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12月2日
地点:五洲宾馆A座二层黄河厅
实录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第三届中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机构合作会议。感谢各交易所、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以及其他各方的大力支持,对各位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4年、2015年我们先后在上海和济南举办了“中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机构合作会议”,在参会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第一届会议结束后多家公司受此启发着手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并进行了第一单机构间的期权交易;第二届会议结束后各机构间积极开展互联互通,形成了各自的小圈子,机构间的业务也不断地在发展。
本次会议,也就是第三届会议,我们着眼于当前场外业务的核心问题,探索具体的机构间合作方式,积极分享业务开展经验,希望做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我们做实、落地,真正促进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首先,有请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庆斌先生为本次会议致欢迎辞!
刘庆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期货行业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在国际期货大会召开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第三届中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机构合作会议,首先我代表会议主办方向莅临会议的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出席本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机构间合作的有效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新旧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经济下滑的压力加大。大宗商品市场持续剧烈波动,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交互影响,导致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管理风险、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成为实体企业能否生存、能否转型升级的重要问题。
场外衍生品可以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方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的投资避险需求,具有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务院、证监会多次发文指出,要促进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支持期货等机构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探索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产品保险的机制,扩大保险加期货业务试点,为场外衍生品市场找到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契合点和发力点。国内各商品交易所先后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保险加期货试点,以及场外期权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社会各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2016年场外衍生品市场获得迅猛发展,具统计,截止目前,行业有24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场外期权业务,新增金额超过150亿元,是2015年的3倍以上,为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切实履行了金融机构服务市场的功能。随着场外衍生品交易量的增加,市场风险逐渐显现,规模化、效益化发展面临一定的瓶颈,对冲手段单一,流动性不足等已经成为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机构间交易逐步开始活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缩小了价差,但依然存在很多流程上的问题,比如沟通机制不够健全,效率较低,报价方式、结算方式差异较大,没有第三方清算平台,缺乏机构间授信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机构间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尽快建设、活跃场外衍生品机构间市场,携手推进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随着实体企业对场外衍生品认识的深入和需求的增大,场外市场将会迎来崭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预祝第三届中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机构合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为大家演讲的一共有四位嘉宾,分为两部分,分别邀请境外大宗商品企业的资深交易员以及国内一些开展业务比较早的期货公司场外业务骨干为大家介绍大宗商品OTC市场在国内外的基本情况。
首先请第一位演讲嘉宾郁渊博先生介绍“海外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的发展以及对国内市场的展望”。郁先生现任职于摩科瑞能源贸易私人有限公司,曾就职于英国美林证券及英国摩根斯坦利,2016年回归亚洲,具有丰富的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建模定价经验,主要侧重于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在实体企业中的运用。
有请郁先生!
郁渊博: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欢聚一堂,由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海外大宗商品衍生品的经历以及经验以及对国内市场的展望。非常荣幸能受主办方的邀请,我在三、四年前就被鲁证期货邀请回来做过期权的做市商机制培训,今天能够再次来到这边和大家欢聚于此,我觉得非常荣幸。
产业链从以前的金属产品扩展到能源类产品,黑色、有色、贵金属、指数类以及各方面的产品,所以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最基本的关于大宗商品在海外是什么样发展情况的介绍。
首先大家看一下,全球衍生品市场的规模,衍生品大家都有一个概念,衍生品市场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这边有一个图大家可以看一下,每个小方块表示一千亿美元的资金量,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股票企业,苹果股票大概市值六千亿美元。我们看右边的图,分为两块,左边块第三类有五小点,其中有一个是苹果股票;再往下看,全球纸币和硬币的流通量大概是5万亿美元左右,相对应的下面小黑框,第三和第四个小黑框,黄金的储备量和相应的市值才7万亿美元左右,17%就是被央行和INF所持有,相对应的块,我们可以看到股票市场的市值在70万亿左右。一般在美国,除了衍生品,最大的是债券市场,在200万亿市场范围。我们看最左边最下边的图,我们看衍生品市场大概有多大?右边那块的上限和下限,我们大约估计一下,衍生品大概到630万亿美元,也就是右边蓝色区域的空间。如果我们再往上看,上限到多少?1200万亿美元,你把衍生品市场加在一起看,右边的柱状图,那感觉到右边的柱状图相对所有交易的,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规模有多大,因为光看数据本身很难感觉到比例问题,你看图,你就可以感受到,衍生品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个比例大到一定程度,你就不能进行有效估计。
衍生品市场对金融市场以及我们日常生活起到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和生产国,衍生品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大家都非常清楚,一方面有大量的衍生品需求有待被挖掘,以及政府的合规合法性被进一步的去规范化。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群体对衍生品已经不再抵触,开始接触,并且利用衍生品开始套期保值,开始规划计划生产。大宗商品从高峰转入低谷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因为没有有效利用衍生品对冲危险,导致他们经历了很多、很惨痛的经历,不管是黑色还是有色金属,就是经历都非常惨痛。通过衍生品,其实可以更好的消化这些风险,使得经营生产能够更加规范。
在座都是行家,衍生品这个东西,作为外来词瞬间被吸收掉了,什么是衍生品?衍生品其实并不存在,它一定是依附一个实际的东西,它的价值随着标的物或者挂钩产品变化而进行变化的产品。当衍生品的交易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很多就会对衍生品直接进行交易,从而反推对标的物的主导型作用。最后一点更加重要,资本市场逐利性推动下,一定会导致衍生品市场会脱离挂钩产品,为什么我们最近能看到很多现货,不管是贸易商还是以前投机者就说,现在市场看不懂,因为你按照传统方式理解供求关系,市场紧张不紧张去进行投资或者投机的话,已经远远不能实现这个目的,很多都是通过衍生品的资金追逐导致基本面会出现背离,所以衍生品的交易一定会对基本的挂钩产品、标的物产生扭曲的情况。场外衍生品其实是说对现有场内衍生品的补充,但是当我们提到场外衍生品的时候,国内直观理解是期权,这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但是海外,衍生品市场期权只是一小部分,大量存在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基差,大量存在指数,这种产品很多,期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场外衍生品是对场内衍生品的补充和拓展,我一直和朋友聊,譬如说现货、期货、期权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现货就是一个点,在码头或者港口买货值多少钱,这是一个点,这个点值多少钱。期货是对未来的现货进行槽子,不可实现的时候才有期货,它把一个点拉成一条线,未来任何时点可以对现货进行操作。期权是把线拉成面,未来任何时间点、价格点可以进行操作。譬如你买一个看涨期权,是说你未来挂了止损单,现在铁矿60、70元,你100元止损,等于价格高于100元,你就100元买入。如果2017年12月份,你想40元挂单买入,你就卖出期权,价格跌破这个价格,别人会把铁矿卖给你。期货对应的是看涨和看跌的止损和止赢单,这是把线拉成面,是对期货行为上的补充。
大宗商品衍生品具有特殊性,所以这些衍生品一定是挂钩于现货的,这是远远不同于股票市场或者利率市场或者外汇市场,它一定有基准的东西在那儿,这到最后的时候不能背离。大宗商品的复杂程度维度高于普通市场,譬如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它是一个维度,大宗商品是二个维度,近期是资金和紧张程度的联系,所以一定会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一维在前端,一个一维在后端,中间有一个东西联系起来。大宗商品因为有现货和期货这么一个存在,必定存在中间的升贴水,这个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的股票或者证券市场。所以对冲的时候,也就会增加对冲的困难性。
基于大宗商品不同类别的产品线和大家分享一下主流的衍生品的模式。
