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当王亚伟不惜亏损50%抛售中科招商股票,当一些挂牌企业主动摘牌,当券商选择退出部分挂牌企业做市时,新三板的发展症结似乎已经显露无疑。 事实上,从最近的数据来看,新三板市场保持了一定的复苏姿态。 刚刚过去的11月,新三板通过定增完成的融资金额达143.62亿元,与今年高峰时1月份的144.10亿元规模基本持平。在认购对象中,也不乏阿里巴巴、青岛海尔、中国-比利时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低迷了大半年的定增市场终于有了一丝“起色”。 二级市场也传来捷报,11月份新三板总成交额达206.92亿元,这比1月份还多6亿元,成就了月成交额波动式U型增长曲线。 但这依然没有改变“公募一哥”王亚伟的黯然离场。资料显示,2016年11月9日,王亚伟旗下中铁宝盈资产—昀沣3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分别进行了21笔交易,减持中科招商股票93.8万股股票,交易最高价格为1.39元/股,最低价格为1.37元/股。与其成本价浮亏54%。 而截至2016年11月30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升至9764家,另有198家待挂牌企业,两者合计数量高达9962家,新三板“万家灯火”近在眼前。 和王亚伟的撤离相仿,近期一些挂牌企业也开始主动摘牌,离开新三板。 进入11月份,有14家挂牌企业摘牌,其中的沃福枸杞(833270.OC)、船牌日化(836526.OC)11家公司是主动摘牌。另有佳和小贷(834610.OC)、众益达(833974.OC)和森东电力(833364.OC)等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半年报被迫摘牌。 主动摘牌中,除了转板IPO因素外,不看好新三板的因素正在上升。 我们分析上述公司和机构主动撤离的原因,一是今年以来股转中心对新三板监管趋严。 11月29日,股转公司一天就发布了6条监管公告,剑指股份代持、闲置资金投资股票等行为,券商、律所及挂牌公司纷纷“中枪”。 而整个11月,股转中心共开出了25张罚单,涉及13家挂牌公司、10家券商和2家律所。秋后算账、抡纪律处分“大锤”,都是监管升级的表现。 同时,除以往的关联方交易、资金占用等问题外,股转对做市商做市不合规、违规开户等情况更是零容忍。 11月,新时代证券被股转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比新时代证券更严重的是,财富证券未严格执行合格投资者准入标准,也未如实上报违规开户情况,股转对其处以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 这样的高压监管,让券商谨小慎微,一些券商开始选择对部分挂牌企业退出做市服务,收缩业务。 11月30日,天风证券宣布退出为皇品文化(831454)、同成股份(830909)及阿迪克(831722)等公司的股票提供做市报价服务。华福证券与东方证券等也宣布退出为七星科技(430746)等公司提供做市服务。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自新三板实施做市商制度以来,共有177起做市商退出为挂牌企业做市事件。其中,100起退出做市的做市商为挂牌企业首批做市商,116起做市商退出做涉及的企业处于创新层。 不仅做市商在退出,挂牌企业做市的动力也在下降。九鼎集团(430719.OC)及信中利(833858.OC)等知名挂牌企业纷纷放弃做市转回协议转让。 2015年末,新三板5623只股票中有1112只选择做市,做市占比达19.78%,而到了2016年11月末,9764只股票中仅有1648只做市,做市占比降至16.87%。 第二个原因是,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新三板市场每天的交易量保持在6-10亿之间,尽管和之前已经有所提升,但和主板相比,这规模不及一家二线蓝筹上市公司的交易量。 这样的交易规模使得许多挂牌企业的定增融资无法实现,使得之前投资的VC、PE和二级市场的参与投资机构无法实现有效退出,形成恶性循环。 加之每年固定的辅导费用、挂牌服务费等,让一些挂牌企业萌生退意。 第三个原因是,市场对新三板定位以及政策预期的落空。 新三板分层机制推出之后,后续的政策利好迟迟没有落地。做市扩容只闻其声不见下楼梯,直接转板制度更是遥遥无期,而降低500万投资者门槛已经宣布不可能。 11月23日,主管证监会非公部的副主席赵争平的讲话似乎为新三板的定位划上了句话。“实行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坚持培育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从源头上防控风险。”新三板已经被定性为机构交易场所。 市场期待的新三板升格为交易所的预期彻底落空,也预示着新三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流动性困境会是各方参与者的紧箍咒。 所以,在当前新三板定价功能失真和融资功能逐渐下降的背景下,挂牌企业主动退出新三板,机构撤离以及券商收缩新三板业务也就在所难免了。 11月30日,中信出版(834291.OC)公告上市辅导备案已被北京证监局受理,正式进入IPO上市阶段。11月份共有25家挂牌公司宣布转板A股,而目前这样的转板企业已经有276家之多。 对于新三板而言,这些转板IPO的优秀挂牌企业,已是准备主动和新三板说再见。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