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要交易的就是人民币贬值和通胀上行的逻辑。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市场,都看不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 国内商品期货“双十一”当日的“屠杀”惨剧还历历在目,眼下这一大类资产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似地继续扶摇直上——11月23日,内盘黑色系期货开盘大涨,铁矿石主力涨8.7%,热卷、螺纹钢涨超4%;24日,黑色系期货远月合约持续大涨——焦煤1705、1709合约涨停,铁矿石1708、1711合约涨停,焦炭1704、1706涨超8%。 就全球来看,这种狂欢的局面都有增无减。国际油价亦在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冻产进程和通胀上升预期下获得支撑。 更值得注意的是,鲜少唱多大宗商品的高盛近期也开始呼吁——“是时候了,加码押注大宗商品吧。”不得不问,之前的“屠杀”正是因为前期商品涨幅过度、杠杆过猛,那么未来大宗商品是否还有持续上涨的基础?供给侧改革等因素究竟将如何影响现货和期货市场?海外又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值得关注? “当前商品期货市场几乎看不到空头,做多情绪高涨。”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资深交易员王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在“双十一”当日,根据短期盘面和市场情绪,王洋已经预见到商品或将大涨,并准备向账户转入资金加仓,但因账户故障而操作不顺,一转眼便发现市场直线暴跌。不过他仍然认为,尽管经历了暴跌行情,但这样的大调整反而是加仓的好机会。 “由于短期有色和黑色等部分品种涨幅过快,监管趋严和量化交易等多种因素导致短暂流动性不足,由此引起的暴跌并不能改变商品期货总体走牛的大格局,在做多通胀的大背景下,我们仍然看多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大宗商品期货行情。”王洋称。 良运期货交易员何北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主要交易的就是人民币贬值和通胀上行的逻辑。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市场,都看不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供给侧改革下,供需关系偏紧,现货价格较高;中长期来看,明年5月合约可能存在压力。” “屠杀”后市场火热依旧 回顾11月11日的夜盘,至今仍令人触目惊心。盘初,期货多头再现碾压之势,黑色系、有色系、棉花和橡胶等品种接连大面积涨停。然而,20分钟之后,情况急转直下,由菜粕下跌开始,螺纹钢、热卷、焦煤、焦炭等品种迅速下跌,平均跌幅近5%,PTA、棉花、橡胶等更是在几分钟内从涨停切换至跌停,期货市场上演了罕见的多空“双杀”。 对此,王洋对记者表示,其实大资金并没有实质性撤离,甚至暴跌后还出现大力加仓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此前短期内涨幅过大,单边预期强烈,再加上监管政策对一些品种的持仓上限进行了限制,也对资管产品的杠杆进行了清理,导致短期流动性缺失。同时程序化交易的止损导致市场暴跌加剧,以至于部分品种击穿了期货公司的保证金底线,必须强行平仓。” 具体的监管政策包括,11月9日,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三大期货交易所再出商品期货调控政策。上期所调整螺纹钢、天然橡胶及锡相关合约交易手续费。大商所表示,自2016年11月11日收盘后(当周周五夜盘交易时段起),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焦炭和焦煤品种,单个品种、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1000手,并且调整焦炭、焦煤品种保证金和铁矿石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 “当晚我在看盘,即时把多单平了,又下了一些空单,小幅盈利。其实,此前所有品种都在大幅连续涨停,这种趋势必定是不可持续的。”何北告诉记者,“可能还会出现买外盘空内盘来做外汇套利的,这对内盘也会有影响,尤其是当套利资金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当时基本没有对手盘,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外加程序化的止损,就很容易爆仓。” “双十一”前,商品市场的涨势的确过于疯狂。焦炭16连阳、焦煤及铁矿石接连大涨,有色金属行情启动,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入狂欢,期货市场继4月上演黑色系行情之后,“十一”长假后再度陷入“疯狂”。以焦炭为例,有交易员感叹——2016年1月15日才558点左右,如今最高涨到2276点多,不到一年涨了3倍。 不过回调过后,市场情绪并没有偃旗息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除了看好股市以外,各界仍然看好商品市场年末和明年初的交易机会,而对中短期的债市走势相对看空,这多数是基于对通胀走势和全球风险情绪的判断。 高盛本周称,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都在回暖,投资者明年应该押注大宗商品价格会走高。这是该集团在4年多以来首次推荐加重对该资产类别的押注,高盛也是华尔街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 10月,全部主要地区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在走强,推动了铁矿石、铜及其他基础金属的上涨势头。高盛上调了其对铁矿石的价格预期,原因是钢铁使用量意外反弹,大范围的补进存货刺激了需求,高盛还预期明年油价会上涨。 以柯里(JeffCurrie)为首的高盛分析师在周一(11月21日)的报告中称:“近期全球PMI都在加速回升,意味着大宗商品市场正进入一个更为强势的周期。供应限制政策应该在短期内利多石油、焦煤及镍,而成本削减措施则将刺激天然气及锌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助推价格回升 当前市场情绪之所以乐观,与商品的基本面紧密相关,这和年初的那波上涨逻辑截然不同。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内大宗商品就开启了一波反弹。