油是我们最熟知又最陌生的产品,因为中国的油市场是非常扭曲的市场,导致我们的油品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多,但是油品的存在时间和深度和宽度是非常广的,在海外这个产业链非常完整,所以油品的各种衍生品是最丰富、最完整、横向、纵向交叉最明显的产品,所以我们从油上开始探讨。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基准,它其实是对整个大宗商品的价格起稳定作用,这个作用在两方面,一是原油以及到最后的成品油是所有矿山开采的成本的重要部分。其次,能运输任何矿,航运的成本也是通过原油、成品油来体现出来的,所以当油量下跌的时候,大家可以理解大宗商品有沉压的情况。所以油与大宗商品有这样的情况。其次是美元的影响,大部分矿都是在南美、非洲这些地方,这些矿本身的计价、人力成本都是当地货币进行计价,上面有负相关性会备受压抑。美元和油的负相关性也会体现在这方面,当油的价格受压制的时候,一定会对大宗商品进行压制,目前市场有些不一样,待会儿可以再探讨。
油存储和运输很容易,使全球联动性就非常容易实现。原油主要是以三大板块欧洲、美洲、中东、亚洲地区,最复杂的就是布伦特,它交易时间特别长,所以存在的层次很鲜明,最底层原油现货交易,再上面是现货的远期和约,再往是由原油期货,再上面还有掉期合约,这四个层次之间互相之间就有一个交易平衡,各种产品把这四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些衍生品体现的是现货和期货之间的这么一个关系,大量做市商在里面提供流动性。全球化,不同油品之间的全球化联动过程,比如西非油,作为中间地带,如果亚洲需求比较好,远大于跨海的成本的话,它可能就会往中国或者亚洲开始运,而不往美洲运,当价格出现背离,就往那边运。所以不同油品中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而这些东西都是衍生品,不是简单期权的东西,最大的应该是WTI和Spread是最大的衍生品。
其他的上百种油品是挂钩主力合约进行定价,油品从现货到期货到下面提到的成品油和化工品,横向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联动性。主要的衍生品存在是几大类,如果作为油厂或者油田,中东一般不太愿意,你就理解为主流矿山一样,它不太愿意做,因为这个市场成本很固定,我只要保持相对的利润空间,挤死对手就可以存活。真正利用衍生品做套宝是页岩油公司,因为页岩油获得新技术之后,他们开采大量借用银行资金,油价大跌,他们要还银行贷款,所以不得不被迫进行套保,主要是以齐全方式进行操作。如果有兴趣了解,2017年或者2018年远期原油波动率,看涨期权是非常平的,因为大量期权通过看跌、卖看涨,0成本的结构做进去,所以大部分看涨期权波动率就会被打压下来,近端,原油的笑脸很明显。
主要的方式还是月均价为主,作为油田或者实际企业,他不希望套保受到影响。这个月均价然后期权在上面,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12月份的原油,Swaption期权比较近,是3-6月份,所以时间匹配有一定的空间,这是指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你把油放在油罐里面要放租金,每月3、4元,如果月间差到5毛或者1元,他很容易套保,很多人用月间差做期权,这是很常见的。
Location arb,这是区域之间的油价超过运费和额外费用之后,通过掉期做进去,把实物从一个地方调到另外一个地方实现套利。这是我提到原油大概的产品。
成品油主要以区域产品为主,成品油在当地生产消化,和本地结合的机会比较紧密。大部分定价机制一定是以炼解价差来算,譬如说今天汽油价格高了或者涨了或者跌了,并不一定指价格本身的涨跌,相对原油价格的涨跌,所有形势都是用价差形式存在的。成品油在欧洲市场,柴油市场是比较大的市场,欧洲人喜欢开车用柴油车,美国更多是汽油车,汽油车在美国有最大的市场。
大量跨区域交易是通过区域间的east west体现。如果做中东的液化石油气的指标,怎么定价?首先大家拿布伦特的价格,通过布伦特和石脑油的价差得到一个价格,通过丙烷的价差得到丙烷的价格,把这个价格转到亚洲,从FAI指数再转到我们需要的CP指数,所以所有的交易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交易,而不仅仅是价格交易本身。所有铆钉都是在原油价格上,它是通过不同关系紧张程度以及运费体现出来的。
化工品,区域范围更加小、更加符合当地的供求关系,它的现货指导意义更加明显,期货市场的盘子就比较小,导致全球联动性降低。衍生品相对发展更加薄弱。油品的产业,从全球化的金融产品到区域化,到最后的点上的产品,可以看到你范围越广,认知度越高,这样金融产品的周期和深度越来越宽。区域化产品现货意义越强,衍生品越少。
电气市场其实是更加区域化的市场,电和气不太容易被运输和保存,导致交易非常有限。电不能长途运输,不现实,所以主要是区域化交易。欧洲要交易电,为了避免挤兑市场,需要你后面有真正的发电厂,类似的做基础,我们公司要参与交易,就必须租一个电厂,然后参与市场,可以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就是以小时和天计算,看今天每个小时的价格段和相比Opreation的价格。
天然气市场非常大,但是它的运输和本非常高,导致全球化流动性很小。液化天然气,LNG,一艘船装6.5万吨,造价大概是1.5亿美元,相比运原油的VLCC来说,造价大概是1.5倍这么高,但是量只有原油的1/5,所以运输液化天然气的成本很大,大部分液化天然气存在都是很早以前,譬如说是在缅甸、越南有些资源,然后没有资金开采,譬如日本愿意投资到这个领域,我和你签20年的合同,我帮你提供资金,你提供油田,我帮你开采。所以大部分液化天然气的合约都属于长期合同存在,导致衍生品市场很小,尽管它量很大。丙烷市场虽然量很小,但是受约束比较小,导致交易量反而非常大。
金属,作为最具有标准化的产品是被大家所熟知的,贵金属,以黄金和白银为主。黄金是作为最具有货币性质的大宗商品,它其实说两条线组成,一条是期货,一条是远期曲线来决定,期货大家可以明白,CME的合约,大量投机盘都是在这个上面进行交易的。但是所有衍生品都是LBMA的方式来产生,就是衍生品市场进行存在。存在这两个市场中的一个价差背离,通过EFS产生,通过这么一个现货和期货的掉期合约把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所有你的矿山的套期保值,比如说是财富管理的一些投资的,他们长期通过期权来产生更多的收益,大部分都是基于这个来进行操作,而更多投机盘都是通过期货盘面进行操作。黄金的话是从量和性质结合最完整的产品。白银更多是偏向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更多是情绪带动以及实际的供求。
矿山来说,大家可以看到金矿,黄金价格,因为美国加息或者全球经济复苏,它的情绪间带动,所以很多矿山愿意在这个价格套保,因为他觉得黄金价格还会下降。明年6月份开始维持两年,每个月大概多少年,每个月的月均价来进行结算,这样的期权方式来体现。很多投资者倾向于很多卖出远期虚值的期权来获得更多的收益。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两三年前黄金连续跌,从周五到周一连跌10%,有大量盘面被打爆,这些盘面都是由投资者建立的仓位,因为财富管理机构一般会我管你多少资金,然后卖一些远期的虚值期权来产生收益,价格大幅度振动的时候,振破他们的价格点。ETF是更适合投黄金的产品,ETF流出很明显,因为加息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流出比较明显。
基本金属,其实作为联动性最好的产品,其实很早开始介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因为进出口,过海关的手续比较容易,现在通过加工手册,进口没有问题,出口通过加工手册可以出去,进出两条路都可以实现。之前被大量用作融资的工具放在保税区,然后进行投融资。另外你通过现货,通过升贴水来补,这是最主要的模式之一。大家知道铜升水的场外衍生品,据我所知,这个交易量不是很好。我们最后会提到,所有的和现货相关的衍生品,没有现货做市商在里面参与,其实很难产生一个规模。我们可以看到新交所的铁矿石体现的非常明显。LME、SHFE主要是赌人民币的正套、反套,反套为主,看能不能实现对赌人民币的贬值与其的操作。
我们到黑色领域,是基于中国本身产品的导向型更加强的产品,铁矿石作为掉期的典型成功案例,掉期是2009年开始被交易的,短短几年之内交易量大幅度增长。为什么这样的掉期产品实现大交易量,其他产品很难实现?是因为他们推掉期的时候,有矿山在后面做做市,有矿山帮他们推产品,我们采购的时候会利用这种机制去定价,固定价到浮动价的转换,其实只有在有现货平台这么一个基础上,有做市商进去以后,你才能实现金融产品和现货产品相挂钩的,不管是基差还是掉期本身,才会带动市场的发展。比如煤炭,煤炭你和一个公司谈,他们会说用一个指数,你要用另外的,他就不会理你。这种价格量很少,因为后面没有人愿意支撑这样的产品推广出去。没有现货支撑,所有金融产品都是很虚的东西,容易被挤兑,其次量做不大。铁矿石作为典型,这个产品有矿山做支持,采购的时候有指数进行挂钩。TSI推热卷和螺纹钢的采购,他们挂钩钢厂,通过让钢厂卖产品,通过指数形式或者是TSI标的物的形式进行销售,这才推动我们现货与基础联动的指数产品进行销售。
农产品我本身不是特别了解,应该有很多专业的人,我不详细叙述。
最后我想提的是一篮子指数,不管是GSCI,后来变成S&P还是其他的指数,这个指数在海外大量被进行交易的衍生品,它提的是一篮子的指数或者一篮子期货。对于大量从事基金或者养老基金或者主权基金,他们投资到大宗商品的领域,其实对大宗商品并不了解,但是出于你风险的平摊性,它必须要配置大宗商品,这样会把一些资金放到大宗商品里面,你到底投资铜还是油,它不好选择,它也不了解,它对期货、现货联系也不了解,很难做决定。所以很多选择这种标的物,作为大宗商品整体好坏的晴雨表的指数形式参与进去,所以很多大的资金会涌向大的GSCI,这说明他们对产品的不了解,这块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趋势,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宗商品的指数,吸引投资者、投机者参与进行交易。
想总结,全球化程度越高的标的物,唯一性越清晰,就是铜,产品越丰富,流动性越好,周期越长。区域性质越局限,产品特质明显,现货指导意义更强烈,挂钩一定是挂钩流动性比较强的标的物。
大宗商品时间线分是怎么体现?一开始通过现货贸易进行交易为主,当现货贸易到一定量的时候,会有对远期现货操作的交易需求,所以产生很多OTC远期交易合约,交易所会规范化成为期货产品进行交易。之后基于这个期货产品又产生了很多变形,比如掉期或者一篮子,实现跟标准化产品特意化的产品,其中还包括期权。当这个产品大量的被交易之后,06、07、08年的时候,很多复杂衍生品就被引进来,复杂衍生品大家历历在目的,被所谓的外部投行所坑害的航空公司也好,企业也好,投行推这种产品的时候,肯定给予你比较好的东西,什么情况产生比较好的收益,什么情况下你出现损失。这些产品并不是大宗商品特有的,这些都是来自外汇产品等,这些浮动比较小,它对区间的把握更加强。大宗商品波动性很大,在波动性小的时期,你推这种产品,当大宗之后,一定会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当时复制这些产品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只是把产品挪过来,这个产品在其他市场很好卖,为什么不在大宗市场尝试一下?一个航空公司参与了这种衍生品交易,所以爆了盘。经过发现之后,很多产品慢慢回归到简单产品,从真正实体需求来说,简单产品的叠加,看涨、看跌,最多你就放在一起,产品叠加之后,其实可以实现大部分企业的需求,而并不一定要复杂产品。
简单总结一下,衍生品本身交易一定是源自于标的物,最后高于标的物,最后对标的物的价格进行影响,发展轨迹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归简单,是这个逻辑在进行延续。
海外大宗商品的现状,市场放到第一位,其实从它的广泛程度以及量上来说,一篮子指数是最大的市场,因为是大资金,所追求的这么一个配置的首选。当你对大宗商品并不了解的情况下,一篮子的这么一个产品是最容易实现配置进行投资。当你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你一定会出现流动性的匮乏,黑色产业链资金进去一定会造成流动性不足,所以对大资金选择流动性,这种指数领域可能更加对他们合适。最后想说他们本身基金经理对大宗商品并不了解,他们所谓看行业报告等是不可能涉及的,更多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比如最近保险,不管是五千万亿还是一万亿的基建项目,它做房地产起家,基建投资越来越多,通胀的可能性增强,加上利率增息之后,硬商品就会变动,他们把资金从债券市场挪一部分到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大宗商品出现最近这波非常冷列的上涨。你看铜,今年10月份和很多矿山或者使用者,大家对铜没有明显的感觉,这个价格到底怎么走,一般觉得有色金属大半时间都是非常墨迹的市场,铜的升水也是几十美金之间,振荡很长时间,没有起色,为什么一瞬间铜穿过五千美元到六千,大幅振荡,一定是有整个情绪的转变来带动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供求关系能瞬间体现出来的。所以一定有大资金进入大宗商品里面。
下面提到掉期市场,掉期有很多,最大的一块掉期应该是期货和现货之间的连接,但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导致这个市场很难被参与进去,因为不管是券商银行还是期货公司,这些有牌照的机构很难参与现货贸易里面去,相反的,有能力的贸易商又没有经营机构参与这个市场,导致这个中间地带很匮乏,没有什么人参与。另外就是投机,这主要还是定制化,不管是线性的产品,还有非线性的,这些产品其实已经带来了期权的性质。
我们谈到期权市场,目前个人感觉海外还是简单期权叠加为主,复杂期权需求还是相对比较少,除非真的有实际企业矿山提出来,结合他们生产本身的特殊性的东西,比如有矿山,作为矿山来说我是连续性的过程,我产生矿,产矿之后,定价没有关系。比如现在12月份,9月份给你选择权,这批货可以用10月、11月的价格作为采购价格,也可以作为12月份的价格作为采购价格,这样10月的价格固定,但是11月、12月是不固定的,还有这种复杂期权在市场有交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产品的复杂期权比较少。流动性匮乏,因为很多银行推出大宗商品的做市商机制,导致整个市场愿意承担风险的容量和体量在减少,到报价出现大幅度增长,做市商就比较谨慎,就不愿意参与进来。中国做市商是这样的机制。
