都释放出了投身全球收购/并购交易的信号。 截至目前,包括摩根士丹利、伯恩斯坦在内的研究机构对于2010年全球并购市场的定义仍然只是温和复苏,摩根士丹利欧洲并购部门主管迪尔特·托洛夫斯基预计2010年全球并购额将上升10%至30%。但分析人士认为,正是在并购市场反弹初期这一特定时点,敢于率先出手并购的企业才可能迎来更可观的获利机会。有研究显示,那些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达成的并购交易,其回报往往好于在经济上行周期中完成的交易。由于相当一部分公司在经济形势彻底转好以前还不愿意参与收购,这就大大减少了并购市场的竞争强度,为那些愿意冒险的企业提供了更有利的机会来达成收购,而目标公司的价格也会较市场火爆时更加合理。 关注三重推动因素 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这一大背景下,推动并购市场在沉寂两年之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企业战略调整需要。本次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经历了自由落体式的快速下滑,这使得许多企业自身业务模式所固有的弱点一一呈现。一些在经济繁荣时期看上去无可挑剔的产品和服务,在衰退面前却瑕疵尽显。这样一种被动自省迫使企业尽快进行战略调整,而并购市场的重新活跃恰恰为其提供了修复漏洞的机会。因此,分析人士预计,2010年全球并购活动的一大特点将是关注合并后企业的长期收入和利润增长以及整体战略部署,反弹初期投机性收购的比例可能相对有限。 其次,企业在危机期间自身囤积的大量现金使得较大规模的收购或并购行为成为可能。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和削减开支,因为没有人知道危机会持续多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09年大量公司的业绩报告中显示收入减少,但利润却超出市场预期。事实上有数据显示,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自雷曼破产以来积累的现金总量已经增加了1000多亿美元。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把这些现金用于有目的的收购或并购交易实际上是非常经济的一件事情,因为在单个公司已经没有更多运营成本可以削减而整体经济增长仍然缓慢的情况下,公司合并将带来新的削减开支空间。与此同时,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公司合并也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进而增加收入。 最后,私人资本回归是未来一年全球并购市场复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美元走低和借贷成本处于低位的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私人资本将流回并购市场。近期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IMSHealth、全球知名娱乐公司BuschEntertainment和全球最大网络电话供应商Skype的收购交易表明,私募股权基金已经重返战场,并且正在寻找创新结构来达成交易。此外,寻求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新兴市场国家及部分欧洲国家也很有可能通过其独立主权基金参与并购市场。 美国苏利文与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负责并购事务的合伙人弗兰克·阿奇拉近日在为美国《商业周刊》撰写的专栏文章中称,未来十年的赢家和输家很可能就取决于今年。“巨大的并购机器即将开始运转。幸运的是,市场看上去已经准备好帮助我们更快而不是更慢地朝那个方向迈进。”他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