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不断的险资举牌,仍然是当下A股市场的热点。近日,中国建筑、吉林敖东、伊利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因股价异动而停牌核查的格力电器,已被险资看中也是大概率事件。应该说,险资举牌热潮的再次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市场的人气。 历史数据表明,A股已经进入险资举牌时代。自2015年初以来,A股被举牌的上市公司达到了150余家,其中三分之一涉及险资。从举牌时间来看,2015年7月至9月、2015年11月至12月以及2016年下半年三个时间段是险资密集举牌的时间,基本上可以视为热度持续不减。事实上,险资举牌的热情很可能会继续超出市场预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得到延续。 资产荒下的必然选择 险资的投资特征是追求稳健收益,其举牌的热情是随着资产荒的延续而高涨的。价值发现是险资举牌的一条主线,相当一部分被险资的举牌的上市公司,都是中长期价值投资的优质标的,符合险资着眼于长线资产配置,抢筹优质标的、锁定收益的诉求。 从资产配置方向来看,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普遍下滑,高收益的债券投资则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这决定了权益类投资必定受到险资追捧。在低利率的环境下,无论是债券、定期存款还是理财产品等非标资产,收益率都在下滑,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仅为2.7%。此外,在实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的债券违约也进入多发期,而保险资金仍有约80%资产配置于信用类资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A股中低估值、高分红或成长性较好的优质上市公司,仍然是较好的财务投资机会。 资产荒局面的破解有赖于实体经济的真正复苏和成功转型,而从实体经济的表现来看,虽然2016年的实体经济表现没有出现硬着陆的险情,但主要还是传统经济政策刺激的结果,结构性改革的门槛还远远没有迈过去,这决定了实体经济在未来仍面临一定挑战。 保费收入高增长,“险资举牌时代”不会落幕 目前险资在权益类资产上的配置比例,远远没有达到30%的监管要求上限。此外,由于社保难以社会的保险需求,近几年我国的保险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保费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未来几年仍将延续,这意味着险资未来仍有旺盛的投资需求。 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保险资金权益类配置1.8万亿元,占比超过14%,但不及30%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的一半,险资举牌可谓弹药充足。从海外国家的经验来看,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会随着资本市场的表现而变化,弹性较大,如英国险资的权益类投资比例稳定在30%左右,而美国、日本险资的该类资产配置则在金融危机后出现大幅下滑,目前不到10%。 不过,即便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维持在14%,较快的保费增长也会使该类配置的绝对规模出现增长。2013年到2015年的三年,我国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9.6%、17.49%和20%,今年上半年,我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37%。据测算,保险业保费收入到2020年将达到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对应的投资资金约为22万亿元,按照14%的权益投资比例计算,权益投资累计金额将达到3.1万亿元。 激进风格难持续 目前的险资举牌仍然带有资产荒下赶早抢筹的性质,此外,险资举牌与行业的并购、整合趋势共振,以及部分险资确有投机偏好,都使得险资在A股市场的表现风格偏向激进。因此,虽然险资举牌在A股仍将是“现象级”的存在,并随时可能成为市场的热点话题,但随着有限的优质资产标的估值拉升,险资的资产配置难度也在加大,个别由险资行为激进引发的问题,也会被监管层注意并加以规范,这些新的趋势,都会使未来险资参与二级市场的行为趋向理性、温和。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