场外交易、场内结算是主流的交易方式,产品需要定制化,又不愿意承担对手违约的风险。通过场内结算、场外交易的模式可以弥补这样的空缺。
中国场外期权我们的想法,提到中国的场外市场、场外衍生品,大家可能说就是期权。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个情况?我的理解是这样子,首先中国是没有期权市场,只要有期权一定是场外的,其次期权这个市场本身看似门槛很高,其实门槛很低。这像一个黑匣子,谁都不知道是干嘛的,你给客户报价的时候,他觉得都是可以理解,因为他不了解这个产品,等于放大器或者黑匣子或者投机产品,这个产品本身是不为大家所熟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外的门槛很高,对内的门槛很低,也就是说你只要拿几个金融模型、找几个编程的,你可以做起来这个产品。你给我一个产品,可能几年之内的数据,我半个小时调出来。我真正的盈亏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从业务模式来看的话,期权是最容易被推出的产品。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比如一百万桶原油,期权的报价可能10美分或者15美分的双边报价,大概是千分二三。铁矿是15元人民币,对几百元的人民币来说是百分之二三的程度,这里面盈利点就非常大。所以像海外的要是基于贴三的铁矿期权,双边报价是0.2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5元人民币双边报价,国内就是报15,里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期权市场对中国来说,不管是试点还是介入点,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东西。而如果你要是推一些基于现货和期货这种价差的东西就很难做,资质方面的原因和导致是不是没有现货作为背景去推这种产品,以及盈利点,你要是推铜升贴水或者这种产品,大家都知道这种商品85美元或者70美元就在那儿,大家知道报价,你怎么盈利?在这方面影响很小,导致这个市场很难起来。
市场接受程度,我们可以感觉到,近几年实体企业对期权认知度越来越高,通过对国内企业的了解,通过对国内企业做交易的过程来说,很多企业在做,不光私营企业,国营企业也在做,它接受程度慢慢提升。尤其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年初企业的使用权和进口权被开放之后,有很大一块市场的企业接受海外的油品衍生品的想法。合规合法,我的理解是国内有很多灰色地带,具有机构、第三方提供产品,真正提供的资质只有几家,证券、银行、期货公司以及期货公司的贸易子公司。大家的限制就说有时在那儿,但是有的有资金,有的有客户群体,有的有灵活度,但是没有一家可以结合在一起。我们对比海外银行模式可以看出,中国做市商这么一个机制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优势不能集于一体,提供产品毕竟有限。
刚刚我提到掉期市场的开发,你可以有一篮子,也可以挂钩现货产品的掉期。不管是哪一类,我们的盈利点都相对比较薄弱,如果你是做一篮子产品,这一篮子产品就是收管理费或者有其他费用,这种费用体现出来。如果和现货绑定,譬如说有色金属网提的指数等,以这些指数作为现货基准,然后提供远期曲线来提,必须以现货方式提供,要不然被挤兑之后就非常尴尬。
下面看一下所谓中国定价权,这个一直给大家在设计。大家喜欢追求量或者说这个产品大概在全球范围内到底有多少的份量,我觉得虚的推这种量的时候,还不如真正把产品做好。譬如说像真正有实体需求或者资金需求之后,比如黑色这步,全世界都知道,某一天黑色产业交易量远大于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大家知道,中国的某些产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并不是我追求名声在前,再有交易量在后,这样才会形成市场的引导。
做市商机制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我先谈传统的欧美市场的做市商机制,银行作为欧美市场的做市商的主力军,它其实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它有资金的优势,它通过银行间拆借利率可以做到廉价的资金。它利用资金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因为银行会收你每个desk相应的收费,但是比起个体、私营企业、圈层外的人,成本还是相对比较低。二是银行在之前有接触到现货市场,它一旦有能力接触到现货市场,它现货市场的把控能力加上他的销售背景,全球化网络,一定会让这个产品打包程度达到最大化。并且银行提供资金给矿山做长期融资的时候,一定会要求对方做一些衍生品的套保。这个产业链就非常完整。
做市商的盈利点是不是靠做市?这是一个误区,真正银行的盈利点并不是靠做市环节产生盈利的。这块你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每年通过做市可以实现一千万美元的固定收益,等于说给你一笔资金让你玩,你拿这个钱进行投机,就可以实现翻倍的效果。做得好,可能有一千万到五千万或者1亿的资金收益,做不好就最终把一千万亏了,就没有收益。所以这块做市商是银行盈利的基准,给你一定的空间去参与、玩、赌这个市场。我作为主营的,投机的话,我在这儿大量卖出一些期货来进行投机。所以信息流带来的投机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你不管以前是哪家公司,一定是常规的客户跟随过来之后给你带来收益,收益的同时拿这个资金可以更好的放大,另外带来客户流上的信息优势,使你更好的进行投机,这是传统欧美做市商的机制。随着现在欧洲银行体系的限制,大部分的银行退出了大宗商品领域。目前参与现货贸易的不多了,期货做市也很少,欧洲里面HBC还做一点,其他的都已经退出了大宗商品的交易。目前只能说是一个低谷,低谷谁进入了?其实有很多海外能源公司介入进去,他们希望通过现货优势来发展衍生品业务,复制银行间的这么一个传统的盈利模式。
国内的做市商机制怎么体现?从我个人理解来说,中国做市商体制比较初期不仅是体制原因,还有资金量可以做大规模,其次个体之间怎么互相协调。比如最简单的海外黄金期权市场,它有这么一个银行间的共识,当我有一个客户进来做大单的时候,我可以在圈子里面同时call十家,我们有一个互相协议,然后我只要发指令,我要多少量、多少期权,一定要给我双边报价在一定范围内,报价之后可以买、可以卖、可以放弃。大的资金量可以瞬间降到最小,我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出去。中国期货公司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机制或者尝试建立这种机制来体现?譬如3、5家,5、6家比较大的期货公司,组成内部协议,当你大的客户流进之后,能不能给我双边报价?这种权利义务是双边的,我给你报价的时候,下次问我,我也给你报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圈子里的量增加,单一的公司客户群体固定,你更倾向某一群个体,这一群个体方向的投资是很一致的。另外一家也是如此。两家之间没有相连接的过程,大家的承受能力比较薄弱,如果做一个圈子,那等于说这里面的流就互相串起来了,整个圈子承受能力就变大了。这是比较好的尝试模式。
客户流的导向型非常一致,市场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买同样类型的产品,不存在双边的流。海外有大量的譬如矿山作为一头,它看跌保护,还有另外一头是消费者,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买看涨或者看跌,最后风险会对冲掉、消化掉。中国的客户群体或者大宗商品群体需求性非常单一,导致很难匹配,所以导致你上下游很难串起来,串不起来,风险只能通过风险释放,而不能通过上下游释放,这样导致流动性被限制住。
最后谈风控,客户违约风险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操作,因为有大量保证金在里面。还有一种方式是说,刚刚也提到了,一些集中清算的模式,场外产品场外交易,场内进行结算,把风险全部集中在清算所,这是比较好的规避违约的风险。其他的,不管是基差风险还是期权风险,其实更多的是从交易员本身的角度出发,怎么规避我们的风险。当国内市场做的期权,你如果只是期货怎么做,你只能预期未来的波动率和卖的隐含资源的价差以及交易好不好的方式体现出来,很难把其他的东西转到市场。通过内外盘是不是打通通道,通过国内做铁矿基于联铁的期权,放到海外市场,只是维护内外盘二阶风险,来释放大量主流风险到海外市场,这是可以探讨的话题。
我的演讲今天到此结束。有需要,我们可以之后再进行探讨。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郁渊博先生的精彩演讲。
我们现在进入第二个主题演讲。下面请鲁证期货场外衍生品负责人王洪刊就场外业务流程及业务开展经验进行演讲。
王洪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我们国内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开展了3年,这样一个会办了3年,这是第三届,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变化和亮点。今年场外衍生品业务,主要是场外期权,量增长了很多,但是这里面的问题点也很多,有很多做场地外国业务的人进行相互讨论的时候,有一个核心问题在讨论,我们场外业务什么时候成为期货公司的利润点?何时成为真正的规模化交易?这是我们场外业务的人非常关注的。
关于这次会,前期我们也是和很多公司做了调研,征求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这次会真正解决什么问题,我这里面主要是介绍我们当前场外业务当中,业务流程当中的问题,做详细的梳理。还有大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这里面我做一个梳理。关于经验分享,后面的嘉宾会做更详细的分享。
我们开会之前向22家机构发送了调查问卷,一共收回了19份,然后做了基本的统计,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截止到10月份,开展场外业务的19家公司,新增盈利规模超过15亿的有4家,在10-15亿之间的有2家,其他的低于5亿的规模。
关于基础建设、人员建设,现在团队人数整体量很小,所以今天会场也比较少。有3家公司团队场外业务人员在12人以上,其他均低于8人。机构间交易,现在有10多家,开展数笔机构间的交易,流动性相比去年是增加了一些,但是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关于开展类型,绝大部分还是场外期权为主,个别做了个股的期权,还有一些互换、掉期,里面更重要的是上清所等其他机构的掉期交易商。其他复杂期权也都在开展,而且开展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未来发展方向上,大家指出自己的发展方向,除了商品期权、金融期权的交易之外,场外做市的业务模式以及划拨的商品或者是金融股值的嵌入结构化产品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点。
主要讲一下业务流程,这里简单梳理了一个通用的业务流程,一是需求分析语报价服务;二是协议签署与尽职调查;三是要素确认与合同签订;四是期权结算与资金划转。再简单就是定价、交易、结算三方面。
我重点说一下大家反馈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业务开发难,这是大家都有反馈的。在客户与业务人员对场外衍生品理解程度不高,也有领导指出是我们的推广方式不好。提到期权费、保证金成本总体比较高,而且有些客户存在信用风险。还有政策监管有一些不明确,客户准入标准,特别是尽职调查有不明确的地方。财税制度以及违约处罚的责任制度不明确。第三个问题是交易对冲比较难,整体来说,现在场外期权的流动性比较差,买卖价差比较高,对冲渠道更加单一。今年这个市场风险,我想大家都经历过这种二级的风险、波动率的风险无法规避掉。第四个是各家这样的系统间市场,现在还没有达到提高效率。而自身搭建这样的场外系统方面,资金、人员还非常缺乏。
这是各家反馈的场外业务流程当中的问题。关于发展意见,大家提到了四点:一是共同加大市场服务力度,刚才郁总也介绍到,一些大客户,我们是不是一起面对解决,当然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二是有同事提到建立第三方清算平台。三是统一一些协议文本,协会有这样的主副协议以及有效约定的协议文本,但是关于确认书、保证金以及交易结算单等等,这些各家都出各自的,形式各有不同。而且每个经营相互之间交易的时候,都要相互再走一遍公司的流程,所以大家也比较期望能够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文件版本。最后是沟通交流。
我重点介绍一下机构间合作的障碍,在我们会议当中重点要提及的,反映了四个问题:一是沟通成本高;二是报价平台不完善;三是交易价差过大;四是授信机制缺乏。