例如,当时最引人关注的无疑就是“疯狂的铁矿石”,其价格自去年12月的低点暴涨60%,然而多方分析师并不看好其可持续性,并认为铁矿石的供需基本面依然疲软。 当前,商品上涨的基础似乎更加扎实。王洋告诉记者,“年初的上涨逻辑在于市场在消息面刺激下的超跌反弹,同时计入了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此外,每年年初又是中间经销商补库存的时候,需求还是有的,结果就会造成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和产品提价。 而眼下,“供给侧改革的力度较强,确确实实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王洋举例称,包括如橡胶等产品的供求都仅仅是平衡而已,“如焦煤、焦炭等品种的现货对期货是升水的,可见现货供给跟不上,例如有些厂焦炭等只有5~7天的存货,那么无论多贵的现货都必须要补仓,不然就无法开工。” 此外,他也表示,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宗商品熊市以及去产能进程,“一些支撑不下去的小公司其实已经倒下,因此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产能越发集中。那些存活下来的大型企业一般比较保守,它们在过去五年里日子并不好过,因此即使短期行情来了也不敢大力扩大产能,因此产能不一定马上上来,这也利好商品价格。” 何北对记者表示,“由于工程机械产销旺盛(包括存在地方对机械设备强制性报废的可能),橡胶需求也异常火爆。”他仍持续看好2017年1月的橡胶合约(1701),“无论期货还是现货,都看不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但中长期来看,可能要警惕明年5月的合约,例如供给侧改革最为利好的品种——煤炭,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扩大煤炭供应了。” 国金证券表示,今年商品产能的周期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从采矿、黑色、有色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1年之前一直维持高位,从2011年开始快速下滑,考虑到周期行业的开发周期,现在大概率已经影响到供需结构,产能周期已经发生扭转。在此背景下,一旦出现行政性的去产能、出现需求的弱复苏、出现投机资金的涌入,大宗商品价格向上的弹性就会比较大。” 既然产能周期已经进入新阶段,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商品的反弹能持续多长时间? 国金证券称,虽然这一问题极具不确定性,但如果从历史中找规律,这一次大宗商品的反弹是发生在2000~2011年十年牛市、2011~2015年近六年熊市之后,“历史上上一次可比的经验是,1971~1980年十年牛市、1980~1986年六年熊市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了2年。” 此外,近期一大不可忽视的趋势则是人民币贬值,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商品的狂欢。“现在国内外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人民币下行趋势则较为清晰,这一定程度上利好商品,尤其是焦炭、橡胶、铁矿石等,但粮食类的金融属性比较差,大豆则必须要参看外盘。”何北称。 警惕“特朗普式通胀”预期逆转 谈及未来的大宗商品前景,除了基本面、交易性因素等,预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正如上述多位交易员所述,当前交易的就是通胀上行的逻辑。除了国内实际通胀预期的小幅攀升,更多的其实来自于海外预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其大兴基建的施政纲领抬升了各界对于美国的通胀预期,并传导至全球。 特朗普胜选后的一周内,渣打银行便调升了其对于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的预期,这也是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渣打预计该指标在2016年为1.7%(+0.1%),2017年料为1.8%(+0.6%),2018年为3%(+1.4%)。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权益类资产和大宗商品将继续走俏。 那么不得不问,这种通胀预期究竟会否落空?毕竟特朗普并未正式就任,“我们并不知道他和他所领导的政府是否能够将这些主张落实。然而,面对当前经济现实的制约(如财政赤字),他作出的部分承诺到底能兑现多少,我们仍将拭目以待。”橡树资本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Marks)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兴业研究近期还“泼了一盆冷水”——“再通胀”憧憬或落空。兴业研究认为,综合考虑特朗普基建政策、大宗商品聊胜于无的新增需求,以及能源独立性造成全球原油过剩加剧,特别是考虑到基建拆迁的困难,市场当下对“特朗普新政”的通胀预期很可能高估了。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测算,特朗普提出5500亿投资计划,所带来的新增粗钢、精炼铜需求大约相当于2015年全球粗钢和精炼铜需求的0.4%和0.2%,在全球钢铁和有色总体过剩严重的背景下,如此有限的需求应该无法对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此外,特朗普计划推动能源革命,使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从原油角度上看,尽管美国难以实现原油自给,但如果美国页岩油产能利用率提高,则可能加剧全球原油的过剩程度,对原油价格形成压力。”鲁政委表示。 就国内而言,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本报记者称:“受制于货币政策向价格型工具的转变和食品价格波动的放缓,未来通胀的波动有望下降。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CPI将在2%到3%之间波动,波动率下降。”他认为,从国外的经验看,基于利率的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关注通胀,甚至以稳定通胀作为目标,并通过采用利率走廊等形式来实现该目标。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