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机构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宝贵的建议。简单梳理起来,机构间合作交易,包括我们和很多机构做了很多交易,相互沟通,如何更有效率进行机构之间的拆单交易,建立小圈子相互加强沟通,相互进行授信,保证金的互免等。二是签署共同场外协议版本。三是约定有效的询、报价机制。四是建立沟通机制和结算机制。现在整体价差很大,结算的时候,这之间的价差,我们私下和其他几个机构也约定了这样的共识,我们把支出交易的价差上降低很多,因为我们共同面对的是客户,实体企业,给他们提供服务,所以更多是为他们进行让利。这是前期我们收集过来的一些调查问卷,大家反映的问题以及好的解决方式进行了梳理。
我再简单汇报一下公司鲁证期货在场外业务的发展状况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业务规模,团队建设我们8个人,因为今年交易所还有相应的政策非常明确,特别是在保险加期货等,这些创新模式比较多。我们短期之内马上要推出这种挂钩商品期权的结构化的产品,当然有其他机构开展比较多,这是我们要进一步做的。系统搭建上,我们要搭建自身的场外系统,它有哪些功能?主要是内部订单管理、交易风控机制等。
我们下一步发展思路,依然坚持以大宗商品的场外期权为核心,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开发,提高对冲交易能力。二是我们加大商品互换,还有商品指数等债券类,联系现货非常紧密的衍生品,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三是关于金融期权以及银行金融理财产品。最后是借助当前一些政策的发展方向,在期货加保险,期货加银行,银期合作等方面探索更多的业务模式。
我整体汇报是这样的业务流程以及公司发展的思路。后面会有其他嘉宾,做很好的嘉宾做经验的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洪刊。
南华资本在场外业务方面发展非常快,交易量以及市场份额一直处于行业前列,南华资本在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下面有请南华资本场外衍生品总监王敏楠分享经验。
王敏楠: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参与第三届机构间的会议。
其实这个会议我们从第一届开始就在参与,从2014年来,我们知道在鲁证、永安在参与这个场外衍生品,我们去各家取经,也学习很多。目前有24家机构从事场外衍生品交易,这个市场未来还是相对比较大。风险管理子公司扮演的角色还没有完全发挥我们的功能,我觉得未来大家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会议,他们达到一些共识,促进衍生品行业持续蓬勃发展。
从协会的数字来看,像刘总讲的,整个数字化成长速度其实非常快,可以看到从2015年第三季度,大概是7亿多的本金,到第四基已经上升到18亿左右。2016年第一季已经把2015年下半年的成交量完全突破。第二季又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往上突破。所以今年有150亿的量,我觉得明年遇到各位风险管理子公司,因为我们在今年的量上还要加几倍的方式在进行,我觉得这是可以预期,也可以实现的。
回顾场外延伸品交易,我只有一个重点就是非标准化这个重点,非标准化,老实讲,以前是标准化业务竞争,是我的产品和你的产品没有太多不一样,但是有了场外非准化的竞争,很多商品领域可以细分很多领域。譬如同样是期权和鲁证推的期权,可能有些条款不一样,从条款不一样来满足客户自身的需求,因此我的定价和它的定价可以产生差异化的服务。我觉得差异化服务才能使我们在衍生品行业,我们的利润不会受到大家彼此红海竞争的影响,大家一直保持蓝海竞争,有很多领域都可以细分操作。我觉得未来发展空间很大。每家期货公司都根据自己的优势定位来发展觉得自己的优势品种还有交易方式。
这个表,大家看着非常熟悉,其实里面我只提出一点,就是报价方式,这点我们讨论过好几次。刚开始我们推场外衍生品业务,我们觉得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报价,那有助于我们公信力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和市场有比较好的交易量。但是我们在我们自己也加了一个网站,从事对外报价,但是报价之后发现,因为每个报价平台我们都想报价,A报价平台和B报价平台只要有一点不一样,客户就开始纠结。或者你早上的报价和现在棉花涨停板,我们稍微修改一下报价,客户又有不满意的地方存在。我一直想说,我们场外市场的报价到底要公开化还是私有化,我对熟悉客户的报价就好了。因为我对整个市场报价,不是大家都需要这个报价,有些客户会拿着别家公司的价格然后和我做直接价格的竞争。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设计的产品和别家设计的产品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如果还是回到价格竞争,就回到老路子。报价方式上,我和团队一直探讨这个问题,因为客户来我们这边做买方比较多,卖方报价我们有些其他方式来询价,这是我们现在的一种方式。这是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们正在探索当中。我们圆桌讨论环节,可以探讨,到底这个价格公开透明让所有人知道还是在我们自己私有的圈子报价,我们机构间还要有私有圈子进行风险的消化,我觉得大家可以探讨。
衍生品的四个工具里面,其实老实讲,我们都是集中在场外期权的交易上,提供的产品简单的期权。这是交易所场内的期权发展不够完善,所以我们现在扮演的是提供给客户有一个风险对冲的工具,让他知道其实有一些避险操作会更好。我们现在担任的是这样的角色存在,那互换和其他产品方面,我们真的涉足相对比较少一点。
其实整个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差不多3年时间,我觉得这个层次上我们还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我交易商A对客户ABC,交易商B对客户123,我们对各自客户报价,然后对各自的客户成交。接下来有风险的话,我们可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进行,王洪刊也讲了,小圈子有时候进行的也不是那么顺畅,譬如保证金,然后授信、交易流程、交易确认书之类的,我这边的想法和王洪刊的想法一样,大家先协商一个版本,觉得这个方式可行就以这样的方式持续推进。我自己比较做的不好的一点是在去年的机构间会议,我和王洪刊兄说先推进相互授信,结果推了快一年,公司高管还是觉得授信问题还是比较敏感,如果有其他的机构间的授信机制先建立起来,我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反推我们自己内部的观念和结构上的改造,我觉得这是挺好的方式。
至于第二种电子经纪交易,有很多做场外市场交易平台,但是有些基础建设已经听闻在做,但是实际落地还不确定。如果有这样的交易平台,我觉得整个市场的公信度,有市场交易发展更好。目前静待佳音。
我们回顾国外衍生品发展的历程,这张图我前两天回顾这张图,发现还挺有趣的。其实我们衍生品的发展就是和风险有关,哪边有风险,我们的市场就在哪边。其实可以看到70年代开始,因为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改变,银行间外汇市场出现,80年代期权定价公示出来,有场内期权,期权衍生品也相对蓬勃发展。90年代,这些产品都有比较好的发展情况下,强调特质化,然后相对定制化的产品出来。从这个国外的衍生品的演进表,其实我觉得我们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因为我们处于80年代早期,90年代还没碰到,所以按照这样看的话,大家可能还有20、30年很好的发展光景在这边,所以看到这张图,未来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张图是大家讨论场外衍生品会讨论的目前的市场规模,通常场外是场内8-10倍左右,如果以这样的规模推国内的场外衍生品,这是很好的前景。我们来看一下,国内虽然说在商品方面是2014年开始,但是银行方面的发展比我们跑得更前面,但是他们可能集中在一些利率衍生品和外汇衍生品上面,这块我们涉足比较少。银行间的利率互换或者货币的互换,这个传统上就不是我们比较优势的地方,这就是银行。目前来看,他们发展的也是挺好的。券商在2016年有一个柜台交易市场的办法出来,券商在发展这块,和银行方面达成很多意向性合作,发起很多的理财产品。这个方面呈现非常蓬勃发展的情况。至于我们可能在2014年,我们切入的点又和其他金融机构切入的点不一样,我们一切入的话就切入最难的,从期权开始,简单的互换,期货有T+0的功能出现,所以简单的互换对客户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我们给客户推互换没有吸引力,就只能用期权的方式把客户的风险需求包装、打包,然后化解,这是国内的状况。
我不知道未来的情况怎么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有几个势头,可能在未来几年将有很好的发展。第一点李总也有提到,今年1号文件提到期货加保险的项目,这其实在交易所的补贴下,其实各个风险管理子公司都有一些试点的尝试,我觉得今年的基础上,明年还会在今年的基础上往上,现在市场发展上,它受到政策的影响可能非常大。也就是说政策会不会把农业的补贴改变成用期货+保险这样的方式补贴,这种接受力度、补贴力度可能会有很多的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所以这块市场我们是保持很大的信心,但是老实讲就是看政策面的度。期货和现货的结合,永安在期限业务上做的很好,也是我们非常羡慕的,我们也非常想学习这样的模式,但是有些基因还暂时不够具备,未来我们衍生品也不能脱离虚拟的,让它自行发展,一定要和实体企业结合在一起,为实体企业解决好风险的问题,那才是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在期货和现货结合来实体企业服务,我觉得这块我们会在明年做更多的尝试跟创新方面。
理财产品方面,今年我也和券商这边做的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几家券商聊过,目前理财产品挂钩在衍生品,也就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可能在整个市场份额不到1%,所以听到这些数字我都觉得未来的空间还是很大,在指数产品、黄金或者原油产品上,这些产品的挂钩上,我觉得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巨大。
机构间市场的建立,其实老实讲,2014年开始有些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始参与这个市场,但是他们对于价差和风险估计,我们在这个市场比较久一点,知道这些市场比较极端的状况,他们相对就可以报非常窄。后来事实验证,发觉其实稍微要宽一点,可能会比较能够把自身的风险做更好的补偿。但是你有时候很难遇到、很难避免的状况,不断有新的进来者,你永远没有办法想象的低价来诱惑我们的企业客户,某某家报了这个价格,我们到底能不能做,我们真的很犹豫。我们和这家机构询价,询到的价格是它的报价2-3倍的价格。所以我觉得这个机构间,大家其实可以有些共识,大家坐下来好好谈,报价我们要怎么报,我们有互信报价的方式,确认我以后有些大单子,可以用快速的方式把风险抛补到市场上,而不是我一家承担。我觉得由整个衍生品风险管理子公司来承担这个风险是比较好的方式。我和很多风险管理子公司交流过,那就是吃大饼的理论,一块大饼,你想一口气吃成胖子,老实讲你的风险很大,倒不如你把大饼分成三四块丢到市场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我们吃到的饼的总量一样,但是每块我们的风险相对来讲是很细化的风险,极端行情的发生不会对任何一家公司有比较大的损失发生。我觉得这样的风险管理的思维也是我们机构间可以尝试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也是能够让我们持续的永续生存很好的风险管理方式。
此外,在机构间市场,我们是不是可以对我们先设立一些指标,我要参与这个机构间市场,我觉得我是有诚信的,我是不是可以先自我要求,我的财务指标要满足什么样的要求,流动性有什么样的要求,这个情况下才能加入这样的市场,和大家签订相关的协议。再更进一步往前推,是不是在这个机构间,我们为了确保我们的诚信,我们可以把我们每年的获利拨一小部分变成风险准备基金,这是不是更好的方式增加我们的信用?我觉得可以提出来大家待会儿圆桌的时候更进一步讨论。
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我们参加过很多交易所场外市场的建设,交易所比任何一家风险管理子公司都有公信力存在,消除大家交易的信用风险,促进场外市场更好的发展。
最后这边几个问题,刚刚王洪刊有提到,我不再赘述。包含定位的问题,因为定位问题会牵扯到我们子公司到底要交增值税还是其他的一些税负,这个定位问题,我们和其他家贸易公司合作的时候,光税收问题就让我们伤脑筋。现在主管机关相对来讲没有很明确的确定,老实讲很困难,这可能就是让我们透过把自己的问题,适时的反映,让这些协会或者反映到证监会,才能有相关的行业政策出台。让整个行业这些未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下降。其他的因为有提过,我不再赘述。
这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
主持人:谢谢敏楠。
华泰长城资本是近年场外市场中的一匹黑马,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其发展路径值得大家借鉴与学习,下面有请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鹏与大家分享!
程鹏:刚才郁先生发言的时候说,中国的做市商圈子还不够成熟。这件事做了两三年还是这样的状态,还是150亿,真是让人着急。明年我们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今天我们讲经验交流,听众对象到底是谁?他就讲到主要是20多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负责人和交易所的领导,我说要有针对性的讲一些业务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PPT,我们2015年12月31日产生第一笔实际交易,到现在为止是1年差一个月,实际的交易金额是超过了23亿,远低于南华,但是远远高于第四名以下的。实际交易笔数370笔,已经结算了250多笔,所以存续120多笔。产品看涨看跌奇异期权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参照教科书可以做出来。但是我们最终实现的交易收入到11月30日为止是930万,我们这些交易员在12月能不能搞到一千万,最大的资本金使用是700万,很多资本也来自于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保证金的往来。期权做市交易用的资本金还是很轻的,但是产生的利润还是很大的,如果做得对的话。
为什么要讲到用人不疑?我觉得我们华泰在开展期权中间,期权业务的过程中,得益最大的是领导放心大胆让我们以专业的人、专业的技术做专业的事情。右手的图比较重,大家可以看到红色是我们业务开展过程中,按月份交易的笔数,是非常明显的向上突破的状况。尤其11月份、12月份,有三个数字,一二三,但是相对应的图,就是这个柱子,基本上看不见。这代表公司领导在业务中对我们敢于的次数,总共6次。第一次公司领导开业了,要有一些战略性的指示,后面我会提到,这其实是非常重要。在8、9月份之间有两次,这是我们业务开展中间遇到一些瓶颈,尤其前面各位提到很重要的,在机构间市场如何建设问题上,我们有些很重要的想法。这些想法我们当时提出来,希望通过和交易所的沟通来解决这些问题,再和我们公司自己的领导讨论了以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第三个是在10月、11月份之间,黑色的行情非常大,不可避免的公司,公司领导对行情、对我们的风险、对我们的资金占用进行了过问
第二点,这是赞美领导的地方,业务开展的时候,领导一再强调,所有事情服务于实体经济要脱虚救实,不管技术上面做什么,最终都要走到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这条路子上来,我们不做虚的事情,我们要深深扎根于实体企业,为他们提供风险管理的服务。至于怎么做,我们自己做。右上角的图,大家同样看到,这是略有一点技术色彩的图,这其实是我们所有交易期权的头寸,在前7个月,我们都是一个负的头寸,意思是我们卖了很多期权。我们为什么卖很多期权?因为站在业务开发角度而言,我要自负盈亏,这样才能按照我们的思路把业务开展起来。要把业务开展起来,一开始肯定做比较容易的,金融机构在期权、衍生品等等之类,它的认识和开发周期短,但是它的产品结构非常简单,比如说银行、基金就是发理财产品,发理财产品就是买期权,我们作为它的交易对手方就是卖期权,所以在头7个月,我们经历了一整段的服务金融机构的期间,那么在这7个月里,我们做了大量黄金的交易,黄金的头寸占我们90%以上。结果虽然赚钱,但是有重大回撤,做做市商的都知道,只有卖没有买,风险是很大的。所以中秋节在英国脱欧,我们分别承受了各自一百万的回撤。但是我们也利用这段时间结合公司领导非常正确的战略思想,大力开展产业客户,产业客户的特点是周期非常长,将近7个月开发,到8、9、10月份,完全是转折,我们在8月份开始头寸完全都是一个正Gamma的头寸,我们在这个行情里面每天赚钱,当然也有一两亏钱,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调好波动率。但是业务的腾飞完全是8、9、10月份开始,腾飞之前打基础是在1-7月份,1-7月份我们做了大量的企业开发的工作,这才在下半年体现它的效率。
王洪刊在前面提到市场不健全,可能比较单方向,交易对手不丰富,交易头寸比较单一,那么作为经验分享,我可以和大家说,起码在华泰,我们的交易是很丰富的,我们的交易对手是有买、有卖的,我们的头寸是long Gamma,也许2017年有更多的黑天鹅事件发生,保持这样的头寸,我们在风险非常小的情况下赚钱。技术专家知道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稍微讲一下我们对后面一年或者后面两三年期权市场怎么样让它更健全的开展起来,怎么样让做市商的圈子更加成熟起来。这在不同的场合我展示过,每家风险公司子公司面对的客户、客户的群体还是非常多的,只是要好好挖掘,但是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也必须说交易所在结合实体经济开展推动场外期权做了很大的努力,有很多项目让各个机构公司做。这些项目本身起到把期权推向实体企业很好的作用。让客户认识到期权,把他的需求发觉出来,但是欠缺的是什么呢?是刚才我们三位专家都提到的,机构间的市场仍然没有建立,外圈是客户,内圈红色的是所有的期货公司,H是华泰、S是申万、L是鲁证,大家可以对号入座。但是每个红方块之间是怎么样的联系?联系的紧不紧密?或者是不是通过每个红方块之间进行连线,是有效的办法还是说再有一个中央的交易对手方或者数个中央对手方,就是问号的地方,起到连线的作用。待会儿鲁证组织大家互相授信、签署的仪式,做的就是把红方块之间连线连起来的作用。我进一步提出问题,我希望一年、两年里面大家可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经过一年业务的开展,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的期权市场还是处于非常初步、幼儿的阶段。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做的不是团队的成绩,不是一个公司的成绩,我们是整个市场的建设者。我在这里说的先易后难,积极探索,风险可控,小步疾行,指的不是华泰本身,指的不是华泰期权本身,指的是我们整个市场上我们一同参与、一同积极探索,一同把能够做的赶紧做起来,但是把我的风险控制好,让整个市场蓬勃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程鹏总非常生动以及非常实在的分享。
(茶歇)
主持人:下面我们在座谈会的会议中间穿插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为了提高场外衍生品在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各方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为实体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从而实现各方的互利共盈。经各方沟通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鲁证经贸有限公司将与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永安资本有限公司签署机构间场外衍生品业务合作备忘录,当然还有很多子公司也想签这个东西,也有这个意向,今天选取了几家,还有几家签署法律文书还在内部流程当中。主要就双方签约在交易、结算、保证金互免等方面达成框架式约定。
首先有请鲁证经贸有限公司和国泰君安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我向大家介绍签署仪式的领导:鲁证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斌先生,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峰先生。
下面有请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淦智先生。
下面有请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鹏先生。
下面有请永安资本有限公司场外业务总监周博先生。
其实刚才的签约仪式更多的是万事开头难,走出了第一步。很多还是合作性框架的约定,希望刚才几位演讲嘉宾讲到,以后再更细的方面怎么合作,大家可能还有很多值得商讨、值得统一思想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进入自由讨论环节,今天我们将就四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个是关于场外业务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思路,并就各公司先进的做法予以分享。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请国内几家场外业务开展比较早、较成熟的公司老总,介绍一下各自的经验做法并重点分享,刚才有几位已经介绍过了,今天发言的同事比较多,大家尽量控制时间,因为会后准备了晚餐,有些没有尽兴或者充分沟通好的事情可以待会儿再讲。
南华期货是目前场外业务开展规模最大的公司,遇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措施是不是也多呢?我们请朱斌朱总介绍一下经验。
朱斌: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场外业务,我们南华场外业务起步比较早,我们真正起步是2014年,当然刚开始筹建,真正开始业务是2015年。当然,刚开始我们场外业务到底以后做的什么样,还是没有底,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做。今年应该说大家都看到这个市场比较明确的方向,不光是我们,很多子公司对场外业务很有兴趣,也积极开展,而且做出一些成绩。我们发现场外业务从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南华抱着非常强大的信心,为什么有这个理解呢?因为我们也知道中国目前的场内期货交易量在全世界排名都在第一、第二、第四位。说实在的,我们真正的企业参与到场内期货这个市场的份额,从我目前得到的数额来说是非常小的。其实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企业为什么不参与期货?虽然我们是期货公司,非常希望企业参与期货,对我们期货公司是有利的,但是很遗憾,其实通过我们客观的分析,假如说我是一家企业,我也不一定会参与期货,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期货市场它的高波动性,包括他的制度设计,是不利于企业真正把期货作为他的风险管理的工具。
我们经常有一张表说海外市场有90%多的人参与风险管理,我们就没有说透是参与风险管理而不是参与场内期货,说明什么?场内的期货和我们的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缺少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刚才程博也讲了,这是润滑剂的问题,这个桥梁需要有机构来承担这个桥梁。我觉得场外业务就是这么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它只需要和一家中介机构签一个合同,那么所有的风险就转嫁到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怎么管理是中介机构的能力问题等。我们期货商真正服务于实际经济不是直接服务,应该是间接服务。从这个角度,我们场外期货市场就大有前途。基于这个信心,我们对场外业务的团队,包括我们的市场开发力度也好,我们就会大力加强。当然了,比方说我们的场外业务有一个问题,大部分都是在现货子公司层面参与的,还不是在期货公司层面参与,这样适当在某些方面和一些大机构合作的时候,会有些信用上的缺陷,当然这个缺陷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完全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我们资本公司,以后的净资本搞得更大一点。像我们南华2亿,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搞10亿,这样的话,这个市场跟一些机构合作,这个空间会大。现在场外业务,我们的笔数很多,每个交易量其实并不是特别大,我们希望笔数不一定要非常多,但是每笔交易量希望大一点,然后再通过场内和机构之间市场的分散,那就是非常好。要做大交易量,你要和大客户做,和大客户做,你的信用要对等,这个情况下就是场外业务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另外我们场外业务也是处在提供工具性上,我给你报个价格,买方、卖方,看涨、看跌都有,这个时候已经很全了。我个人认为这是被动性的,我报价,客户应,是这个关系。我们明年一定要产品化,我们要做出产品,比如我们分析完这个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提炼出来有什么产品,然后推个产品给他,而不是点买家、卖家,我根据你的需要把它客观化,你只要买就OK。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什么问题,就可以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就有利于推广我们的规模。假如说我们的场外业务明年要在我们的基础上再翻,因为我们现场业务目标不是100%,400%、500%的增长目标,必须要产品化的角度考虑。所以说明年我觉得我们场外业务里面一个非常核心的岗位就是产品开发设计,我觉得这是推动我们场外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引擎。以前是靠我们营销团队,包括各个业务团队不断和我们系统客户,这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我们下一步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我个人认为产品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至于产品是南华自己设计推销,还是跟一些机构共同设计推销,这个都可以商量。包括我们资本公司之间共同做的产品来做也是可以考虑的,所以说我觉得这个业务的下一步要发展,我觉得这个问题,假如我们能突破,我们可以共同尝试。
早上我们碰到一家外资投行,他们说他们公司的经济业务的40%的交易量全是来自他们的投行的场外产品的对冲,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虽然给公司有一定的经济交易量,但是这个经济交易量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更让我坚定场外业务在南华未来发展的这么一个定位。另外我们公司的做市商有两个部门做,一个是闽南的场外业务,还有场内做市商,我们已经开始运作了,做A50的ETF期权,虽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批准,但是证监会迟迟没批,我们就按普通的投资者的身份,按做市商策略去做我们的做市业务。我现在赚1万要付的万手续费,这个是要锻炼我的团队。半年下来,我们这个团队进步也很快,从这个角度来说,期权做事真的是公司从经济中介转向资本中介非常好的一个途径,所以说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更进一步看好做市,资本中介在未来的期货公司发展中的一些定位。从我们公司来看,我们对场外业务明年会加大投入。只是方式方面,我们可以有更多的一些创新。
也谢谢鲁证组织那么多同行一起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浙商期货蒋希华总助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蒋希华:简单说一下,后天我们有一个专场谈保险这块。我们起步比较晚做场外,我们真正接第一单就是农业保险的大豆项目,今年5月份拿到项目,真正开始操作是6月底,昨天是最后一天,我们做了1.5万吨大豆1号,是11月份所有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平均值作为交易价,当时谈的是3750,如果低于这个就赔付,10月份的行情是涨上去,所以没有赔付。我们做的过程中,波动比较高,我们卖的19.5,实现的是19.3,理论上讲没有什么钱赚,但是结合基本面还有一些国内外做场内期权和波动套利的交易技巧,最后我们实际做的波动率是13%,卖的价格是4.16%,当时期货价格是4.16%,做完的实际成本是2.2%。所以还是有一部分盈利,现在就说很遗憾,最后赔的钱是赔给市场,没有赔给农民。所以考虑明年继续做的时候,给农民收期权费,这块可能给比较大的优惠,反正也算是扶持刚刚起步的保险加期货市场。我们做的时候有些心得体会,在这儿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是做基金推广,刚才几位发言人都说了,推广很难,找产业客户也好,找贸易商也好,产业推广很难。我们就从小开始做,大家可以让利,甚至有的给客户免费,免费做一笔、做一单,培养对期权的理解还有兴趣,反正我们的体会是做一单以后就很容易比你和他讲,更容易让他接受这个东西,比如沥青、铁矿石还有其他一些品种,这个做了以后真的效果不错,那这个客户以后就主动找你,不用你推广。这是一个体会。还有对冲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倾向,比如说我卖一个看跌,我的头寸也是期货空单,这时候就说如果下跌和上涨不一样,我的主要宗旨是我宁可赔钱给客户,也不愿意赔给市场。往上涨的时候,我对冲快一点,往下我可能就卖一点。如果不是剩下很多,那就赔钱给客户,作为培养客户的手段。在我们做农产品的时候,算下来对我们还是有帮助,因为黄大豆1号有好几波,从3900到3600以下,3600以下我们对冲比较少,留的正敞口比较大,最多三四百手。经我们研究中心研究基本面,觉得从3575的位置再往下的概率很小,如果再往下,我们也宁可把钱赔给客户,客观上也帮助我们省了很多钱。往上的时候,11月份行情起来了,我们对冲很快,基本上也是留正敞口,每次市场继续往上涨,我们实际上是省钱了。这是我们实战中用的一些技巧。
另外对冲,我们基本不会完全对冲。如果完全对冲的话,我们算了一下,大概要期权费3.5%左右,最后没有完全对冲是2.2%,还省不少钱,按照模型完全对冲,基本上钱就不好赚,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如果中规中矩卖多少波动率,然后按照实际波动率对冲,这个钱不好赚,真的很难赚。我们做场内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技术,我们做波动率套利,总是要对冲的。大家可以做一下,在统计模型上做一下,完全对冲和每次做1/3、1/2对冲,看哪个最优,这完全是像统计套利一样的技术。
我今天就说这么多,没有准备,不好意思。
主持人:谢谢蒋总。下面请中粮期货李克成副总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克成:谢谢刘总。也是没有准备。因为我们中粮期货团队我接手时间不长,接手的时候正好是开展场外衍生品。今天过来很抱歉,早上还迟到了。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对期权有争论,我想说,业务发展、开展有几个痛点,对于期权意识的问题,目前来讲是一个创新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有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能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像我们的营业部的同志都干期货10多年了,讲起期权来,他的接受程度,我们自己内部人都有点障碍,所以可能还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这个里面我们有时候自己也想,这里面是不是真的需要场内期权,尽快推出之后,大家对期权认识到位了,我们场外期权才能发展快一点,因为毕竟是个性化的东西。如果场内期权有一个对大家的意识、交易各方面培养到位,我觉得会相对好一点,这是一点体会。
因为今年的行情,商品的行情确实挺好,其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到客户询价真的很多,尤其是农产品方面,询价很多。他们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我们的买卖价差太大,所以成交有障碍。有的跟我提出建议,说你能把买卖价差缩小到一个点左右。我们内部也测算了,这根本做不了。如果说利润边际、安全边际留得很低,我们这个业务亏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本身是从比较小的规模做起来,本身不想承担太大的风险,所以这点说就是错失很多机遇。这个市场,大家对期权这种保险产品,我觉得就像国内的保险市场,国内的保险,因为我原来干保险,它有一个过程,咱们期权就是保险,人也是左算、右算,我们卖保险的时候也是左算、右算,总归算来就是保险公司占便宜。期权也是一样,人家算来算去还不是公司占便宜,客户占不到你的便宜。反正我觉得是一个意识问题。我和朱总的看法一样,作为同行,我们大家共动努力,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另外欣喜的看到,我们有机构间的授信,我们非常想参与。因为有时候风险对冲能力不够的时候,像浙商提到对冲有技巧,咱们之间可以相互的业务有一个分入、分出的合作,这是非常好的做法。
今天我们在保险和期货上也做了努力,得益于咱们交易所的支持,咱们蒋部长和郑商所的领导都在,我们也参与了。这中间的过程来讲,也有很多曲折,你看我们今年做的玉米,最后我们算下来,因为中粮对玉米产业链里面觉得看得很准,我算下来觉得我们看的不是太准。因为我们当时客户要签单的时候,当时的价格已经接近1400了,当时客户说再往下掉,现在玉米的库存又那么大将来一上市,说赶快饱,就饱了。我们内部判断我们也到成员单位调研,说你看,掉到1200都有可能。我们看到1300多,然后不回头就上去了。算下来确实也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从保险设计上,这可能给我们有些经验,我觉得在设计上也会再进行改善,其实也是借这个机会向交易所领导报告期货加保险,我们在试验中的心得体会。
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总。下面请申万闫淦智总经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闫淦智:感谢鲁证期货组织这个活动,给大家一个共同交流的机会,我觉得共同的授信推动机构间市场还是非常好的。这个市场的发展首先得有同行大家共同推动,至于慢慢的流动性、市场的培育起来了,这个市场才会起动或者说逐步地发展。另外我觉得交易所对这个也非常重视,尤其是前期跟大商所的蒋总解除了几次,首先对于用场外期权服务实体经济,这块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从经济的意义来说,和现货企业在过程当中,能利用衍生品在产业的链条当中能嵌入进去,我想这个意义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流动性,包括对冲的问题,这些和我们现有的期货市场的深度不够还是有间接的关系。如果说让整个的价格逐步进入实体经济,进入整个定价环节,我想对于场外业务的发展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也是希望交易所后期给我们场外业务发展上,尤其和实体业务发展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说的具体一点,实体经济觉得期权太贵了,如果说慢慢的能让他们从小到大开始接受起来,我想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最近我们和一些钢铁厂的期权陆续开始起动,头已经开了,我相信他们后来会越来越觉得这个工具是有意义的。另外开展场外业务的敢想,刚才南华朱斌总讲说明年把重点放在产品开发设计上,从我来讲是有共鸣的,从我们的市场开发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实很多的客户是不知道怎么有,这个工具应用方面的策略也好,方法也好,其实是无从下口。并不是说它没有交易需求,但是从我们销售交易的岗位来讲,你只能是完成到销售这个职能,具体把客户的需求摸准了、摸清了,然后用一个产品的形式最后达成交易了,这个阶段我觉得还是不够的。所以从销售交易的岗位来讲,可能还慢慢的要往产品开发设计的方向转型,那只有说用抽象期权的工具和实际客户的需求,把它结合起来,转化成一个产品化或者让客户定制化的产品,还是非标准化的产品也好,总之,让客户易于接受,我相信这是非常有利于场外期权业务的开展的。
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闫总。下面我们请国泰君安的魏峰总谈谈看法。
魏峰:谢谢鲁证期货组织这次活动。正好每年都会开一次这样的会,能有这个机会交流市场的发展情况,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共同聊一聊。
今年大宗商品波动非常大,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明显看到我们公司的权益波动也是很大,很多客户,尤其产业客户今年在黑色市场上出现很大的亏损。就是因为今年特殊的行情,对产业链不熟悉资金的介入,对整个大宗市场的判断出现很多的错误,所以说尽管它要想用期货套期保值,反而造成很大的亏损。这时候我们在推广我们场外业务的时候,尤其在黑色大宗产业链,我们着重推荐了这些期权类的产品来帮助他们进行套期保值。实际上后来来看,民营钢厂如果用期权,而不是做空期货做套期保值,所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先说产品的出现,实际上它已经验证了高于期货上一届期权的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实际上特殊的市场行情下,它能帮企业实现风险规避。仅仅有油期货的话,可能对企业套期保值的功能发挥方面,反而在行情判断错误的时候,仅仅存在期货这个工具反而出现亏损。
咱们中国的期货市场,为什么没有这么多机构户出现?实际上机构户在期货的时候,可能他们自己就不是很适应。也就是说不断的交学费,交学费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队伍。在上海黑色行情这么大的情况下,很多大型民营钢厂成立了很多投资公司,甚至参股金融企业成为合资公司。明显发现他们的企业产业链向金融靠拢,由于有很多,尤其北方的企业在相对来说市场化慢一点,如果这种情况下反而亏损更大。这是什么意思?不管是期权还是场内还是场外,只要有,只要能发挥功能,就能填补很多期货的不足。今天大家讲的场外也是,回归的问题,场外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核心问题无非是两块:一是客户的培育,实际上大家都是在座的很多企业,发展机构客户,像程总说的要7、8个月发展周期,毕竟是赚钱的团体,造成很长的开发路径。我们更多尝试把场外衍生品的架构加入(音),但是这限制了品种的选择,因为架构到很多理财产品,可能黄金、白银相对来说会好一点,其他的产品会弱化很多。这也是我们面定的问题,一个是业务的提升。二是产业的开发周期问题。所以说像咱们这种圈内开今天这种会议,也起到了很大的知识普及效应,让更多的涉足大宗商品的期货公司和私募企业,大家共同把这个市场普及做大。
最后就是价格问题,价格问题随着市场不断成熟,会慢慢自己修复自己的(英语),也不是大家提出来的,只要流动性差、参与区间少,就是很正常的现象。郁渊博也是如此,他发现套利的机会猛烈打击你的时候,你就bate ask(音),你就知道怎么保护对方。我相信今天我们开会,明年鲁证再开会,甚至十年鲁证开十次会,我相信这种bate ask(音)已经不会成为大家所关注的话题。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本次论坛的第二个主题,场外市场机构间合作的具体方式,我们想听听各位专家、同事具体的思路和想法。
程鹏:呼应夏总所说的,很多合作的方式最终有效是因为市场推动它,就说是市场行为,如果我们按照相互规定的方法去做,可能做不到。有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我觉得像刚才我们进行的授信的这么一个签约的仪式,规定好授信的额度,我觉得这样的事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说实话,我们刚才提到的授信额度并不算很大,但是相对于我们华泰长城资本对同业间的授信额度,已经是翻了1倍。如果没有这个仪式,这件事情本身就做不到,因为有这个仪式,结果我们和风控讨论过程中,它通过了。所以这也是一种推动。但是像刚才讲到的,比如说市场的bid ask spread,非常大,能不能用机构合作的方式把它变小,类似这样的问题就非常困难。我记得4月份杭州的期货分析师大会上我也发言,就这个问题讲到我们相互之间进行约定,当时也是夏总坐在我右上角,回头给我说,他也是表达刚才的观点,我其实现在也是认同这个观点。还是因为市场的参与者特别少,市场的层次不够丰富,所以没有办法做到这件事情。
怎么样让市场的参与者更多,让市场的层次更丰富?我觉得站在做市商的角度,一方面积极和市场上有些小的事情肯定很容易做到,另一方面是市场信息的分享,把我们想要转移出去的风险头寸不需要藏藏揶揶,可以大胆的去市场上询价。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更希望也通过我们的力量去把市场的很多的参与者给培育出来,比如说我们接触到一些专门进行交易的机构,并不是说市场的做市商或者说能够直接对接到这个企业,它本身可能出于量化交易也好或者发策略也好,其实有很强的交易能力。那么像这样的机构,它如果能够直接成为我们的交易对手方,我甚至让一些利,让他们承担我们不愿意承担的风险,吸引他到市场中间来,很快我们市场的层次和参与者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样。至于讲到同业机构之间的合作,我们经常在开展,类似今天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就是很好的场合,在这个房间里面已经坐满可能150亿,而且我们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发达的情况下,经常性的像我和南华、申万等等之间,会有非常频繁的沟通交流的渠道。我觉得其实同业之间,我们相互交流并没有任何的障碍,但是我们其实在自己之间交流没有障碍,真正涉及到事情实施的时候,碰到的障碍往往都是例子于自己公司内部,来自于领导对这件事情的认识,有时候大家不希望步子迈得太大,这是我们进展没有那么快的原因。
最后我还是特别要提出来的,我们和交易所之间的合作,我也觉得交易所站在半监管的角度,同时有大量的会员单位对我们的业务、对会员单位的指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和交易所之间的写作,除了场外期权的项目开展上,能不能有些更加丰富的方式,我没有在这方面有继续的思考,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做的事情。拿华泰自己而言,交易所给我们做的保险两单,以及场外期权一单,其实占我们总体业务非常小的一部分,怎么样把这个比例通过交易所的优势把它进一步扩大,还有上期所,上期所在有色现货的期权,其实也是我们考虑的另外一个突破点,现在都是挂钩期货的期权,我们怎么样在现货有色这么好的挂钩标的物上,实现现货期权的突破,这在前面我们提到永安的时候也专门讲到。所以总结起来,我觉得同业之间不存在太大问题,期货公司和协会之间才能有很大的空间,期货公司和市场参与者之间也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谢谢大家!
周博:非常感谢咱们鲁证今年又一次举办机构场外衍生品的会议。今天过来还是蛮开心的,首先看到不少老面孔,大伙都还活着。因为我们本身作为风险承受方,首先要考虑的是活着,活着才有希望,人都不在了,去年确实有些人看不见了,一年、一年都有更新。刚才几位同业提了永安的事情,我和在座的领导汇报一下永安的情况。
今年永安规模做到了近十亿,交易200笔左右,到目前为止,牟利应该是300多万,年底反正几个课题结束看能不能再往上冲一冲,人员结构是4+1的模式,有一个人的成本不算我部门。发展历程,今年行情大,确实大,刚才程总理有关一张图,7月份作为截断点,上半年反映和下半年反映,他们公司的头寸,我们公司的头寸也是有点类似的情况。上半年我们是做了几个事,公司层面做了三套系统,交易一套系统,程序化的一套,风控一套,还有一套结算的系统,这三套系统现在看来,对下半年的发展来说应该说作用非常大。交易系统不用说,我现在手上一半单子都是自动化去做的,这不是适用所有品种,相对少的品种对冲效果好。前两天塑料一个空400点,我就把它停掉了,不能再让它程序化玩了。风控的程序,最大的作用是给外面检查的人用,为什么这么说?现在一样的成本,我们花个50万、100万找个人做交易还是做风控?公司的角度肯定做交易,先挣钱。风控的作用可能是砍掉你的一些事情,指标不合格这个事情不能做,提出一些质疑。结算系统是给领导看,领导最关心风险,在所谓的创新业务,我这个部门放在永安资本,那实际上牵动的是整体永安的一些利益关系都很大,说实话,在公司里面我这个部门应该是big trable(音),经常提一些让风控很为难的问题,也不断做尝试。
主要发力点应该在下半年,下半年规模也是越做越大,同业间也做了尝试。所以回到刘总提到的问题,场外市场机构合作的具体方式,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今天应该说是做了很初始的尝试,先把合作意向建立起来。说实话,在签这个之前,我们公司内部做风控,给他们做流程,咱们事先发的东西,确实遇到很大的麻烦,公司会对各种问题,要不要出公司的财务报表什么,都对我们提出质疑,我可能对它的解释是说暂时是意向,具体的细节,包括授信的额度我们今后再谈,是这么一个情况才批下来,盖章,现在文件在我手里。所以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存在的问题或者说现在业务发展到目前,最大的问题,我们在做这种场外的业务,我们创新能力,因为这个动力是相当足的,所有的部门可能最有动力的就是我,从我们永安资本的结构来说,前面几个也是我们现货做的比较好,也确实是,我现在的单位自己有一半的单子都是永安其他部门给我定制的,这是我们做的很多尝试。当然,这种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所以我这个部门来说,我的经营逻辑,我可能说,如果我们开发客户,去对外的话,有没有先把我们自己内部的东西先做好,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本对外说一些事情,这是我们的一个逻辑。
再就是今年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是合规问题,合规这个事也是比较让人头痛,举个例子,如果说一个业务发展事先大伙说好,这个业务往下发展,我们该做就做,如果不行就停掉。像一个孕妇怀孕了,孩子没生下来,打掉了,大家都可以接受。如果做一半,孩子生下来,长到一两岁我们发现有残疾,我们把它杀了,这是谋杀。这种事情有时候真的是很无奈的一种结局,或者说我们在座各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作为我们场外业务多多少少会碰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做这种创新的前提下,我感觉应该事先把公司内部具体的事情先梳理清楚,到底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们也会争取。最后可能就是经营问题,所以大伙知道今年行情大,确实大。程总提到他们说伽玛的头寸变成long Gamma,敞口控制都是在10%-20%范围内,剩下的就是经营问题,黑色这么大的风险,我们经营角度要做什么事?少做点,别做那么多,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客户卖的头寸。这块也是一块逻辑,对我们这个团队的人员来说,素质要求应该说是非常高。要求我们业务人员懂现货、期权等,对管理人员,交易事情只是一方面,什么东西都要落在实处上,能做下去才是根本。
今天也是受程总感染,多说一些。先说这些。
王敏楠:在场外市场机构合作的具体项目上,我们觉得今天这种授信签约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签约方式,我也提过,内部推动可能有点困难的,让它变成有一点外部压力,推动相对来讲会更顺利一点。刚刚大家对机构合作方面有比较多的琢磨,我再提一点风控制度上,大家可以在风控制度上做一些交流,因为我们可能都牵扯到一些具体的交易方面,比如说我们交易的额度、保证金,我们要怎么样沟通,但是可能对于每家自己防范风险上,每家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觉得这个市场要每家对于风险都有自己的解读和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交流,每个人都知道原来这个情况下还会发生这样的风险存在,我们吸收这样的不好的,把它化成一种能量,我觉得大家在场外衍生品的路上,会走得更加稳健一点。而不是说A公司,我们今天碰到客户这个问题,我把这个东西藏在自己心里,B公司改天也遇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这可以事先大家通过交流的机制,那今天可能重点都是在于说机构合作的具体的点,怎么授信额度、保证金怎么追缴、怎么沟通,更重要的是这个业务要做得好,就是要稳健,要稳健的话,我们在很多风险因子的考量上,除了市场风险因子的控制,一些作业风险,还有一些其他流动性的风险上,大家其实在这些可以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彼此把大家的风控制度拿出来,可能在风控制度,我们自己公司里面的风控能力,整个想过一遍,可能还是会有些遗漏的地方,譬如在下次会议,或者我们再更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会让我们各个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开展业务上会走得更加稳健。
我觉得整个场外衍生品的业务要做得好的话,其实系统建设是不可少的,系统建设包含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那硬件的建设可能就是在具体的,譬如说系统上的一些投入,那像这块我们是比较早有意识到未来可能是会有很大的问题。像今年,我们成交的笔数大概是将近600笔左右,也就是说每天1-2笔,有时候高峰时期可能一天有20-30笔,到期结算。如果没有好的系统来处理这个事情,那可能光负责结算的同事,他的笔数、资金流,可能就会发生一些比较无法察觉的错误出来。系统建设上,大家在发展过程当中,也要多方发一些力在上面。这可能也会影响到未来,我们的业务在发展,它可能会产生相对的边界,因为老实讲,如果系统投入上,不早点投入,我们一路走来也是挺辛苦的。一开始整个公司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赚钱,这个业务会不会有前景。我们有一个需求,这个需求我们用时间换空间,也就是说大公司的资源多,可能一下子上30、40个,一个月、两个月开发完,我们没办法开发,然后一个人花时间,比如8、9个月,然后用这样的方式,慢慢磨出一套成绩。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的业务有上来,给领导多一点信心,再多争取一点资源。边跑步边走,然后用这样的方式,这种方式我觉得也可以给其他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一个参考,因为我觉得大家在这边都是希望说我们的这块业务能够做好,确确实实大家都可以很稳健的发展下去。不要受到政策面的干扰,但是我觉得打铁需要自身硬,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风险控得很好,让所有监管单位对我们没有任何意见,我们才能把这个业务做好,这是系统投入上。
刚刚讲了硬件投入,第二个是人员方面,老蒋也是很伤脑筋的。在衍生品的对冲、交易,还有风控,还有就是业务人员方面,其实我们这边都花了挺多努力在搜寻,市场上有没有合适的人才,但是其实有时候这个业务刚开始发展,相关的人才,有些国外的经验,要价又太高。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可能对整个市场的认知又不是那么成熟,所以其实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培育我们自己,也培育我们的客户,所以这边的话,我觉得交易所其实也可以来提供我们交易市场、培育市场的工作,老实讲,我们一家单位做这个事情,其实做的非常累。因为常常有部门的同事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件事情不是其他人做的?我只能讲,这个市场要长远发展,长远发展一定要让客户了解我们场外衍生品做风险管理是怎么回事,了解风险所在,这个一定要花时间投入的。这方面也希望交易所在明年、在这块上也给我们比较多的支持。
谢谢!
主持人:刚才周博和王敏楠都提到软硬件系统建设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三个话题,各交易所、期货公司场外平台(系统)建设情况有那些进展。首先有请大商所蒋部长给我们讲讲。大商所对我们帮助很大,在座的都很清楚。
大商所蒋巍:我也是没准备,本来是想过来学习学习。交易所有些场外市场业务推进的计划和打算,现在因为很多事情还在推进过程中,有时候我和在座的各位也做了沟通,反正我们现在核心的思路是尽快推出来,因为交易所做新业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想的比较大而全,推出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包括前段和很多机构交流过程中,大家确实觉得中间可能平台的需求,现在还是很强的。今天既然在这儿,我们今年和在座的很多子公司有合作做了场外期权的试点项目,从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算是把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和在座做一点分享。
我觉得可能场外业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因为刚才大家讲了很多方面,我想从另外几个角度谈一下,一是我觉得在座的各位仍然要把场外业务个性化做成自己努力的目标,因为场外和场内永远不比标准化和流动性,这点场内做好,尤其瞬间流动性比不过场内。但是场外的灵活和个性化是场内比不了,人力有限,做个性化的东西,一定要把大的目标客户作为你的最关注点,就是要做大客户,要做个性化的单子,我觉得这点对于很多公司是需要注意的。甚至我和好多公司沟通的时候也聊,可能你作为公司,因为你是经营实体,如果你有三五个长期稳定合作的大的实体产业的合作,对你经营压力没有太多,剩下的可以做一点讲情怀的事。
第二,我是觉得各公司对于场外业务营销人员的培养是很重的话题,因为今年我们做很多试点的时候也感觉到,你和实体企业沟通的时候,你说服他接受你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们和风险子公司沟通的时候,我们仍然感觉有些公司在这方面的沟通还是有问题。像我们交易所作为在市场外面的人看着,有时候都觉得你的说服力不是很强,你说服大的企业更难。包括央企而言,这种大的衍生品风险管理方案是要高层决定,你和高层沟通,你是否了解人家行业的惯例,这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很多。目前公司的营销人员大多数还是自我奋斗、自我发展,将来还需要公司投入更多的人力。你跟在某个行业最顶尖的公司沟通,你作为跨行业的,不了解怎么行?
我现在仍然感觉我们的场外期权业务是很好的业务,比如我们交易所这些年发展也感觉到,你很多实体企业为什么没进期货市场?最核心的是他需求有,但是没有交易团队,甚至资金压力比较大,浮亏扛不起(音)。我觉得推广不是很顺畅的原因有很多,我觉得沟通和营销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认真建议在座各位,对公司营销人员的培养要下大功夫,培养出一两个王牌的有好的沟通能力,把客户模糊的需求摸出来,总结他自己总结不出来的问题,然后把产品反馈给他,我想这个效果会好一点。这和我们做系统有时候感觉到,比如我们和需求整理人员,你和他聊,聊很多幕後的东西,高手很快从你的东西了解你要的核心点,把你的思路理的很清楚,我们做营销可以做到这点就很棒了。
第三点是对于子公司,内部管理架构方面,可能仍然需要再下一点功夫完善。因为我们也知道,任何一个组织内部,可能多部门的协调都是不太容易的事,子公司刚刚起步,在公司地位也不是太高,怎么把公司的力量、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对吧?这方面内部组织架构,甚至包括销售的激励,相互之间的合作,这些东西安排好了,我想对于你的业务发展有好处。
可能我们和很多公司沟通和谈,产品的多元化或者多功能化,我们过去讲简单的期权,现在我们可能做一点组合,下一步可能客户除了风险管理的需求还有融资的需求,甚至还有合规的需求,有税收的需求,财务角度管理的需求,我觉得如果我们做场外的话,能把这些需求多招各式各样的人组合进来,把产品做得更丰富,能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又回归到第一点,一定要个性化,要让他自己感觉没法再满意了,我想这个产品他就会很满意。但是还是那句话,产品做得这么好,一定只能对大客户,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做那么多人的业务。
就这几点建议,有时候说得不当,请大家多包含。
郑商所张超:感谢鲁证提供的机会。今天实际上是来学习的,听大家讲有两个感觉:一是场外发展可能大家现在面临的困境比较多,实际上也是猜想,今天下午有一位专家说猜想,我们猜想一下。场外市场的发展,可能2016年、2017年,场内期权会有实质性的推进。
二是我们场内期货的发展,实际上20多年,原来我们最开始期货发展从追求交易量,到现在限制交易量,流动性泛滥,实际上我们20年前,包括10年前、5年前不会想到发展这一步,今天下午谈到场外业务发展面临的困难的时候,可能10年、20年以后,可能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和场内是一样的发展路径。然后我们交易所,就郑商所平台的发展,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在座的各位老总,我们上面请教过,就是调研的。我们的路径基本上是这样,从仓单业务起步,我们也做仓单融资的工作,我们一期开发完成。二期我们是从场外期权、基差包括互换、基差贸易,包括中远期的。二期的技术开发,我们招投标正在开发,这是我们平台发展的路径。实际上进展,我们一期开发完成之后,什么时候能落地?我们和证监会在沟通,7月份证监会期货部召集几家交易所召开座谈会,场外发展的座谈会,几家交易所的目标是仓单业务起步,从现货业务发展仓单业务起步,进一步发展场外衍生品。
目前我们一期开发完成之后,上个月我们专门去证监会汇报了一次,至于什么时候落地,证监会的初步意见是交易所认定的事情交易所自己可以决定。我们和证监会打报告,沟通情况,我们平台目前发展的情况。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在座的各位老总面临的问题差不多,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面临的问题差不多,我们这个平台上限以后,期货公司,包括风险管理子公司,客户,为什么也来到这个交易所的平台进行交易,实际上我们也是面临产品化,提高流动性的问题。实际上大家面临的问题差不多,不过从交易所的优势来说,我们场内业务发展这块可以弥补场外的市场,从风险的角度来说,我们交易所从2013年可以提取的专项风险准备金,补充技术、新业务创新,我们坚持到现在,提取了18.2亿专项风险准备金,交易所内部可以明确,专项风险准备金可以用来场外市场发展,用来做风险的补充。从交易所文件来说,从发展场外市场,交易所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场内促进场外的发展,剩下的是服务实体经济。基本上我们面临的问题、发展的路径,包括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郑商所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谢谢!
上交所:刚才各位介绍了很多关于场外试点方面,还有场外平台建设方面的相关经验。我觉得对交易所来说,大力发展场内期权是服务场外期权的根本。我们所积极推进场内期权相关研发的工作,包括合约设计和制度规则的研究论证,然后支持场外发展方面,其实我们也在研究和借鉴另外两家交易所的经验和做法,也希望能够尽早探索出来适合上期所这些交易品种,支持场外市场发展的相关方案或者说是业务模式。
上清所:首先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机会做交流,其实也没做太多准备,我先简单介绍上清所在场外平台建设方案的情况。上清所主要作为专业的清算机构,然后从2013年开始不断的推出建设这个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的平台,目前是推出了五大类产品,13小类产品,目前平台建设是这样的情况。主要依托于上清所本身的综合业务系统之外,开发了场外大宗商品的平台,目前遇到的,就后期发展的情况和之前各位提到的差不多,流动性上,我们希望能引进这样的做市商来提高我们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我们想丰富我们的产品体系,因为现在主要是衍生品,然后跟现货这块结合还不是特别密切。接下来这块想结合的更密切一些。谢谢!
祝捷:大家好!包括前面做过主题发言的几位嘉宾以及后面交流发言的算是同仁,对于场外整个业务,我觉得说的挺透彻,因为我们几家公司大家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局面都是很相似的,我觉得重复的问题我也不用再说,只是觉得定时开这种交流的论坛也好、平台也好,是十分有助于大家统一一下意见,然后我们彼此之间,相当于我们圈子内的互相的沟通机制,包括风险共担的平台能够尽快建立起来,其实对于咱们后面的场外市场的建设,应该还是很重要的。另外一个是也看到,我们几家公司大家各自可能侧重点是后面场外发展的方向,现在已经体现有些不同,我觉得这也是挺好的。像我们可能会比较注重产业客户,还有我们前面一直推的保险+期货,就是和保险公司的对接。我们走在后面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另外咱们有些公司可能会更大的程度上面对一些金融机构以及一些稍微小一些的散户,包括风险管理和投机的需求,其实到最后,如果我们整个平台之间的沟通能够十分通畅,应该说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到我们这儿,其实可以形成一定的风险共担和风险对冲希望包括咱们交易所一直在提倡的场外平台的建设,的确已经说了挺长时间了,希望尽快落地。我们会积极参与,也是希望能够为我们国内的场外市场的建设尽一把力。谢谢!
主持人:按照会议的日程,下面进入本次论坛环节的最后一个话题:创新业务模式以及下一步场外业务发展方向。对于发展方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其实从几位嘉宾一直到咱们的座谈,其实大家在这方面已经讲了很多、很多,我觉得再单独讨论这个问题,重复的话题就不再讨论了。明天是期货大会,大家一般都是今天上午来或者昨天晚上才到,都很疲劳,我想我们的会议也拖时间太长了,等一会儿我们准备了晚餐,我们会有工作人员带大家过去,走过去就可以,三四百米。有一些没有讨论完的看法、话题、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拉近感情。下面请蒋部长总结一下,我们就顺利结束。
刘庆斌:我觉得今天下午的会开得非常顺利也非常成功,去年第二届大会的时候是在济南召开的,谈论的话题我和今年做了对比,我觉得今年的话题和去年的话题对比更加深入,很多关于长远发展,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包括我们整个行业在业务方面的探索,由过去刚刚起步,现在应该说到了另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阶段,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想今天下午的会议我们就开到这里,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开始,机构间的合作会议,通过大家聚在一起的方式,可能每年机会不是很多,将来鲁证期货还是要继续担负起这个义务和责任,定期组织大家来一起沟通交流。当然,在会议之后,我想更多的交流、更具体的交流,解决技术上的一些更深层的问题,还需要具体从事场外衍生品业务的相关同志可能做一些更加具体持续、深入的交流。今天这个会议应该说得到了咱们各个交易所的大力支持,实际上在我们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交易所也给予了支持。最后我们共同以掌声对交易所各位领导的莅临,和对我们整个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表示感谢!
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公司在附近的地方准备了晚餐的地方,工作人员带一下大家。
注:以上内容为会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嘉宾确认。
责任编辑:沈良